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曾國藩語錄

      時(shí)間:2024-06-24 14:37:21 經(jīng)典語錄 我要投稿

      曾國藩語錄常用【15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duì)各類語錄都很熟悉吧,語錄具有語言簡潔樸素、生動(dòng)形象、明白易懂的特點(diǎn)。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語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曾國藩語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語錄常用【15篇】

      曾國藩語錄1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

        【曾國藩六戒】

       、倬美挛馂,眾爭之地勿往;

       、谖鹨孕簵壢舜竺溃鹨孕≡雇舜蠖;

       、 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④利可共而不可獨(dú),謀可寡而不可眾;

       、萏煜鹿沤裰谷,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

       、薹渤纱笫,以識(shí)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從政八經(jīng)】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誰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來站穩(wěn)都難。

        5.沉默是一種態(tài)度,拖也是一種方法。

        6.不怕群眾罵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閑人。

        8.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曾國藩談做人準(zhǔn)則】

       、佥p財(cái)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谪毤覂号吹觅v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坌罢囱郾牵婕倏醋齑,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④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莅寥瞬蝗缯弑販\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奘乱约睌,思因緩得。

        【曾國藩論“八交九不交”】

        『八交』:

        勝己者;

        盛德者;

        趣味者;

        肯吃虧者;

        直言者;

        志趣廣大者;

        惠在當(dāng)厄者;

        體人者。

        『九不交』: 志不同者; 諛人者;

        恩怨顛倒者; 好占便宜者; 全無性情者; 不孝不悌者; 愚人者;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曾國藩語錄2

        1、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2、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3、生在這個(gè)大亂未平的時(shí)期,只有隱藏起來消失行跡,不可在外界稍露鋒芒,這是最為重要的事!

        4、不輕率進(jìn)兵,不輕率撤退。

        5、不慌不忙,一步一個(gè)腳印地前進(jìn),過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現(xiàn)。

        6、大約上等賢哲,當(dāng)以天緣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对鴩獣拧。

        7、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趨于平實(shí),頗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shí)矣。能實(shí),則漸平矣!对鴩獣拧。

        8、軍事如槍法,門戶宜緊;如拳法,有仲有縮。若公人之太深,則有伸無縮矣!对鴩獣拧贰

        9、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zhì)!对鴩視

        10、意盡則止,辭足則止!对鴩視

        11、風(fēng)盛衰在氣象。氣象盛,則雖饑亦樂,氣象衰,則雖飽亦憂!对鴩視

        12、商貿(mào)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jǐn)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对鴩視

        13、若愧奮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則遠(yuǎn)游不負(fù)。若徒悠忽因循,則近處盡可度日,何必遠(yuǎn)行百里外哉!——《曾國藩書信》。

        14、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yīng)之,以誠愚應(yīng)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鉤心斗角,相迎相距,則報(bào)復(fù)無已時(shí)耳!对鴩挥洝。

        15、養(yǎng)活一團(tuán)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鴩

        16、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曾國藩

        17、人見其近,吾見其遠(yuǎn),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xì),曰精明!鴩

        18、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19、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

        20、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鴩

        21、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dá)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dú)覺也。

        22、大筆橫飛,顛張醉素;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23、無好小利。——曾國藩

        24、一國有一國之氣,一家有一家之氣,一身有一身之氣,元?dú)庹,生氣也。能養(yǎng)生氣,則日趨于盛矣。 ——曾國藩

        25、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 曾國藩

        26、花言巧語取悅?cè)耍皇菙_亂了自己!鴩对鴩視

        27、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海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dá)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shí)!鴩

        28、養(yǎng)生以少憤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29、喜新厭舊,欲求上進(jìn)難矣。

        30、克己之學(xué)——反省本身。

      曾國藩語錄3

        1、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2、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3、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4、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xué)問。

        5、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cuò)。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cuò)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6、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7、慎獨(dú)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nèi)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yán)肅,內(nèi)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qiáng)。求仁者,體則存心養(yǎng)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shí)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8、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9、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10、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11、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12、任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13、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14、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dāng)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dāng)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dāng)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15、血?dú)馐ⅲ瑒t克治難。欲養(yǎng)心者,先治其氣。

        16、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覬福慮禍,故強(qiáng)為善而不敢為惡,下愚憨不畏禍,故肆為惡而無所忌憚。

        17、素食則氣不濁;獨(dú)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18、矜名譽(yù),畏譏毀,自好也。忘檢制,肆偷惰,自棄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導(dǎo)之使為善也。自棄者,民之為下矣。

        19、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2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1、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22、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浼褐L,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shí)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jìn)德,可以遠(yuǎn)怨。

        23、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qiáng)。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24、自修之道,莫難養(yǎng)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shí)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dú)知之。

        25、一毫善行皆可為,勿徼福望報(bào);一毫惡念不可萌,當(dāng)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26、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jìn)全在受挫受辱之時(shí),務(wù)須明勵(lì)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27、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28、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余!

        29、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30、君子有高世獨(dú)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fā)。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yè)長進(jìn)之時(shí),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經(jīng)皆在大難摩難之日,將此心放得實(shí),養(yǎng)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nèi)傷。

        31、憂時(shí)勿縱酒,怒時(shí)勿作札。

        32、家敗離不得個(gè)奢字,人敗離不得個(gè)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33、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34、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凈,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斷割耳。

        35、我要步步站得穩(wěn),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wěn),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dá)也。今日我處順境,預(yù)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shí);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36、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7、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shí)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38、獨(dú)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39、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40、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yù)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yù),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41、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42、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43、勿揚(yáng)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44、好便宜不可與共財(cái),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45、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心來。

        46、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gè)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47、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qiáng),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48、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jìn)退不失其正。

        49、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50、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51、居心不凈,動(dòng)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52、大約軍事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dāng)。前良炊瑁弑鼐悠湟弧?/p>

        53、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54、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55、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bào),若市道,吾實(shí)恥之。

        56、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57、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5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59、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shí),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shí)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60、靜中,細(xì)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cái)?shù)萬里無有紀(jì)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61、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jì)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p>

        62、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日以志帥氣,一日以靜制動(dòng)。人之疲憊不振,由于氣弱。而志之強(qiáng)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qiáng)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座以凝之。此以志帥氣之說也。久病虛怯,則時(shí)時(shí)有一畏死之見,憧憂于胸中,即夢魂不甚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后之事,與一切妄念,掃除凈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陽自生,此以靜制動(dòng)之法也。

        63、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fù)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何必(fù)駮r(shí)?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國藩語錄4

        1、好便宜不可與共財(cái),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2、剛正不阿,鐵骨正之;迎難勇進(jìn),雄壯豪邁。

        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4、好勝人者,必?zé)o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5、為德為才,得一已難,兩者兼全,更不數(shù)見。

        6、化危為夷,緩解矛盾;以滑化險(xiǎn),急中生智。

        7、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8、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9、凡為一事,事皆貴專;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10、化大為小,一展了之;誘其松懈,自我發(fā)展。

        11、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12、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13、熟極生巧,妙無不熟;萬事皆熟,熟則能強(qiáng)。

        14、洞察勢情,識(shí)破天機(jī);深識(shí)遠(yuǎn)略,出奇善變。

        15、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忙里偷閑,小處放松。

        16、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17、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8、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欲稍得成,從恒下手。

        19、事緩乃圓,好從慢得;從緩待變,應(yīng)對(duì)自如。

        20、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1、人貴自知,自知?jiǎng)t明;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22、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23、勤儉節(jié)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

        24、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dú)居守心。

        25、仁術(shù)并用,以仁愛人;仁禮并施,穩(wěn)聚人心。

        26、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7、寧人負(fù)我,我勿負(fù)人;寬以待人,容人之短。

        28、心胸寬博,舉止端莊;步履穩(wěn)重,字墨剛勁。

        29、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內(nèi)外兼修,樂道人善。

        30、難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鋒劍銳,戒驕裝愚。

        31、要與世間撐持事業(yè),須先立定腳跟始得。

        32、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競成。

        33、實(shí)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4、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dú)居守心。

        35、潔身自好,嚴(yán)于律己;節(jié)欲莫貪,克己復(fù)禮。

        36、儉以養(yǎng)德,貧而自強(qiáng);物欲喪志,侈以敗業(yè)。

        37、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專靠自己,乃是穩(wěn)著。

        38、靜能生明,怒以傷身;靜以修身,寧靜致遠(yuǎn)。

        39、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

        40、遇有不測,自查反省;汲取教訓(xùn);以利再戰(zhàn)。

        41、忠實(shí)處事,忠誠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42、惟忘機(jī)可以消眾機(jī),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43、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44、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廣寬,得道多助。

        45、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46、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47、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

        48、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誠所至,始終如一。

        49、既講原則,也講藝術(shù);舉止留心,內(nèi)方外圓。

        50、三思而行,謹(jǐn)始慎終;深思熟慮,慎者受益。

        51、激濁揚(yáng)清,賞罰嚴(yán)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52、刻苦求進(jìn),勤學(xué)善思;懶惰誤己,勤奮興財(cái)。

        5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4、謙虛謹(jǐn)慎,好學(xué)窮理;滿則招損,謙者受益。

        55、善人種德,降祥于天。惡人種禍,貽殃于后。

        56、修身養(yǎng)性,志存高遠(yuǎn);忍氣靜心,平息憤爭。

        57、禽里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

        58、惡語難消,忍過事堪;和睦相處,萬事諧通。

        59、人生六耐,缺一不可;臨危應(yīng)耐,耐以生存。

        60、節(jié)制鋒芒,謙和退避;激流勇退,養(yǎng)精蓄銳。

        61、艱難險(xiǎn)苦,堅(jiān)定意念;決不氣餒,振作精神。

        62、人生苦短,莫圖便蓋;事忙易錯(cuò),且更從容。

      曾國藩語錄5

        1、一個(gè)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gè)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2、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3、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4、凡是說兼?zhèn)涠喾N長處的,必定是一無所長的人。

        5、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這樣才能體氣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6、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見!对鴩獣拧贰

        7、軍行戰(zhàn)勝,尤須堅(jiān)明約束,無令騷擾地方。——《曾國藩書信》。

        8、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惟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duì),不吶喊,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敵放一聲,穩(wěn)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曾國藩書信》。

        9、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yán),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对鴩視

        10、余嘗謂享名太盛,必多缺憾,我實(shí)近Z;聰明太過,常鮮福澤,爾頗近之;順境太久,必生波災(zāi),爾母近之。余每以此三者為慮,計(jì)推力行孝友,多吃辛苦,少享清福,庶幾挽回萬一!对鴩視

        11、總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对鴩視。

        12、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dá)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shí)!鴩

        13、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曾國藩

        14、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國藩

        15、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曾國藩

        16、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曾國藩

        17、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曾國藩

        18、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鴩

        19、茍能發(fā)奮自立,負(fù)薪牧冢皆可讀書;不能發(fā)憤自立,即清靜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何必(fù)駮r(shí)?——曾國藩

        20、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曾國藩

        21、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shí)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jìn)德,可以遠(yuǎn)怨。 ——曾國藩

        2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鴩

        23、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4、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25、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戰(zhàn)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26、漣水湘山俱有靈,其秀氣必鐘英哲;圣賢豪杰都無種,在儒生自識(shí)指歸。

        27、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曾國藩

        28、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xùn)》

        29、不可輕率評(píng)譏古人。

        30、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fù)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31、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shí)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对鴩視

        32、堅(jiān)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对恼窝遭n》

        33、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曾國藩

        34、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曾國藩

        35、儉以養(yǎng)廉,直而能忍。出處:曾文正公全集

        36、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yù),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37、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qiáng),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38、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行以繩人……為子孫做繁華計(jì)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p>

        39、智慧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40、講究清廉——"不貪財(cái)、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處處人皆恭順。""蓋凡帶勇之人,皆難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fēng)示僚屬,即以此仰達(dá)圣主。"

      曾國藩語錄6

        1、仁術(shù)并用,以仁愛人;仁禮并施,穩(wěn)聚人心。

        2、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3、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shí),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5、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6、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7、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yán)不可以馭下。

        8、堅(jiān)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9、廢志無以成學(xué),廢學(xué)無以成才。

        10、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xué)問。

        11、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12、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13、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14、心至苦,事至盛也。

        15、勤儉節(jié)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

        16、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17、見異思遷,欲求長進(jìn)難矣。

        18、尖酸語稱快一時(shí),當(dāng)之者終身怨恨。

        19、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孔约,乃是穩(wěn)著。

        20、忠實(shí)處事,忠誠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21、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diǎn)自慎,亦是進(jìn)德之資。

        22、惟忘機(jī)可以消眾機(jī),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23、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24、有其功,必有其效。

        25、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26、事緩乃圓,好從慢得;從緩待變,應(yīng)對(duì)自如。

        27、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28、遇有不測,自查反。患橙〗逃(xùn);以利再戰(zhàn)。

        29、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

        30、腳踏實(shí)地,不敢一毫欺人。

        31、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32、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shí),多畏者必?zé)o卓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shí)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33、既往不戀,當(dāng)下不雜,未來不迎。

        34、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35、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

        36、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7、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8、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39、有氣則有勢,有識(shí)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0、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yuǎn)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41、潔身自好,嚴(yán)于律己;節(jié)欲莫貪,克己復(fù)禮。

        42、綺語背道,雜學(xué)亂性。

        43、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44、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yù)為之計(jì)。

        45、棘手事,需耐煩。千萬忍耐,忍耐千萬。

        46、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jīng)營。

        4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jiān),則可變?nèi)釣閯偂?/p>

        48、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shí)之官爵,而恃長遠(yuǎn)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

        49、人貴自知,自知?jiǎng)t明;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50、剛正不阿,鐵骨正之;迎難勇進(jìn),雄壯豪邁。

        51、凡為一事,事皆貴專;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52、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jǐn)者也;凡好譏評(píng)人短者,驕傲者也。

        53、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4、疑心生則計(jì)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5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56、好便宜不可與共財(cái),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57、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58、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59、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60、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稍忍以待其定。

      曾國藩語錄7

        1、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2、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shí),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shí)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5、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kuò)其識(shí),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7、我一顆心坦坦蕩蕩,毫不恐懼。

        8、肝氣抑郁最容易傷害人。

        9、就我的所見所知多教育幾個(gè)人,以別人的長處來批評(píng)我的短處。

        10、扶助危困拯救災(zāi)難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經(jīng)得起心與力上的勞苦。

        11、總是必須腳踏實(shí)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見功效。

        12、看者如商賈趨利,聞風(fēng)即往,但求其多;讀者如富人積錢,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讀者如守上防隘!对鴩獣拧贰

        13、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xì)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dú)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矣!对鴩獣拧。

        14、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对鴩獣拧。

        15、軍行戰(zhàn)勝,尤須堅(jiān)明約束,無令騷擾地方!对鴩獣拧贰

        16、凡軍行太速,氣太銳,其中必有不整不齊之處,惟有一靜字可以勝之。不出隊(duì),不吶喊,槍炮不能命中者不許敵放一聲,穩(wěn)住一二日,則大局已定。——《曾國藩書信》。

        17、但很戰(zhàn)浪追,為我軍向來大弊。此次必須謀定后戰(zhàn),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对鴩獣拧。

        18、善莫大于恕,惡莫兇于妒!对鴩視

        19、心以收劍而細(xì),氣以收斂而靜!对鴩視

        20、每日飯后走數(shù)千步,是養(yǎng)生家第一秘訣!对鴩視

        21、素食則氣不濁;獨(dú)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对鴩視

        22、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对鴩視

        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yè)進(jìn)矣!对鴩視

        24、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xì),不用則粗。——《曾國藩家書》

        25、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xué)輕狂態(tài),決不可做憊賴人!对鴩視

        26、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对鴩視

        27、家敗離不得個(gè)奢字,人敗離不得個(gè)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曾國藩家書》

        28、視兒女過于嬌貴,柳子厚《郭橐駝傳》所謂旦視而暮撫、爪膚而搖本者,愛之而反以害之。——《曾國藩家書》

        29、立者,發(fā)奮自強(qiáng),站得住也;達(dá)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对鴩視。

        30、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对鴩視。

        31、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对鴩視。

        32、要與世間撐持事業(yè),須先立定腳跟始得。——《曾國藩家書》。

        33、養(yǎng)活一團(tuán)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对鴩泽鹇(lián)》。

        34、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对鴩視。

        35、舍命報(bào)國,側(cè)身修行!对鴩沼洝。

        36、凡發(fā)一謀,舉一事,必有風(fēng)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jiān)忍力爭而后有濟(jì)。——《曾國藩家書》。

        37、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圣賢之德業(yè)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日:"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曾國藩書信》。

        38、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xí)勤勞為第一義,謙謹(jǐn)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39、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fēng)味!鴩

        40、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鴩

        41、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shí)者奈何自處于小人。——曾國藩

        42、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鴩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鴩

        44、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鴩

        45、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鴩

        46、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47、血?dú)馐,則克治難。欲養(yǎng)心者,先治其氣。 ——曾國藩

        48、慎獨(dú)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dú)。能慎獨(dú),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duì)天地質(zhì)鬼神。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qiáng)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49、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50、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鴩

        51、盤根錯(cuò)節(jié),可以驗(yàn)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yàn)我之操;艱難險(xiǎn)阻,可以驗(yàn)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yàn)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yàn)我之節(jié)!鴩

        52、讀書不獨(dú)是變?nèi)藲赓|(zhì),且是能養(yǎng)人精神,蓋是理義收攝!鴩

        53、大約軍事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p>

        54、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yuǎn)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55、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國藩

        56、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57、術(shù)字亦有不可少處,但必不得已而后用。專意利人而用,謂之圣賢?刹槐赜枚,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58、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59、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60、無日不以龔黃召杜相規(guī),愿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當(dāng)水火刀兵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61、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地銷魂。

        62、夢泛扁舟鏡湖月;身騎瘦馬劍關(guān)云。

        63、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64、勤儉節(jié)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5、盛世創(chuàng)業(yè)重統(tǒng)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66、居心不凈,動(dòng)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鴩

        [看一個(gè)家族的興敗,看三個(gè)地方]第一,子孫睡到幾點(diǎn),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jīng)升得很高的時(shí)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gè)家族會(huì)慢慢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wù),因?yàn)榍趧、勞?dòng)的習(xí)慣影響一個(gè)人一輩子;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jīng)典,"人不學(xué),不知義,不知道"!鴩

        6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xué)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dāng)孝,弟其所當(dāng)?shù),自是而推之,則亦圣人而已矣。

        69、事莫待來時(shí)忍,欲莫待動(dòng)時(shí)防。即來思隱,即動(dòng)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曾國藩

        70、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71、天下事當(dāng)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曾國藩《致吳竹書》

        72、"堅(jiān)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shí)。照此進(jìn)行,何患不達(dá)目的?——曾國藩

        73、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huì)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曾國藩

        74、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學(xué)力以養(yǎng)之唯以圣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度量閎深矣。

        75、慎能遠(yuǎn)禍,勤能濟(jì)貧!鴩

        76、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個(gè)盡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盡快結(jié)束戰(zhàn)爭,還清靜于人民,還政權(quán)于清廷的老頭子,在深夜的書房寫下一幅對(duì)聯(lián):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77、自立立人,自達(dá)達(dá)人,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78、正是由于在風(fēng)譎云詭的時(shí)代,各種身份的集合體,曾國藩才備受關(guān)注和爭議。然而,讓后世更推崇和循環(huán)評(píng)價(jià)的卻是:曾國藩家書。

        79、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80、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dá)之時(shí),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鴩

        81、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82、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jì)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83、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愛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84、曾國藩經(jīng)典人生哲理語錄2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合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zé)己,小人責(zé)人。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cái)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85、古之成大事者,局限遠(yuǎn)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86、天下事未有不由費(fèi)力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87、故意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xiǎn)。盤根錯(cuò)節(jié),可以驗(yàn)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yàn)我之操;艱巨險(xiǎn)阻。

        88、喜新厭舊,欲求上進(jìn)難矣。

        89、夫知之而不消,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消同。

      曾國藩語錄8

        一、堅(jiān)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二、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shí),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shí)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三、圣賢成大事者,皆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心來。

        四、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五、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jīng)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保

        六、不怕打不著,只怕打不勝。

        七、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八、勿揚(yáng)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九、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十、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錯(cuò)亂。

        十一、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十二、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十三、有其功,必有其效。

        十四、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fēng)靡之中,最為雅操。

        十五、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十六、輕財(cái)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十七、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十八、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dāng)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shù)有傷。

        十九、鄉(xiāng)間無朋友,實(shí)是第一恨事。

        二十、一個(gè)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gè)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二十一、“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家勤則興,人勤則健”!笆逃H以得歡為本”。

        二十二、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二十三、凡權(quán)要人聲勢赫然時(shí),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yuǎn)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二十四、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二十五、聽言當(dāng)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二十六、既往不戀,當(dāng)下不雜,未來不迎。

        二十七、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二十八、無為名尸,勘破幻妄也。無為謀府,無思也。無為事任,無為也。無為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shí)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贝箢嵲唬骸氨娙硕凰疾粸,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睉(yīng)事接物只是一個(gè)情字為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圣人無情。

        二十九、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三十、人于平旦不寐時(shí),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三十一、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

        三十二、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三十三、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三十四、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fù),對(duì)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dòng)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

        三十五、心至苦,事至盛也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三十六、事莫待來時(shí)忍,欲莫待動(dòng)時(shí)防。即來思隱,即動(dòng)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三十七、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三十八、利可共而不可獨(dú),謀可寡而不可眾。獨(dú)利則敗,眾謀則泄。

        三十九、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蔀橹拢(dāng)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dāng)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四十、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四十一、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jiān),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yuǎn),則可化刻為厚。

        四十二、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四十三、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四十四、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四十五、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四十六、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四十七、規(guī)模先要個(gè)極大,意思先要個(gè)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四十八、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四十九、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五十、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yuǎn)之。

        五十一、貧賤時(shí)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shí)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五十二、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五十三、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五十四、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五十五、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五十六、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五十七、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五十八、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氣平,而身體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五十九、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

        六十、知足則樂,務(wù)貪必憂。

        六十一、人見其近,吾見其遠(yuǎn),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xì),曰精明。

        六十二、到老始知?dú)赓|(zhì)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六十三、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六十四、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六十五、見異思遷,欲求長進(jìn)難矣。

        六十六、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六十七、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六十八、人德八本:“習(xí)勤、崇儉、謙謹(jǐn)、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恒”。75、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dú)。

        六十九、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七十、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曾國藩語錄9

        1、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2、既往不戀,當(dāng)下不雜,未來不迎。

        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

        4、受挫受辱之時(shí),務(wù)須咬牙勵(lì)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5、國家之強(qiáng),以得人為強(qiáng)。

        6、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xí)勤勞為第一義,謙謹(jǐn)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7、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8、總宜獎(jiǎng)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9、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0、輕財(cái)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2、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3、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14、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

        15、禁大言以務(wù)實(shí)。

        16、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dú)居守心。

        1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18、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19、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shí)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对鴩視

        20、一個(gè)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huì)壞到哪去;一個(gè)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yùn)氣不會(huì)差到哪去。

        2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22、何必?fù)竦?何必(fù)駮r(shí)?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3、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24、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对鴩視

        25、人生莫懼少時(shí)貧。

        2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

        27、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

        28、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29、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30、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31、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32、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jì)物是富相。

        33、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jǐn)慎而已。

        34、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35、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fēng)靡之中,最為雅操。

        36、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

        37、守篤實(shí),戒機(jī)巧,守強(qiáng)毅,戒剛愎。

        38、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39、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40、少年經(jīng)不得順境,中年經(jīng)不得閑境,晚年經(jīng)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41、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4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43、知足天地寬。

        44、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shí),不可趨時(shí)。

        45、凡事須逐日檢點(diǎn),一日姑待后來補(bǔ)救,則難矣。

        46、功不獨(dú)居,過不推諉、

        47、無實(shí)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48、譽(yù)望一損,遠(yuǎn)近滋疑。

        4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对鴩視

        50、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51、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52、輕財(cái)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3、責(zé)己厚而責(zé)人薄耳。

        54、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diǎn)自慎,亦是進(jìn)德之資。

        55、不貪財(cái),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7、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8、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59、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dú)。

        60、堅(jiān)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对恼窝遭n》

        61、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62、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時(shí)。

        63、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jiǎng)?wù)。

        64、放開手,使開膽,不復(fù)瞻前顧后。

        65、好便宜不可與共財(cái),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66、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对恼矣(xùn)》

        67、功不獨(dú)居,過不推諉。

        68、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70、天可補(bǔ),?商,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

        71、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72、倚天照;o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73、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74、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7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gè)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76、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77、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78、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shí),多畏者必?zé)o卓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shí)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79、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80、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81、不可輕率評(píng)譏古人。

        82、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83、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jì)。

        84、廣其識(shí)則天下大。

        8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86、無實(shí)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87、凡辦大事,以識(shí)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88、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89、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

        90、家和則福自生。

        9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92、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9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94、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95、人生莫懼少年貧。

        96、學(xué)而廢者,不若不學(xué)而廢者。學(xué)而廢者恃學(xué)而有驕,驕必辱。不學(xué)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7、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98、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对鴩視

        99、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10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1、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曾國藩語錄10

        1、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3、規(guī)模先要個(gè)極大,意思先要個(gè)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4、文涵萬古江山氣;道續(xù)千年絲竹聲。

        5、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6、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7、水不能不遇風(fēng),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fēng)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yīng)物,欲盡理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fēng)則清,有風(fēng)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則明,動(dòng)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8、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9、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0、百戰(zhàn)山河,剩此樓頭煙樹;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11、丈夫當(dāng)死中圖生,禍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窮而著書。

        12、荷氣竹風(fēng)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13、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14、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戰(zhàn)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15、時(shí)賢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16、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7、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四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18、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huì)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19、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20、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fù),對(duì)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dòng)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

        21、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2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23、未免有情,憶酒綠燈紅,一別竟傷春去也;誰能遣此?悵梁空泥落,何時(shí)重盼燕歸來?

        24、養(yǎng)活一團(tuán)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2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jìn)步也。

        26、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

        27、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鑒畏神之格;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qiáng)。

        28、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29、隨時(shí)以法言巽語相規(guī),為諸君導(dǎo)迎善氣;斯民當(dāng)火熱水深之后,賴良吏默挽天心。

        30、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shí)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shí)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31、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32、英名百戰(zhàn)總成空,淚眼看河山,憐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業(yè)幾生磨不盡,癡心說因果,愿來世再為哲弟,亦為純臣。

        33、消磨歲月書千卷;嘯傲乾坤酒一樽。

        34、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35、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yuǎn)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36、歸去來兮,夜月樓臺(tái)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風(fēng)雨鷓鴣聲。

        37、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38、于漢宋間,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39、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惟數(shù)萬人困于堅(jiān)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yǎng)數(shù)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40、地仍虎踞龍?bào),洗滌江山,重開賓館;人似澧蘭沅芷,招邀同賢,同證鄉(xiāng)關(guān)。

        41、長笛不吹山月落;高樓遙吸海云來。

        42、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shí)時(shí)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3、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只問耕耘。

        44、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yuǎn)大者。

        45、任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46、盛世創(chuàng)業(yè)重統(tǒng)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47、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jì),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jǐn)?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48、蓮香入座清,筆底當(dāng)描成這般花樣;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49、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50、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shí)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51、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dá)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dú)覺也。

        52、“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qiáng)自立做出”

        53、事莫待來時(shí)忍,欲莫待動(dòng)時(shí)防。即來思隱,即動(dòng)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4、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55、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56、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shí)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7、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58、慎獨(dú)則心安,主敬則身強(qiáng),求仁則人悅,習(xí)勞則神欽。

        59、兩點(diǎn)金焦,劫后山容申舊好;萬家食貨,舟中水調(diào)似承平。

        60、久視則熟字不識(shí),注視則靜物若動(dòng),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yīng)。

      曾國藩語錄11

        1、學(xué)而廢者,不若不學(xué)而廢者。學(xué)而廢者恃學(xué)而有驕,驕必辱。不學(xué)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yuǎn)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5、盤根錯(cuò)節(jié),可以驗(yàn)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yàn)我之操;艱難險(xiǎn)阻,可以驗(yàn)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yàn)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yàn)我之操。

        6、凡行公事,須深謀遠(yuǎn)慮。

        7、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8、不怕打不著,只怕打不勝。

        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1、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12、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13、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

        1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fā)生,能自暢茂者也。

        15、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6、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dú)。

        17、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18、人之制性,當(dāng)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fù)也。

        19、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20、內(nèi)斷于心,自為主持。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22、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23、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24、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25、信算命,信風(fēng)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26、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27、處毀譽(yù)要識(shí)有量,今之學(xué)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yù)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yù)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yù)與我分毫無干。

        28、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jì)物是富相。

        29、決不可存茍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xué)輕狂態(tài),決不可做憊賴人。

        30、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1、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32、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33、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34、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jié)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5、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稍忍以待其定。

        36、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7、譽(yù)望一損,遠(yuǎn)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38、凡辦大事,以識(shí)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39、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diǎn)自慎,亦是進(jìn)德之資。

        40、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41、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42、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xiǎn)。

        43、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44、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4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46、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47、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48、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4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50、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51、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52、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

        53、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54、日靜養(yǎng),節(jié)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55、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6、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57、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

        58、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59、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60、總宜獎(jiǎng)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曾國藩語錄12

        1、放開手,使開膽,不復(fù)瞻前顧后。

        2、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cuò)。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cuò)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3、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4、為學(xué)貴在起初要有決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進(jìn)的.心態(tài),最后還要有堅(jiān)貞永固的定力。

        5、堅(jiān)定志向,勞苦心思,勤勉努力,無論大事小事,必定有所成就。

        6、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yīng)之端,自然隨之。——《曾國藩書信》。

        7、居心不循天理,則畏天怒;作事不順人情,則畏人言!对鴩獣拧。

        8、營中無事,以勤操為第一要義。操隊(duì)伍則臨陣不至散亂,操槍炮則臨陣不至早放!对鴩獣拧贰

        9、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对鴩視

        10、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qiáng)健,又何疑乎?——《曾國藩家書》

        11、凡親族鄰里來家,無不恭敬款按,有急必周濟(jì)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用。——《曾國藩家書》

        12、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对鴩視

        13、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zé)o好處!对鴩視

        14、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國藩日記》。

        15、無多言,多言多;無多事,多事多患!对鴩視。

        16、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練后得來!鴩

        17、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鴩

        18、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鴩

        19、盛怒極喜時(shí),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shí)者。不然,悔隨之矣。

        20、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2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jìn)步也!鴩

        22、靜中,細(xì)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cái)?shù)萬里無有紀(jì)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23、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24、荊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聞雅頌聲。

        25、大筆橫飛,顛張醉素;名山高臥,鶴骨松心。

        26、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

        27、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為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28、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29、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曾國藩

        30、任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曾國藩

        31、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曾國藩

        32、凡成大事,以識(shí)為主,以才為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33、那些告誡子弟的諄諄家教,都會(huì)成為后世訓(xùn)子的反面教材,一生抱負(fù),千秋名節(jié),絕對(duì)不允許曾國藩生出絲毫的不臣之念,而且他出身翰林,長期埋首于經(jīng)史子籍,吟詩作賦,也認(rèn)為著書立說才是心中真正向往的帝王之業(yè),帶兵打仗安營扎寨,本是不得已才為的事,又豈能當(dāng)作立身之本呢。

        34、花言巧語取悅?cè),只是擾亂了自己!鴩对鴩視

        35、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jǐn)者也;凡好譏評(píng)人短者,驕傲者也。

        36、慎獨(dú)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nèi)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yán)肅,內(nèi)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qiáng)。求仁者,體則存心養(yǎng)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shí)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37、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敷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38、省事是清心之法,念書是省事之法。

        39、從人可羞,獨(dú)斷專行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fēng)靡之中,最為雅操。

        40、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紛歧日千里?

      曾國藩語錄13

        1、一曰慎獨(dú)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qiáng);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xí)勞則神欽。

        2、讀經(jīng)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shí)切莫間斷,熬過此關(guān),便可少進(jìn)。再進(jìn)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jìn)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shí),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3、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

        5、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xí)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6、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dòng)趧,古今之所同也?/p>

        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xiāng)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yàn)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8、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9、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10、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1、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shù)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jīng)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jìn)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12、一生之成敗,皆關(guān)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4、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qiáng)。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贝硕Z,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5、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jìn)全在受挫受辱之時(shí),務(wù)須明勵(lì)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16、家敗離不得個(gè)奢字,人敗離不得個(gè)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

        17、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8、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9、大約軍事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p>

        20、讀經(jīng)、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xué),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1、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fù)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何必(fù)駮r(shí)?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2、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3、我要步步站得穩(wěn),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wěn),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dá)也。今日我處順境,預(yù)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shí);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24、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yuǎn)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25、靜中,細(xì)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cái)?shù)萬里無有紀(jì)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26、習(xí)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

        27、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dāng)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dāng)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dāng)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28、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29、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jì)。

        30、家中兄弟子侄,惟當(dāng)記祖父之八個(gè)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cè)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xùn)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dāng)教諸子侄謹(jǐn)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曾國藩語錄14

        1、只是一個(gè)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2、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3、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這顆心狹猛急躁又清高狷介,絕對(duì)不是承載厚福的表現(xiàn),應(yīng)當(dāng)努力轉(zhuǎn)到寬大溫暖暢和方向去。

        5、肝氣抑郁最容易傷害人。

        6、人才不遭遇困厄則不能激發(fā)潛力,不心存戒懼深懷憂慮則不能發(fā)達(dá)。

        7、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yīng)之端,自然隨之!对鴩獣拧贰

        8、不貪財(cái),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对鴩獣拧贰

        9、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見!对鴩獣拧贰

        10、大約軍事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对鴩獣拧贰?/p>

        11、遇小敵時(shí),則枝葉之茂橡瓦之美盡可了事;遇大敵時(shí),全靠根株培得穩(wěn),柱梁立得固,斷不可徒靠人數(shù)之多,氣勢之盛。倘使根株不穩(wěn),柱梁不固,則一枝折而眾葉隨之,一瓦落而眾椽隨之,敗如山崩,潰如河決,人多而反以為累矣!对鴩獣拧。

        1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家書》

        13、心以收劍而細(xì),氣以收斂而靜!对鴩視

        14、每日飯后走數(shù)千步,是養(yǎng)生家第一秘訣!对鴩視

        15、用工不可拘苦,須探討些趣味出來。——《曾國藩家書》

        16、讀書,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对鴩視

        17、勤儉自持,習(xí)勞習(xí)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对鴩視

        18、凡國之強(qiáng),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qiáng),必須多出賢子弟!对鴩視

        19、家敗離不得個(gè)奢字,人敗離不得個(gè)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gè)驕字!对鴩視

        20、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jiān),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yuǎn),則可化刻為厚!对鴩視。

        21、一日無進(jìn)境,則日日漸退矣!对鴩沼洝。

        22、養(yǎng)活一團(tuán)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鴩

        23、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wù)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鴩

        24、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鴩

        25、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鴩

        26、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gè)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鴩

        27、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鴩

        28、今人計(jì)較擺布人,費(fèi)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shù),自損了元?dú)!鴩?/p>

        29、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3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dāng),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dāng),又要簡捷。 ——曾國藩

        31、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zé);讀書學(xué)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之責(zé)。

        3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33、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shù)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jīng)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jìn)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34、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jìn)全在受挫受辱之時(shí),務(wù)須明勵(lì)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35、只是一個(gè)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鴩

        36、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37、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shí)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shí)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38、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39、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40、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41、荷氣竹風(fēng)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42、天下事當(dāng)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43、世事變化反復(fù),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飽歷事故,焉知局中之艱難哉!

        44、待人以誠,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無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吾輩總以誠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廢,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動(dòng)客氣,不挾私見,終可以為人共諒。"

        45、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46、氣為心害,養(yǎng)心當(dāng)先制氣。諸葛長青:制怒,制怒,怒火燒心,后果嚴(yán)重!

        47、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曾國藩

        48、倚天照;o數(shù),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國藩

        49、我在軍中多年,難道沒有一點(diǎn)可取,只因一個(gè)傲字,百無一成,所以諄諄教各位弟弟引以為戒。

        50、務(wù)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5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2、勤者生動(dòng)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53、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shí),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shí)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54、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qiáng),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55、學(xué)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biāo)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56、學(xué)莫貴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國藩

        57、養(yǎng)生以少憤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58、今天所說之話,嫡勿因小好壞而變。

        59、好自制不行與共財(cái),困惑者不行與共事。

        60、只要人肯發(fā)憤,都可做獲得。

      曾國藩語錄15

        1、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shí)。

        2、受挫受辱之時(shí),務(wù)須咬牙,蓄其氣而長其智。

        3、我屢屢教育家人崇尚儉樸習(xí)于勞苦,因?yàn)槠D苦可以使筋骨日漸強(qiáng)壯,嬌生慣養(yǎng)則精力日益柔弱。

        4、惟有忘記機(jī)心方可以消除眾多別人的機(jī)心,惟有懵懂才可以消除不祥。

        5、就我的所見所知多教育幾個(gè)人,以別人的長處來批評(píng)我的短處。

        6、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fù)責(zé),乃有成事之可冀!对鴩獣拧。

        7、治軍之道,以勤字以先。身勤則強(qiáng),佚則;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对鴩獣拧。

        8、成軍以出,要須臥薪嘗膽,勤操苦練,養(yǎng)成艱難百戰(zhàn)之卒,預(yù)為東征不歸之計(jì)。若草率從事,驅(qū)不教之士,執(zhí)蠱脆之器,行三千里之遠(yuǎn),以當(dāng)虎狼百萬之賊,未與交鋒而軍士之氣固已餒矣,雖有一二主者忠義奮發(fā),亦無以作其眾而貞于久也!对鴩獣拧。

        9、胸襟必能自養(yǎng)其淡定之天,而后發(fā)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虛明之味!对鴩視

        10、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qiáng),而后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后有駢集之祥!对鴩視

        11、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時(shí)之官爵,而傳長遠(yuǎn)之家規(guī);不待一二入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对鴩視

        12、鹽姜頗好,所作椿麩子,醞萊亦好。家中外須講求蒔蔬,內(nèi)須講求曬小菜。此足驗(yàn)人家之興衰,不可忽也。——《曾國藩家書》

        13、鄉(xiāng)間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類多興旺,晏起無蔬之家,類多衰弱!对鴩視

        14、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矣。——《曾國藩家書》

        15、舍命報(bào)國,側(cè)身修行!对鴩沼洝。

        16、至于強(qiáng)毅之氣,決不可無,然強(qiáng)毅與剛愎有別。——《曾國藩家書》。

        17、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諺日"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对鴩視。

        18、天下大事當(dāng)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濉ぴ鴩

        19、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曾國藩

        20、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鴩

        21、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曾國藩

        22、君子但盡人事,不計(jì)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鴩

        23、天下有三門,繇于情欲,入自禽門;繇于禮義,入自人門;繇于獨(dú)智,入自圣門。

        24、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jǐn)慎而已。 ——曾國藩

        25、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 ——曾國藩

        26、讀經(jīng)、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xué),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7、一曰慎獨(dú)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qiáng);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xí)勞(辛勤勞動(dòng))則神欽(神靈欽佩)。

        28、輕財(cái)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9、兩點(diǎn)金焦,劫后山容申舊好;萬家食貨,舟中水調(diào)似承平。

        30、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

        31、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dú)居守心——曾國藩

        32、集眾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國藩

        33、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曾國藩

        34、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曾國藩

        35、處事當(dāng)務(wù)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dòng)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曾國藩

        36、"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歷史常以驚人的相似重復(fù)上演過去的`一幕幕悲喜劇,達(dá)到事業(yè)頂峰的曾國藩同樣不得不面臨中國古代歷史的盲點(diǎn)與困局。

        37、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jì)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38、一個(gè)忍字,消了無窮禍害,一個(gè)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39、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未來或終有成績。

        40、男兒自立,必需有倔強(qiáng)之氣。

      【曾國藩語錄】相關(guān)文章:

      曾國藩語錄01-16

      曾國藩語錄12-13

      曾國藩語錄10-20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01-16

      曾國藩語錄大全11-10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01-22

      曾國藩家訓(xùn)語錄01-27

      曾國藩的語錄46句01-06

      曾國藩語錄70句精選12-25

      曾國藩語錄390句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