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公司清算后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時間:2021-03-02 15:05:58 職場維權 我要投稿

      公司清算后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企業(yè)清算前已確定不需支付的應付款項,應并入生產經營所得征稅。企業(yè)清算期間確定的不需支付的應付款項,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稅。企業(yè)清算期間應支付但由于清算資產不足以償還的未付款項,無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稅。

      公司清算后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一)關于應付未付款項是否并入所得征稅問題

        企業(yè)清算前已確定不需支付的應付款項,應并入生產經營所得征稅。企業(yè)清算期間確定的不需支付的應付款項,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稅。企業(yè)清算期間應支付但由于清算資產不足以償還的未付款項,無需并入清算所得征稅。盈余公積和資本公積屬于股東權益,不計入清算所得。

        (二)清算期間資產盤盈、盤虧的稅務處理

        清算期間資產盤盈、盤虧應當計入清算所得。清算期間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應作為壞賬損失處理。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企業(y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規(guī)定,資產損失必須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未經審批的資產損失不得在計算清算所得時扣除。

        (三)對遞延所得、商譽、遞延所得稅資產、預提和待攤費用的處理

        應當分期確認所得的項目(如符合條件的企業(yè)債務重組確認的應納稅所得額占該企業(yè)當年應納稅所得額50%以上等業(yè)務),剩余未確認所得的金額,必須一次性并入清算所得;對于生產經營期間預提的各項費用(不含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再支付的,必須并入清算所得;其他待攤費用(如按三年平均扣除的企業(yè)籌辦費、房屋裝修費等)按照剩余計稅基礎扣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形成的商譽,在生產經營期間不得攤銷扣除,在計算清算所得時一次性扣除。遞延所得稅資產與應納稅所得額無關,其計稅基礎為零。

        (四)清算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應納所得稅額=清算所得×25%

        清算所得=資產(含盤盈資產)變現(xiàn)收入-清算費用(包括相關稅費)-資產計稅基礎凈值±納稅調整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其中,資產變現(xiàn)收入是指處置資產不含增值稅的收入。資產過戶給股東的,按照公允價值作為變現(xiàn)收入處理。納稅調整事項包括遞延所得、因債權人的緣故無需或無法支付的款項等。

        (五)清算所得的適用稅率

        清算期間不屬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期間,不能享受法定減免稅優(yōu)惠(包括定期減免優(yōu)惠、小型微利企業(yè)優(yōu)惠稅率、高新技術企業(yè)優(yōu)惠稅率、“5+1”地區(qū)過渡稅率等),一律適用基本稅率25%。

        (六)清算所得能否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yè)所得稅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依法清算時,應當以清算期間作為一個納稅年度!镀髽I(yè)所得稅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企業(yè)每一納稅年度發(fā)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由于清算期間也是一個獨立的納稅年度,因此以前年度的虧損可以用以后納稅年度(包括清算期間)的所得彌補。

        也可以這樣理解,企業(yè)的清算所得可以看作是企業(yè)資產潛在的、尚未征收過企業(yè)所得稅的增值部分。如果企業(yè)在關閉清算前,將全部資產出售,或者將無需支付的負債確認為所得,那么在總應納稅所得不變的前提下,清算所得就會轉變?yōu)榻洜I所得。因此,清算所得與經營所得應當都可以用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公司清算后如何進行稅務處理】相關文章:

      老人去世后社保如何處理09-22

      公司欠繳社保的如何處理02-19

      公司注銷清算委托書11-15

      離婚后公司股權如何約定和處理04-11

      如何處理員工與公司借款糾紛02-28

      初創(chuàng)公司如何進行文化建設07-10

      發(fā)現(xiàn)公司給的工資太低該如何處理04-26

      銷售人員如何進行提問?04-19

      銷售人員如何進行提問02-25

      職場新人如何進行理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