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

      時(shí)間:2024-08-06 16:27:09 古詩詞 我要投稿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1

        【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

        2.風(fēng)流:古人以風(fēng)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fēng)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3.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shí)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

        4.白首:白頭,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shí)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釋源:《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簢踅,為尚書郎,時(shí)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dá)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_(dá)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jìn)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棺妹庑!闭f解:曹操嚴(yán)禁飲酒。徐邈身為尚書郎,私自飲酒,違犯禁令。當(dāng)下屬問詢官署事務(wù)時(shí),他竟說“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飲中了酒。因當(dāng)時(shí)人諱說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濁酒叫賢人。關(guān)于“酒”與“圣人”之關(guān)系,最早的記載出現(xiàn)于《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圣人!我將飲酒而己,雨行,何以圣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绷畋镀滟x。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飲酒而醉

        6.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对娊(jīng)·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瀟湘、廬山、金陵、揚(yáng)州、姑蘇等地,然后回頭又到了江夏。他專程去襄陽拜訪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無遺憾地寫了這首詩,表達(dá)敬仰和遺憾之情!案呱桨部裳觯酱艘厩宸摇倍,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見之意。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shí)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dá)。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shí)期(727~736),此時(shí)他常往來于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賞析】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jié)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攜手邀游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載孟浩然曾隱鹿門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師,終以“當(dāng)路無人”,還歸故園。而李白竟亦有類似的經(jīng)歷。他少隱岷山,又隱徂徠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師,供奉翰林。終因小人讒毀,被賜金放還。的確,笑傲王侯,宏放飄然,邈然有超世之心,這便是兩位著名詩人成為知交的根本原因。這首詩就是二人友誼的見證。

        首先看其章法結(jié)構(gòu)。首聯(lián)即點(diǎn)題,揭出“吾愛”二字,親切摯懇,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孟夫子”,點(diǎn)出所愛之人,扣緊題目。孟浩然比李白長十二歲,年歲既長,襟懷磊落,生性瀟灑,詩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欽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稱!胺蜃印狈钦戮涓,那是作者鄙夷不恥的。這是對孟浩然倜儻曠放生涯的贊譽(yù),果然,下面使補(bǔ)充道:“風(fēng)流天下聞”。一個(gè)“愛”字是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帮L(fēng)流”指浩然瀟灑清遠(yuǎn)的風(fēng)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xué)才華。這一聯(lián)提綱挈領(lǐng),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fēng)流,就要看中間二聯(lián)的筆墨了。

        中二聯(lián)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gè)高臥林泉、風(fēng)流自賞的詩人形象。作者集中筆墨刻畫這位儒雅悠閑的“孟夫子”形象:“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紅顏”對“白首”,當(dāng)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長的人生旅程,“軒冕”對“松云”,則象征著仕途與隱遁,象征著富貴與淡泊.前者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一邊是達(dá)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fēng)白云,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鞍资住本渲弧芭P”字,活畫出人物風(fēng)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說頷聯(lián)是從縱的方面寫浩然的生平,那么頸聯(lián)則是在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dāng)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fēng),往往至于沉醉,有時(shí)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lián)采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取,頸聯(lián)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縱橫正反,筆姿靈活。

        中二聯(lián)是在形象描寫中蘊(yùn)含敬愛之情,尾聯(lián)則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進(jìn)一步升華。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chǔ)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地寫仰望又翻進(jìn)了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仰,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jié)束。

        其次詩在語言上也有自然古樸的特色。首聯(lián)看似平常,但格調(diào)高古,蕭散簡遠(yuǎn)。它以一種舒展的唱嘆語調(diào)來表達(dá)詩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種風(fēng)神飄逸之致,疏朗古樸之風(fēng)。尾聯(lián)也具有同樣風(fēng)調(diào)。中二聯(lián)不斤斤于對偶聲律,對偶自然流走,全無板滯之病。謝榛《四溟詩話》曾謂,“紅顏”句與“迷花”句,“兩聯(lián)意頗相似”,其中運(yùn)用“互體”,耐人尋味:“棄軒冕”、“臥松云”是一個(gè)事情的兩個(gè)方面。這樣寫,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搖曳錯(cuò)落之美。詩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見斧鑿痕跡。如“中圣”用曹魏時(shí)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作圣人,濁酒叫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與“事君”構(gòu)成巧妙的對偶!案呱健币痪溆昧恕对娊(jīng)·小雅·車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來司馬遷又在《孔子世家》中用來贊美孔子。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寫,即使不知其出處,也仍能欣賞其形象與詩情之美。而整個(gè)詩的結(jié)構(gòu)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開頭提出“吾愛”之意,自然地過渡到描寫,揭出“可愛”之處,最后歸結(jié)到“敬愛”。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結(jié)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現(xiàn)出詩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2

        孟浩然:《尋天臺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臥赤城。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

        歇馬憑云宿,揚(yáng)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遙見石梁橫。

        孟浩然:《送袁十嶺南尋弟》

        早聞牛渚詠,今見鶺鴒心。羽翼嗟零落,悲鳴別故林。

        蒼梧白云遠(yuǎn),煙水洞庭深。萬里獨(dú)飛去,南風(fēng)遲爾音。

        孟浩然:《重酬李少府見贈》

        養(yǎng)疾衡檐下,由來浩氣真。五行將禁火,十步任尋春。

        致敬惟桑梓,邀歡即主人;乜春蟮蛏,青翠有松筠。

        孟浩然:《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一作張七及辛大見訪)》

        山公能飲酒,居士好彈箏。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納涼風(fēng)颯至,逃暑日將傾。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劉禹錫:《酬樂天閑臥見寄》

        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藥力酒能宣。

        風(fēng)碎竹間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yáng)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

        注釋

        ①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shí)期的費(fèi)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之:往,到。廣陵:即江蘇省揚(yáng)州市一帶。

        ②西辭:從西方離開。辭:辭別。黃鶴樓所在地武漢在揚(yáng)州西方。

       、蹮熁ǎ褐复禾祯r花爛漫的景象。

       、芟拢洪L江由西往東流,由武漢到揚(yáng)州是順江流而下。

       、荼炭毡M: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尢祀H:天邊。

        解讀翻譯

        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與我辭別,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順著江流東下去揚(yáng)州。

        那遠(yuǎn)去的孤帆漸漸的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向著天邊滾滾奔流。

        賞析

        李白是一位喜歡交朋友,熱愛大自然的詩人,這首詩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shí)依依惜別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前兩句交代老朋友即將離開黃鶴樓去揚(yáng)州的事實(shí),“煙花”兩字寫出了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shí)的惆悵情緒也淡淡的寄托在里面。

        后兩句描寫朋友的一片孤帆漂向水天相連的遠(yuǎn)方,直至帆影消失在天空盡頭,詩人仍佇立在樓頭,不愿離去,表明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詩中沒有一個(gè)字說道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yuǎn)行的惆悵和留戀。全詩語言清理自然,畫面開闊,深厚的'感情隱藏在景物描繪之中,使人百讀不厭,從而千古傳誦。

        作業(yè)題

        請結(jié)合本文的注釋,想一想“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什么意思?在下面的留言處寫下了。

        趣味閱讀

        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shí)代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建樓的最初目的是東吳為了防御蜀漢劉備前來進(jìn)犯,作為觀察瞭望之用。歷史上關(guān)于黃鶴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而且它也是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并留下了很多不朽名篇。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黃鶴樓,并不是最初的那一座,而是1984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被燒毀(清光緒十年黃鶴樓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混掉)的一百周年之際重新修建的。它現(xiàn)在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高51米,明面上看是5層,實(shí)際上還有五個(gè)夾層,總共十層,后來因?yàn)橐藿ㄎ錆h長江大橋,黃鶴樓就從原來的黃鵠磯移到了蛇山的高觀山上。黃鶴樓是現(xiàn)代武漢市的標(biāo)志和象征。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yáng)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古詩賞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gè)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zhàn)匀幻、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shí)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diǎn)明送行的地點(diǎn)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guān)系!肮嗜恕币辉~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包S鶴樓”是天下名勝,是 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 行的時(shí)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yáng)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 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yáng)州,那花團(tuán)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shí)間也選擇得恰 當(dāng)。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dāng)友人揚(yáng)帆遠(yuǎn)去 的時(shí)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 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笨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澹瑑扇说那檎x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shí)的惜別深情!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shí)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 “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fēng) 帆,漸去漸遠(yuǎn),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diǎn)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 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dá)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gè)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 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gè)聲調(diào)悠揚(yáng)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yuǎn)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 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時(shí)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 有焉!崩钐椎钠呓^在詩壇上的確是獨(dú)步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試中考察古詩的大體內(nèi)容,在準(zhǔn)備考試時(shí),可以做復(fù)習(xí)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5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先簡介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生于湖北襄陽。他沒有做過官,過著隱居生活。他與王維合稱為“王孟”。

        這是他隱居鹿門山(離襄陽不遠(yuǎn)之處)時(shí)寫的一首田園詩。既寫農(nóng)家恬靜的生活情景,也寫他與老朋友之間的情誼。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看,寫作的季節(jié)可能是夏末秋初。

        再解釋部分詞語:1.過,拜訪。2.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故人,老朋友;莊,田莊。3.具,準(zhǔn)備。4.郭,古城墻有內(nèi)外兩層,內(nèi)層叫城,外層叫郭;這里的郭,應(yīng)指村莊的外墻。5.場圃,場,是指翻曬糧食,碾軋谷物的空地;圃,菜園。6.把酒,端起酒杯;把,是動詞,不是介詞。8.話桑麻,說說農(nóng)家事。桑麻,指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9.就:接近,這里是欣賞的意思。

        由于這首詩通俗易懂,加之我對一些詞語做了解釋,所以,就不再用白話翻譯了。

        賞析這首詩。

        我想試用“起承轉(zhuǎn)合”這4個(gè)字,來分析這首詩獨(dú)特的寫作藝術(shù)。

        一.先說首聯(lián)(即一、二兩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敘事藝術(shù)。

        這兩句似乎只是一般的敘事,告訴讀者的,就是有人請?jiān)娙顺燥埗。但你仔?xì)想想,就會覺得其中蘊(yùn)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請注意詩句中的兩個(gè)人(“故人”“我”)與兩種食物(“雞”“黍”):“故人”和“我”,表明兩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雞”和“黍”,則是告訴讀者,他們吃的是有肉有米的田家飯,而不是山珍海味式的佳肴。此外,還應(yīng)注意詩人用的3個(gè)動詞:“具”“邀”“至”。“具”是準(zhǔn)備,只一個(gè)字就寫出了“故人”的盛情;而有“邀”即“至”,則不僅寫出了“故人”對“我”定會應(yīng)邀的堅(jiān)信與期盼,也寫出“我”接到“邀”的信息之后的欣喜與迫不及待的行動。于是,詩的起筆兩句,就使農(nóng)家情趣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躍然紙上了。

        二.再說頷聯(lián)(即三、四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典型化寫景藝術(shù)。

        1.這兩句是對“至田家”的承接:詩人來到故人的“田家”放眼一望,這里風(fēng)光無限,使他應(yīng)接不暇。如何把他感受到的美景分享于讀者呢?詩人匠心獨(dú)運(yùn),采用了典型化寫景藝術(shù),即是在滿目繽紛的景物中,選取最能代表“田家”恬靜特點(diǎn)的那些鏡頭。這就是,環(huán)繞在村邊的綠樹與橫亙于莊外的青山。一個(gè)“綠”字,一個(gè)“青”字,把明媚如碧且秀色可餐的世界頓時(shí)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用今天的時(shí)髦詞語來形容,故人的田莊就是一個(gè)天然大氧吧!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兩句詩只10個(gè)字,就使我們的眼睛(視覺)、鼻子(嗅覺),甚至嘴巴(味覺),共同享受到了絕美的農(nóng)村風(fēng)光與靜謐的田園生活。

        三.接著說頸聯(lián)(即五、六兩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轉(zhuǎn)折藝術(shù)。

        頸聯(lián)兩句至少有三大特點(diǎn)。

        1.由寫物轉(zhuǎn)到寫人。頷聯(lián)純粹是寫物的,好像詩人用照相機(jī)為我們拍攝了兩張風(fēng)景照片似的;而頸聯(lián)則主要是寫人的。但這種轉(zhuǎn)折并不突然,因?yàn)榍懊鎸懙木拔锾懒,所以就要打開窗戶再看看。這一看不要緊,又發(fā)現(xiàn)了面前的“場圃”,于是又由“場圃”想到了“桑麻”。而其中的“開”和“面”,“把”和“話”這4個(gè)動詞,又極其形象地寫出了“我”和“故人”一邊喝酒、一邊神聊的情態(tài)。

        2.由寫遠(yuǎn)景轉(zhuǎn)到寫近景!熬G樹”在“村邊”,“青山”在“郭外”,這都是遠(yuǎn)景;而“面場圃”與“話桑麻”卻在屋里,在眼前,都是近景。一遠(yuǎn)一近,既寫出了“田家”無時(shí)不美、無處不妙的景物,更寫出了詩人與故人之間奇景共賞、酒肴共嘗的真摯友情。

        3.由靜態(tài)描寫轉(zhuǎn)到動態(tài)描寫。頷聯(lián)中,不管是“村邊合”的“綠樹”,還是“郭外斜”的“青山”,都是靜景;表現(xiàn)靜景的寫法,就叫做靜態(tài)描寫;而頸聯(lián)中的“場圃”與“桑麻”,由于它們前面有表示動作的“面”與“話”,所以,二者就結(jié)合成為活的景物了;寫這樣的景物,我們就稱之為動態(tài)描寫。詩人如此轉(zhuǎn)化描寫手法,絕不是刻意玩弄寫作技巧,而恰恰是他與故人置身于流觴曲水的環(huán)境中,得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傾訴心聲的最佳方式。

        四.最后說尾聯(lián)(即七、八兩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空白藝術(shù)。

        尾聯(lián)是這首詩的點(diǎn)睛之筆,也是前三聯(lián)的焦點(diǎn)。你看,前面的三聯(lián)共6句詩,寫出摯友相聚時(shí)天地所賜的美好景象,以及他們促膝傾談的快樂。但,最后是寫潸然淚下的擁抱呢,還是寫依依不舍的話別呢?如果這一筆寫得無精打采,或者人云亦云,那就如同詩人前面畫出的龍身雖然色彩斑斕,而且活潑可愛,但最后畫出的眼睛卻是暗淡無光,或者缺少靈氣了。而與王維齊名的孟浩然則是獨(dú)辟蹊徑,寫出了讀者很難想到的詩句來。他把這天領(lǐng)略到的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佳作,以及他感受到的無窮幸福與深厚情誼,全部集中于最后兩句詩中。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是誰說的?是“故人”說的?還是“我”說的?還是詩人心里想的?有人這樣寫道:“孟浩然深深為農(nóng)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shí),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jié)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边@顯然是強(qiáng)加于詩人的。也許有人問:“那你說是誰說的?”答曰:“不知道!贝竽懖聹y一下,詩人是不是有意留下一個(gè)空白,讓讀者自己想象呢?

        2.“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中的“還”字當(dāng)什么講?我們知道,某一個(gè)字的讀音與其含義必須放到一定的語境中,才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就這首詩而言,“還”字可以有3個(gè)讀音,有3種講法:讀 huán時(shí),可當(dāng)“回”講;讀hái時(shí),可當(dāng)“再”講;讀xuán時(shí),同“旋”,可當(dāng)“立即”講。究竟哪一個(gè)是詩人的意思呢?詩人沒說,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善婀值氖,無論你解釋成哪一個(gè)意思,都毫無例外地能夠表達(dá)“故人”與“我”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以及他們對相聚的期待。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是詩的結(jié)尾,也是詩的開頭。說結(jié)尾,就是起承轉(zhuǎn)合的“合”,是對全詩的回顧與總結(jié);說開頭,就是繪制了下一首詩的藍(lán)圖。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6

        《春中喜王九相尋(一題作晚春)》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dāng)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初秋》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qiáng)仕,無祿尚憂農(nóng)。

       、偕R熬透,荷鋤隨牧童。

       、谔锛艺?xì)夂,共說此年豐。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①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诩哑跁绾卧S!望望空佇立。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途次(一作落日)望鄉(xiāng)》

        客行愁落日,鄉(xiāng)思重相催。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蓢@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酌茗聊代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shí)。山陰定遠(yuǎn)近,江上日相思。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賦得盈盈樓上女》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卷簾坐,愁思懶逢衣。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沾搽y獨(dú)守,誰為報(bào)金徽。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聽鄭五□[心旁+音]彈琴①》

        阮籍推名飲,清風(fēng)坐竹林。

       、诎牒ㄏ律佬洌魇谬埓角。

        ③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美人分香》

        艷色本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輕。舞學(xué)平陽態(tài),歌翻子夜聲。春風(fēng)狹斜道,含笑待逢迎。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萬山潭作》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顏錢塘登障樓(一作樟亭)望潮作》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古《閨情》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洞庭湖寄閻九》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莫辨荊吳地,唯余水共天。渺彌江樹沒,合沓海湖連。遲爾為舟楫,相將濟(jì)巨川。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辛大不及》

        1送君不相見,日暮獨(dú)愁余。

       、诮峡张腔,天邊迷處所。

       、劭ひ亟(jīng)樊鄧,山河入嵩汝。

       、芷演喨u遙,石徑徒延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句》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省試騏驥長鳴》,詩見《丹陽集》)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句《洗然弟竹亭①》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jié)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達(dá)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歸。云山從此別,淚濕薜羅衣。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侏q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張參明經(jīng)舉兼向涇州覲省》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綠溪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①》

        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

       、阢螑鬯,臨泛何容與。

        ③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看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xiāng)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負(fù)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dāng)獻(xiàn)凱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7

        1、《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2、《句》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3、《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 浮舟過滕逸人別業(yè)》

        水亭涼氣多,閑棹晚來過。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幽賞未云遍,煙光奈夕何。

        4、《他鄉(xiāng)七夕》

        他鄉(xiāng)逢七夕,旅館益羈愁。不見穿針?gòu)D,空懷故國樓。

        緒風(fēng)初減熱,新月始臨秋。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5、《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yuǎn)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8

        1:《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2:《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4:《秋登萬山寄張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shí)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5:《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6:《夜歸鹿門歌》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9:《訪袁拾遺不遇》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wù)f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10:《留別王維》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9

        一:秋宵月下有懷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shí)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guān)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guān)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tài)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dú)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qiáng)烈而含蓄。

        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fā)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huán)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yuǎn)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fā)現(xiàn)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宵 一作:終)

        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xué)會理事、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shí)又表達(dá)對友人的懷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xì)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shí)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yùn)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dá)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shí)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shè)。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shí)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jìn)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的香氣清淡細(xì)微,所以風(fēng)送時(shí)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xì)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dá)的境界宜乎一時(shí)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那樣悅耳清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jìn)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fù)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

        此時(shí),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可人期不來,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jìn)入夢鄉(xiāng),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diǎn)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xì)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dá)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中六句似對非對,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yán)羽《滄浪詩話》)。

        三:春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鑒賞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yuǎn)深厚,獨(dú)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yùn)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shí)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jìn)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bǔ)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gè)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fēng)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yuǎn)近應(yīng)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感。春風(fēng)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jī)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shí),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bǔ)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gè)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diǎn)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jī)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fēng)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dān)憂。時(shí)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diǎn)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shí)期的費(fèi)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達(dá)。

        廣陵:即揚(yáng)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

        盡:盡頭,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yáng)州遠(yuǎn)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賞析:

        這首詩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而是表現(xiàn)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yàn)檫@是兩位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yàn)檫@次離別跟一個(gè)繁華的時(shí)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多了點(diǎn)詩意,少了份。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他當(dāng)快意的時(shí)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無不是愜意。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shí)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gè)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jìn)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rèn)為孟浩然這趟得很,他向往揚(yáng)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diǎn)題,更因?yàn)辄S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shí),而開元時(shí)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shí)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shí)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yù)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yáng)州之情溢于言表。

        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gè)充滿詩意的細(xì)節(jié)。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yáng)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yuǎn)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yuǎn)遠(yuǎn)的水天交接之處。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yuǎn)影的細(xì)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shí)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詞鑒賞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shí)期的費(fèi)?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dá)。廣陵:即揚(yáng)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lán)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yuǎn)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yuǎn),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yáng)州。孤帆的影子遠(yuǎn)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diào)。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yàn)檫@是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yàn)檫@次離別跟一個(gè)繁華的時(shí)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dāng)年輕快意的時(shí)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shí)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边@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shí)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gè)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jìn)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rèn)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yáng)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dá)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shù)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diǎn)題,更因?yàn)辄S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shí),而開元時(shí)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shí)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shí)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yù)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yáng)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埃趯懢爸邪粋(gè)充滿詩意的細(xì)節(jié)。“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yáng)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yuǎn)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shí)間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yuǎn)遠(yuǎn)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傊,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yuǎn)影的細(xì)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11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qiáng)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xì)夂颍舱f此年豐。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shí)。

        山陰定遠(yuǎn)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忽示登高作,能寬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風(fēng)光動,虹因雨氣成。

        謬承巴里和,非敢應(yīng)同聲。

        《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負(fù)鴻鵠志,蹉跎書劍年。

        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

        余亦赴京國,何當(dāng)獻(xiàn)凱還。

        《西山尋辛諤》

        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誰言獨(dú)羨魚。

        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徐。

        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

        款言忘景夕,清興屬涼初。

        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

        《除夜有懷》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fù)回。

        帳里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yīng)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登龍興寺閣》

        閣道乘空出,披軒遠(yuǎn)目開。

        逶迤見江勢,客至屢緣回。

        茲郡何填委,遙山復(fù)幾哉!

        蒼蒼皆草木,處處盡樓臺。

        驟雨一陽散,行舟四海來。

        鳥歸余興遠(yuǎn),周覽更徘徊。

        《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馀照發(fā)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jī)。

        《下贛石》

        贛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間。

        沸聲常活活,勢亦潺潺。

        跳沫魚龍沸,垂藤猿省/p>

        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險(xiǎn)艱。

        放溜情彌愜,登艫目自閑。

        暝帆何處宿,遙指落星灣。

        《尋裴處士》

        涉水更登陸,所向皆清貞。

        寒草不藏徑,靈峰知有人。

        悠哉煉金客,獨(dú)與煙霞親。

        曾是欲輕舉,誰言空隱淪。

        遠(yuǎn)心寄白日,華發(fā)回青春。

        對此欽勝事,胡為勞我身。

        《自潯陽泛舟經(jīng)明海》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鄉(xiāng)。

        舟子乘利涉,往來至潯陽。

        因之泛五湖,流浪經(jīng)三湘。

        觀濤壯枚發(fā),吊屈痛沉湘。

        魏闕心恒在,金門詔不忘。

        遙憐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xí)禪處,結(jié)構(gòu)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yīng)知不染心。

        《庭橘》

        明發(fā)覽群物,萬木何陰森。

        凝霜漸漸水,庭橘似懸金。

        女伴爭攀摘,摘窺礙葉深。

        并生憐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紅羅被,香黏翠羽簪。

        擎來玉盤里,全勝在幽林。

        《嶼贈白云先生王迥》

        唐代:孟浩然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嶼出。

        回潭石下深,綠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

        憶與君別時(shí),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一。

        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12

        《贈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全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dá)詩人的敬慕之情。首聯(lián)點(diǎn)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shí)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shí)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dá)。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diǎn)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dá)詩人的敬慕之情。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13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4、《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5、《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6、《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shí)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7、《入峽寄弟》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

        未嘗冒湍險(xiǎn),豈顧垂堂言。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離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書此示鄉(xiāng)園。

        8、《湖中旅泊,寄閻九司戶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曉發(fā)。

        荊云蔽三巴,夕望不見家。襄王夢行雨,才子謫長沙。長沙饒瘴癘,胡為苦留滯。久別思款顏,承歡懷接袂。接袂杳無由,徒增旅泊愁。清猿不可聽,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萬七》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fā)。

        10、《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予復(fù)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fēng)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歸來當(dāng)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澗濱。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

        11、《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我行適諸越,夢寐懷所歡。

        久負(fù)獨(dú)往愿,今來恣游盤。臺嶺踐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閣憩旃檀。晴山秦望近,春水鏡湖寬。遠(yuǎn)懷佇應(yīng)接,卑位徒勞安。白云日夕滯,滄海去來觀。故國眇天末,良朋在朝端。遲爾同攜手,何時(shí)方掛冠。

        12、《宿揚(yáng)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所思在建業(yè),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心馳茅山洞,目極楓樹林。不見少微星,星霜勞夜吟。

        13、《書懷貽京邑同好》

        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fēng)。

        禮襲遺訓(xùn),趨庭沾末躬。晝夜常自強(qiáng),詞翰頗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簞瓢夕屢空。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當(dāng)途訴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離異,翻飛何日同。

        14、《還山貽湛法師》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

        心跡罕兼遂,崎嶇多在塵。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導(dǎo)以微妙法,結(jié)為清凈因。煩惱業(yè)頓舍,山林情轉(zhuǎn)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平石藉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15、《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16、《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

        念離當(dāng)夏首,漂泊指炎裔。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jì)。定山既早發(fā),漁浦亦宵濟(jì)。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故林日已遠(yuǎn),群木坐成翳。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17、《送丁大鳳進(jìn)士赴舉,呈張九齡》

        吾觀鷦鷯賦,君負(fù)王佐才。

        惜無金張?jiān),十上空歸來。棄置鄉(xiāng)園老,翻飛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遲回。

        18、《送吳悅游韶陽》

        五色憐鳳雛,南飛適鷓鴣。

        楚人不相識,何處求椅梧。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與斥鷃,決起但槍榆。

        19、《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譙縣界。

        幸值西風(fēng)吹,得與故人會。君學(xué)梅福隱,余從伯鸞邁。別后能相思,浮云在吳會。

        20、《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負(fù)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dāng)獻(xiàn)凱還。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jīng)典,凝練,內(nèi)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

      【孟浩然經(jīng)典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孟浩然的古詩詞12-08

      《贈孟浩然》古詩詞鑒賞02-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詞鑒賞12-29

      《贈孟浩然》賞析03-22

      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05-13

      經(jīng)典古詩詞11-23

      經(jīng)典的古詩詞12-01

      經(jīng)典的古詩詞05-14

      經(jīng)典古詩詞[經(jīng)典]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