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居安思危的名言警句
圖匱于豐,防儉于逸。
晉·潘岳《藉口賦》。圖:考慮,謀劃。匱(kui潰):缺乏,不足。儉:貧乏,窮困。逸 (yi易):安樂。這兩句大意是:在豐年富裕之時,就要考慮、圖謀可能出現(xiàn)的匿乏不足;在安閑逸樂之時,就要提防以后的窮困貧乏?鬃诱f:“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們不應滿足于一時的富足與安樂,而應居安思危,作長遠的打算,才能防備“樂極生悲”。這兩句就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可用于論述節(jié)儉、積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說明人在順境時,要考慮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難。
西晉文學家 潘岳 《藉口賦》
治不忘亂,安不忘危。
漢·揚雄《冀州箴》。這兩句大意是:安定時不忘記動亂,平安時不忘記危險。處在平安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危險。不忘記,才能有所準備;有所準備,才能夠防止阻難和危險的出現(xiàn)。這兩句用于表示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預防禍患。
西漢學者 揚雄 《冀州箴》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濟》;迹旱満。豫:通“預”,預先。本句大意是:君子總是想著可能發(fā)生的禍害,預先作出防范。對于禍害,如果預先能夠想到,能夠作出防備,就能加以杜絕,或在禍害發(fā)生時采取應變措施比較順利地克服它。否則,禍害突然降臨,倉促應付,后果便不可設想。所以明智的人都能居安思危,順時憂逆。本句可用以說明平安時就要預防禍患的道理。
《周易》 《周易·既濟》
居高思危,盛滿戒溢。唐代政治家 魏徵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唐代政治家 魏徵
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
戰(zhàn)國·墨子《墨子·七患》。慮:計謀。卒:同“猝”,指突然事變。這兩句大意是:心中沒有預先考慮應對事變的方法,就不能應付突然變故。無事之時備有事,平素就要對可能突發(fā)的變故準備應對的策略和方法。這樣,在事變發(fā)生時才不至于慌張,才能避免忙中出錯。這兩句多用于說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墨翟,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 墨子 《墨子·七患》
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晉代 簡文帝
思危所以求安,慮退所以能進。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滿則慮嗛,平則慮臉,安則慮危。
戰(zhàn)國·荀況《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這幾句大意是:富足的時候要想到不足的時候,平安的時候要想到危險的時候。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zhì)上,富足的時候要想到不足的時候,預先為之謀劃;處境平安的時候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危險,預先作好準備。這就是所謂“有備無患”,即令有患亦可以從容應付。因為世事是復雜的,人生是曲折的,對于逆境不可不防。這幾句可用于告誡人們居安思危。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仲尼》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這幾句大意是:處于安全環(huán)境時要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考慮到危險就會有所準備,事先有了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這幾句常省作“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具有深廣的警戒意義,無論對治國、理家或其他事業(yè)都適用,因而廣為人們稱引。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襄公十一年》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途窮:路的盡頭,比喻窮困的處境。這兩句大意是:常常在有家產(chǎn)的日子想到今后可能無家產(chǎn),不要等到破產(chǎn)以后再來回憶當初有家產(chǎn)時的景況。這兩句告誡人們要居安思危,居富思貧,勤儉持家,防患于未然。勸人節(jié)儉時可以引用。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
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爽口:合口味,好吃。殃:禍害。這兩句大意是:合口的食物吃多了終究會害病,順心的事情太多了必定生出禍端。物極必反。合口的食物人人喜愛,但吃得過量,就會對腸胃有害,也會使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不均衡,久而久之,必成疾病;快心的事固然令人高興,但過分順利,就會得意忘形,惹出災禍。這兩句可用于告誡人們在飲食上要有所節(jié)制,在生活中要居安思危,以免樂極生悲。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 《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fā)于人之所忽。
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固:本來。發(fā):發(fā)生。忽:不注意。這兩句大意是:災禍本來就大多藏匿在隱蔽和細微的地方,而在人們的輕忽中產(chǎn)生。災禍的苗頭大多隱蔽,不易引起人們注意,再加上人的輕忽怠慢,就會由小而大,最后終于釀成。所以人要注意從平安順利中發(fā)現(xiàn)災禍的苗頭,從細微之中看出后果的嚴重,給以足夠的重視,及早采取預防和補救的措施,以避免災禍的發(fā)生。這兩句可用于告誡人們要善于從隱蔽和細微處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警惕,防微杜漸。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周易·系辭下》。這幾句大意是:平安的時候不忘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敗亡,大治的時候不忘動亂。人要有一種憂患意識,當政者更要時時想到國家前途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危險。有了這種思想準備,時時警醒,永不懈怠,兢兢業(yè)業(yè),奮發(fā)有為,國家才能保持長治久安。這幾句可用于提醒國家領導人在順利的時候不要忘記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危機。
《周易》 《周易·系辭下》
思所以危剛安矣,思所以亂則冶矣,思所以亡剛存矣。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魏征傳》。所以危:即危險的原因。這幾句大意是:思考危險的原田就可以得到安全,思考動亂的原因就可以得到大治,思考敗亡的原因就可以得到生存。前車可以為鑒,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記取。追思前代發(fā)生危險,產(chǎn)生動亂,國家滅亡的原因,總結(jié)歷史的教訓,作為當代的借鑒,避免重蹈覆轍,就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幾句用于說明以前代發(fā)生的危機、動亂、破亡為借鑒,可以保持當代的長治久安。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新唐書·魏征傳》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唐代政治家 魏徵
http://krishna123.com/【居安思危的名言警句】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名言警句12-29
經(jīng)典的名言警句11-20
經(jīng)典名言警句01-02
名言警句07-23
經(jīng)典名言警句10-25
經(jīng)典的名言警句06-18
名言的警句10-28
書籍的名言警句12-09
勵志名言警句12-23
個性名言警句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