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1
端午節(jié)到來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喜愛傳統節(jié)日,進而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為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F小結如下:
一、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追溯端午淵源,充分認識"端午節(jié)"的有關知識。
學校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與內容,同時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搜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由來,了解這一傳統節(jié)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各種的活動,豐富"端午節(jié)"內容。
。1)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中隊主題會。端午節(jié)前夕,布置學生通過書籍閱讀和上網查詢,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在班會上進行交流學習。我校利用少先隊活動課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少先隊大隊部對活動進行了部署,分年級開展專題活動:一、二年級以文明的生活方式為主題,宣傳普及衛(wèi)生防病知識,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四年級開展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詩歌,并在中年級中進行吟唱;五、六年級開展端午風俗手抄報比賽共同紀念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學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主題活動之后,有的中隊布置了假期親子活動,讓學生在端午節(jié)當天向長輩學習粽子的各種制法。自己動手制作粽子,感受著民俗文化。
。2)倡導健康防疫,開展除塵活動。古人把五月端午稱作"衛(wèi)生月",廣插艾草,以免災去病,端午節(jié)成了我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的大節(jié)日。我校結合當前爭創(chuàng)文明城市的契機,宣傳健康防疫知識,開展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健康教育,凈化校園及生活環(huán)境,并組織學生到社區(qū)進行衛(wèi)生清潔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節(jié)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走進偉人、了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同學們在動口、動手等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今后,我們會一如既在的從傳統節(jié)慶日教育做走起,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2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鞭r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端”是“開端”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jié)與屈原有關,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端午節(jié)還和孝順的曹娥有關呢。因為曹娥的父親被江水淹死了,她到處找也找不到父親的尸體,所以自己在五月初五跳江了,后來曹娥抱著父親的尸體浮了上來。人們?yōu)榱思o念曹娥這種孝順父母的精神而設置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習俗,可有趣了,有賽龍舟、掛艾草、畫額、避五毒、包粽子等等!安示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倍宋绻(jié)的早上,就給我系上了五彩線。五彩線很漂亮,這個禮物是我最喜歡的,我心里特別開心。這五彩線可不能隨便丟棄,要在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進小河中,寓意是將身體中的疾病隨水沖走。這五彩線中也寄托著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
媽媽給我系五彩線后就要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泡好再把粽葉洗干凈。她拿起一片大的和一片小的`粽葉來包。先包棗粽然后包肉粽。我媽媽包的粽子最好吃了。
還有一個習俗,我非常感興趣——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芪宥灸?老話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彼晕覀円屭s這些害蟲。我們要在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陰暗處撒石灰或是噴雄黃酒來滅五毒、驅晦氣。同時也可以將室內室外打掃干凈。原來端午節(jié)也是要告訴人們要講究衛(wèi)生啊。
今天,我?guī)е鴭寢尳o我系的五彩線,吃著香甜的粽子,過著這美好的傳統節(jié)日,真是很開心。我還想過一次這樣的節(jié)日。
良辰當五日。”我默默的低聲念著,心中浮現起一雙手……
記憶中的端午是有著艾草葉淡淡的苦澀香氣的。
那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旁掛著一束因缺水而微微卷起葉邊的灰綠色草葉,那時我會伸手輕輕叩擊獅子頭型的銅制門環(huán),然后心情明媚的聽著金屬碰撞時發(fā)出的叮叮當當清脆聲響。不過一會兒,姥姥就會笑盈盈的打開鐵門將我迎進屋內,屋內飄散著艾葉的味道。我會使勁蹬掉腳上的鞋子爬上鋪著涼席的沙發(fā),雙手撐起頭盯著姥姥坐下淘米,稍稍泛黃的細長粒糯米從遍布褶皺的手中被撈起,又被放回水中飄散,再次被撈起時濺出一串銀色的水花,它們滴落在水面撞擊出水波漣漪,一會兒時間就已經洗好。這時姥姥將所有的糯米撈出,把已經渾濁了的淘米水倒掉。我很欣喜地發(fā)現姥姥已經拿來了暗綠色的粽葉和紅的發(fā)亮的大棗,兩者相輔相成,這就意味著演出將要開始了。
絕美的,偉大的手工藝術的演出。表演者是一雙蒼老的手,而唯一的觀眾是一雙年少的眼睛。
陽光斜斜的從窗角的蜘蛛網穿過又灑在身上,激起一些灰塵芥蒂在空中肆意的旋轉著,飛舞著,飄蕩著。我任由陽光親吻臉頰,眼睛專注地注視著姥姥蒼老但靈活的手。那雙布滿褶皺的手將粽葉折好,放入早就準備好的糯米和紅棗,又用細線將粽葉綁成漂亮的塔形。我癡癡地看著漂亮的粽子包好被放在旁邊的蒸鍋上。我跳下沙發(fā)跑到姥姥的旁邊,蹲下,更近距離的觀摩這項偉大的藝術,這項古老的、絕妙的藝術。
姥姥伸手輕輕溫柔地撫摸了我的頭,然后從棗盆中拿出兩顆色澤鮮亮發(fā)紅的大棗放到我手里——這是她所能給觀眾的最佳獎賞。我接過兩顆棗,小口咬了起來,目光仍然追逐著姥姥的手。一個下午的時間過去了,碧綠的粽子就盛滿了兩個蒸鍋。我看著這些小巧的藝術品,臉上不由得綻開了笑容,由心底期待起明天的品嘗。那將是這場演出的盛大收尾……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3
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jié)儉的節(jié)日理念,努力發(fā)展健康向上的節(jié)慶文化。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我校在端午節(jié)期間,圍繞“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主題,精心部署,認真組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普及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知識,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進一步了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一、精心安排,認真部署。
為使活動開展得既熱熱鬧鬧氛圍濃厚,又突出主題體現成效,德育處利用國旗下講話全校廣播宣傳,召開了班主任例會,部署安排了“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各具特色的活動方案。
二、活動精彩,內容紛呈。
。ㄒ唬⿲W校利用板報、廣播、校園網等載體,以專欄、講座、專題報道、專題片等方式,宣傳端午節(jié)。組織開展了“培養(yǎng)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主題班會,以演講、朗誦、講故事等形式,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jié)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xx學校“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系列活動總結xx學!拔覀兊墓(jié)日·端午節(jié)”系列活動總結。宣傳愛國詩人屈原等中華民族優(yōu)秀代表人物的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
。ǘ╅_展師生包粽子文化活動
以端午節(jié)為契機,積極開展包粽子比賽活動,得到了師生的積極響應。折葉、填米、放肉、成形、纏線,“原來小小粽子還有這么多工序和技術,要包好還真是不容易
這次活動有效增強了同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節(jié)日的氣氛,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交流,用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端午節(jié)”慰問養(yǎng)老院活動xx學!拔覀兊墓(jié)日·端午節(jié)”系列活動總結工作總結。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是我們全家團聚,把酒言歡的日子,而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面卻有許多老人孤獨的在敬老院默默的度過。為了秉承愛心傳遞的活動宗旨,傳承中華民族敬老傳統,福州教院二附中志愿者在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給“紅星養(yǎng)老院”的孤寡老人送上粽子,并為他們打掃衛(wèi)生,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4
“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很多孩子希望中扳著指頭數了很多次后,端午節(jié)最終來了。
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生疏,我們都知道,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當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久活著!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典范,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很多詩詞,還有他那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jié)與姐姐的玩耍更是引發(fā)了我的思索。
在吃過了粽子以后,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著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么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大方。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么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悄悄聽姐姐唱很久后,姐姐最終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庇谑,我就大方的起了個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雖然姐姐們都很驚異的盯著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歡樂,仿佛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么都不想的唱著,仿佛我從誕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假如屈原知道今日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肯定會很快樂的吧!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5
端午節(jié)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辦法,但是沒有被國王接受,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特別鄙視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預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預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頭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終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非常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非常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許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愛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昂揚,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用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特別壯麗、熱鬧。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喧鬧鬧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6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節(jié)了,正如這詩所寫,在端午節(jié)必定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這些民俗活動。
快到端午的前幾天,已有很多親朋好友送來粽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滿了。若還有別人來送,我肯定會笑著說:“每天送粽子,都快把我吃成個粽子嘍!”奶奶也親自包了幾個粽子送給我,還一邊祝福我:“學習進步,好事接粽(踵)而來!”我樂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福,盼望真能像奶奶所說的那樣!
提到端午節(jié),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賽龍舟這個傳統工程。離我家最近的南塘橋的河岸里,也將進行劃龍舟競賽。到了正式競賽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著大老遠就聽見了劃龍舟時敲鑼打鼓的響聲了。
接著,我和媽媽就被這響聲吸引去觀看競賽了,我倆是步行過去的,只聽見那聲音越來越響,朝著我們漸漸靠近。到了那兒,才發(fā)覺橋兩邊的人已經成群結隊地擁擠在一起,匯成了人的海洋。只見一個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興奮地指著河面說:“爸爸,快看快看,賽龍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穿梭,好不簡單擠到一個空隙中去觀看。
龍舟上的一個個隊員穿著各自隊的隊服,有紅的、白的、紫的、藍色的各種顏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亮眼艷麗,更為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劃手們個個都身強力壯,龍其是那手臂顯得特殊有力。瞧!有兩支隊伍劃船的速度始終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變快,站在船中間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著鼓,鼓舞著整支隊伍的士氣。
劃手們聽著鼓聲,雙手緊緊地握著槳,身子向前一傾,手再用勁地朝后一撥,于是身后撥開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飛濺到他們的身上,看上去氣概磅礴、壯麗極了。每一支隊的每個人動作都那么有規(guī)律,那么地整齊如一。
他們異口同聲地喊著“嘿喲……嘿喲……嘿喲……”聲音氣壯山河,響徹整個南塘河的兩岸。旗手們也不時地揮舞著彩旗,增加氣概,隨著兩支隊伍的你追我趕著中,也離我們愈來愈遠……原來我們都全神貫注在這氣概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輸贏了。
美味的粽子、劇烈的賽龍舟,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節(jié)喧鬧非凡的景象。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7
一、活動時間:
xx年5月27日 二、活動時間
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 三、主持人
劉佳,陳素偉 四、活動流程
1,由主持人發(fā)言,引入班會主題——端午
2,介紹端午節(jié)的歷史由來,有趣的習俗:
3,緬懷我們中國偉大的歷史名人——屈原。介紹他的小故事,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著我們,他值得我們去學習,悼念:
4,隨機提問:對于今年的端午節(jié)你將怎么過、與往年相比將有什么不同?
5,端午知識大競賽(采取搶答形式,對有關端午的科學知識進行回答,搶答時舉手示意);
6,班會結束。 五、班會總結
這次班會主持人準備充足,所以進行的較為順利。同學們也積極參與,無違紀情況,大家自由發(fā)言,認真聆聽。在班會期間,班主任也來親自參加,更組織班上專門的人進行了照相。最后對于接下來的班會將會爭取開展更加成功!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8
端午節(jié)快到了,故鄉(xiāng)的小鎮(zhèn)似乎比以往更加熱鬧。小街兩旁的攤子一字兒擺開,蘆葦葉、菖蒲、艾蓬、香囊……除此之外,肉攤和賣大紅棗、赤豆等的生意也開始紅火起來。端午節(jié)快到了,鄉(xiāng)人們各自挑選喜歡的東西帶回家。
關于端午節(jié),兒時常會哼兒歌:五月五,買條黃魚過端午;插艾葉,掛香囊,還煮雞蛋和鴨蛋;吃粽子,撒白糖,去看龍舟喜洋洋。這首兒歌,總在我的耳畔縈繞。
小時候,每年五月端午前夕,母親總是會拿了鐮刀到屋后面的水塘邊割幾把艾蓬和長在水邊的菖蒲,經過整理后就往門和屋窗口的地方插上,菖蒲和艾草的清香味兒很醒腦,十分好聞,我們總是會走近,用鼻子多吸幾下,悠悠的清涼,好像這種味道會透進全身的血液里去似的。母親說,艾草能避各種邪氣,菖蒲古代老祖宗留下的“斬妖劍”。后來從老師那兒才知道,原來唐代的魏征夢中得斬蛟龍劍,用的就是菖蒲。相傳從那以后,各種瘟神惡鬼妖魔邪怪,見了菖蒲就害怕。所以端午鄉(xiāng)下家家都要插菖蒲,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jié)前一天晚上,鄉(xiāng)間家家開始用蘆葉包粽子,粽子大多用糯米,包的種類也多,有肉粽、赤豆粽、白米粽、醬油粽、麥片粽等。包裹好的粽子就放在鐵鍋里用水煮,這些粽子有三角粽子、小腳粽子、方粽等。煮粽一般都用硬樹條燃燒。在煮粽子時,還要放上雞蛋和鴨蛋,這樣煮熟的蛋就有清香。
端午那天早晨,粽子和蛋先要敬灶神,然后才能自己吃。孩子們是最快樂的,大家會自發(fā)組合在一起開展斗蛋活動。有和孩子不懂斗蛋方法,總是用大的一面與別的蛋斗,結果總是失敗,原因很簡單,煮熟的蛋大的后面有空間,而尖的部位是實心的,所以兩個雞蛋碰到一起,蛋后部位總是被擊碎。有的蛋上還用彩色繪上老虎或者是自己的屬相,居說會驅逐邪氣的。有的還要用線或麥秸編成漂亮的蛋袋,把蛋放在其中,然后掛在胸前。
在端午節(jié)的午飯后,家長要給孩子帶上香囊,在手腕上扣上五顏六色的絲線。香囊就是用艾草、雄黃、棉花等做成的?梢杂酶鞣N花布頭剪成正方形兩塊,對角折疊好,用彩線縫在一起,再用各種顏色的毛線在下面做須須。掛在脖子上,既香又漂亮。母親常說:“這香囊也是避邪的,還可以防毒蟲和蛇。這樣的`掛一直要到農歷七月七日的鵲橋相會之日才能剪下來,然后扔到屋頂上。母親會打趣地說:“喜鵲會把這些袋袋銜到天上去,送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幽幽的香味中相會。于是,每到七月七那天傍晚,我們都要把香袋扔到屋檐的瓦片上,扔時還要閉上眼睛。到了晚上就目不轉睛地盯著屋頂看,希望能看到有喜鵲飛來銜走香袋。長大了才知道,其實這是人們對牛郎織女這對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過端午節(jié),鄉(xiāng)間的茶館里常常要舉辦故事會。一些藝人還會拍著木塊講述與端午有關的故事,他們講屈原詩人是怎樣去跳汩羅江的,講伍子胥為國忠舍身忘己的故事,講曹娥是怎樣成為一名孝女的……這些傳統故事常常吸引人們圍著去聽,而且是百聽不厭。
當然,端午節(jié)期間,故鄉(xiāng)家家會泡些雄黃酒,用于涂抹在孩子的鼻孔、耳眼旁邊。都說雄黃能驅趕毒昆蟲毒蛇的,孩子們抹了雄黃,一年四季的毒蟲就不會躲到身上咬人,是安全的保護神。
端午習俗是民間的習俗,這些習俗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地方已開始在現代的聲韻中漸漸消失。但是端午的民俗文化傳統是永恒的,永遠記憶在我童年的歲月里,怎么也抹不去……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9
每一條彩繩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始終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終于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日,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推斷,這里前一陣子應當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響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行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暖和。
那時,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晰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悄悄的聽著奶奶稍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一般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仔細而當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
清晰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暖和,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愛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答復,F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受很多風雨坎坷的見證。
系好后,奶奶總是會打量一番,好像在觀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如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清澈的眸子中,匯成商學院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照舊非常真實。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柔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jié)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視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10
小時候過端午,真有一種過節(jié)的味道,不像現在生活好了,平時什么好吃的都能買得到,過年過節(jié)的氣氛也就淡化了。
小時候最盼望過節(jié),首先是春節(jié),其次就是端午節(jié)了。因為端午節(jié)又戲稱“撐傷節(jié)”,因為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小孩子又控制不了,所以就容易多吃,多吃就撐傷了。
記得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母親總會買來艾葉和蒿枝掛在門上,據民間風俗的說法是為了辟邪,還買來粽葉和糯米包粽子。我們姐妹倆首先將帶著清香味的粽葉一張一張地洗干凈,粽葉細長細長的,上面有可愛的白點點花,白點點花越多的粽葉就越香,洗干凈后我們把粽葉用毛巾擦干,放在桶里備用。每到端午,母親總要買兩種彩色的植物染料“紅飯葉”和“楊咪咪花”來熬湯染糯米,一是為了好看,二是為了增添植物的清香味。母親將糯米淘洗干凈,把糯米分別放入這兩種彩色的染料中浸泡,浸泡半個小時左右,白色的糯米就變成了紫色的和黃色的,并且還帶著植物的清香味,看著就養(yǎng)眼。
然后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母親用靈巧的雙手把粽葉做成一個圓錐形的模樣,然后把彩色的糯米放在里邊,用粽葉桿戳戳,戳實了把粽葉蓋下來壓緊,左手緊緊地捏住粽子捏出四只角,右手把粽葉蓋在上面捏緊向右一折,用麻線栓緊,一個美麗的粽子就包好了。然后再包一個緊挨著第一個,再包一個緊挨著第二個……不一會兒,一串粽子就包好了,栓在一起就成了一串,看著一個個飽滿的粽子,像一個個胖胖的娃娃,可愛極了!
我們躍躍欲試,也想試試。母親就手把手地用心指導,可笨拙的我們卻怎么也學不會,在母親手里聽話的粽子在我們手里怎么也不聽話。弄了半天不是米撒了就是底漏了,要不就包扁了,怎么捏也只有三只角,捏不出飽滿的四只角。我們急得滿頭大汗還是學不會?晌覀儾粴怵H,經過反復實踐,我們終于勉強包成了四只角的粽子,雖然樣子難看,但米總算沒有撒出來,我們長舒了一口氣,終于學會了一項生活技能,我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母親還會用棕葉編織成提籃的樣子,裝上糯米,一個個可愛的小提籃就做成了,這是我們女孩子的最愛。
粽子包好后,用涼水泡上一晚上,第二天端午節(jié)的早晨,母親很早就起來煮粽子了,煮上一個小時左右,清香可口的粽子就煮好了。我們兄弟姊妹幾個一人手里提著一串,再帶上一小包白糖,就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下課時,打開香噴噴的粽子,蘸上白糖,吃到嘴里,軟糯順滑、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同學們在一起還交換著吃粽子,有肉餡的、有大棗餡的、有不包餡的,各種味道,好吃極了!
放學回家,母親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有包子、餃子、卷粉、米線、雞蛋面等。我們又有機會學包餃子了,我們首先將肥瘦適中的肉剁好,拌上韭菜,放上作料,餡就做好了,我們把皮拿在手里,將餡放在皮上,笨拙地捏著,怎么捏也不好看,一不小心餡還露了出來,但我們還是很認真地包著、學著。調皮的我們有時會將洗好的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到就是誰的福氣。餃子下鍋后,不一會兒就漂了起來,像一群小白鵝,胖胖的、圓圓的,咬一口下去,一股肉香飄了出來,令人垂涎欲滴。一下子看到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忍不住大吃特吃,一不小心就吃撐了。
吃完飯?zhí)嶂淮兆,抓上一把煮熟的蠶豆芽我們就出去了,約上幾個小伙伴去爬山。沿著崎嶇的山路,登上縣城的城子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空氣清新,有幾個紅色的小亭子。我們幾個小伙伴比賽爬山,只聽到一個人喊:“預備,開始!”我們就像小兔子一樣蹭蹭蹭往上爬,爬上山頂,我們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小臉蛋紅撲撲的。往山下一看,小城的風貌盡收眼底。我們在山上大喊大叫、嬉戲打鬧,在亭子里吃東西,童年的樂趣就在放飛在這節(jié)日的氛圍里。 晚飯更加豐盛,有雞肉、炒瘦肉,炒豬肝等。對于生活在物質匱乏年代的我們來說真像過年一樣。我們又是一頓飽餐,心想這個節(jié)日太好了,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到好吃的東西。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母親不停地給我們夾菜,吃著好吃的飯菜,我們兄弟姐妹幾個爭著搶著吃得很香,濃濃的親情飄蕩在圓圓的飯桌上。
童年的端午節(jié),留給我們的是幸福快樂的記憶!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11
屈原一直是端午的一個凝重符號。遙想2000多年前,悲憤的詩人立于楚江之畔,而后縱身一躍……碧綠的江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象征著屈原的精神永不磨滅。古往今來,端午節(jié)都是展現愛國主義的`節(jié)日,而許多端午習俗的產生,就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愛國志士的崇敬,也滲透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情懷。在社會發(fā)展多樣化、價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汲取端午節(jié)蘊含的愛國主義養(yǎng)分,把愛國主義鑄造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引擎。
秉承端午習俗中“天人合一”理念。馮驥才先生曾說,節(jié)日要按節(jié)日的方式過。毫無疑問,端午節(jié)習俗追求形與實的統一。端午節(jié)除了通過紀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動增強人們的敬祖意識、親情意識、家庭觀念、愛國精神,進而提升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外,一些濃厚的習俗更體現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賽龍舟、吃粽子,走親訪友、外出游玩,不僅增進了親情、友情、愛情,有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也增強了人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識。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范文12
輕盈的時間,消失在指尖隙縫里,空留剎那間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佇立的張望的季節(jié)。
些許的悵惘,些許的蜜意,交織在淡藍日漸依稀可辨的紫陌。紛至沓來的是,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粽子的飄香。
而你,踏著深深淺淺的夢行,飄香四溢行歌,裹著碧綠的心事,永恒不變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節(jié)邂逅而牽念。滿嘴的香溢于唇齒相依,盈滿開來。不知不覺,走進了不管是屈原的記憶,抑或是伍子胥悲壯的歷史,與此同時民間加以豐富而傳奇,些許期盼驅邪些許警示,無不共同燦爛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蘊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剛成為法定的國家休息日。翹首,以湖北‘端午申遺’取得初步進展,雖然比韓國“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樣說明了我們中國對待非遺的進一步的重視。
告別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鐵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團大團的櫻花迫不及待爛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紅,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縈繞于煙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記憶深處,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韻。在經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張望,不忍心的回首,驀然。相識,相知,珍惜,內疚參差不齊。忘不了飄香搖曳的約定,如是用永恒的遙遠跋涉生命的長河。
知道么,我們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淺淺的來,淡淡的釋放五月的陽光,呼吸潮濕的干燥空氣。漣漪了層層疊疊折射憂郁的藍色,只是去懷想六月飛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學會用藍色,挽留,彌補缺陷的.完美。
其實,五月是溫馨的,隨手掬得的陽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過了歲月的枝搖葉蔓,倒映守望的繁華,情親的牽掛,解讀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蘊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風,風的背后也篆刻了溫柔的背影,拂拭著你容顏的滄桑。別忘了,只是讓我們別忘了,曾經的美麗,曾經的那些牽手的相約,點點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動,心跳的聲音需要我們去聆聽,知道么?心瓣的律動,如詩的平仄,傾瀉在笨拙的指尖,與你收拾。
我們,也許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知道,用心走過的五月,一直記錄著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夢里,還是在夢外,同樣值得我們回味。
或許如此,嘴角揚起的笑容,會閱讀滄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12-15
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02-08
端午節(jié)的心得體會11-24
有關端午節(jié)的心得體會05-10
小學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03-01
端午節(jié)學生心得體會01-09
關于端午節(jié)的心得體會01-23
關于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10-26
【薦】端午節(jié)心得體會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