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原文】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詩便寫,無酒重賒,山聲野調欲唱些。俗事休說。問青天借得松間月,陪伴今夜。長安此時春夢熱。多少豪杰,明朝鏡中頭似雪,烏帽難遮。星般大縣兒難棄舍,晚入廬山社。比及眉未攢,腰已折。遲了也,去官陶靖節(jié)!
【作者簡介】
曹德,字明善。曾任衢州路吏。順帝時曾作《清江引》二首以諷伯顏。遂遭緝捕,出避吳中。數(shù)年后伯顏事敗,方返大都。與薛昂夫,任昱有唱和。所作散曲華麗自然!督鹪⑶蜂洿嫫湫×钍耸。
【寫作背景】
陶淵明不堪官場潮濕污濁、棄官歸隱田園的事跡,遺彩后世丹青,流芳歷代詩文。曹德在觀賞《淵明醉歸圖》時,有感于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于是振筆抒懷,在畫軸上留下了這支曲子。該曲調弄三疊,構成急促的“三棒鼓聲”。
【注釋】
三棒鼓聲頻:元代的時令小調。
扶者:即扶著。者為語助詞。
俗事:塵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貴等。
廬山社:晉代高僧慧遠在廬山東林寺組織的凈土宗白蓮社。陶并未入社,但后世詩文常誤認為他是白蓮社的人。
比及:待到。
眉未攢:晉,闕名《蓮社離賢傳·不入莊諸賢傳》:“時遠法師與諸賢結蓮社,以書扣淵明,淵明……遂造焉,忽攢眉而去!碧諟Y明“攢眉而去”,即未入社;眉未攢,則謂入了蓮社,遁入了空門。
腰已折:化用李白“摧眉折腰事權貴”意。
遲:久。
【譯文】
先生喝醉了,由書童扶著。有詩就寫,沒有酒再賒。山歌野曲也時時唱,塵俗之事不去說,向青天借一個松樹掛明月,陪伴我今宵過夜。想此刻,長安城里正鬧著春夢熱,多少人世的豪杰,徒勞奔波,明日照鏡滿頭白發(fā)如雪,戴黑帽也難遮掩。星一般小的縣令也難舍棄。到晚年落個一場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還不如趁現(xiàn)存還沒有低眉折腰,趕快效法陶淵明辭官歸隱,落一個美名稱:“靖節(jié)”。
【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相關文章:
非常棒的語文知識趣味題11-01
《題蘇武牧羊圖》古詩詞閱讀題及答案05-03
思維導圖課題結題報告02-01
描寫鼓句子06-22
豆鼓宣傳口號12-29
關于描寫鼓的句子01-17
描寫非洲鼓的優(yōu)美句子03-19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11-10
醉玲瓏小說簡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