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
當(dāng)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1
最近,我們學(xué)了一篇課文,名叫《第一朵杏花》。課文主要講述了苧可楨爺爺研究物侯學(xué)的小故事。從這篇課文中,我懂得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具有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才能獲得成功。
看看苧可楨爺爺那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再回頭看看我自己,我不禁臉紅了。我不僅沒有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好習(xí)慣,而且特別粗心馬虎。有一次,數(shù)學(xué)考試,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diào):要認真審題,做完的仔細檢查!可我只想快點做,只求首都,不求質(zhì)量,只顧做題。終于題目做完了,我就 草率地檢查了一下,就把試卷交給了老師。結(jié)果,成績一下來,我就傻了眼:我考了95分。其中,一題應(yīng)用題,問“3輛同樣的卡車運蘋果,每輛每次運6噸,這些卡車每輛要運但多少次?”我沒有注意“每輛”這個詞,錯解為“一共運多少次”。試卷一到手,我馬上就訂正出來了。我真懊悔!還有一次做英語測試,我明明知道“她是布朗女士”中的“她”是“SHE’S,可我偏偏寫成了 “HER”,害得我后悔不已!
學(xué)了這篇文章,我想:我應(yīng)該向苧可楨爺爺學(xué)習(xí),做一個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的好學(xué)生。今后,我一定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次作業(yè),考試都用心對待。長大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一份屬于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2
同學(xué)們,你們知道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聠?《第一朵杏花》一文,點明了竺可楨的好習(xí)慣。
經(jīng)過仔細品味后,我認識到了做每件事都要細心,一絲不茍,決不能馬虎。人生多姿多彩,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實每個人都擁有智慧和力量。只不過需要一把開啟寶藏的鑰匙。只有注意每個細節(jié),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挖掘出自己體內(nèi)的寶藏。我們做事并不求快,只求精益求精。不是嗎?只有做每件事都認真,仔細,才可以更好的研究大自然的奧妙,得出更多的結(jié)論和經(jīng)驗。這就是最好的人生哲理。
在實際生活中,我有時做得不好。我做事光求快,結(jié)果效率一點也達不到。那時,認真已在我的腦海中一點也不值了。我痛恨自己為什么總受大概的誘惑?為什么不與精確交朋友?為什么總是馬馬虎虎的?一點也不在意認真這個朋友?我再反問自己。
現(xiàn)在,我終于清醒了,這些都不重要,其實重要的是自己的好習(xí)慣。我一定要向竺爺爺學(xué)習(xí),銘記竺爺爺說的那句話,爭做黨的`好苗苗!萬眾一心,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長大做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為祖國和人民造福!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3
前些日子,我讀了這樣一本書,名叫《第一朵杏花》,主要講的是竺可楨爺爺為了搞科學(xué)研究,觀察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被竺可楨爺爺對待科學(xué)研究仔細觀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深深地打動了。記得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試時,試卷一發(fā)下來,我先大概看一遍,一看作文題目《我的×××》,心里很是得意,我想我就寫我的布娃娃,我都寫了好幾遍了,甚至已經(jīng)背過了,老師還夸我寫的`好,提起筆來我唰唰唰,三下五除二就寫完了。考完試后我心里得意極了,可成績下來后就讓我大吃一驚。我仔細一看,糟了,好像后半句沒看,必須是寫我身邊的人,像爸爸、媽媽…….,結(jié)果離題了,20分的作文,老師一分也沒給,看著鮮紅的零分,我臉紅了。哎!這下完蛋了,少了這2分,才剩下80分,完蛋了,我心想,這下回家又得聽媽媽的嘮叨了,見了親朋好友要問成績,羞死人了。
媽媽讓我反省,我認真反省,都是沒有認真審題的結(jié)果;從這以后,我一定要學(xué)習(xí)竺可楨爺爺?shù)恼J真、仔細、一絲不茍的精神,做題前我先認真地讀題,再也不犯類似的錯誤了。
今天,我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女孩子了,對了,這次測驗我還得了第一名,媽媽高興得合不攏嘴,見人就夸我,夸的我都不好意思?,讀書有好處吧?怪不得冰心老奶奶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贝蠹乙欢▉碜x書吧!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第一朵杏花教學(xué)設(shè)計03-28
第一朵杏花讀后感10-11
描寫杏花的古詩03-13
《浪花一朵朵》番外全文閱讀05-06
途中見杏花古詩閱讀題及答案11-18
《杏花書屋記》的閱讀答案附翻譯04-26
《約翰·克利斯朵夫》讀后感04-22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