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從這本書中我了解了許多中華美德,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讀了這個故事后,想想自己平時的日常行為,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菜場買菜,外婆買了許多菜,手里還拎了一個大西瓜,看上去很重,而我卻兩手空空,,F在想想,當時我應該主動幫外婆拿一些,這樣的話外婆就可以輕松一點,F在想想自己當時是不對的,不能把外婆的心疼當成是應該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其實尊老愛幼有一點讀不難,比如幫爸爸媽媽倒一次水,幫爺爺奶奶讀一張報紙......我決定從現在做起,以美德少年的標準要求自己,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2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的啟發(fā)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鬃5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墒强鬃訉W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了,卻還是不肯換新曲。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人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并且真正掌握彈奏的技巧。孔子的好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師襄?吹竭@里,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在我的輔導書上看到了一道難題,怎么也想不出該怎么做。這時,我突然想起這書后有這道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下來,并且交給了老師。老師把我的作業(yè)發(fā)下來,我得了100分,還表揚我,夸我聰明?墒,現在翻開本子一看,100分上好像多了一個小黑點。這個小黑點仿佛在問我:“你懂了嗎?”我越想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它提醒我,作為一名學生,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向懂的人虛心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臺階,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明天,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出無私的奉獻。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3
今天,我讀完了《中華美德德故事》這本書,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啟發(fā)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學習精神。孔子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魚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墒强鬃訉W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孔子不但把曲子練熟了,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老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做曲子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鬃拥暮脤W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看到這里,回頭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一個難題,怎么也想不出來該怎么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并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yè)發(fā)下來,我得了優(yōu)秀,老師還表揚了我,夸我聰明?墒,現在翻開本子一看,優(yōu)秀上好像多了一個黑點,這個黑點仿佛在問我:“你弄懂我了嗎?”我越想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它提醒我,作為一個學生干部,在班里要做好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出貢獻。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4
俗話說得好:''閱讀 ,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基礎教育的靈魂,是人生成功的道路."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以后的道德觀念的 樹立,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從小 就要給他們正確的引導,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局腥A美德故事】便是從數不勝數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的事例,從孝敬父母、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正直無私、熱愛祖國、立志奮發(fā)、友善互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孝敬父母類的一篇,叫【漢文帝為母嘗藥】,主要講了漢文帝,也就是劉恒,當上皇帝之后,不但政績突出,而且非常孝敬長輩們?珊镁安婚L,劉恒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從此臥床不起,劉恒每天殷勤看護侍候。白天他忙于國政,夜間侍候母親。每次煮藥都是他親手煮,有時因太忙抽不住時間,只好請?zhí)t(yī)代勞,不過太醫(yī)每次煎完藥劉恒總要先嘗一嘗,嘗嘗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合適了,才拿給母親喝。我認為漢文帝可稱得上是一位仁孝之君,我有一首詩要送給他,歌頌他“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象這樣的孝敬父母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緹縈上書救父、伯愈敬母泣杖 .......
我認為‘孝’下面是個‘子’女的‘子’,去掉‘子’。再加上‘匕’,就是老人的‘老’,子女孝敬自己的長輩,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現在的大人整天只想著怎么樣賺錢養(yǎng)活家人,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總是以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時萬萬不能的。從而忽略了家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
我希望小孩能夠尊敬長輩,年輕人能夠給予長輩關心,關愛,與實際幫助。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5
放下手中的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無論是古還是今,每一時代的少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美德,他們是我們的驕傲。關于他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我還依稀記得曾經學過的一句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边@講的是孝順和謙讓的美德,F在社會同樣存在這樣的人。如雷鋒樂于助人,任長霞舍己為人。他們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榜樣,在這些美德的熏陶下,我們逐漸變的優(yōu)秀,社會逐漸變得和諧,生活逐漸變得美好。
雖然有許多榜樣在為我們指路,但仍有一些人忽略他們。昨天中午,我騎車去圖書館,在一個十字路口處停下了下來,當時沒有警察,旁邊的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左瞧瞧,右看看,發(fā)現沒有多少車后,便打算闖紅燈,當他快要到達另一邊時,撞倒了一位從斑馬線上走過的老爺爺,他摔倒在地,手中的東西撒落在地,雞蛋也被撞碎了。這位青年人扶起自行車,看了看老爺爺,竟騎車離開了。這時,綠燈亮了,我正要騎車過去扶起老爺爺,從岔道上跑來一位中年男子他迅速將老爺爺扶起,問:“大爺,您有沒有受傷?要不要去醫(yī)院呀?”老爺爺揮揮手說:“不用了,謝謝你,年輕人。這時,可能是良心發(fā)現,那位騎車走了的青年人停了下來,回頭看了看老爺爺,看已經有人扶起老爺爺,便有騎車走了。我們通過紅綠燈,看到人們向中年人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發(fā)現他身上有著助人為樂的美德。像青年人一樣不負責任,不講道德的人仍有許多,相信他們也都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但當自己闖禍,犯了錯誤時,心中狡幸卻將和這些都拋到腦后,以至于臨陣逃脫不承擔后果,而那么中年人卻有些善良的心,不難看出,這兩種人的差別,而正是因為“青年”較多,“中年”較少,才使得社會不至于混亂。
好人為人傳頌,壞人惡名遠揚。中華美德改變則我們每代人的心,讓我向孔融學習,向雷鋒學習,向那位中年男子學習,去幫助和感化身邊的人,讓世界都知道我們中華美德,讓中華美德發(fā)揚光大。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6
我今天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寫了具有中華民族各種美德的人的故事。有孝敬父母的黃香,有守信的晉文公,有大公無私的祁黃羊,有熱愛祖國的蘇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蘇武北海牧羊》。
這個故事講了漢武帝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漢朝邊疆。后來,匈奴的單于派使節(jié)向漢朝進貢禮物,希望能緩和兩國關系。于是,漢武帝派使臣蘇武向匈奴回禮。蘇武手持長長的、代表朝廷的漢節(jié),帶領和平使團起程了。不幸的是蘇武到達匈奴時,匈奴發(fā)生內亂,結果蘇武受到牽連,被扣押在了匈奴。單于想讓蘇武投降,蘇武義正詞嚴地拒絕。最后,蘇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后,在漢王的多次要求下,匈奴答應放蘇武回去。蘇武終于手持光桿漢節(jié),回到漢朝。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有愛國精神,我們要向蘇武一樣,擁有一心向國的高尚品德。盡管我們現在還是孩子,不能為國家做大事,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我們可以先為社區(qū)服務,掃樓道、擦樓梯扶手;我們可以做志愿者,協(xié)助pol.ice叔叔管理交通;幫助清潔工婆婆掃地,讓我們的'城市更美。
我們可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報效祖國。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7
何謂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維系、協(xié)調、知道、推動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fā)展的核心和靈魂。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人文初祖黃帝,到堯舜禹的克己愛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續(xù)到現在。我們每次在外國人面前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不由得感到自豪起來,滔滔不絕地說著祖先們的那些精神,說什么要向他們學習,可又有幾個人做到了?
一個祖國的建設不僅僅只靠一個人,要靠全國人民的智慧和雙手來建造,聽說過“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的諺語嗎?這不就說明了“團結力量大”嗎?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建設祖國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強了,所以,我們青少年弘揚民族精神的責任占全國人民弘揚民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但并非說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可光說不干了,弘揚民族精神,全國人民人人有責,誰都不能丟下這個責任! 自古以來,在地球上誕生了許多民族和國家,大多數都衰敗沒落了,而中華民族何以能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仍熠熠生輝,彪炳世界史冊?答案是:靠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一內在動力。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8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是一本記載著古代的一些美德事跡的一本好書。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像《曾子殺豬》一文中,可以懂得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
而我最喜歡的也是《曾子殺豬》這一文,文中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去買布,為了不讓兒子搗亂,她就說回來給兒子殺豬吃。但是,妻子回來后反悔了,曾子動手殺豬,并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痹拥脑捊逃宋,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F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币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9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過程中,它是我們偉大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應當繼承這一精神財富,并力爭使之發(fā)揚光大。
打開《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我的心情時常變化萬千。我有時被古人的機智勇敢所征服,有時被古人的勤勞所吸引,有時被古人的重孝所感動……書中,我最感興趣的故事是《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講述了:司馬光七歲的一個下午,和小伙伴一起去公園捉迷藏,其中,一個小朋友不知水缸里水深,救過掉下水缸。小伙伴們有的大哭大叫,有的往外跑叫大人幫忙。司馬光沉重地拿起一塊大石頭,用力向水缸扔去,司馬光以他的聰明才智救出了朋友,得到了別人的稱贊。
在生活中,我們在面對危機時就像書中的其他小朋友一樣慌張,我們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爸爸媽媽一般是不會讓我們獨自出門,遇到什么事都是爸爸媽媽解決,連看到一條狗都害怕,躲到爸爸媽媽身后哭,就更不用提像司馬光一樣想出好辦法,擺脫危機。如果我們遇事沉著冷靜,我相信,我們一定也會想出和司馬光想出一樣面的辦法。
書中,還有很多美德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如:《屈原投江》告訴我們要愛國;《公而忘私》告訴我們辦事要公正,不要有私心;《鑿壁借光》告訴我們要勤學好問……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繼承并傳承中華美德,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用古人的美好品質激勵自己,不斷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讓中華美德伴我們成長。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0
最近,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其中《孔子學而不倦》的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鬃60多歲了,應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了,但他還要拜師學琴,而且學得非?炭。其他同班的年輕人學一首曲子只練了兩三天就迫不及待想要學新的了,而孔子學一首曲子要勤奮練習好多天。不是他學得慢,而是他明明練得很熟了,卻還那么刻苦練習,因為他想真正感受作者寫這首曲子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想想自己,我覺得很慚愧。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學小提琴了,四五年過去了可是我的琴技并不怎么好。每次老師布制作業(yè)回到家,我完成得一點也不積極,每次都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總要媽媽再三催促以后才很不情愿地拉每個曲子五六遍,就覺得很熟了,但是到老師那里便被老師指出一大堆錯誤來。從孔子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勤奮學習的偉大精神?鬃佣寄敲创蟮哪昙o了還能堅持不懈地潛心學習,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更應該勤奮努力。
我決心今后不管是練琴還是學習其他的本領都要保持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不要別人催促,自己主動。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會收獲。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1
讀了《中華美德故事》以后,我對匡衡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印象極其深刻。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直很勤奮,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買不起燈油,一到晚上他就無法看書。但是他天生非常聰明,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借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于是,他在墻角偏僻的地方鑿了一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射入房間,匡衡連忙湊到那一小塊寶貴的亮光處,專心看起書來。就這樣,匡衡讀的書愈來愈多,可是他沒有錢去買書,怎么辦呢?有一天,他就去財主家干活,但不要工錢。財主很奇怪,問他:“小伙子,你為啥白給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隱瞞,說:“我給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錢,只想借你家里的書看看,不知你答應不?”財主聽了非常高興,就把家里的書全部都借給了他。從此以后,他白天看書,晚上就盤坐在地上學習。他博覽群書,終于成了一代學者。
中華民族的強大就是因為有這些勤奮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進而成就國家。我們也一定要重視學習,打好基礎,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學習。
現在社會的物質條件很好,可以為我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樣鑿壁借光,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我們不像匡衡一樣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專研、學習。我們在家就像個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家里人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這樣我們更不應該辜負家里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一個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我們一定要學習匡衡勤于思考、聰明好學的優(yōu)秀品質。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2
暑假里,我讀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其中的《漢文帝親嘗湯藥》一文令我感觸很深。
文章講的是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病得很重,這期間,漢文帝幾乎放下國事,一心一意照料母親。漢文帝雖然貴為帝王,但薄太后吃的湯藥,他都先親自嘗一嘗,確定冷熱適中,湯藥無毒,然后才送給母親喝。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想:漢文帝貴為帝王,都要為母親親嘗湯藥。而我們呢?哪次生病,不是父母先嘗一嘗藥燙不燙,然后再一口一口地喂我們喝?我們也應該向漢文帝學習,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病了的時候,我們也應喂父母喝藥;父母工作一天回家時,我們也應為父母倒上一杯熱茶,再甜甜地說一聲:“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
古書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來形容他對母親盡孝的程度。意思是即使累了,也不敢閉上眼睛,解開衣服的帶子好好睡一覺。我們要向漢文帝學習,讓辛苦照顧我們的父母得到兒女們最真誠的回報!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3
中華美德,顧名思義,中華民族的美好道德!吨腥A美德故事》正是匯集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故事。
一提到中華美德,可謂是源遠流長。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有著數不勝數的故事,蘊藏著內涵。
香九齡,能溫席。
話說古人黃香,母親早逝,便把對母親的愛和思念都傾注于父親身上。炎炎夏日,黃香就用扇子把床扇涼了再讓父親睡下。冬天,黃香怕床太涼,就用自己幼小的身體替父親捂暖了被窩。一個九歲的孩童,竟如此有孝心。
現在的孩子,似乎比黃香差了十萬里。個個都是家中的“寶貝”,嬌縱任性,有幾個孩子能做到像黃香那樣體貼父母呢。一個九歲的小孩子,都不懂得人情世故,都只知道撒嬌。別說是九歲的孩子了,估計現在連十九歲的人都很難有那么多的孝心。
縱觀當今社會,一些傳統(tǒng)的美德都被拋之腦后。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路見不平一聲吼”?可以做到有難就幫現在人都很冷漠,沒有同情心,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呢也是我們自己所導致的,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利用別人的“愛心”,進行敲詐、斂財,才致使現代人有難不敢?guī)汀?/p>
我們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tǒng)的美德,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弘揚才對。不應該利用別人身上的“美德”來滿足自己的欲望。用我們的行為去對比古人,實在是有愧。古人之所以稱為古人,是因為他們已經過去了,作為現代人,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把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下去,并且發(fā)揚光大,讓我們的中國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讓世界的人知道:我們中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許多美德,而在我們中國人身上都具有這些美德。
只要我們具有美德,才能使自己變得更美好,讓我們將中華美德發(fā)揚光大。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4
最近利用寒假的空間,我閱讀了《中華美德故事精選》,對此有了深刻體會。
《中華美德故事精選》以故事的形式將我國歷史上一些優(yōu)秀的高尚道德情操呈現在我眼前。其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上書救父的綈縈;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詠嘆“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為廣納賢才而捉發(fā)吐脯的周公……他們都為我上了難忘的一課。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發(fā)奮好學”這一章節(jié)。 鑿壁偷光的匡衡,映雪讀書的孫康,清貧志長的徐悲鴻,立志學醫(yī)濟世的扁鵲……他們都是在困窘的生活,簡陋的條件下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勤學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獲得巨大成功。
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天才的十分之一是靈感,十分之九是血汗。綜觀古今中外,哪一位名人不是通過刻苦努力而成功的?海倫?凱勒,這位致力于文化與教育事業(yè)的偉人,一歲半就失去了視覺與聽覺,她面對厄運,沒有向困難低頭,刻苦學習,先后掌握了五種語言。24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春秋時期的孔子曾在晚年得到一本少見的《易經》,他一遍又一遍地認真閱讀和體會,以至于串聯竹筒的牛皮帶子都磨斷了多次……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新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使它成為新中國的精髓和精神財富。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5
《中華美德故事》是我經常讀的一本書,書里告訴我許多美德,比如勤奮好學、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子路是魯國人,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度日。有一次,子路年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都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座山到親戚家里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的路,從親戚家里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開心的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讀了這個故事我非常慚愧,小小的子路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連翻了幾座山已經很難了,回來的時候還要扛著米,可見子路為了達成父母的心愿,再苦再累都不怕。而我呢?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跟媽媽生氣。記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學媽媽說好了會早點來接我,結果我在學校門口等了好久好久,看著同學們一個一個被家長接走,我越來越著急,直到天快黑了媽媽才來接我。我看到媽媽就火昌三丈,質問她為什么這么遲才來接我,當我知道真相后,非常慚愧,原來是媽媽臨時有事去了外地一趟才會這么晚來接我,媽媽為了我忙得一點時間都沒有,我還錯怪她真不應該啊!
“百善孝為先”,子路的故事就像一面明鏡掛在我的心中,時刻提醒我孝敬父母。
【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15篇)】相關文章: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03-18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03-22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5篇03-18
讀《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集合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合集5篇03-18
讀中華經典誦讀有感(通用5篇)03-18
讀智慧小故事有感12-02
讀《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9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