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匯總79條
現今社會中,遇事有退讓一步的態(tài)度方為高明,因為讓一步就等于為日后進一步做準備,待人接物以抱寬厚的心境為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也就是為自己以后留下方便之門。下面是關于禪意的語錄79條,歡迎大家閱讀。
1、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2、家,是愛的溫暖,更是情的港灣。漫漫人生,一起經過榮辱,一起體會冷暖,患難時,不離不棄;平淡時,相依相守。路過千萬風景,看過萬千繁華,家的溫暖,永遠是心中不舍得溫柔。
3、心靈被世俗的雜念填滿,每個人都有太多舍不得放下的東西,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真意。其實我們越是不忍心看著自己喜歡的東西從手中溜過,我們越無法真正得到。有時即使千方百計得到了,也僅僅是個形式而已。
4、花開自有花落時,人生最大的障礙,不是困難,而是自己的內心。心若急了,神馳,意亂,景衰,一輩子無論走多遠,也都沒什么韻致可言。環(huán)境可以亂,心靈不能亂;做事可以趕,心不可以急。
5、靜坐光陰深處,看春意漸濃,看花開滿枝,看新綠搖翠,風含情,水含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采一朵白云的悠閑,攜一縷柳韻的溫婉,攬一份詩意入懷,靜聽風,枕花眠;ㄩe,人靜,水碧,風清,禪房花木深,云水空禪心。
6、佛曰: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7、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心態(tài)放寬,對待一切事物報以平常心看待。
8、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
9、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標的最大障礙.一個人的心志才是成敗的關鍵。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那片光明也會引路,令你如愿而歸l如果找到了心靈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樣都不要放棄。
10、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路有多寬,心就有多寬。如果無路可走,無處可去,被逼到墻角,不怨他人,只怪自己心窄。
11、禮者,理也,先知禮,才能識理、懂理。
12、每個人都要發(fā)揮愛的天賦與創(chuàng)意,讓自己保持心的活力與輕快,不讓自己有太多的"自我期許",平靜地開始每一天,放下完美計劃,留點時間給自己,別再拿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進而表現真實的你自己。別再苛求計劃的成功完成,盡情努力,然后享受每一個過程,無論這是一個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過程。
13、常欲求多聞,諸佛所稱嘆,能得定實義,是故如大海!洞髮毞e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14、生命在于運動,美需要發(fā)現,個體生命非常渺小。
15、人的一生,走走停停,跌跌撞撞,爭取到多少又錯過了多少,都發(fā)生在不知不覺中,成在一瞬間,敗亦在一瞬間。人總是很難擺脫對名利的追逐和對得失的在意,往往奮斗一生,也不知道生之為何。有時候,人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一路奔波的意義何在,也不知道自己踮起腳尖努力想觸及的目標究竟是什么;還有時候,一直抬頭仰望著的本就是一個錯誤的角度,即使注視到脖頸酸疼,又怎么能看到剎那間點亮天際的璀璨流星?
16、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氣。
17、命運給每個人同等的安排,而選擇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釀造自己的情感,則在于自己的心性。你越是煩惱什么,越容易失去它。
18、因此,我們不要給自己制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以最單純的態(tài)度去應 付事情本來的樣子,這樣我們才會找到真正的自己。
19、生活里或好或壞的境遇,是對我們人格與修養(yǎng)的考驗。一個貧窮的人,可以在這里學到悲觀、厭世、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也能夠學到豁達、通透、激勵、勤奮;而富人則可以在這里學到驕傲、自大、得意、粗俗,但也可以學到感恩、知足、回報、幸福。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我們想怎么學,無論窮富都能保持恒定的心理狀態(tài),就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教養(yǎng)。
20、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來的壓力。
21、蕓蕓眾生都虔心站在佛座下,都是平等的,但是五個手指尚有短長,又怎能期待所有人都有同一張面孔,同樣的心情?人與人外表上有高低胖瘦的不同,才有賞心悅目的人間風景;智力上有賢愚巧拙的區(qū)分,才有趣味橫生的社會百態(tài)。
22、因緣果抱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都不是靜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緣果抱都是隨生命主體的作用而變化。
23、不論球場內還是球場外,既要有一腳破門的精彩,也要有—無所獲的承擔。
24、若以造罪者即是"我",不僅懺悔無力,還很可能造成心靈的壓抑,人格的扭曲,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及病障。一般人為了自我保護,便本能地回避罪、遺忘罪,但這并不是解決的辦法。唯有跳出罪的魔圈,才談得上真懺悔,真平安,真清凈,真慈悲。這只有念佛,仰靠佛力才能,所以善導大師說:"念念稱名常懺悔。"
25、我們?yōu)槭裁磿鸁⿶?是因為我們看到眾生的行為有過失。雖然這個煩惱是因由眾生而緣起,但實際上還是我們自心仍有煩惱的緣故。佛陀的心續(xù)已經沒有煩惱,所以他視一切眾生沒有過失,正因為我們自心有種種染垢,所以才會看到別人的過失。
26、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27、若用智慧返觀心性,則能通行心,至法華、念佛、般舟、覺意、首楞嚴諸大三昧,及自性禪乃至清凈禪等,是出世間上上禪門!夺尪U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一
28、我們經常在富貴的誘惑中迷失自我,忘記了生活的本意,結果得到的財富越多,失去的幸福也越多?旃(jié)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容易使人的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寧靜的心靈面對無窮無盡的誘惑,我們就會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動,我們的內心也會被外物所遮蔽。
29、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30、家庭親人因彼此關愛而和睦,人際關系因相互真誠而友好,工作事業(yè)因把握當下而成功,修行佛法因積福啟慧而成就。酥油之燈因無風而點燃,愛心之燈因無私而明亮;太陽之光因無云而燦爛,智慧之光因無我而照耀。
31、夜晚過去,早晨才剛剛開始,猶如感恩節(jié)已經過去,感恩才 剛剛開始。早晨的如期君臨是對她的追隨者的感恩,我們早起是對早 晨的無私給予的感恩。感恩晨曦,因為光明的給予;感恩朝霞,因為 燦爛的給予;感恩光明和燦爛,因為希望和愛的給予;感恩希望和 愛,因為希望和愛給了我們前行的活力與激情。
32、心不至第二,已滅壞不續(xù),我為弟子說,念展轉生滅!度肜阗そ洝肪硎
33、文字、語言、概念都不能說明禪的究竟真理。
34、當你有了金錢后,就害怕被偷竊; 當你有了權力后,就害怕被削弱; 當你有了地位后,就害怕被降低。這種種的`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心里,變成了前進的阻力。其實大可 不必,哪怕你是個有錢人,但在心里,也不要把自己當成有錢人。
35、我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好壞都是我們內在心智模式的放大和蔓延。
36、朋友感慨:又被人利用了一把,真是人心不古。行者打趣 道:未必不是好事。朋友愕然、茫然。行者大笑:你被利用說明你有 價值,平時你或許不自覺,現在自覺了,難道不是好事?我說未必, 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你發(fā)現被利用就不悅,容易傷神;二是你若 被利用了還裝糊涂,人家會得寸進尺。
37、行善、行孝,不能等。
38、當上天的考驗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要學會將這場考驗中所經受的苦楚拋到腦后,否則,我們的人生將淪為痛苦的犧牲品。一時的不幸是外力所致,一生的不幸必定是自造的牢籠。因此,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前行中,該丟棄的要果斷丟棄,不要讓過去的痛苦經歷牽絆住前進的腳步。
39、無似、無對待,無等、常寂靜,自性本凝然,是菩提心相。
40、天人合一,宇宙的存在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只有"一",里面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生也沒有滅,得到這個"一"之后你想好,這個力量就變成好的力量;想壞,這個力量就變成壞的力量,這個"一"的力量隨著心念的改變而改變。
41、佛法是靠學習得來的嗎?顯然不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在看佛經,但是成佛的人卻極少,可見只看佛經并不能有所成就。因此,佛法必須通過實證,通過付諸實踐才能不斷加深認識,逐漸實現真正的解脫。
42、無障礙解脫智,不離一切法如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
43、給自己的心靈定期做一次衛(wèi)生吧,這樣才能擁有一份平常心。在沒有功 名利祿的拖累下,即使是百年之后驀然回首,也不會有遺憾頓生,生活才會 快樂和安然,才能把你的內心變成一片真正神圣的凈土。
44、一日,小和尚問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語。再問還是不語。小和尚頓悟,亦不再語。老和尚微頷首,作拈花一笑狀。
45、不好責彼,務自省身。
46、譬如人毀足,不堪有所涉,毀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人。《四分律比丘戒本》
47、人為成功而奮斗就像泥像過橋一樣,要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 甚至誘惑,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當你 失去信心、喪失希望的時候,一定告訴自己:"堅持下去。"堅持,就是給 自己成功的機會。
48、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斗ň浣洝肪砩
49、聽風數雨的日子,我用一研素墨,繪一曲云水禪心,在歲月的平仄中,體味時光的冷暖。
50、生命需要幸福的信念,更需要對幸福的實踐,幸福的障礙,不是生活里遇到了多大的困境,而是自我沒有跨越的懦弱。在煩惱里低頭,何異于是對幸福的放手,能夠克服那些自我的悲情和矯情,每一次對自我悲觀的突破,何嘗不是一種最真實的幸福體驗。
51、人生要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標志。彎得下腰,是做人要低調,要謙卑,忍人所不能忍。抬得起頭,就是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中,都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行人所不能行。
52、所有的痛苦、悲傷、煩燥、憂慮、不自在,都是因為"貪嗔癡"帶來的結果。
53、看懂,看透,看破。世態(tài)人情,需看懂;名利浮沉,得看透;生老病死,要看破。世界不大不小,看遍了,也就看淡了。我們一生,都是租來的光陰,為生命打這一份工,認真、但不能太較真兒。很多事情簡單不起來,只是因為太在乎。
54、行善過后要放下,就當沒有發(fā)生一樣。積德行善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說行善要隨緣,不要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報,這樣得到的福報就多。
55、所有的人生,都是著眼于幸福,所有的生活,全是為了美好。成熟不是人的心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風景;傷得最深的,也總是那些最真的感情。收拾起心情,繼續(xù)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雨,你會遇到彩虹。
56、身邊每一處美景,時刻都充滿著期待,將心窗打開,讓陽光進來,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現在與未來,這世界就會充滿愛;蛟S,歲月留給我們的是滄桑,而生命,給予我們最多的,還是感動。感動著每一次花開,疼惜著每一次花落。我們要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好好地去珍惜,不要辜負了這美好的生活。
57、恒誨法師: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歷史;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時間;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是面對災難時的懦弱;最拿手的不是專業(yè),是旁觀;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是心身不安;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家;最難聽的不是臟話,是無言;最寬廣的不是大海,是心胸;最美好的不是未來,是當下。
58、人生中要走很多路:有一條路不能回頭,就是放棄的路;有一條路不能拒絕,就是成長的路;有一條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有一條路不能停滯,就是奮斗的路;有一條路不能忘記,就是回家的路。信心滿滿的走好腳下的每條路,祝大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很精彩。
59、生活中與他人之間的不快和誤解、不幸和悲傷,都會在海水漲潮的時候隨著潮水的逝去而消失。用心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每次幫助,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間的快樂和友誼刻在石頭上,讓它和石頭一樣不朽。
6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
61、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62、強勢的人未必是強者。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讓自己委曲求全的人。剛者易折,柔則長存。我們應該學會完善自己的個性,控制自己的情緒,莫過度任性而為。雖然這有點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記住:成熟的人做該做的事,而非只做喜歡的事。
63、我們的心總是隨著外在的境界轉變,或者喜歡什么,或者厭惡什么,變化不定,不能平靜。
64、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感恩之心,是由于被貪、嗔、癡的煩惱所蒙蔽。
65、世間有情眾生,本能上都想離苦得樂。
66、無心之過是一場意外,你不能譴責意外。
67、五戒者,一殺戒,二盜戒,三淫戒,四妄語戒,五飲酒戒。此五戒名曰學處,又名學跡,是在家男女所應學故。又名路徑,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儀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學本,諸所應學,此為本故。又名五大施,謂以攝取無量眾生故,成就無量功德故。
68、荒寒的原野上,一個人頂著那寂寂的時光,冷與熱,都要走下去。走到頭,心里會裝滿人世間最光亮的翡翠。那翡翠便是文字留下的舍利子,你尋得到它,便也尋到了我——我在光陰的那頭等待,百年之后有人還在尋我,找我,念我。這是最美的氣象與伏筆。
69、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本從化身生凈性,凈性常在化身中。
70、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為了你我的貪嗔癡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內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貪欲,抱定慈悲喜舍,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癡,圓滿智慧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為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
71、我覺得,孤獨的感覺主要是由兩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我們的人數變得太多了。從前世界上人口還沒有那么多的時候,我們對人類這個大家庭的棣屬感應該會比較強烈,對彼此的認識比較深入,對互助合作的需要也比較大。即便是今天,在那些鄉(xiāng)下的小村子里,大家都認識,工具和機器也都會借來借去,重大的工程就大家一起來。更早以前,他們甚至常常聚會,一起上教堂,一起禱告。那個時候的人,溝通的機會比較多。
72、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73、如果我們不能守護自己的感官,像士兵守護各個城門一樣,那么感官所接收的刺激將影響我們的心,而這顆心將隨著外在的不同變化而變化。
74、世間罵者,亦有二種:一者實,二者虛。若說實者,實何所嗔?若說虛者,虛自得罵,無豫我事,我何緣嗔?——《優(yōu)婆塞戒經》
75、別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獨他調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別人都在做夢,而獨他清醒一樣。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馳的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76、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贊嘆,反生慚愧!秲(yōu)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注:聽到譏諷毀謗,要能忍辱,聽到贊揚,反要生慚愧之心。
77、視如水上浮漚,視如海市蜃樓,若人觀世如是,死王不得見他。來看這個世界,猶如莊嚴王車。愚人沉湎此中,智者毫無執(zhí)著。
78、佛說,塵世間的一切,皆由心起。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復雜,生活就充滿痛苦。人生沒有坦途,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煩心事、傷心事。只要把心放寬,看開看淡,波折的人生照樣可以過得有滋有味,精彩不停。
79、不要輕視最細小的惡行,以為不會造成傷害,一大瓶水由一滴滴水累積。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匯總79條】相關文章:
經典禪意的語錄匯總85句03-18
經典禪意的語錄55句03-09
經典禪意的語錄摘錄56句03-12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大匯總76條03-09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68條03-13
經典經典勵志的語錄匯總100句03-06
經典經典的生活語錄匯總55條03-19
經典的語錄匯總85條03-07
經典經典的qq語錄大匯總90句03-10
經典經典微語錄匯總89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