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時間:2022-09-08 15:04:31 中秋 我要投稿

      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個人或集體的傳統(tǒng)、傳承的風尚、禮節(jié)、習性。形成風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習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細小。前者與風俗同,后者就只能用"習俗"不能用"風俗"。像廣東地區(qū)端午節(jié)劃龍舟是風俗,而廣東人把“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先!蹦鞘橇曀撞皇秋L俗。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1、開燈會

        中秋佳節(jié),全港各處都會舉行彩燈會。

        例如沙田公園、青衣公園、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等都會有布置場地進行展覽。

        其中最多人去的就是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豐富節(jié)目包括彩燈展覽、傳統(tǒng)技藝表演、游戲攤位及燈謎競猜等。

        在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

        每次都會看到許多小朋友們都在嘗試“樹中秋”,身旁的家長們都會協(xié)助扎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

        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掛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又會看到一群小朋友們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看起來十分有趣。

        2、放天燈

        天燈,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點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注目。

        在從前的新界地區(qū),大多數人都是務農人員,八月十五遠沒有到慶祝之時。在收割稻田之前的中秋節(jié),新界地區(qū)的香港人多是燃放孔明燈來進行祈福。

        現在大家都會把自己的心愿寫在天燈上,點完蠟燭看著天燈飛上天的時候內心對此充滿著一定的期望,這算是一種情感上的寄托吧。

        不過從2010年開始,由于考慮到發(fā)生火災及影響飛機飛行的緣故,香港政府開始呼吁市民切勿胡亂燃放天燈。

        如果因為燃放天燈引發(fā)火災,或燃放長寬超過2米的天燈,責任人可以被檢控。所以想在香港感受放天燈氣氛的朋友們,要多多注意喔!

        3、吃冰皮月餅

        20世紀80年代,冰皮月餅約已在香港的市場出售,但在當時也只有一家餅店推出。叫”冰皮月餅“的主要原因是它違反傳統(tǒng)月餅的制作方式。因所有傳統(tǒng)月餅都是由糖漿做皮,顏色是金黃色。而冰皮月餅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做成的月餅外觀呈白色的,是在冷凍箱里保存,售賣時保存在冷藏柜里。

        與傳統(tǒng)月餅相比,冰皮月餅油脂和糖量較低,更為健康。而冰皮月餅的獨到之處,在乎一個”冰“字,給人爽口之感,使那被傳統(tǒng)月餅油膩住的腸胃得到解脫。好的冰皮月餅,外觀如冰般亮滑,冰箱冷藏過夜后仍舊柔軟,細心切開,切面餡料均如鏡般光滑。

        4、煲蠟

        煲蠟專指中秋節(jié)期間,利用月餅鐵罐作器皿、焚燒報紙或使用蠟燭等雜物用作煲蠟的`火源,大量蠟燭(正確地說應該是高溫液態(tài)的蠟)造成火團的玩火行為。

        蠟液燃燒得最猛烈之時,而向火團噴水、使之產生高大火焰。

        對于早前的香港市民來說,煲蠟也是他們喜愛的中秋月夜活動之一。

        中秋夜宴之后,在公園賞月吃月餅一番,月餅盒隨即空出。

        孩子們喜歡把其當作器皿來燒蠟,待蠟融化后,再噴水,最后蠟液四濺并產生高溫水蒸氣。

        但其實這種行為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煲蠟極為容易引起火災;滾燙的蠟液接觸到皮膚可能造成第三級燒傷。

        雖然在上個世紀末政府呼吁市民們不要煲蠟,但到現在仍然還是會有年輕人流行于迎月、中秋節(jié)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眾場所煲蠟,實在是十分危險!

        5、舞火龍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在銅鑼灣大坑區(qū)都會舉行舞火龍的活動。

        相傳光緒六年(1880)年,大坑發(fā)生瘟疫。

        村民便制作一條火龍,在中秋前后,

        即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著火龍繞村巡游,并燃放爆竹。之后,瘟疫果然停止。

        自此以后,大坑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三天都會進行舞火龍活動,以保合家平安。

        火龍晚上6時左右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再于安庶庇街插香后起龍。

        先到浣紗街對嘉賓作致敬禮,多數會打龍餅(喜結龍團),之后會按傳統(tǒng)游街(火龍會在大坑的街道上舞動),途徑浣紗街、京街、新村街、銅鑼灣道等。

        游街完畢會到浣紗街拔香和重新插香,后會在浣紗街表演至10點左右。

        整個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彩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

        如今舞火龍不僅成了香港比較獨特的風俗,在2011年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我們這些外地來的游子在濃厚的慶祝節(jié)日的氣氛中感受到香港本土的魅力存在。

        6、追月

        香港是個移民港,歷史上上海、江浙人定居香港很多。相傳這個習俗是江浙一帶的人帶來的,

        史料載“寧波以十六日為中秋,為宋史彌遠所改,至今猶然!

        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香港這邊對于中秋節(jié)日都有其各自的名字。

        在中秋節(jié)前一天的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五那天過“賞月”,完了還流行八月十六“追月”習俗。

        據說“追月”的過法,有其特殊的原因。

        香港政府早年制定假日制度,規(guī)定八月十五上班,第二天(八月十六)才公眾放假一天,理由是方便市民(八月十五晚)盡情歡度,避免次日疲勞返工。

        你別說,這樣立法放假頗具人情味。

        事實上,八月十五過節(jié)那天,香港人下班回到家里都八九點了,又累又餓,無心賞月;

        第二天放假了,心情放松,興致盎然,在八月十六日夜好好賞月一番,正合舊時的習俗:“追月”,這實在是太爽了!

      【香港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習俗有哪些06-08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12-24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1-13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03-25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12-31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中秋節(jié)習俗01-30

      香港風土人情:中秋習俗有哪些12-30

      香港中秋節(jié)習俗01-16

      香港中秋節(jié)的習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