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觀后感4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薩利機長》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薩利機長》觀后感1
很多人都會將麻醉工作比作飛機的飛行過程,看完《薩利機長》,突然覺得很有感觸,重新審視過往三年多的麻醉工作,除了后怕就是失落,又或者有點自責。
雖然在學校亦或是在每一次大小講課里,都會受到教育,麻醉工作需要巨大的責任心以及扎實的理論和精湛的技術,但日常工作的瑣碎早已消磨了所有一絲不茍的責任感,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早就機械化了所有充滿挑戰(zhàn)的激情,所剩無幾的只有每日的疲憊和對這份工作的絕望。幸好有一群可愛的同事,才得以讓這種無聊蒼白的工作稍顯生機。
因此我一直在尋找某種出路,甚至可以換份工作,至少我的下班時間可以非常明確,至少工作之間我可以自由的'喝口水、上個洗手間!原來我對自己曾經熱愛的麻醉工作已經完全沒有追求,不再要求自己有多精湛的技藝,不再要求自己的知識是否與日俱進。
當看完薩利機長,突然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我的麻醉工作難道不是這樣嗎?!千萬次的飛行經驗造就了臨危不懼、機智果斷的薩利機長。同樣數(shù)以萬計的麻醉例數(shù)不也在無聲的提升著我們工作的高度,盡管波瀾不驚,卻需要我們用心體會,如此才會有質的飛躍。經驗與技藝需要時間與機遇的積累,然而無時不在的卻是我們的`責任心。作為把控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安全的生命的機長,我們也需“寧可延誤,不可失誤”!
突然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可笑,笑自己對麻醉事業(yè)理解的蒼白,笑自己為繁瑣工作推卸責任的理由。如果明天允許,我定會收拾如此幼稚的情緒,懷揣巨大的責任心,在每一個細節(jié),只為將麻醉做到最安全舒適。
《薩利機長》觀后感2
暑假是一個閑暇的時間,我利用這個時間看了大量的電影與書籍,寫觀后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
《薩利機長》取材于20xx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中,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當年,這架空客飛機在爬升過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后,前美國空軍飛行員薩利機長,確認飛機無法到達附近機場后,決定于紐約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終,他成功地令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創(chuàng)造了空難史上著名的“哈德遜奇跡”。然而,在薩利機長被媒體捧為英雄時,他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
“哈德遜奇跡”的創(chuàng)造,并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因為運氣,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機長畢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呈現(xiàn),同時也與他對于生命的敬畏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有關。
在電影的片尾,當此次空難生還的乘客露出一張張大難不死后的喜悅的笑臉時,當他們自豪的報出自己的座位號時,傳來了薩利機長的一段話:“155只是一個數(shù)字,可當你去對應一張張面孔時,那就不只是155張還有其他面孔,妻子們、女兒們、兒子們、父親們、兄弟們,數(shù)字立馬可觀起來。”在現(xiàn)實中,當年那些機上的乘客表示,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次迫降改變了。而薩利機長說:“1549航班不僅僅是5分鐘的飛行經歷,而是我的一生讓我安全地把飛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
《薩利機長》觀后感3
幾個月前在某電影公眾號上看過這個電影的推薦,加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所以一上映就去看了。
影片根據(jù)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水面迫降的真實事件改編,格局雖小,視角卻很獨特,沒有將重點放在機長如何冷靜處理突發(fā)狀況和如何迫降,而是圍繞事件發(fā)生后的事故調查過程展開,期間穿插主角的回憶還原事件全貌。聽證會是全片的高潮,當電腦模擬畫面證實機長所說是正確的時候,真是激動萬分,好想站起來為他鼓掌。
湯姆·漢克斯幾乎是獨角戲一般,將一位經驗豐富的機長演繹得近乎完美。迫降時他沉著冷靜,從容果斷,和副機長配合默契,成功拯救了所有人;調查中,在同時面對外界的歌頌、調查組的指控、家人的憂心忡忡三方巨大壓力時,他內心又是無比的焦慮和煎熬,甚至是強烈的自我懷疑,表演非常成熟到位。影片敘事手法也值得稱道,穩(wěn)重簡練,不花哨,不過分煽情,一部英雄題材的主旋律片能這樣很難得,結尾在副機長的一個詼諧玩笑中戛然而止,干凈利落。
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法治社會的嚴謹和正義,還有面對災難時人的反應,就像機長所說,并不是沒了他這件事就不成立,而是各個部門協(xié)同配合才能達成最后的圓滿結果。很感人。
《薩利機長》觀后感4
這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薩利機長》。
20xx年1月15日,由薩利機長駕駛的飛機不幸被鳥群擊中,在生死關頭,薩利機長急中生智,降落在哈德遜河,機上155人全部獲救。然而安全委員會卻極度懷疑他的做法。最終,機長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薩利機長。他有著一頭蒲公英一般的白發(fā),眼神犀利,神情嚴肅。影片運用插敘的手法,插入了機長曾經開過農用飛機、戰(zhàn)斗機的鏡頭,可見他的經驗豐富——畢竟,人家有42年的光輝歷史嘛!
薩利機長的冷靜也著實令人佩服。僅幾十秒的時間內,他竟然能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從而保障了機上155人的性命,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飛機急速下降的途中,他并沒有慌亂,嚇得發(fā)抖,也沒有一味地執(zhí)行塔臺地命令,冷靜分析,真可謂冷靜過人。
薩利機長還擁有超強的責任心。在他安全回到渡輪上時,他并沒有顧著自己的身體,要求拿毯子來,對別人指手畫腳,他只是著急于機上155名人員的生命。他不希望因為自己而連累別人的性命。
除了影片的主角薩利機長,副機長杰夫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行的途中,即使他對于薩利機長迫降河面的決定深感驚訝,但他也沒有提出疑意,只是服從機長的安排,盡量不給團隊拖后腿。倘若他不服從命令……后果將不堪設想。
盡管面對委員會的質疑,薩利有過自我懷疑,但他仍然堅持于自己的正確做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面對困難不慌張,面對質疑不動搖,相信該相信的。或許,這就是薩利與他的團隊的成功秘訣。
【《薩利機長》觀后感4篇】相關文章:
傳記影片推薦薩利機長12-26
中國機長觀后感(15篇)04-04
中國機長觀后感(集錦15篇)01-12
《中國機長》觀后感集合15篇03-27
應聘機長個人簡歷09-15
簡愛觀后感01-24
《春晚》觀后感01-23
立春觀后感01-23
演講觀后感01-18
《董存瑞》觀后感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