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入伏是哪一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 ]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時減1小于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入伏是哪一天】
2015年7月13日~7月22日 為頭伏 10天
2015年7月23日~8月11日 為中伏 20天
2015年8月12日~8月21日 為末伏 10天
【2015入伏是哪一天之三伏解讀】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jié)u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fā)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fā)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fā)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2015入伏是哪一天之入伏注意事項】
天熱食材調料易變質
天氣炎熱,家里的糧食、食材原料、調料很容易變質。入伏后,最好集中清理排查廚房內或儲物間的各類食材原料,避免因高溫或存放過久霉變、生蟲,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感冒發(fā)燒,多是空調吹的
現在很多場合都有空調,大家由外面進入空調屋后,忽冷忽熱,很容易吹走了熱,又吹出了病。因此,預防空調病,首先空調溫度別調太低,在家時別過于依賴空調,早晚開窗透氣。
防中暑,外出避開12時至14時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一旦中暑,輕者出現大汗、口渴、乏力、頭暈、胸悶等癥狀,重者出現昏厥、昏迷、痙攣,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循環(huán)衰竭和重要臟器功能損害等癥狀。
一旦中暑,首先要迅速離開高溫環(huán)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癥狀應立即平臥,并及時到醫(yī)院靜脈滴注鹽水。
高溫天避開12時至14時這段時間外出,外出時要做好防護工作。室內作業(yè)要保持空氣流通;戶外作業(yè)要避開高溫時段,避免在陽光直射下作業(yè)。大量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可適當進食一些淡鹽湯或口服補鹽液。鍛煉要控制強度。
http://krishna123.com/【入伏是哪一天】相關文章:
入伏是哪一天201607-21
2022年入伏是哪一天05-27
2021入伏時間怎么算,哪一天?06-09
2016入伏是哪一天計算方法07-21
入伏時間07-23
2012入伏07-23
入伏是哪天04-09
那天入伏07-23
何時入伏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