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了勞拉一家人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的家,駕著小篷車經歷重重困難到達達堪薩斯州大草原。在這個美麗卻又充滿危險的草原上,他們遇到過赤身可怕的印第安人,遭受過五十幾匹狼的包圍,以及熱病感染和草原大火。每一次都令人驚心動魄,但是他們團結一心,沉著冷靜度過一次次的難關。
書中爸爸查爾斯-智慧能干;媽媽卡羅琳-堅強溫柔;勞拉-樂觀開朗;瑪麗-乖巧可愛,拼湊成一個歡樂和諧的家庭。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每個家庭的榜樣吧!團結合作,有笑有鬧,不是金錢的奴仆,不為麻煩事兒而煩惱,靠自己獨立的性格,頑強的奮斗,堅持不懈創(chuàng)造美好的.家園,過著平凡而不平庸的快樂生活。草原上的小木屋就是勞拉一家幸福快樂的港灣。
小木屋是愛的巢居,她承載了一個美好家庭的希望,和他們堅毅拓荒的精神。她見證了卡羅琳和查爾斯兩人的愛情,見證了勞拉,瑪麗和小嘉莉和家人之間的親情。我們看到了小木屋里的簡樸、勇敢、堅韌之心,和一家人的愛。
我的“書友”爸爸告訴我:從那時起,直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年過去了,小木屋依然在那里——堪薩斯州大草原。她迎來朝霞,送走晚霞,依然保持完好在那。每每想起,心里總會有一種特別的溫暖呢!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2
花開花落,是大地對它們的愛;潮起潮退,是海浪對它們的愛;而生活的點點滴滴,更是親人和朋友最誠摯的愛。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述了美國第一代拓荒者勞拉一家,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和掠奪,不得已離開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駕著小篷車經歷了危險的旅程,來到堪薩斯州大草原上生活的故事。
在美麗而危險的大草原上,他們遇到了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遭遇了狼群的'包圍,熊熊燃燒的草原大火和可怕的熱病的侵襲。智慧能干的爸爸查爾斯,堅強溫柔的媽媽卡羅琳,樂觀歡樂的二女兒勞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其中爸爸查爾斯很能干,他有一雙能工巧匠的手,草原上的小木屋被他裝扮得既溫暖而又漂亮。他更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品德的人,比如他對鄰居的關心,拯救鄰居不顧個人安危等等,無不體現著他草原一般廣闊的胸懷。小主人勞拉,則是一個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女孩。而更有趣的是,勞拉喜歡印第安小孩的原因竟是可以赤裸裸地坐在馬上,她希望自己也可以不穿衣服,騎在小馬上,沐浴在陽光里。他們雖然個性各異,但都頑強地奮斗著,浪漫地生活著。
我掩卷而思: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在逆境中勇往直前,努力工作?當然是—愛。愛與愛相織,苦與苦相融,這是一種偉大的愛,一種無私的愛;這是一種極致的苦,一種絕望的苦。有一種愛叫“奉獻”,有一種愛叫“付出”,還有一種愛叫“不求回報”。父親的愛是壺清茶,清香宜人,令人回味無窮,母親的愛是杯咖啡,香醇可口,使人無限向往。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片天地,為了我們能夠幸福地生活,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只有每個人傳遞愛,付出愛,才能使這個社會洋溢愛,使這個世界充滿愛!
一百多年過去了,勞拉爸爸建造的這座小木屋,依然屹立在大草原上,它見證了人類的勇氣,智慧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對于我來說,這本書已成為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勵志讀物,你不妨也去體會一下吧!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3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有機會讀了《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本書講述了19世紀中期,勇敢堅強的美國一家人的故事:爸爸媽媽帶著女兒們(大女兒瑪麗,二女兒勞拉和小嬰兒卡莉)在美國西部大草原上進行了一年的`拓荒生活。這家人離開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坐著兩匹馬拉著的大篷車,穿過即將解凍的密西西比河,到達堪薩斯州大草原!一家人定居下來后便開始了辛勤的勞動:爸爸負責建造小木屋和馬廄,搭建壁爐和煙囪,挖掘水井,捕獵動物,獲取皮毛,開墾荒地,到鎮(zhèn)里換購生活用品;媽媽則主管生火做飯,洗衣打掃,照顧嬰兒和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兩個姐妹也幫助爸爸媽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經歷種種困難,他們終于重建家園,有了新的生活!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深有感觸,我和他們差的太遠太遠了!他們堅強、勇敢,克服了一切困難,而我卻不是這樣,當我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便只會號啕大哭。
記得那是個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去爬山,半路上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我掀起褲子一看:呀!不僅磨破了皮,還出了血,見到此狀我大哭起來,委屈著懇求媽媽,我不想爬上去了,我要回家,腿好疼!……媽媽只好拉著我原路返回!
回想到這兒,我羞愧不已,如果自己當時能再堅持一下,再勇敢一點,或許我和媽媽就能欣賞到美麗的山頂風景!成長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不戰(zhàn)而退任何成果也無法取得!所以,我要學習勞拉一家人的勇敢和堅強,做勇于面對困難的人!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4
羅蘭·英格斯·懷德從六十五歲開始寫小說,寫了一套《小木屋》系列,《草原上的小木屋》寫的是一個拓荒女孩的真實故事,而這個女孩,正是羅蘭·英格斯·懷德的故事。
暑假中,我有幸擁有了這本書!讀著讀著,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著重講述了羅蘭和瑪莉、小寶寶琳琳以及爸、媽、狗狗阿吉去草原拓荒的事,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度過難關,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其中的故事是那么充滿刺激,曲折生動而有趣。比如,他們渡過河后,發(fā)現阿吉不見了,怎么叫也叫不應,大家都很傷心,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地方生活,沒有一條好狗是困難的。夜晚,他們聽見幾聲怪叫,都驚醒來,發(fā)現暗中有一雙綠眼睛盯著他們!突然,綠眼睛一閃,那東西撲向羅蘭——是阿吉!大家都歡呼起來!真是有驚無險哪!
我放下書后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好羨慕羅蘭有這樣一個美滿的家庭!好羨慕羅蘭有這樣一只忠誠的狗,以及她和阿吉之間深厚的友誼!好多次危險,都是她與阿吉化險為夷,羅蘭真勇敢。
我欣賞瑪莉的尊重他人,待人和善,佩服羅蘭勇于犧牲,充滿智慧,更醉心于他們這個充滿溫馨和甜蜜的幸福之家。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不太可能再現那樣拓荒的情形了,但我們依舊能做到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很慶幸,我就生活在一個溫暖無比的幸福家庭里。我們一家三口,充滿智慧的老爸總是最愛逗我玩,使我成了朋友們的開心果;而看到我有些許進步,老爸那雙因連續(xù)設計制圖而勞累得布滿血絲的`小眼睛便會睜得大大的,似乎沒了疲憊,更多的是欣賞:“女兒,你真棒!”而平時關心我最多,呵護我最多的自然是我可愛的漂亮老媽咯!我遇到困難了,媽媽會鼓勵我勇敢面對;遇到煩惱了,媽媽會盡心接納我的傾訴;獲得成功了,她更是與我歡呼雀躍,分享快樂!我們一家相親相愛,其樂融融!
猛然,我想到了另一個家——我生活和學習的班級、學校、社區(qū)!就拿班級來說吧,我的班級可是全校赫赫有名的成功班:同學們團結友愛,親如姐妹;學習上互相鼓勵,賽過親兄弟;我們的老師或慈祥,或溫柔,或幽默,或博學,真像大家的可敬長輩,更是我們的親密朋友!生活在這樣的大家庭,還有什么坎過不去,什么關攻不破呢?
啊,我生活的家庭與羅蘭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又捧起了這本書——每一次靜下來,走進“小木屋”,走進羅蘭的世界,我都會被深深地感動:在那樣艱辛的拓荒過程中,羅蘭的世界里總是充滿爸爸的小提琴聲和媽媽溫柔的笑容。那琴聲,那笑容,是多么讓孩子安心,讓家充滿愛與希望!啊,家的感覺真好!我愿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生活的家庭都是那么的幸福、美滿!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5
這學期,我們的必讀書目是《草原上的小木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里有善良的勞拉和瑪麗,可愛的小嘉莉,勤勞的媽媽,勇敢的'爸爸,聰明的愛德華先生,樂于助人的斯科特先生和斯科特太太,還有一些印第安人。
我喜歡這本書,它的主要內容是:勞拉一家從大森林里搬到草原上,一路上遇到許多荊棘與坎坷,困難與失敗,但他們并沒有被困難打敗,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前進,最后終于到達了大草原,重新蓋起了小木屋。剛完工不久,他們就遇到了印第安人,并被狼群包圍;勞拉一家人又染上疾病,大草原還失了火。接著,印第安人起了內哄,意見不一致,分散開了;政府要派軍隊將勞拉一家趕出大草原,所以爸爸決定提前走,哎!這個不得已的決定又要讓他們離開美麗的大草原,離開溫暖舒適的小木屋了……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勞拉一家不服輸的精神感動了我,對我而言,人生之路剛剛開始,未來還很漫長,人生不可能會一帆風順,多少都有一些困難與波折。我要像勞拉一家人一樣,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繼續(xù)勇往直前,戰(zhàn)勝困難。在這里,我想到一首兒歌: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草原上的小木屋》。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6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國著名作家羅拉英格斯懷德所著,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羅拉一家離開大森林,歷經險阻遷徙到西部草原的生活。
羅拉一家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危險,最后來到了西部大草原,他們一家人齊心協(xié)力的'建造起了自己的小木屋。小木屋雖然蓋好了,但是,生活需要水。羅拉的爸爸又忙著開始打井。爸爸請了一位老先生幫忙,打了一天又一天,井已經很深了,可還是沒有水。老先生每次下井都要帶根蠟燭,到了井下就將蠟燭點燃。有一天那位老先生下到井里時忘了帶蠟燭,不一會兒就暈倒了,羅拉的爸爸趕緊把繩子上的桶取下來,然后用繩子綁住自己下到井里,在把繩子綁到老先生身上,接著讓羅拉的媽媽將老先生拉了上來,再用同樣的辦法將自己拉了上來。最后把老先生抬到小木屋,生了一盆火,并給老先生喝了些水,過了一會兒老先生醒了。爸爸長長的噓了口氣說:“真嚇人哪”。
故事讀到這里,我便明白了,老先生為什么每次下去都要帶根蠟燭,并且每次都要將蠟燭點燃,他這樣做主要是根據蠟燭的燃燒情況來判斷井里是否缺氧。我頓時懂得了一個道理,火點不燃的地方就說明缺氧氣,人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就會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同學們這本書的有趣之處,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你讀后就知道了。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7
在這個暑假里我閑著沒事干便打開了書柜,拿了一本書,書名是《草原上的小木屋》,作者是英格斯.羅蘭懷德。
這本書是我百看不厭的書,它主要寫了羅蘭他們一家去大草原開墾拓荒。他們面對了又長又寬的密西西比河,狼群的包圍,印第安人的騷擾,大火的危險以及風雨阻險等等.......
我很喜歡這本書,原因并不長,因為是這本書讓我看熬了拓荒者的無奈和艱辛。
這本書是英格斯.羅蘭.懷德在女兒玫瑰的鼓勵下寫的。它像一杯普普通通的咖啡苦中帶著甜,只要你細細品味,就能體會到它的.滋味。
我發(fā)現文章中的爸爸與我的爸爸很像,去年下著大雪,阻擋著我們回家的路,我爸爸開了一天一夜的車才到家,他整夜沒睡,很辛苦。而羅蘭的爸爸從鎮(zhèn)上回來,為了早點能回到家,風雨都不能阻擋他的路,這時讓我感到了父愛的偉大。
然而因為政府的決定,又使羅蘭他們一家不得又一次又一次的移居。他們本可以在大草原上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們又要搬家了,不知以后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我真的很同情這么多拓荒者的遭遇。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8
草原上的小木屋講的是勞拉一家人離開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駕著小篷車經歷了危險的旅程終于到達了堪薩斯州大草原。在美麗而充滿危險的大草原上,他們遇到了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遭受了狼群的包圍,熊熊燃燒的草原大火和可怕的熱病侵襲。但是在爸爸親手蓋的溫馨的小木屋一家中還是度過了一段自給自足的甜美時光。
在書中我喜歡智慧能干的爸爸查爾斯,堅強溫柔的媽媽卡羅琳,樂觀開朗的勞拉,乖巧可愛的瑪麗……他們雖然個性獨特,但他們都頑強的奮斗,浪漫快樂的生活。
他們在草原上辛苦建造小木屋的過程,讓我想到了長城。在古代沒有建筑工具,怎么能將那么多的石磚堆在一起變成長城的呢?這都是靠的人們的肩和雙手一塊一塊疊起來的.,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力量啊!就像查爾斯在大草原上辛苦的建造小木屋,我想查爾斯建造小木屋是為了不讓他的家人受到風吹雨打,這件事讓我深深的感動。
我們家的房子是公公婆婆一磚一瓦辛辛苦苦建成的,是為了我們有個溫暖的家。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勞拉一家幸福、快樂的港灣。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9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逐漸提高,都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過日子的,布魯斯一家準備賣掉房子,去草原上生活,。
這是一本告訴我們生活哲理的一本書,讓我們知道即使沒有城市里這樣的高樓大廈,也一樣能生活得很好,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布魯斯一家跋山涉水,終于來到了草原上,他們要在這里蓋上一座木屋,他們叫來了在附近的一個人,幫助了他們,后來,他們也就成了好朋友,剛開始對草原的`環(huán)境很不熟悉,不僅在蓋房子時,勞拉媽媽的腿被壓傷,而且印第安人也常來侵犯,經常有狼出沒。但是他們很聰明打上了籬笆,種上了水果和蔬菜。盡管是有這么多麻煩,他們卻還過得十分開心,漸漸地他們與印第安人成為了朋友,因為一直能吃到他們食物的印第安人發(fā)現他們很好,沒有惡意。的確,生活不該有場所環(huán)境來決定你是否快樂,生活是一種樂趣,而不是混過一天算一天,就像勞拉一家,在草原上也能每天生活得很快樂,而且生活不是一個人的,還要考慮到周圍的人們,與他們成為朋友,這樣你遇到麻煩的事情時,他們就會幫助你。或許,現在的人就認為在草原上生活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是在實際上,草原上生活條件比實際上差多了,所以現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要知足,崇尚現在這生活,通過自立來體會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要努力調節(jié)情緒,不能大發(fā)雷霆。
這本書告訴我的一個道理:崇尚生活!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0
最近,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一提到看書,我的心就會洶涌澎湃,像提上來一樣,于是媽媽給我買了好多好書,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400字。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書名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了。
這本好書是美國著名的大作家槐爾特女士寫的,是一本美國西部草原的風情史,是美國第一代人的拓荒史,更是人與大自然親近的典范。書中主要敘述了智慧能干的查爾斯、溫柔堅強的卡羅琳以及樂觀而快樂的勞拉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駕著小篷車經歷了危險的旅程到達大草原上。他們遇到了神秘的印第安人,遭受到兇猛的狼群包圍,還有熊熊燃燒的草原大火以及可怕熱病的侵襲。但是在爸爸親手搭建溫馨小屋中,一家人還是度過了一段自給自足的甜美時光。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部像一首抒情詩一樣優(yōu)美的兒童長篇小說,讀后感《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400字》。它所描述的故事頑強、感動、優(yōu)美而憂傷。這種憂傷猶如森林里的露珠發(fā)出的嘆息之聲、美不勝收。
這本好書讓我了解到,勞拉一家人雖然個性各異,但都頑強的奮斗,浪漫快樂的生活,充滿友愛的氣息和對生活的感激之情。讓我懂得了如果人類脫離了文明提供的種種便利之外,我們赤手空拳在世界上的生存能力是不是已經退化了?現在每個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每個家庭生生息息都在一個環(huán)境里生活,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不要依賴著什么,和大自然親近一下,你會發(fā)現生活是如此美妙,無比美好。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1
“兒子,快來看看爸爸給你買了什么?”是爸爸回來了。爸爸把一個紙箱子拿給我,讓我拆開看看里面是什么。我一打開,哇!是一本新書。我對這本新書愛不釋手,立馬認真讀了起來。
這本書的書名是《草原上的小木屋》,它的作者是羅拉英格斯懷德。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勞拉一家從獨立鎮(zhèn)離開了以后,踏上了去大草原上的路上。他們日夜兼程,風餐露宿,總算到了大草原。他們在大草原上蓋房子、控水井、做馬廄、做菜園、播種子,無論外面是風吹雨淋,是電閃雷鳴,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們都堅持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經過了一陣子的幸苦勞動,原本以為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長,印第安人三番五次地闖進屋子里,把小木屋里所有的東西都搶走了。盡管如此,查爾斯先生還是友好地和印第安人生活。到最后,勞拉一家還是被印第安人趕出了大草原,從此,勞拉家往有軍隊駐守的北方趕去。
看完這本書以后,我從中學會了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2
佩特和帕蒂拉著篷車,大步慢跑著;爸爸拉著小提琴,琴聲悠揚綿長,令人如癡如醉;媽媽、羅蘭和瑪麗圍著火爐,緊緊依偎在一起,輕輕吟唱著,歌聲輕柔而美好,在空中久久回蕩……一幅溫馨的畫面浮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中幸福的一家。
書中羅蘭一家人為了追求美好的未來,去西部大草原開發(fā)。他們冒著被河水淹沒的危險強渡漲勢兇猛的大河;用一根根圓木辛苦打造起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木屋;毫不畏懼地與饑餓的狼群展開殊死搏斗;艱難撐過瘧疾的威脅;熊熊的草原大火時不時有可能將他們一切的辛勞化為一片灰燼……總之,羅蘭一家人經歷的磨難太多太多了,他們經過艱苦卓絕的拼搏換來了美好而又安寧的.生活。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羅蘭一家人的頑強的意志。在困難面前,他們沒有放棄,沒有氣餒,選擇了堅強面對。日子過得雖然艱辛,但他們的小木屋里,充滿了幸福,充滿了愛。
現在我們許多人從小嬌身慣養(yǎng),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舒適的生活養(yǎng)成了我們懶惰,不思進取的壞習慣,遇到困難不努力一下就放棄了,缺乏了一種拼搏的精神。就像我以前,一遇到難題,還沒做心里就發(fā)毛了,腦子一片空白,總想著逃避?戳舜藭覍W會了積極面對,經過不懈地努力,我終于學會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了,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退縮了。我相信,只要不放棄,再大的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給我的啟迪比任何一本書都多,他會使我鼓起勇氣,去拼搏,去奮斗。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3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勞拉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書中描述勞拉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經過,這正是當時美國國西部墾荒者的典型寫照。這次搬家,勞拉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后他們還是住進了爸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當勞拉一家的馬車第一次來到寧靜的大草原上,他們生了一堆火,媽媽做著甜美的晚餐——香噴噴的玉米餅、可口的玉米粉、油油的熏肉,真的'讓人感覺到陣陣溫暖襲上心頭。夜晚草原上空的星星在俯望著大地,讓人感覺到“手可摘星辰”的意境,寧靜的夜晚,爸爸拉著優(yōu)美的小提琴曲,他們在草原上的生活開始了……
心靈手巧的媽媽,勇敢正義的爸爸,聰明懂事的瑪麗與勞拉和可愛的卡莉寶寶在這里留下了不朽的傳奇。他們的辛苦而又快樂的生活給每一位讀者一種全身心的佩服,他們在這里開墾、培育,成為自己最美的家園,他們在這里撒下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在媽媽的細心照看下瑪麗與勞拉兩個可愛的小姑娘每天都干凈整潔,他們總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無限的希望和憧憬,給我們無限的美好與遐想。
可是他們不得不因為政府下的命令而離開這片美麗的堪薩斯大草原,開始他們新的拓荒生活,他們沒有一絲抱怨,總是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奇妙旅途……
我想,我們也應該擁有像勞拉一家擁有的美好品質,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勞拉的一家人就是我們現在缺少的,我們應該對新的生活尋找美的方向,只有這樣生命才更有價值!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4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是的,自從讀了《大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
《大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是美國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書中講述了主人公羅蘭一家原本生活生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里,那里人口密集,大樹被人亂砍濫伐,野生動物被嚇跑了許多,美好的大自然遭到破壞。羅蘭的爸爸不喜歡這樣,大家也不喜歡這樣。他們喜歡住在野生動物不會受到驚嚇的地方,喜歡看到小鹿和鹿媽媽在樹蔭下散步的樣子。于是,出于對新生活的向往,羅蘭一家人決定離開已遭人類破壞的小木屋之家,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西部去生活。
一家人在羅蘭爸爸的帶領下,坐著馬車,一路奔波來到了堪薩斯州印第安人居住的大草原。他們決定在這里自已蓋房子、挖井,自給自足。雖然有時要與森林里的狼群作斗爭,有時要應付闖進來的印第安人,但這里沒有人滿為患的城鎮(zhèn)危機,沒有大氣污染的惡劣環(huán)境,沒有喧鬧嘈雜的生活場景。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合作下,她們自己動手建造了一座可愛的小木屋,爸爸媽媽開墾荒地,種菜種糧,孩子們在美麗的森林里做游戲,一家人生活得溫馨甜蜜,其樂無窮。
現實生活中的我多么向往書中羅蘭一家子的清新自然、健康快樂的'生活啊!因為在我生存的都市里,人類已建起了很多的工廠,往河里、溝里亂排亂放污水,部分居住區(qū)的人們不講衛(wèi)生,往路上、空地上亂扔臟物,使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變得渾濁不堪。在鄉(xiāng)村、原野里,人們肆意砍伐樹木,殘害生靈,使原本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貧瘠的沙漠。由于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破壞了大自然,造成中國北方數次被漫天黃沙襲擊,內蒙古、寧夏、山西等省飛沙走石,出現了嚴重的沙塵暴天氣,西南地區(qū)嚴重缺水,造成干旱,旱災未消停,四川、蘆山地區(qū)又發(fā)生地震,真是災旱連連啊!
記得有一次,我聽見家中的奶奶說:“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可是現在的日子就像過三季,沒有冬季了!蔽衣犃撕闷娴貑枺骸澳棠,為什么沒有冬天了?”奶奶向我解釋:“地球上生存氣候變暖了,溫度不斷地增高,原因是嚴重的空氣污染,加上二氧化碳的極度增加,人類又亂砍濫伐,大氣層遭到破壞,紫外線入侵嚴重,導致地球快變成大火爐了!
聽了奶奶的話后,我若有所思。我想:為了也能像書中所寫熱愛大自然的羅蘭一家人那樣,能在清新自然、沒有污染的環(huán)境里健康快樂地生存,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保護環(huán)境,種植樹木,防風固沙,節(jié)能節(jié)水,與動物做朋友,讓地球的環(huán)境變得更好更美更綠!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這部小說主要講的是勞拉一家到大西部遷移,在草原上發(fā)生的種種故事。
勞拉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善良的小女孩,她有一個文靜的姐姐瑪麗和一個妹妹卡麗。勞拉的爸爸查爾斯是一個精明能干的父親,勞拉的媽媽卡羅琳是一個勤快、心靈手巧的母親。小木屋是勞拉爸爸親手搭建的,它是愛的巢居。小木屋承載了家的希望以及堅毅的拓荒精神,我們總是可以從小木屋里找回簡樸,勇敢,堅韌和愛。
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段“煙囪起火了”。當煙囪“噼里啪啦”地響起來時,瑪麗緊緊抱著小妹妹卡麗,媽媽用力地撲打著火,勞拉——這個勇敢的小女孩,費力地拖走坐在搖椅上的姐姐和妹妹,那得用多大的力氣呀!
這部小說是美國作家奎爾特的作品。她先后寫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普拉姆河的堤壩》、《銀河岸邊》等九部兒童系列小說,統(tǒng)稱《英加爾一家的故事》。
在草原上,面臨著種種危險,不僅要隨時面對印第安人的襲擊,還得躲避野獸的攻擊。他們遇到的困難也是非常多的。這時,只要智慧與體力共存,才能克服困難,走向前方!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相關文章: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11-12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09-21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精華】02-20
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匯總8篇】11-27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03-23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12-20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書心得11-29
《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后感03-30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讀后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