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圖騰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狼圖騰觀后感1
"狼圖騰小說大約是高中時期看的第一遍,當時看后很震撼,也很感動!之后幾遍看就到小狼拔牙那段就再也不往下看了!
昨晚看的電影,總體來說導演很照顧我這樣的讀者,沒把小狼剝皮!終于打開了我的心結!很多大場面都還原了小說細節(jié),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中都是真狼,配合數(shù)字動畫,絕對無縫銜接!只是在養(yǎng)小狼這個過程太少,而且顯得很突兀,也沒有二郎的戲份,狼群在攻擊牲畜時,并沒有過多的軍事解說,總以為是CCTV10的動物世界,看過原著再看電影很快會腦補遺漏的地方,次序顛倒了,恐怕很難理解個中深意,也難怪,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或許這種缺失更讓我們回憶小說!
對于原著很多人不屑于作者姜戎鼓吹的狼性,高中時還看過一篇相關報道!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真的要重視這種狼性,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那種隱忍的態(tài)度,那種超越物種的智慧,以及那種對大自然的敬畏,畢力格老人作為一個有著深深信仰的草原人,完全起到了平衡作用,道家講究陰陽平衡,而這種對待事物平衡點的把握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到的!因為大多人還是信奉自我利益,很難站在一個高度來俯視整體的利益!
借著電影結尾暢想一下,小狼回到草原,由于打狼運動結束,它可以安全了!而經(jīng)過這次災難性打擊,原來的狼群很多成了孤獨的野狼,小狼與他們重新接觸,學習,終于融入其中,并且成長為新狼群的頭領,活躍在邊境線上,憑借幼時與人類的接觸,小狼始終保持狼群與人類的平衡相處,一如狼族的畢力格老人!只是自己再也聽不到熟悉的呼喚:小狼小狼開飯嘍。
狼圖騰觀后感2
狼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種狠戾的角色,好像狼就是一種壞的代表。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狼圖騰》的長篇小說,它沒有通過人們往常對狼的看法去寫,而是描述了一個與人們心中對狼的印象截然不同的形象。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漢族知青陳陣跟隨畢力格老人在額侖草原漸漸迷上了狼圖騰。跟蹤狼群,見識狼群狩獵、偷襲羊群、挖狼洞、養(yǎng)育小狼崽……這些事漸漸扭轉了陳陣對狼的印象,讓他對狼越來越著迷。狼的智慧,狼的勇敢,狼的團結,仿佛都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狼會捕食人的牲畜,但這并不能掩蓋狼的勇敢、聰明和非凡的威力。狼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難得到緩解;狼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奮斗,在這一點上,我們人有時候就遜色了不少。
凡是都有兩面性,狼雖捕羊,但也幫了人不少。如果只是抓住狼的缺點不放,無止境的消滅狼,那么不久后,我們人類也許會面臨更大的災難。
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講述了一個慘烈的悲。阂驗槿祟悓堑拇罅坎稓,額侖草原的生態(tài)失衡,變成了一個荒漠般的地方,再次來到草原的陳陣心中充滿了悲痛。
在自然面前,任何生物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能肆意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如果有誰觸犯了自然的法規(guī),那么它將受到自然給它更重的懲罰!
狼圖騰觀后感3
昨天我們一家去看了一部電影——《狼圖騰》。我被這部電影深深的震撼了。
《狼圖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要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故事。學生陳陣和朋友到蒙古當知青。一天夜里,首領老爺爺帶領他們去挖狼群儲蓄的食物----死黃羊,老爺爺說只能挖一半,要給狼群留一半,否則它們就會去咬牲畜。但夜里,一個商人把黃羊都挖走了,導致了骨瘦如柴狼群憤怒到了極點,然而這時,愚昧的官員要捕殺狼,他們認為狼是禍害,必須斬草除根。老爺爺嘆氣說:“這個草原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如果沒有狼,越來越多的黃羊會把草原的草吃光,所以需要狼來維持黃羊的數(shù)量。如果人類要捕殺狼的孩子,本來就憤怒的狼群一定會報復的。本來一個好好的生物鏈,被人插上了一腳,生態(tài)就會遭到破壞。”正如老人所料,狼群在一天夜里咬死了許多羊,牧人遭到重大損失。
還有一段感動的地方,就是陳陣收養(yǎng)了一只狼后,像養(yǎng)狗一樣養(yǎng)它,天天喂它。但老爺爺在陳陣不小心被自己的狼咬傷后,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狼天生就是一名戰(zhàn)士,它們喜歡冒著生命危險去捕食,你剝奪了那只狼向往自由,去捕食的權利,奪走了它的榮耀,所以你應該放了它。是呀,狼不是狗,它們不喜歡靠人的喂養(yǎng)生活。狼是屬于大自然的,也就是蒙古人口中的騰格里。所以人不能隨便掌控它的生死。
看完這個電影,我認為我們不能隨意的破壞生態(tài)平衡,因為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我們人類。我們要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平相處。就像老子說的那樣,人法自然。
狼圖騰觀后感4
看過不少影片,一般看完之后沒有留下什么太深刻的印象。而今年寒假在家看《狼圖騰》,卻觸動了我的神經(jīng),像《狼圖騰》這樣讓人有所感觸、能引起人思考的影片不多。
有感1:《狼圖騰》中狼的團結勇敢機敏和草原上萬物和諧的關系,常常讓我覺得狼就是傳說中的人;而當人為了自己的一點眼前利益把草原上的精靈趕盡殺絕任意破壞自然的時候,那種貪婪兇殘本性暴露的時候,我往往是把人看成了傳說中的狼。這部大片三番五次地讓我把影片中的人與狼錯位。
有感2:世界上所有最偉大的文明,幾乎都誕生于一個民族從野蠻步入文明的時期,就是野蠻與文明各半的時期?鬃诱f"文質彬彬",這個詞中的"質"本意就是野性,文質彬彬就是文明和野性各占一半,但被后人曲解了。
有感3:不管是傳說中的龍還是狼,其實都是野蠻時代的崇拜物,一個文明衰老不好,病態(tài)也不好,但它不是野性這些東西,而恰恰是現(xiàn)代文明規(guī)則的建立,是秩序、公平、公開的社會環(huán)境的追求,是對中國人那種陰謀文化的摒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有感4:一個人如何是年輕的,就是他還能對新鮮的世界,新鮮的知識感興趣,一個文明也是。眼睛去看新鮮的一切,就不會老,老是懷念過去,就會衰老。
《狼圖騰》中的狼雖然強勢、機靈等等,但我們不必去崇拜狼,做人要簡單一點,光明磊落一點,一身正氣多些,對自然界好奇心多一點,陰謀算計少一點,離現(xiàn)代文明規(guī)則就近一點,離衰老、病態(tài)遠了一點。
狼圖騰觀后感5
自從我看了《小狼小狼》這本書后,就一直想著要是這本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該有多好啊。果然,今年春節(jié)《狼圖騰》上映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既高興又興奮,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一睹為快。
狼聰明機智,狼群具備團體作戰(zhàn)能力。有一次,狼群在夜間趁著鵝毛大雪的天氣攻擊馬群,馬群當時一片混亂,四處逃竄。聰明的狼群有組織性地把馬群逼進了一條河里,結果馬都被凍死在河里。
狼很有耐心,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還有一次,當一只前哨狼發(fā)現(xiàn)了黃羊群,就秘密通知狼群,狼群很有組織地進行布控,等待時機。
黃羊群沒有意識到任何危險,繼續(xù)吃草,一個個吃圓了肚子走不動了,躺下休息。就在此時,狼群突然襲擊,黃羊群遭到重創(chuàng),死傷無數(shù),狼群還把吃剩下的黃羊埋藏在雪堆里備用。
狼還是自由、獨立、有尊嚴的,草原狼驕傲的自由精神讓人動容。相比施舍的食物,狼更喜歡用自己的能力捕食。狼寧愿跳崖自殺,也不容許人類的鎖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狼,是草原生態(tài)平衡的守護者。在草原,狼是神。蒙古老人說:狼是騰格里派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
這部《狼圖騰》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廣闊的草原上,我們人類就是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羊的善良、溫和,也要學習狼的勇于拼搏、不屈不撓、團隊合作精神。
狼圖騰觀后感6
初讀《狼圖騰》,首先被它的情節(jié)所吸引。讀完之后不禁淚流滿面,認為自己過去對狼的見解是大錯特錯。實在是沒有想到,狼這個人們所痛恨的動物,竟然是如此偉大。不久,我想寫一篇作文,為狼澄清一下,希望人們不要用哪種錯誤的眼光繼續(xù)看待狼。
于是,我在網(wǎng)上搜索關于狼的資料,看到在資料后有一個論壇,上面并非是對狼的贊美,相反,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對《狼圖騰》的質疑。讀了幾篇,我便看不下去了,因為我實在無法接受,在我心中已經(jīng)被神化了的狼與《狼圖騰》,竟然是虛構的。
過了一段時日,我又重登了那個論壇,冷靜的看著他們的證明,仔細一想,覺得確實有道理。再加上關于蒙古狼的知識,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独菆D騰》上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啊!于是很氣憤,認為作者不應該欺騙別人,便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批判《狼圖騰》的大軍。
又是一天上了論壇,發(fā)現(xiàn)了一條特殊的評語,很簡短,上面說到:難道《狼圖騰》的含義只有這些嗎?是不是還有別的用意?我不禁對自己這幾天的轉變有了懷疑,如果《狼圖騰》不是一本好書,那怎么會有這么多讀者看呢?我又潛心讀了幾天,才明白了:原來作者要講的并非只是那虛構的故事,他要讓人們明白一種精神,就是堅強與不屈。而狼只是一個釋放點,一個精神的代表。作者寫狼,并不是給狼澄清什么,而是要通過狼證明什么。我個人認為,這才是《狼圖騰》的本質。
這幾天,總是變來變去,卻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不是膚淺的,都需要深入挖掘。做人也是一樣,你不思考生活,你就得不到真理。
狼圖騰觀后感7
下午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觀看電影,而且看了一部意義深遠的一部叫《狼圖騰》的電影,雖然以前已經(jīng)看過一遍,但今天看的這一遍給了我不同的感受,有了新的認識。
故事發(fā)生在草原上的蒙族人,他們每天都在放著牧,但常常被狼成群結隊地攻擊,導致放牧的羊被狼群吃掉其中的幾只,因此草原上的人都很憎恨。他們每年春天都會去狼窩里掏狼仔,然后拽著尾巴向天上拋去,是為了把他們送到當?shù)厝诵欧畹纳瘛膀v格里”那去,人們一次次做著過激的行為,狼也開始報復他們。先是把上等馬逼到湖水里凍死,再在晚上爬到羊圈吃羊,令人們損失了巨大的經(jīng)濟。不過從東邊來的蒙古人過來后用更加殘忍的手段獵殺狼者,在肉下面埋炸彈,用槍追著他們打(為了獲得狼皮),直到最后,狼被殺得寥寥無幾,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幸虧有了男主養(yǎng)的一只小狼,那片草原上的狼群才得以繁衍。
看完這部電影感受至深,不是為了狼群的堅強、勇敢、團結的精神而感到敬佩,而是人類的邪惡和自私而感到憤怒。我們本可以與狼和其它動物和平共存,甚至我們和一些動物還“互惠互利”,但我們人類非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屠殺他們,導致他們的生存和棲息地受到破壞,從而有些動物遭到滅絕。每次看到一類動物我們都會感到惋惜和傷心,可是沒有想過這類動物的滅絕是因是因為什么呢?我想大多數(shù)原因都是我們人類“霸占”了吧!這部電影能解釋為什么一類動物會很快滅絕,答案在最后已經(jīng)明了。
所以同學們不要再看到:“某某動物與某某某年滅絕”類似這樣的信息,只是口頭上的惋惜了,一定行動起來,積極參與保護野生動物活動,即便是我們這點微薄之力,也能在動物保護起到巨大貢獻的!
狼圖騰觀后感8
朋友推薦我說,《狼圖騰》這部電影非常不錯。我也總是給自己找借口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看。因此,一直也沒有看這部電影。暑假快要到了,我也想給孩子囤一些書,想給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讀的好書,也正好借這個機會,陪女兒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看過這部電影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幕幕人們追狼、捕殺狼群的殘忍畫面一直浮現(xiàn)在我眼前……
說到狼,我們人類總會用“兇惡”、“兇狠”“殘暴”等字眼來形容它們。可是,當我們看過這部電影之后,你也許會改變一些看法。
在這個自然界里,存在的這一切的生物,大家都是一個生物鏈,相互依賴生存著的。但是,就是我們的一部分人類,就是我們那一部分“殘忍”、“貪婪”的人類們,用他們沾滿鮮血的手,去把一個美好的安寧的社會破壞掉了。
像我們電影里面的蒙古額侖大草原里的牧民們,他們十分善良,他們和狼群之間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則,就是與狼和平共處。當狼群把黃羊追到湖里,這里的牧民們?yōu)榱俗约荷钏,只取走了很少的一部分黃羊,其余的大部分黃羊牧民們依然給狼群們留下來,因為牧民們知道,這些黃羊是狼群們?yōu)檫^冬而儲備的食物?墒,一群外來人的的貪婪,他們取走了湖里所有的黃羊,連一只都沒有給狼群們剩下。結果導致狼冬天時,沒有食物可吃,不得不去攻擊那些善良牧民們的馬群,導致牧民們死傷慘重,讓狼群和人們之間少了和平,多了殘忍,同時也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間的生態(tài)平衡。
接下來的日子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為首的生產(chǎn)隊員更是發(fā)起了一場滅狼運動。掏狼窩、追殺狼、用炸藥炸狼……讓狼群和人類之間關系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狼圖騰觀后感9
“我”(陳陣)為了逃離北京艱難的生活,主動下鄉(xiāng)到了內蒙,成了第一批下鄉(xiāng)的知青。
來到內蒙,生產(chǎn)隊長就給“我”一根像鞭子一樣的東西,防狼!“我”與同學就在蒙古包內住下了。
電影中,當?shù)氐哪撩癯绨荨膀v格里”,經(jīng)常會照“騰格里”的“指示”做,他們覺得一切生物只要到了“騰格里”那兒,就能得到永生。
陳陣與狼群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他會蒙古包的途中,當時他獨自一人,沒有聽隊長的話,騎著馬打算抄小路,結果遇上了一群狼,幸好陳陣想起了狼懼怕鐵器敲擊的聲音,于是拿起馬鐙拼命地敲。狼群跑了,但陳陣卻一心迷上了草原狼,一心想要養(yǎng)只小狼,但總是沒有機會。
開春,牧民們開始掏小狼崽,把小狼崽的皮剝下來賣。陳陣就是在這個時候得到了一只小狼,把它養(yǎng)大。但隊長對他說,狼是有尊嚴的,它需要自己捕食。于是陳陣便帶著小狼練撲咬、學游泳、爬山丘、識陷阱,在離開內蒙的那天,他放了小狼,離開了那個帶給他美好回憶的草原……
整部電影講述了許多關于人與自然、與動物如何相處、如何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當然,它們都隱藏在一個個故事與對話中。電影雖然是法國導演指導拍攝的,但里面許多背景十分貼合當時我國的社會。當然,這部電影也強烈地諷刺了以人物包順貴為代表的城里的醫(yī)生,以及那些不愛護自然,不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從東邊來的內蒙人。他們貪婪、不分青紅皂白地傷害動物……善良的生產(chǎn)隊長也被他們用來獵狼的炸藥炸死。為了捕捉狼,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在草原上放火……
破壞環(huán)境會使自己受到懲罰,如同從東邊來的內蒙人破壞了環(huán)境,導致鬧饑荒,這就是自然和環(huán)境對他們的懲罰!
狼圖騰觀后感10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去看電影《狼圖騰》。開場之前我的心情非激動,渴望能看到那廣大的草原,美麗的動物,還有那可愛的小狼,我激動的等待著。
終于開始了,在影片里面的陳陣挖狼窩的時候,不巧被蘭木扎布發(fā)現(xiàn),他把小狼扔向騰格里(天上),結果掉下來摔死了。陳陣幸虧把一只小狼放在了狼洞里就把小狼養(yǎng)了起來,不料這件事惹怒了狼群,所以狼群要進行報復,有一天下著很大的“白毛風”,馬群都亂了,組織人“巴圖”急忙騎上他的馬去趕馬群。群狼咬死了好幾頭馬,還把馬趕到“天鵝湖”里,因為冰還很薄,還承受不了馬群的重量,所以馬群都掉進去了,組織人巴圖因為馬受到了驚嚇,把他摔倒在地,就這樣過了一晚上。
當人們發(fā)現(xiàn)巴圖的尸體的時候,已經(jīng)到第二天上午了,巴圖的妻子抱頭痛哭,然后才下了葬。但是不幸的事發(fā)生了,巴圖的兒子巴雅爾,被陳陣養(yǎng)的小狼咬著了。更不幸的是畢利格老人家被炸死了。小狼被放了,陳陣以為小狼死了,可是陳陣教小狼的本領小狼全用上了,遠遠的傳來一陣陣狼嚎聲......看了這個電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們以后不能再獵殺動物。就像獵殺了草原狼草原鼠就會增多,多了之后草就會一掃而光,這個草原就不存在了。我們大家一起保護動物吧!
狼圖騰觀后感11
而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則面目模糊甚至虛假。先看作者著力刻畫的蒙族人物。全書中的第一智者畢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個象征符號,作者硬生生編造出來的一個用于說教的工具罷了,具體原因非我這完全業(yè)余的普通讀者所能說明,只要有閱讀過幾十本小說的經(jīng)驗就能感覺到,F(xiàn)實生活中的確有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為一個小說人物則塑造的很虛假。既然只是一個沒有文化、奴隸出身的人,怎能時刻都在與主角進行漢蒙文化比較的討論與交流,說出那么多睿智的話呢?勇士巴圖在馬群保衛(wèi)戰(zhàn)驚鴻一現(xiàn)后,便沒有什么戲分了,此人塑造的虎頭蛇尾。本來我一直以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關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小說這個完全讓人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倒是有些歐.亨利的味道啊。其實作者完全可以通過對他的描寫表現(xiàn)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蕩等等優(yōu)點,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贊歌,這才叫小說手法。只有嘎斯邁與巴雅爾兩人雖然戲分不多,卻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說中的漢族主人公,則形象蒼白平面,在本書描寫的年代里沒有感覺到起伏變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較學學者。
其次,來看看這部學術論文中的論點、論據(jù)、論述方法。
那些諸如環(huán)保、生態(tài)平衡的論點,雖不新鮮但絕對正確,我要舉雙手贊成。但是,觀點沒錯,實現(xiàn)方法卻很需要商榷,這些問題即便是專家們,也無法輕易研究出解決之道,而且這并非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本書的主旨無它--血統(tǒng)論罷了,其他的只是高貴血統(tǒng)民族的'必然表現(xiàn)。
狼圖騰觀后感12
在短暫的寒假里,媽媽帶我看了三部電影,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狼圖騰》。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下鄉(xiāng)知青陳陣來到內蒙后,發(fā)生的故事。陳陣對這里的狼產(chǎn)生了興趣,就去狼窩附件蹲著,等母狼出去狩獵,他就在另一個同伴的幫助下,進了狼窩,從里面掏出了兩只小狼,準備帶回去喂養(yǎng)。這時一個蒙古人走來,以為這兩人要把這兩只小狼的皮扒下來,就“幫助”他們把小狼摔死,陳陣十分的傷心,流著淚,轉身又去狼窩里找到一只小狼,他自己把這只小狼養(yǎng)著,他在內蒙的阿爸知道了,對他說,等這只狼長大了,他就必須把這只狼放回自然,陳陣遵守了約定。
這部電影里的男主角陳陣是一個十分愛狼的人,他得到狼后,對這只小狼進行精心的喂養(yǎng),每天都會為小狼送上肉來,在蒙古族人轉移部落時,陳陣看小狼被拖在車后面,不忍心,就把車上裝的牛糞扔了,把裝牛糞的框子讓小狼住,陳陣寧可自己不吃飯,也不讓小狼餓著。從他對小狼細心照顧可以看出他不僅愛狼,還會照顧好狼,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
電影中的包主任十分的可惡,他為了得到狼皮而不擇手段。冬天,狼過冬的食物黃羊被包主任帶領的人都偷走了,狼冬天沒吃的,餓死了很多,他還要帶領一些人去掏狼崽,村民阻止他,不讓他們去,他還罵他們,他為了得到狼皮,而把草原上的狼群全殺完了,十分的可惡,陳陣的狼成了全草原唯一的狼。
《狼圖騰》這部電影太好看了,演員演得好,狼表演的也很真實,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狼圖騰觀后感13
《狼圖騰》是中法合拍的一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采用3D實景拍攝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zhí)導,馮紹峰、竇驍、昂和妮瑪、巴森扎布等演員主演。故事主要敘述了1967年,北京知青陳陣(馮紹峰飾)和楊克(竇驍飾)以知青的身份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結識了蒙古族牧民畢利格(巴森飾)、噶斯邁(昂哈尼瑪飾)一家,也見識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狼群的接觸過程中,陳陣對這一物種有了強烈的興趣,甚至有了想自己養(yǎng)一只小狼的念頭。
就在此時,一群外來人貪婪地掠奪了狼群儲存過冬的黃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間的生態(tài)平衡。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尹鑄勝飾)為首的生產(chǎn)隊員更是發(fā)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群和人類之間的關系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因而出現(xiàn)了影片中“圍攻黃羊”、“狼馬大戰(zhàn)”和“夜襲羊圈”的悲壯場面。“狼馬大戰(zhàn)”場面最為驚險和讓人震撼。淋漓盡致地還原了這個突出展現(xiàn)狼性、以及狼群超高團隊協(xié)作力和戰(zhàn)斗力的情節(jié)。這場狼群報復性的廝殺發(fā)生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暴風雪之夜,在群狼的追逐包圍下,狼、馬、人混戰(zhàn)一團,無數(shù)驚馬在夜里狂奔直至沖入冰湖中,場面慘烈。
許多人用“《狼圖騰》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我們的諸多不足!眮碓u價這部原著和改編后的這部電影。也有人說:“狼既有九曲回腸的溫柔,又有它的奮不顧身,也有它的窮兇極惡。窮兇極惡是為了種族的繁衍,不是為了種族的奢侈,它吃飽了就完了,不會太浪費資源!薄袄堑氖澜缯凵涑鑫覀兊氖澜,這個世界就是要團結合作!
狼圖騰觀后感14
看完狼圖騰一部電影,多多少少是有點感觸的,這種感覺不深沉卻也不單調。其中,印象頗深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吧!
在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中,經(jīng)歷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幾個重要過程,在此過程中,人與自然矛盾最為緊張時應該就是征服自然時吧!這個時候的人們不太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反而是受欲望的趨使對大自然進行肆意的掠奪,然而,種的什么因,就會得到相應的果,隨著大自然資源的減少,狂風,海嘯,荒漠化等自然災害也會隨之而來。
讀完狼圖騰也是如此,草原就是一個良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里面的生物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生物活動,狼吃羊,羊吃草更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規(guī)則,如果是人刻意或無意的擠進了這條規(guī)則,后果不堪設想,正如一般人所想,認為狼是壞的,那么就會去殺狼,這樣一來,狼少了,羊多了,荒漠化嚴重了,生態(tài)不平衡了,正如畢利格老人經(jīng)常說的那樣:“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動物,要殺,但不能殺完,要維持生態(tài)的平衡!边@位老人可謂是智慧的象征,如果是人們能夠多多的像陳陣那樣聽他的話,草原應該也會好很多吧!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場植被破壞,荒漠化嚴重……一系列的問題出現(xiàn)之后,再去治理,一切不都太晚了嗎?因此,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學會與自然共同發(fā)展,方能使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要知道,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狼圖騰觀后感15
今天,我和幾個小伙伴一起看了一部情節(jié)激烈而又新奇神秘的電影-----《狼圖騰》?赐觌娪昂螅业男那榫镁貌荒芷綇!
電影主要講述了:從北京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的知青陳陣,來到了草原后,被蒙古草原狼深深地迷住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抓了一只小狼自己圈養(yǎng)了起來。在生活中和小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及陳陣在大草原生活中與狼族,人,大自然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
我覺得電影中的領導包主任十分的愚昧無知。原來狼群和牧民們還能和平相處,但貪心的他把狼群辛苦獵殺的黃羊搶走了,令饑餓的狼群對人類開展了系列的報復行動,開始襲擊蒙古人的羊群和馬群,令一位蒙古人不幸去世,直接點燃了人和狼族的戰(zhàn)爭!隨后包主任對狼群進行獵殺,還要村民們把可愛的小狼崽摔死,使草原上的狼幾乎全部滅絕,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狼群有時候令人害怕,讓人厭惡,氣憤,但是有些時候它對草原是有幫助的。草原狼的存在是草原存在的生態(tài)指標,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魂了。就像狼殺黃羊一樣,可能聽起來覺得黃羊可憐,但是如果讓黃羊大量存活繁殖,黃羊會把草原的草全部吃光,那么其他動物就沒東西吃了,草原的環(huán)境就會被嚴重破壞。我還懂得了,狼不同于狗,它需要群居生活,它有狼性,渴望自由生活,因此電影的最后,我們看到主人公依依不舍地把小狼放回了大草原,回到了離別已久的故鄉(xiāng)。
【狼圖騰觀后感】相關文章:
《狼圖騰》觀后感05-02
狼圖騰觀后感15篇04-14
《狼圖騰》觀后感(15篇)03-26
狼圖騰讀書筆記03-26
狼圖騰閱讀心得12篇05-03
《狼圖騰》讀書筆記(15篇)03-30
春晚觀后感05-19
八佰觀后感05-19
《孔子》觀后感05-19
《八佰》觀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