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范文1
讀書過程中,我常常感慨,為什么會喜歡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為書中所闡述的很多現實問題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自己都沒有發(fā)現問題,或者發(fā)現了無從表達,從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淺出的闡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來真的是這樣啊。書中討論了怎樣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積累,問題產生的原因,學習思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已久的嗎。喜歡作者深入的思考,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看待問題通透徹底。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精彩紛呈。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或者多項任務的時候,首先正確的估算任務的時間,然后做出合理的計劃。而這時間要正確的的估算,計劃要在能實現的基礎上方可順利完成。如何估算任務需要完成的時間?根據候世達法則: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所以當我們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任務的熟悉程度或者陌生程度。熟悉的任務我們很容易估算完成的時間,但是面對陌生的任務時,在學習和探索未知的時候,總是不免有層出不窮的問題蹦出來,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固然更多。如過在計劃的時候,沒有認識到這個現實,計劃難免成空。從短期計劃目標開始,比如一天,一周,通過自己長期的實踐,就可以做月計劃,季度,年計劃。最后再次強調的是,所有計劃的前提,是在目標切實可行的基礎上。
當我們做好了計劃,什么時候開始任務呢?毋庸置疑的是,從現在開始。很多人明明很焦慮,可是卻一直拖延,不是拖延著去做事,而是拖延著去開始做事。但是最終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著里,時間只顧自顧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來。因為你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就會感嘆時間流逝的太快。有時候,甚至還沒開始,就已經晚了。所以及早行動,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開始行動后,我們要直面困難,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在面臨一項任務的時候,任務可分為困難的部分和簡單的部分?焖儆行У耐瓿珊唵蔚牟糠郑缓蟀褧r間和精力放到困難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難,不要掩耳盜鈴。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看起來很努力,很用功,卻沒有成效的原因。在簡單的任務中反復消磨時光,沒有勇氣面對困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考慮三個方面,內容,原因,方法。內容和原因都顯而易見,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項任務,落實每個步驟,分配具體的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最終完成任務。
在管理完成的任務的過程中,思考任務的串行與并行關系。所謂的串行與并行,即是我們物理課程中,的電路的兩種連接方式,串聯和并聯。有些任務只能串行,比如先燒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飯。而有的任務可以同時進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須在執(zhí)行一些機械性的任務的同時,我們可以進行另外一項或者多項任務,給自己的大腦打造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時候聽英語,在等車的時候看書,在做家務的時候聽音樂,在燒水準備泡茶的時候,洗杯子,洗茶壺準備茶葉等等。
當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嘗試把即將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大腦里預演一遍或者很多遍。這個世界上,天才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不斷的積累,勤能補拙來彌補,高效的完成任務,在一項領域中取得成就。需要執(zhí)行的任務越重要,這種預演就越關鍵。只有經過大量的預演或者練習,我們才能在實際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萬事可提前準備,萬事皆要提前準備。很多優(yōu)秀的演講家,難道他們一開始就能在講臺上舌燦蓮花,取得成功嗎,無疑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無數次的演練的。
書中感興趣的內容很多,學到的東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書中的一個小篇章而已。好的書本值得反復去讀,每一次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范文2
時間管理不是一種技巧,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說,時間管理的本質是人生管理。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嗎?這大概也是個很詭異的命題。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觀念如出一轍,根本上來說,要開始管理時間其實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點開炮,挑戰(zhàn)那些未知的區(qū)域,去面對乃至習慣自己的恐懼。
就我個人來說,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得更有效率,因為總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讀書、上網、運動、練習音樂、社交……有時候興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計劃,執(zhí)行了不到一兩個星期又扔下來了,最后不得不感嘆“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在不甘于承認自己不是個男人的同時,又安慰自己說,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而這些心理過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現。同時又清晰的和心智成長的命題練習起來,因而說從闡述時間管理的角度來說,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因為那些討論時間管理的,往往傾向于在技術層面上打轉:如何列表,如何制定計劃,如何授權……
作者對于很多常人思維出現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閃光。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與“別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組合;“實際上正確和實際上不正確”與“以為正確和以為不正確”的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與“顯得重要和顯得不重要”的組合;“出色否”與“有無理想”的組合……凡此種種,都在平常的思維里,使用矩陣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進了一小步,而帶來的啟發(fā)確是巨大的,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獨”在書中多次出現,大概最能安慰人了,當我們驚詫的發(fā)現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習慣和弱點在書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開朗之感,不過關鍵是這并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我們要走出一些誤區(qū),仍然需要我們付出心智的成長和努力。書中關于懶惰的分析多少都說中你我的軟肋,我也是一次次在問別人問題的時候,發(fā)現了自己的'懶惰;然后又在別人發(fā)問的時候對別人的懶惰而無語。不過作者傳遞的態(tài)度來說,也不過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關鍵在于行動。
此書中,最值得我們直接去實踐的,在我看來有:
1、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其實嚴格來說這并不是時間管理的內容,可是時間能和我們的生活分得開嗎?
2、時間花銷的記錄,以及“事件—時間”日志。這差不多是我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項如果加上用在晨間日記當中,可能就更加威力無窮了。在我自己實驗的過程中,亦有多次讓人驚詫的體會。德魯克的書中也提到過這個方法,當初看到這個方法后,我嘗試后,驚異的發(fā)現自己有一段時間竟然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而我是一個天天批判電視的人,因為電視如此的破壞著人們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無多大幫助。當我從我的時間開銷中發(fā)現這一點的時候,情況就改變了,不管是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從那以后,我就對這一項時間有了更清晰的覺察。當然了,現在我?guī)缀醪豢措娨暋?/p>
3、關于那些最平常的睡眠、運動還有準備等等的建議。
有時候真理就是“媽媽的嘮叨”,光說不做,毫無益處,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僅有樂趣,還往往有意外的驚喜。尤其是“用傳授給別人來實踐”這一真知卓見,正好再次響亮的重申《與神對話》中所說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學的”。
3、關于那些最平常的睡眠、運動還有準備等等的建議。
有時候真理就是“媽媽的嘮叨”,光說不做,毫無益處,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僅有樂趣,還往往有意外的驚喜。尤其是“用傳授給別人來實踐”這一真知卓見,正好再次響亮的重申《與神對話》中所說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學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相關文章: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04-02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9篇04-27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04-09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04-30
(精品)《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09-12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6篇04-22
來把時間當作朋友讀后感(精選23篇)06-14
被當作傻子的說說02-25
當作不知道的QQ說說01-17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