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1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最宏博的文明,而“國學”就是這片熾熱大地上的血脈,穿越千年時光,融入華夏兒女的血液......于是,懷著對祖國母親的一腔熱血、對中國國學的滿懷仰慕,前幾天便拜讀了王國維先生筆下的《人間詞話》。
朱光潛曾評價過----“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親自讀來,確是如此。開卷有益,王國維先生的心意是在文學中能夠尋覓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與目標,身處其間,文學本身的非功利給他帶來了審美的愉悅。于是乎,讀到這本作品的一字一句,哪怕只是只言片語,我仿佛也能看見這位國學大家可敬又睿智的模樣。
沉浸詞話人間,對我影響最深、最重的,莫過于最成名之段----“古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年幼之時牢記于心卻是似懂非懂地理解,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方才從《人間詞話》中領悟了三種境界的`奧妙。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種境界取自晏殊的《蝶戀花》,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昨夜猛烈的西風,襲在翠碧的樹上,百葉凋零之際,思緒難免迷茫又凄涼,可又如何是好呢?天涯路遙遙,無盡迷惘涌上心頭。恰如你我走過的人生路,莫問天涯路幾重,唯有勇敢的探路者,也只有忍得了寂寞的“戰(zhàn)士”,才能無論事態(tài)變遷都付出甘之如飴,得來歸于歡喜。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種境界取自柳永的《鳳棲梧》,人瘦削了許多,衣帶也愈發(fā)的寬了,可我始終不曾懊悔,為了真理與夢想,即便容顏憔悴也不曾怠慢。王國維是執(zhí)著地,他堅守著心中的真理與無悔的理想,夜以繼日,哪怕瘦削,哪怕憔悴,都是值得的。你我尚且應如此,生命里總有太多美好的夢,又怎能讓它們被現(xiàn)實曬成枯槁呢?于是,一往無前的人啊,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戰(zhàn)勝,都不會挫敗,無論摔倒過多少次,都仍有站起來的頑強,筑夢,無疑需要更多的堅守,哪怕瘦削,哪怕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三種境界取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千百次尋覓,倏然一次回頭,便在燈火稀疏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她,不理會喧鬧的人群,獨自站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奮斗無獲后,突然接觸困惑的喜悅,這是一種醍醐灌頂?shù)念D悟,昔日追逐過程中的苦楚,在一瞬間得到升華,這也是世界的本質,這個世界有偶然的運氣,也有必然的運氣,通過努力踏踏實實地達到某個境界,方才能換取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此乃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人帶著《詞話人間》的三境界解析人生,仕途也罷,命運也罷,都經歷著三重狀態(tài)----追夢,遇挫折而不言棄,關鍵時刻獲轉機。王國維先生帶著士大夫的背影逝去,《詞話人間》卻永不褪色地留在了人間,聽----最是人間留不住,唯有詞話駐吾心!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2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構思,境界物化等,有關節(jié)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chuàng)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說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說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頗為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為,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說,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F(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習壓力的情況下與學生正常交往。
于是乎,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驗的時候這樣說。開學第一天點名,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姓名不認識,怎么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后,然后問,還有哪個同學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么。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生。說得好聽一點是鼓勵,F(xiàn)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生,更不要說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xiàn),也不是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生考大學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生說能夠上一本,并且說的信誓旦旦。適當?shù)墓膭钍切枰模侨绻麤]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生腳踏實地,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能上大學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疲是復讀,要么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于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而耽誤了學生。
有人說教育很難,因為老師很難左右結果;而我說教育簡單,因為老師全程參與,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以一顆真心,真誠的與學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順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么會不簡單?
【人間詞話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06-09
讀書筆記 人間詞話07-28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4篇01-14
《人間詞話》讀后感03-16
人間詞話的讀后感10-01
人間詞話讀后感03-31
人間詞話讀后感12-03
《人間詞話》讀后感03-23
讀《人間詞話》有感03-18
人間詞話讀后感12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