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過年的風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上海過年風俗
風俗習慣,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tǒng)風尚、禮節(jié)、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qū)域內(nèi)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上海過年風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tǒng)上海人過年必做的十件事:
1、準備年貨
雖然現(xiàn)在想吃什么平時都基本可以吃到,但上海人對年貨這件事從來不會怠慢。過去,過年用來招待親戚朋友的吃食多是自家準備的,而如今到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即使自己再懶得動手,總也要仔仔細細地逛逛食品商店、大型賣場和幾個年貨展銷會等,從零食、干貨到山珍海味樣樣都有,最常買的就要數(shù)糖果、巧克力、瓜子、餅干之類的了。
2、吃年夜飯
一頓年夜飯永遠是中國人過年的頭等大事。傳統(tǒng)上,都會提前將食材準備好,除夕夜那天,阿姨媽媽們便早早地在廚房里忙開了,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打開電視,在熱氣騰騰的氛圍里共享這一年到頭都難得的熱鬧和喜慶家宴,F(xiàn)在一方面大家都條件好了,一方面也少有自己下廚的閑情逸致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直接去餐廳、酒店吃年夜飯,還有的從商店里購買半成品拿回家再加工。不過,雖然看似省時省力了,這年味兒卻總覺得大不如前了。
3、除夕夜守歲迎新
除夕夜晚上總是不愿意早早就睡的。邊看電視節(jié)目邊聊天,這頓年夜飯就得要吃上幾個小時,即使收桌了,也總是要尋點兒別的節(jié)目。全家人聚在一起,最來興致的也許就是打麻將、玩撲克了,孩子們則在一旁繼續(xù)鬧騰,或者出去玩鞭炮。大家都是余興不減,為的就是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辭舊迎新。
4、燒“頭香”,撞“頭鐘”
燒“頭香”和撞“頭鐘”依然是很多人的過年傳統(tǒng)節(jié)目,往年除夕夜晚上,玉佛寺、龍華寺等地方總是人山人海,既有誠心來祈愿的,也有來討個好彩頭、湊湊熱鬧的。
5、收發(fā)壓歲錢
對于孩子們來說,過年最開心的就是能夠拿壓歲錢!皻q”與“祟”同音,“壓歲”便具有了辟邪、壓祟的意義。以前多是父母趁孩子睡著時將錢壓在枕頭底下,現(xiàn)在多是放進精美的紅包,到了過年,孩子們要給長輩們一一拜年,然后長輩便拿出包好的紅包給孩子并給予祝福。
6、初一早上吃湯圓
上海人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的習俗,取意新的一年圓圓滿滿。以前過年,從磨糯米粉、制作內(nèi)餡、包成湯圓,全都是自己動手,好奇的孩子們有時也會忍不住“插一手”,一起包湯團,其樂融融。現(xiàn)在這種場景已經(jīng)很少見了,只要去超市買速凍品回來,下水一煮便成了。
7、走親戚
春節(jié)假期日程表總是被排得滿滿的,尤其是如今大家平時都忙碌慣了,親戚之間的來往遠不如過去那么頻繁。而到了這個時候,各個家門都走一趟依然還是慣例。和許久未見面的家人聊聊近況、家常,而孩子們則又多了玩伴,穿上新衣服,還能拿壓歲錢,自然是最興奮的。
8、城隍廟
現(xiàn)在很多上海人在平日里是不屑去豫園和城隍廟逛街了,不過到了過年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豫園往年春節(jié)都會舉辦新春民俗藝術(shù)燈會,每個角落都是張燈結(jié)彩、人潮涌動,逛逛小商品,吃點傳統(tǒng)小吃,再走走九曲橋……過年,中國人總還是熱衷于“軋鬧忙”的。
9、初五迎財神
放鞭炮依舊是很多人過年的必備節(jié)目,尤其是到了初四晚上,事先買的一大堆鞭炮也多是用來此刻迎接財神的,放得最多的便是高升炮了,為的就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財源滾滾。一臨近零點,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尤其震耳欲聾,大家都希望初五的財神能夠早早降福于自己。
10、元宵節(jié)兔子燈
兔子在我國是傳統(tǒng)的吉祥之物,而元宵節(jié)也一向有點兔子燈的習俗。兔子燈多是用竹制骨架撐搭起兔子的基本造型,再以彩色薄糊,裝上四個小輪子,里邊點上蠟燭燈,便可以牽著走了。過去做兔子燈是件極富樂趣的事,現(xiàn)在多是直接去商店購買了,有的家庭則完全忽略了這一習俗了。
上海過年食俗:
1、上海人過年必吃的海產(chǎn)類
尤其是血蚶,老上海人每年都會自制南乳血蚶作為冷盤。另外,鰻魚鲞也是不可少的。雖然如今自己風鰻鲞的人家越來越少,但那咸香的魚肉,蘸著米醋的感覺,讓人想起童年的春節(jié)。蔥油海蜇當然要有蔥油,蔥油是用油和蔥熬出來的,熬蔥油時火不能大,大則蔥焦油黃,熬到蔥干,撩去蔥段,再改用大火燒熱蔥油。另切蔥花撒在蜇頭上,如果蜇頭味淡,可艾薩克少許鹽,然后將蔥油淋上即可。蜇頭還有用老醋浸的,也是名菜,做法相似,只是不用一滴油,全是醋浸而已。另外,若用海蜇皮,也可以切成絲做蔥油海蜇。
2、四喜烤麩是經(jīng)典的上海菜
四喜烤麩、塌菜冬筍(塌菜在上海話中有“脫苦菜”的意思)、蛋餃(金元寶)、八寶飯、湯圓…這些為來年討口彩的菜肴,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必備。所謂的“四喜”傳統(tǒng)就是指香菇、黃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種調(diào)味,不過如今配料也是越來越隨意,也可以加上筍子或者豆芽、茶樹菇之類的,做成“雙喜”“八喜”等等,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素菜。
3、上海的紅燒肉
上海的紅燒肉,上色主要靠醬油,而不是北方的熬糖。但是哪怕是醬油也有放糖熬的步驟,糖的品種和比例是很重要的。紅燒肉要好吃,必須是豬五花,這樣吃起來才有軟硬層次。紅燒肉少不得要配點別的東西,起先是覺得純大塊吃肉太奢侈,或是覺得太單調(diào),后來慢慢地就成了習慣。自己家燒,往往加鹵蛋、圓栗、茨菰、百葉結(jié)等。
【上海過年風俗】相關(guān)文章:
上海過年的風俗07-01
上海端午節(jié)風俗有哪些06-21
過年的風俗02-12
過年的風俗作文07-16
浙江過年的風俗06-22
苗族的過年風俗05-16
宜昌的過年風俗05-16
壯族的過年風俗04-21
古代過年的風俗11-10
河北過年風俗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