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報表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大部分報表都是在事情做完或者發(fā)生之后才寫的。那么你知道標準的正式報告格式嗎?以下是邊肖先生編寫的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基本信息: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七年級語文選用江蘇教育版國家標準語文實驗教材。大約有130名教師參加了實驗。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深入學校聽講座,與老師進行討論。我們對我市七年級的語文實驗教學進行了檢查和了解。一般培訓后——教材和教學方法培訓——觀察和討論課程;成立課程改革實驗中心小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和意圖。我認為實驗工作開始得很好。
主要表現(xiàn)為:
——教學目的是育人。具體來說,發(fā)生了以下“五個轉變”:即學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了較好的克服,學科和教材的側重點發(fā)生了變化,轉向以學生和學生的學習為主;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習慣初步形成,大部分教師開始從教師向教育者轉變;從“教”到“學”的轉變;教師的教學設計從“教案”變?yōu)椤皩W習計劃”,從課堂變?yōu)椤皩W!保
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教學目標從單一向多元的轉變?傊谛抡n程改革中,教師盡最大努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nèi)容豐富,基本克服了知識標準的弊端,兼顧和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
-教學方法合理化。以教師為主導、單向灌輸?shù)谋锥艘鸦究朔糠纸處熣n堂的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顯著變化,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和課堂結構初步形成。比如唐莉的《星星》課堂教學(見教研網(wǎng)站)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
-教學風格民主化。教學尊嚴的傳統(tǒng)意識和習慣基本被拋棄,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初步建立。比如市二中沈巍“正午一天”課的教學結構和學習活動的設計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些(見教研網(wǎng)站)。尊重和鼓勵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和自覺行為。輕松生動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創(chuàng)新教學實施。許多教師已經(jīng)從教材和教參的奴隸和搬運工中解放出來。而是以課程改革精神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學校教育資源的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彌補教材不可避免的不足,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組織教學。比如江甸中學陳治春老師寫的《春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課堂記錄(見教研網(wǎng)站)增強教材的適應性和教學效果,增強師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有問題:
1、實驗訓練還是不夠,需要更大的努力和不懈的努力。
課程改革的'系統(tǒng)性和艱巨性決定了課程實驗的研究和培訓任重道遠。雖然我市的實驗培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實驗教師對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聽課時“新教材舊教法”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即使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認可,也需要時間才能成為教師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能力。
2、有的老師對課改的體檢不完全了解,角色轉換不到位。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從整體上考慮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整合。然而,我們的一些教師仍然沒有意識到教師角色的真正變化。雖然這些老師也注重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但學生們還沒討論,他連忙把結果說出來,生怕“浪費時間”,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還是分層次提問,提前把學生引入自己的陷阱,說教性太強。個別老師培訓前后的課基本相同,變化不大。有的老師有這樣一種困惑:課程改革要不要進行,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不要培養(yǎng),課程改革要不要重在基礎,重在“雙基”?讓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其實和課改并不矛盾。而且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與融合。語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在較強的讀寫能力上,還表現(xiàn)在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在生活中使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在讀寫、閱讀、口語交際、綜合學習和作文五個方面的教學實踐中,切實落實“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總體目標,確保三個緯度的目標真正落實。但是有些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3、學科實驗教學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由于教師對課程改革、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缺乏宏觀、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實驗教學實踐往往相互忽視,如課程改革與語文學習的精神、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學生情感和能力的發(fā)展、閱讀教學等方面的教學。往往難以協(xié)調(diào)、恰當把握、和諧推進。例如:
(1)我市學科實驗教學在轉變風格、發(fā)展學生情緒方面取得明顯突破,在轉變教學方法、體現(xiàn)學習過程方面取得進展,而在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的引導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诟淖儗W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標志性任務。但在實驗教學中,我市部分學校的語文教學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從灌輸、變相灌輸?shù)教骄康霓D變,課堂教學合作有余,自主不足。
、塾捎趥鹘y(tǒng)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影響,新教材的創(chuàng)新、突破和亮點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驗教學和討論式多文本閱讀教學,但對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的研究還不夠。
4、有的老師基本功不夠,調(diào)控課堂的能力不強。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得到正確的肯定或否定;對于文中的重點和難點,要講清楚,不能講清楚;模讀未能起到示范作用,比大多數(shù)學生大聲朗讀更糟糕。一個老師布置習題的時候,只肯定了寫在黑板上的學生答案,卻在臺下展示了幾十個學生的發(fā)言,這也反映出老師調(diào)控課堂的能力不強,沒有注意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不能用課改的理念來指導教學。
5、《學習與評價》和《語文讀本》編寫的很好,但是我市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訂購,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學校經(jīng)費緊張,學生不敢訂輔導書。結果,很多七年級學生只有一本語文學習教材。在其他學校,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很難保證。老師安排課后收集資料,學生往往不知所措。課后拓展課程資源非常困難。
一些建議:
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人教過新的語文課本,也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要靠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探索。如果教師自發(fā)行動,缺乏良好的組織,顯然不可能保證大量學生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為了有效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們應該利用好江蘇教育版國家標準七年級語文教材,及時解決實驗中的各種問題。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1、各個學校的語文學科組都要高度重視實驗工作。每學期要經(jīng)常組織學校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討論觀察活動,集體備課活動要突出江蘇教育版教材的備課內(nèi)容。要采取多種形式,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校際學習交流活動。同時要不斷“充電”,練內(nèi)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2、每個學校都要成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校長或主任為組長,具體負責本學校課程改革的教學和指導工作。
3、建立備課網(wǎng)絡和集體備課制度,確保集體備課到位。以學校為單位,集體備課,每周集中一次,保證用集體研究的最佳教案進行教學。
4、建立聯(lián)絡官定期匯報制度。我們將與市課程改革中心小組成員在各自的學區(qū)巡回講課,并給予具體指導。各校備課組長應向各學區(qū)課改中心組成員匯報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研究如何解決。
5、建立定期的研究班制度。各學區(qū)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時間表,安排各個班級、學校的研究班時間,為大家提供研究平臺,共同探討閱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閱讀欣賞課的教學方式。同時每個學區(qū)要選擇一所學校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示范學校,讓其他兄弟學?梢越梃b。
6、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讓學生收集自己優(yōu)秀的論文、日記、作文,放入成長記錄袋。開展優(yōu)秀作品展示、手抄報、作文集錦設計。調(diào)動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一些計劃:
在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實施中,我們語文學科計劃在下學期做好以下工作:
(1)組織初中語文課改試卷、江蘇教育版語文教案、課堂記錄競賽,匯集學生單元,考試優(yōu)秀作文。放在我們房間的主題網(wǎng)頁上。
②繼續(xù)組織寫作、閱讀欣賞、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的培訓和講座。
、叟e辦觀察活動,包括學生寫作、讀書筆記、課后寫作、課堂作文、手抄報、文學期刊展覽。其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給老師提供例子。由此,我們真正邁出了學習新教材的一步,使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初中語文課程改革調(diào)查報告】相關文章:
《十年語文課程改革之路》學習心得03-11
2017事業(yè)單位改革的調(diào)查報告01-30
初中語文課程《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02-23
初中語文課程《香菱學詩》教學設計02-26
趙州橋語文課程教學設計12-31
語文課程《雪》教學設計12-14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