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1
"金玉惠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
“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yè)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皭蹖W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一、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fā)芽。
二、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們老師可以把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三、收獲愛的回報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獲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平日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
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關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2
看過石中英老師著的《教育哲學》導言和第一章,小有感觸,現記如下。
導言中寫的是“教育與哲學”,在這一部分中石老師通過對三個問題的解讀來說明的這兩者的關系的,那就是:“教育活動需要哲學嗎?”;“哲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嗎?”;“一般哲學可以替代教育哲學嗎?”。在第一個問題的解釋中,石老師分別從教育活動與哲學的關系,教育政策與哲學的關系以及教育理論與哲學的關系三個方面點明了哲學對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個問題的解釋中,石老師首先闡明當下對哲學的兩個基本的理解和認識,那就是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不管是哪一種都讓人感覺哲學似乎是一種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學問。為了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石老師又帶領我們一起回顧了哲學的源頭,追溯哲學的起源。這讓我們真真切切看到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在行為哲學,都在思考哲學,都在演繹哲學。在第三個問題的.解釋中,石老師首先肯定和追溯了老一輩教育家思想家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和成果,最后石老師從一般哲學的立足點和主要功能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一般哲學不能夠對具體的教育活動提供實用性的指導和幫助。所以它不能夠代替教育哲學。
通過石中英老師對上述問題的研究和探索,我們可以看到,石中英老師對教育哲學做了一個基礎性(教育哲學定義和價值)的批判和反思。在看到教育哲學未來發(fā)展前景無限的同時,也深深被石老師做學問時的嚴謹和敢于質疑魅力折服。
合書靜思:“在這樣一個學者筆下我們該能看到對下面問題的理性而全面的解讀吧,那就是:“在教育中政治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這個角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因為我認為拋開政治,單純的談教育與哲學,無論如何不可能實現。這個問題清楚了,我想“教育科學”也就真的“科學”了!在下面的拜讀中,期待“仰慕”繼續(xù)。
關于教育的書籍讀后感3
讀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在為人父母對于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得到很好的啟發(fā)和幫助,這本書給予我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實實在在的案例。書中講到: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屬于家庭又歸屬社會。一個品行端正,有良好教養(yǎng)和技能的孩子,成年后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有的時候起的作用小一些,只對一個學校,一個家庭,一個群體有作用,但是都是有積極作用的。相反,品行不端,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可能只會起破壞作用,成為別人痛苦的根源。
現實中真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人成年后沒有良好品行沒有一個技能,當他成家立業(yè)后,由于不愿一直從事反復的勞動工作,而好高騖遠,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樣的情況一旦出現,想要改造一個人,已經為時已晚,這樣的情況的出現可以說是有自身原因,也肯定是由于當時那個年代父母沒有過多注重孩子品行,沒有過多注重家庭教育,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認為個人的成才就是個人的問題!等等這些原因…
所以從這本書也清楚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學校接收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學校一個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幾十個孩子,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很好的顧及到。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要比學校的時間還要多。學校交給孩子大部分是知識技能,但是對于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和激發(fā)一個孩子潛能則需要我們家長的耐心有效的對孩子進行指引和教導。
在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己進修的過程。書中特別提到:你想要孩子將來怎樣,你就應該要求自己怎么做。一旦我們的言語,情緒狀態(tài)是負能量面對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低落,痛苦,當一個孩子處于不快樂的情緒中時,他的智能和潛能就會被降低。呵斥和指責并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教育成果。
所以在斯賓塞快樂教育這本書收獲最多的是:我們想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么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讓孩子從我們父母身上得到孩子想要學習的正能量和榜樣,讓孩子從小事要求自己,自己體會努力成果等等…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將不會重復,我們作為父母只要提前認識到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正確看待正確解決,將會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
【教育的書籍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書籍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1-29
教育書籍的讀后感04-08
教育書籍讀后感02-25
有關教育書籍讀后感04-01
小學教育書籍讀后感10-04
有關教育的書籍讀后感01-11
關于教育的書籍的讀后感09-19
《愛的教育》書籍讀后感10-12
關于教育書籍讀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