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課導入法探究論文
恩格斯說:“就個別人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yōu)樗脑竿膭訖C,才禽皂使他行動起來!眲訖C就是推動學習的動力,沒有動力,哪里來的學習積極性。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和利用多種多樣的學習動機,而學生的直接興趣、求知欲,只要教師給予重視,加以培養(yǎng)、利用,就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動機。思想品德課的課堂導人,教師要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學生迅速的集中注意力,激發(fā)求知欲和思維活動,做到心動、腦思、口說、手寫,同時也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并有意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心理和知識上進入聽課的良好準備狀態(tài)。如何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求知欲,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呢?這就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教材,了解學生心理,下T夫研究,進行精心準備,F(xiàn)將常見的課堂導入法淺析如下:
一、事例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選取一些與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有學生思考空間,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深入學習的興趣的典型事例,進行適度設計導入。如:利用殘奧運動會上奪冠的殘疾運動員的驚人事例導人《做一個自信的人》;“寬容的鄭板橋”這一歷史故事導入《相互寬容》等。這種導入法,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二、問題導入法
在教學中運用問題,能啟發(fā)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維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有目的的地聽課。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學生要感興趣,要善于聯(lián)系和利用舊知識,把新舊知識加以比較,以此作為導課的切入點,設計導言,引出新知。
三、調查活動法
在“認識社會巨變”這一課的教學中,要讓生活在物質豐富時代的初中生去了解、去感受物質匱乏、文化生活單調枯燥的生活。他們很容易流于膚淺。為了使學生深刻體會時代的變遷,針對教材重點、教學目標,我設計調查訪問活動。調查項目:調查農村土地承包制以前農村生活狀況;走進家庭、社區(qū)調查改革開放前我國日常生活用品的供應狀況,弄清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票證;調查改革開放前農民的經濟收入及支出狀況,并比較過去和現(xiàn)在農民的消費有哪些變化;調查農村在改革開放前人們的文化生活方式,與今天相比有何區(qū)別。調查結束后,要求學生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寫活動總結。以調查總結報告會的形式導入課堂教學。這種導入法,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學生能在實踐中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他們了解社會的興趣,激發(fā)求知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情景導入法
課前教師準備有關教學內容的動面、圖片或影象資料,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受到教育。
五、詩詞、名言雋語導入法
課堂導入,適當引用一些經典名言、詩句,能從心靈f:引起學生共鳴,吸引學生注意力,較快地進入新課程學習。
六、重大時事導入法
用罔內外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時事作為講解新課的導言。如: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神舟”飛天等反映中同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而具有深遠意義的事例導人《國家實力增強》的教學;用凝凍災害、汶川地震中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美德、民族精神導人《弘揚民族精神》的課堂教學。時事易成為引發(fā)學生注意的焦點,能增強學生的白豪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游戲導入法、歌曲導人法、直觀教具法、發(fā)散思維法等。不管運用什么導入方法,在具體導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導言的內容要與新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緊密聯(lián)系;
二、導語要新穎、簡潔,不羅嗦。
三、方式靈活多樣,講究課堂效果。
總之,導入新課是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恰倒好處便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成為開啟學生智慧,培育學生能力的“催化劑”,從而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課導入法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總結04-22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事業(yè)單位檔案管理探究的論文08-03
《路史》的寫作特征探究論文07-29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論文04-03
關于教師備課探究開題報告的論文07-24
法碩論文開題報告08-22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的論文06-19
經濟法論文格式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