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王財貴經(jīng)典語錄

      時間:2022-08-05 03:31:07 經(jīng)典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王財貴經(jīng)典語錄集錦

        篇一:王財貴的思想

      王財貴經(jīng)典語錄集錦

        讀王財貴《讀經(jīng)二十年》有感

        古井小學 周敬新

        王教授的《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一百遍論語》中說:“只要一個人把任何一本經(jīng)典讀一百遍,他必能從經(jīng)典中提升為學的能力,必能從經(jīng)典中領悟為人處世之道,必定能變化氣質,開闊胸襟,啟發(fā)智慧!而且這一百遍經(jīng)典必將影響其一生。”我感覺這句話應該是可信的,古詩句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氣質是內在的,不是穿件漂亮時髦的衣服就顯氣質高貴。

        教授還說“一個中國人,如果沒有讀過《論語》,簡直就不算中國的讀書人!”讀到這句話,自己感覺很慚愧啊,我真沒有完整的讀過《論語》,有些零散的耳熟能詳?shù)木渥哟蠖际菑恼n本上,或人們口中流傳知道的。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我日三省吾身!”等,讀了教授這篇文章我馬上向同事借了一本《論語》雖然是兒童版的,但感覺還是很好。

        粗讀這本書,感覺作者說的很實在,“文化之事細水長流,文化的重建,也得文火慢燉。兒童讀經(jīng)是扎根的工作,既不花銷,也不能速成,需得像古人,天天讀,日日誦,是基本功。道理好懂,但事情難做。”這句話說的在理,我們

        也都是深有體會的。孩子小的時候也陪孩子讀過經(jīng),背過古詩,聽過古典音樂,但是大都虎頭蛇尾,開始熱情高漲,后來就不了了之,堅持不下來。怎么能堅持下來,孩子們能終身受益,這是需要向王教授學習的。

        篇二:兒童國學經(jīng)典讀經(jīng)教材發(fā)起人——王財貴介紹

        兒童國學經(jīng)典讀經(jīng)教材發(fā)起人——王財貴介紹

        《兒童中國文化導讀》之“經(jīng)典誦讀本”這一系列,是秉承全球“兒童讀經(jīng)”發(fā)起人——王財貴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編訂的,其旨在從小教導兒童讀誦經(jīng)典讀經(jīng)教材,自由接受中國五千年文化熏陶,從而奠定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因“讀經(jīng)教材”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學習,其重點在于多接觸、熟習,只要多讀,自有浸潤,自有感發(fā),自有理解。

        全球兒童讀經(jīng)首倡人王財貴教授

        [王財貴簡介]

        王財貴教授,全球兒童讀經(jīng)首倡人。1949年4月10日出生,畢業(yè)于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隱者掌牧發(fā)先生、書法家王愷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F(xiàn)任國立臺中師范學院語教系專任副教授、華山講堂讀經(jīng)推廣中心主任、華山書院院長、臺灣漢學教育協(xié)會理事長、鵝湖月刊社編審委員、美國科技教育協(xié)會研究員。1994年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fā)起“兒童誦讀經(jīng)典”的教育運動,幾年來,在臺灣、美國、東南亞及大陸演講1000多場,掀起了全球華人地區(qū)“兒童讀經(jīng)”風潮。王財貴教授不僅是一位中國文化孜孜不倦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師者。

        [王財貴經(jīng)典語錄]

        1.“經(jīng)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tǒng)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經(jīng)典作為源頭活水!敖(jīng)典”不僅構成民族之傳統(tǒng),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fā)。

        2.十三歲以前是兒童記憶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兒童語言文字學習的最佳時期,更是兒童文化素養(yǎng)、高尚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3.從小教導兒童讀誦經(jīng)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

        4.讀誦經(jīng)典同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促進各科學業(yè)的進步。每天二三十分鐘,學習真的很輕松。

        5.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層,關鍵是給兒童背什么?應該背一生可以受益的東西,F(xiàn)在“死背”多了,將來才能“活用”。

        6.該記憶的時候給他記憶,不該理解的時候不要強求理解,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則。不要錯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費兒童的好時光。

        7.“經(jīng)典”深奧難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對兒童來說,背“經(jīng)典”與背“廣告詞”一樣簡單,他沒有難易之分。

        8.“經(jīng)典”,只要從頭按照章節(jié),一字一句讀下去背起來便是。

        9.“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讀多了,他就會背;會背了,便成為一生的智慧財富。

        10.只要懂拼音,有熱誠,就可以當老師。

        11.“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導孩子讀誦經(jīng)典的六字真言。

        12.家長、老師的信心和督導是成敗的關鍵。

        13.教孩子讀誦經(jīng)典不止是孩子進步,老師和家長也跟著一起進步。

        14.我們和小孩一起讀,一樣的方法,讀多了自然會懂。

        [王財貴讀經(jīng)問答]

        ——為什么要從小學習經(jīng)典?

        十三歲以前是兒童記憶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兒童語言文化學習的最佳時期,更是兒童文化素養(yǎng)、高尚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經(jīng)典都是文學性很高的篇章,從小教導兒童讀誦經(jīng)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對孩子將來演講口才、寫作文筆都有極大益

        處。你應該知道一個博學多才、口才極好的人在社會是多吃香吧!讀誦經(jīng)典的同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觸進各科學業(yè)的進步。

        ——兒童如何學習經(jīng)典?

        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層,關鍵是給兒童背什么?應該背一生可以受益的東西,F(xiàn)在“死背”多了,將來才能“活用”!靶∨笥眩遥–D機)念”是教導孩子讀誦經(jīng)典的六字真言。每天二三十分鐘,學習真的很輕松!敖(jīng)典”,只要從頭按照章節(jié),一字一句讀下去背起來便是!安磺罄斫庵磺笫熳x”,讀多了,他就會背;會背了,便成為他一生的智慧財富。該記憶的時候給他記憶,不該理解的時候不要求強求理解,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則。不要錯過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費兒童的好時光。

        篇三:王財貴經(jīng)典誦讀理論摘1

        王財貴經(jīng)典誦讀理論摘要

        1.讀經(jīng)的理念: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

        2.讀經(jīng)的作用:

       。ㄒ唬┠芴岣邔W習能力:

        讀經(jīng)時間長的孩子,興趣大,成績高,學習能力強。

        初一初二的有幾個讀經(jīng)的孩子,能夠在二十八天時間里,自學完四冊書,考試成績在八十分以上。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讀經(jīng),開發(fā)了大腦。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強了。有學習能力有學習興趣的人,要學習學校的功課太簡單了。如果他要是沒興趣,你就說是逼,學也學不完,別說掌握。

        (二)讀經(jīng)能培養(yǎng)起睿智完善的人格:

        讓孩子讀經(jīng)典,培養(yǎng)起睿智完善的人格。讀經(jīng)沒有把孩子讀呆,女孩子太聰明了,專注能力很差,但通過讀經(jīng)解決了。讀經(jīng)把一個好動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動靜自如的孩子,

        只有滿腹經(jīng)綸的時候他才有智慧。智慧不分古今。讀不讀經(jīng)是方向問題,讀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方法問題。

        3.經(jīng)典誦讀的最佳時期:

        教的時期,在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教——兒童時期,13歲以下。

        教育是對生命的開發(fā),就應該從有生命的那一天開始。胎兒時孩子就能聽。胎兒時可以讓孩子聽經(jīng)典音樂,聽經(jīng)典誦讀。出生后,繼續(xù)進行音樂讀經(jīng),美術讀經(jīng),即把世界名樂名畫讓孩子反復聽,反復看。

        讀經(jīng)就是在兒童兩三歲時就開始教讀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反復讀,直到背下來,成為一生學問的基礎。此外,沒有別的方法。

        4.讀哪些經(jīng)典。

        經(jīng)典誦讀的層次:

        最高層次:是《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書;

        第二層次:《易經(jīng)》《詩經(jīng)》《老子》《莊子》;

        第三層次:古文,唐詩,宋詞,元曲。

        第四層次: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經(jīng)典。以及其它民族的經(jīng)典。 以上內容全部教完,因為它們已經(jīng)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了。

        5.怎樣教孩子讀經(jīng)典才有效:

       。ㄒ唬└改父蠋煹臒崆,要熱情,孩子才會熱情。大人或老師如果覺得枯燥,也會影響到孩子覺得枯燥;你越感覺到不能做,是勉強的,孩子他也就是勉強做。你越熱情,孩子越熱情。所以需要非常熱情的父母或老師來教。這就是教育的心法。

       。ǘ┖⒆佑型,一個人讀他會認為增加負擔而不愿讀。會背了,他有成就感了,就有興趣了。讀得越多越有興趣,讀的人越多就越有興趣。

       。ㄈ┙痰姆椒ê芎唵,就是:“小朋友,跟我念”。就是誦讀。誦讀,你就把人類最高智慧傳授下去了。

        誦讀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反復誦讀幾十遍,先讓孩子把它背下來。然后經(jīng)過幾個星期或者是幾個月,再復習。另一種方法是一次完成,一次教他讀一千遍,他就永遠不會忘。

        6.讀經(jīng)的四個要領:

        第一,及早讀經(jīng),越早越好。第二,老實讀經(jīng),讀重要的經(jīng)典,不要讀次要的假的經(jīng)典。第三,讀經(jīng)的時候就讀經(jīng),不要一邊游戲一邊讀經(jīng),游戲的時候就游戲,讀經(jīng)的時候就讀經(jīng)。不要打響板,不要做動作,什么都不要做,就是讀經(jīng)。這樣孩子讀經(jīng)時就會很靜定,這種靜定是人類很高的品質。第三要大量讀經(jīng)。讀的字數(shù)多,遍數(shù)多,時間要多。一天八個小時。第四是快樂讀。前三者都做到了,就快樂了。越讀越簡單,所以就是越來越快樂。

        只要會背了,就容易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7.讀經(jīng)的標準:

        每天讀取一百個字,然后把這一百個字想辦法念一百遍。會背了給百分,不會背也給一百分,因為他已經(jīng)進步了。如果你認為讀經(jīng)很重要,那就送全天候的讀經(jīng)班。

        8.讀經(jīng)教育是符合科學的,也是符合人性的:

        合乎兒童心理就叫科學,合乎人性就叫科學。以什么樣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人才,我就用什么樣的教育。

        教育是在一個人可以好好學習的時候,給他最好的東西。經(jīng)典讀多讀少都可以,福氣大的就讀多,福氣小的就讀少,讀多有多的用,讀少有少的用。過了這個最佳時期,越晚越難讀。

        篇四:兒童讀經(jīng)教材系列套書-王財貴主編

        兒童讀經(jīng)教材推薦——《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王財貴主編 紹南文化編訂

        《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系列套書——是兒童讀經(jīng)教材的經(jīng)典套書, 書本為“大字”“大拼音”、“白文”--無插圖、無注解!按笞帧笔菫榱斯(jié)省目力,以保護兒童的視力,不僅適合兒童讀誦,更方便一般大人讀誦。“白文”而無解釋,是因“讀經(jīng)”不同于一般的知識學習,其重點在于多接觸、熟習,只要多讀,自有浸潤,自有感發(fā),自有理解。

        依王財貴教授建議給兒童讀誦的優(yōu)先順序是:《學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三百首》、《孟子》、《詩經(jīng)》、《易經(jīng)》、《孝弟三百千》、《中醫(yī)養(yǎng)生啟蒙》《尚書》9本書。

        教材之特點:

        ●全球讀經(jīng)教育首倡人王財貴教授親自選定

        ●全國第一套“兒童讀經(jīng)教育”標準教材

        ●全球讀經(jīng)教育基金會用書

        ●大字排版、注音讀本

        推薦說明:

        本套教材適合0-13歲的孩子進行讀經(jīng)教育使用,同時也適用于想重新捧起經(jīng)典讀起的廣大成年朋友。

        一、為孩子的誦讀營造一個輕松而舒適的環(huán)境。最好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huán)境,讓孩子浸濡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jīng)典。

        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讀,只獎勵,不強迫。孩子只要反復念,自然就能背誦下來。反對強制,反對把經(jīng)典誦讀當成一門功課來進行。

        三、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現(xiàn)三分鐘熱度,避免有嘗試的心態(tài)。

        四、教孩子背書,得記住一個原則,不要跳章、不要跳節(jié)。盡管一路讀下去。不要以大人對經(jīng)典難易的看法來衡量課程的深淺,兒童的學習潛能和吸收力是大人無法想象的。 專家介紹:

        [王財貴簡介]

        王財貴教授,全球兒童讀經(jīng)首倡人。1949年4月10日出生,畢業(yè)于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隱者掌牧發(fā)先生、書法家王愷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F(xiàn)任國立臺中師范學院語教系專任副教授、華山講堂讀經(jīng)推廣中心主任、華山書院院長、臺灣漢學教育協(xié)會理事長、鵝湖月刊社編審委員、美國科技教育協(xié)會研究員。1994年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fā)起“兒童誦讀經(jīng)典”的教育運動,幾年來,在臺灣、美國、東南亞及大陸演講1000多場,掀起了全球華人地區(qū)“兒童讀經(jīng)”風潮。王財貴教授不僅是一位中國文化孜孜不倦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師者。

        [王財貴經(jīng)典語錄]

        1.“經(jīng)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tǒng)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經(jīng)典作為源頭活水!敖(jīng)典”不僅構成民族之傳統(tǒng),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fā)。

        2.十三歲以前是兒童記憶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兒童語言文字學習的最佳時期,更是兒童文化素養(yǎng)、高尚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3.從小教導兒童讀誦經(jīng)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優(yōu)雅人格的基礎。

        4.讀誦經(jīng)典同時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于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促進各科學業(yè)的進步。每天二三十分鐘,學習真的很輕松。

        5.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層,關鍵是給兒童背什么?應該背一生可以受益的東西,F(xiàn)在“死背”多了,將來才能“活用”。

        6.該記憶的時候給他記憶,不該理解的時候不要強求理解,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則。不要錯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費兒童的好時光。

        7.“經(jīng)典”深奧難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對兒童來說,背“經(jīng)典”與背“廣告詞”一樣簡單,他沒有難易之分。

        8.“經(jīng)典”,只要從頭按照章節(jié),一字一句讀下去背起來便是。

        9.“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讀多了,他就會背;會背了,便成為一生的智慧財富。

        10.只要懂拼音,有熱誠,就可以當老師。

        11.“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導孩子讀誦經(jīng)典的六字真言。

        12.家長、老師的信心和督導是成敗的關鍵。

        13.教孩子讀誦經(jīng)典不止是孩子進步,老師和家長也跟著一起進步。

        14.我們和小孩一起讀,一樣的方法,讀多了自然會懂。

        篇五:王財貴教授的演講

        王財貴教授的演講

        臺灣省國學大師、臺中師范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財貴認為,孩子的啟蒙教材應該是《論語》,3歲前應該聽盡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畫。

        核心提示:?孩子在13歲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里面。?這就是臺灣省臺中師范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財貴倡導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孩子的啟蒙教材應該是《論語》,3歲前應該聽盡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畫。7月24日,他將應邀到河南省人民會堂進行演講。7月14日,王財貴先生接受了《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的專訪。

        對話人物

        王財貴,臺灣省臺南縣山上鄉(xiāng)人,臺灣省國學大師、臺中師范學院博士生導師,全球?兒童讀經(jīng)教育?的首倡者、實踐者和推廣者。美國科技教育協(xié)會研究員,臺灣漢學教育協(xié)會理事長。 ?一生學問13歲前教給孩子?

        鄭州晚報:在您的演講中,您一再強調?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事;要培養(yǎng)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這對于現(xiàn)代教育思想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王財貴:事實上,我強調的是孩子在13歲之前的教育很輕松,一定要把他一輩子應該有的學問全部教給他,讓他自己終身去開發(fā)領悟?茖W研究證明右腦的學習力是左腦的100萬倍,而現(xiàn)代世界流行的教育95的都是抑制右腦潛能的教育。而誦讀經(jīng)典恰恰是開發(fā)右腦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方法。 鄭州晚報:為什么這么說?

        王財貴:人的右腦是一個專用于知識儲存的大腦,也就是說是存盤的。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右腦的東西都存在著,它就像計算機的硬盤,在你想用時,就可以調出來用。而左腦則不存盤。兒童在3~6歲,右腦發(fā)育成熟60~80,13歲前右腦發(fā)育成熟能達100。這段時期孩子潛意識中耳聞目染的知識和內容往往能全盤吸收。如果用國內外最經(jīng)典的文化熏陶,包括古典音樂、傳世名畫、經(jīng)典書籍等,就能讓孩子全盤吸收,終身受用。當年齡超過13歲之后,那種直覺的能力消失,深度學習的習慣也就消失,之后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需付出比13歲以前千萬倍的努力了。 ?你的孩子為什么不聰明?

        鄭州晚報:不少人感覺自己的孩子在3歲之前什么都不懂,字沒認多少,給他灌輸那樣高深的古代文化精髓,他能懂嗎,真有用嗎?

        王財貴:根據(jù)西方的醫(yī)學研究,人類在胎兒,3個月到5個月,就開始腦神經(jīng)的發(fā)育。人類的腦神經(jīng),有140億個腦神經(jīng)元細胞。這些細胞與細胞之間本不相溝通,但是,接收到世界上的任何信息,腦神經(jīng)元就會長樹突,如果樹突跟隔壁的神經(jīng)元樹突接觸,叫做突觸。突觸是神經(jīng)與神經(jīng)之間溝通的管道,如果信息重復30次以上,這個管道就鞏固起來,終身可以用,如果神經(jīng)元根本沒有受到外界刺激,它不長任何樹突。有的神經(jīng)元接受良好的外界刺激,它可以長1萬到兩萬根突觸。長兩根與長兩萬根的人,將來他的思考能力、才華就相差1萬倍。所以,你問你的孩子為什么不聰明,你要好好想一想你怎么不教他聽古樂、誦古書。

        鄭州晚報:為什么非要教他聽古樂、誦古書?

        王財貴:我們的家長認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當然不懂,但是人生的學習只有懂才行嗎?你現(xiàn)在不學,將來一輩子不懂,F(xiàn)在學了,每一年都有它的懂,乃至于懂一輩子。假如你說,我現(xiàn)在一邊教孩子音樂,一邊告訴孩子音樂的知識不是很好嗎?但是我告訴大家,孩子事實上已經(jīng)有了鑒賞音樂的能力。你想他曾聽過幾百首世界的名曲,如果他想要知道音樂這些理論,那么,等到他長大,兩個禮拜就可以全部學完。你怕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就要告訴他,這個人叫貝多芬,這個人是18世紀的人……所以,知識是比較簡單的事,而心靈的開發(fā)卻是很難的事。 ?孩子的啟蒙教材越高深越好?

        鄭州晚報:誦讀中國經(jīng)典文化叢書的孩子與普通孩子到底有多大區(qū)別?

        王財貴:根據(jù)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誦讀經(jīng)典的孩子注意力漸漸集中,記憶力漸漸地提升。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提升,理解力和學習力就跟著增長。而讓數(shù)學學科等理科知識學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挖掘孩子內在的學習能力。人類總是先發(fā)展語文能力,然后才發(fā)展思考能力的。在孩子小的時候,訓練他的思考能力,是沒有用的。要讓他誦讀,并且要趁早。

        鄭州晚報:他們大多是從哪些經(jīng)典開始入門的?

        王財貴:孩子最初的記憶沒有深淺可言的,你要把握教育的內容,越高深越好。所以,孩子的啟蒙教材應該是《論語》,第二年開始讀《大學》、《中庸》、《莊子》,第三年讀《孟子》、《詩經(jīng)》、《易經(jīng)》。到了第四年以后,可以讀《春秋》、《禮記》、古文選等。我認為,按照這份書單持之以恒,兒童讀經(jīng)一年,國文程度可超越高中,讀經(jīng)兩年可凌駕大學,讀經(jīng)3年則應有中文研究所的水準。每天花個二三十分鐘,一年就可以背下3本書。千萬不能讓孩子讀那些小兒科的東西。另外,我非常鼓勵?親子共讀?,及早讀經(jīng),越早越好,13歲之前,一定要把他一輩子應該有的學問全部教給他,讓他終身去開發(fā),所以越早越好。你說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時候?千萬不要再說早到胎兒,因為很多人會捶胸頓足。

        ?3歲前聽盡世界名曲看完世界名畫?

        鄭州晚報:在現(xiàn)實教育中,你推廣的這種教育理論有沒有具體操作方法?

        王財貴:再次強調,一定要在13歲之前打定基礎。打基礎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東西放到肚子里面?。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地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fā)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如果你不播下這個好種子,他就播下壞種子?!所以,家長、老師要有意識地給孩子誦讀、傾聽、觀看經(jīng)典的文化,不需要他懂什么意思,只是誦讀,而誦讀本身也能協(xié)調身心,開發(fā)大腦,它簡單而有效。

        鄭州晚報:請詳細談一下。

        王財貴:比如說藝術教育,從腦神經(jīng)的發(fā)展原理發(fā)現(xiàn),在3歲之內教育孩子,音樂是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孩子在跑、跳或者睡覺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播流行歌、重金屬、搖滾音樂,你就播放古典音樂,只有最優(yōu)雅的聲音才能浸潤孩子的心靈和大腦,越豐富的聲音,越能建構和開發(fā)

        孩子的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這叫做?耳聰?。所以,我建議全天下的孩子0歲到3歲聽盡世界名曲。一首曲子,只要讓他聽兩三遍,終身不忘,供他所用。

        美術教育也是這樣,讓一個孩子3歲之內,看世界名畫———有名的風景、建筑。只要圖片就可以了,一幅名畫看過3次,就終身不忘。這叫做眼睛明亮,?耳聰?加上?目明?就叫做聰明。而這個孩子一輩子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就比別人輕松愉快,人才的基礎就奠定了。所以,教育不要花錢,不要花時間,不要花精神,就靠著簡單輕松的辦法執(zhí)行。

        ?聽眾的熱烈反應讓我預想不到?

        鄭州晚報:據(jù)了解,很多城市的聽眾在第一次聽了您的演講之后,便深受啟發(fā),馬上學以致用,辦起各類讀經(jīng)誦讀推廣班,并開展得有聲有色。

        王財貴:在演講活動中,大家聽講的氣氛和聽后的熱烈反應,讓我預想不到。一位徐州的聽眾聽到一半,就忍不住打電話告訴他妻子說:?今天我來對了,我們的孩子有救了。?南京有一位聽眾對我說:?你講的這些話,應該讓我們的教育部門參考。?在溫州演講后,溫州晚報決定連載我的?讀經(jīng)說明手冊?。南京深圳、廈門、桂林等地,立即有人開辦讀經(jīng)實驗幼兒園。大陸的有識之士對讀經(jīng)運動認識很深切,近年來做出的成績很是斐然。讀經(jīng)不是幾個人或幾個地區(qū)的事。因為把子女教養(yǎng)成材,是天下父母的共同關切所在,并且?必須同時 提升所有人的文化品質,人類才有共同的前途?。

        在北師大的演講

        可憐的臺灣人!希望我們大陸趕快去拯救,水深火熱。(掌聲)但是,你能拯救嗎?(眾笑)我看兄弟之邦,差不多。我來這里,大家說我是臺灣來的。其實我所讀的書,孔子山東人、孟子山東人、老子河南人。我到四川去,游杜甫的草堂,無限的這個思古之悠情就產(chǎn)生了。所以這里沒有任何的瓜葛,只有一種東西就是人性,就是你跟我的誠懇。我們要注意了,我們怎么把這個已經(jīng)斷了的這個斷層,我們怎么把它接起來?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努力,但是,我們已經(jīng)來不及了。雖然來不及,大家也不要太傷心,因為中國有一句老話,說?死馬當活馬醫(yī)?,我們自己也可以稍微努力。但是你不要太努力,因為你的努力不會有大成就了,補救補救可以,不要想要成為大人才了。我們的大人才在我們的下一代那邊,不要浪費了他,因為這種高度的文化教養(yǎng),必定要在十三歲之前完全的完成。怎么做?你首先這個工具上要養(yǎng)成他能夠讀經(jīng)史子集的能力,就是要文言文的教育。你說它里面有糟粕,中國的傳統(tǒng)有糟粕。有糟粕是一回事,如果你說有糟粕,也要一個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隨便亂講。所以你要發(fā)揚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也要有能力;你要咒罵他,你也要有能力。所以,首先我們培養(yǎng)這種能力,然后我們從閱讀當中,我們漸漸的融入其中,也可以說古人的智慧漸漸開發(fā)我們的智慧。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所推廣的這種教育,他所讀的內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作經(jīng)典著作。這些經(jīng)典著作讓他耳濡目染之后,他不會變成一個三家村的小里小氣的一個頑固分子。這些經(jīng)典著作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一個高遠的理想,一個開闊的胸懷。

        你要涵養(yǎng)你的性情,你要增長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進你的道德勇氣,都必須靠這些永恒的著作來啟發(fā)你。我們不是跟著孔子走,乃是我們讀孔子的書來啟發(fā)我自己內在的心靈。如果孔子講的話不是我內在心靈要的東西,我可以不要孔子。我們是憑這樣的精神來讀書的。但是孔子講的話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還是新的,所以未曾老去,他還是有活力的,未曾死去。只要有人類,你就必須這樣做。不是孔子教我們這樣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這么做。只是這

        些書再來喚醒你。所以經(jīng)典是喚醒人性的著作。不是來壓迫你,不是來宰制你,不是來奴役你,千萬千萬要認識這一點,要不然我們就不能讀那些書了。

        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靈一定是不干凈的,一定是不誠懇的,這種人你一定要小心啦!當孔子講這句話的時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東講的。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們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嗎?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的嗎?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嗎?不是的,我們還是鮮矣仁。如果一個美國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嗎?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常鮮矣仁。這叫做?經(jīng)典?。這種話為什么我們不去讀?杜甫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假如你真的是在一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這種環(huán)境之中,一個人如果不會感時花濺淚,不會恨別鳥驚心,這種人沒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這樣子叫作?千古之作?,這樣子叫作?永垂不朽?。沒有任何的政治勢力,沒有任何的經(jīng)濟勢力,可以使那些東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們自己這里,這叫作?經(jīng)典?,而?經(jīng)典?不只是有了這樣的性情的涵養(yǎng),不只是對我們人性的光輝的啟發(fā),它又是最好的文學著作。所有文學家只不過學到經(jīng)典的一個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讀的,因為他們是中等層次。他們從哪里學來這些文學技巧?經(jīng)典之作。所以你要有好的文學的素養(yǎng),你直接讀經(jīng)典可以節(jié)省你很多時間。

        有人曾經(jīng)說讀經(jīng)這樣一種教育,就是教育的經(jīng)濟學。因為它太經(jīng)濟了,只要學一點點,它就有很大的收獲。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個老師,希望你記住一句話:我們所要教給學生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東西,而且這個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這個高度有用是一輩子有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鐘就影響他一輩子,你只要教幾句話就讓他一輩子受用。假如不是這種教材你不要教。因為什么?因為學的剛才說的那種教材,自己就會了,你教他做什么?

        臺灣的語文教育失敗了,嚴重地失敗了!我們費了那么多的時間來學國語國文,但是語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為什么?專門在浪費孩子。我們舉幾個例子。我們的小學,他認為小學生懂什么,小學生懂什么呢?小學生只懂得他身邊的生活,于是我們要生活寓教育,教育寓生活,所以我們要教他身邊的語言。所以他懂得什么呢?小貓小狗,所以我們教材里?小貓叫小狗跳,老師早小朋友早,我的書包里,有書又有筆;天這么黑,風這么大,爸爸不回去。?

        小華、小明、小英的故事講了六年,這三個人在六年之內陰魂不散。學了這三個人的故事之后,一個人到了十三歲升上初中了,他的心靈里面除了認識兩千多個中國字以外,他的心靈當中有四個字可以形容:?一無所有?,完全浪費!

        現(xiàn)在我舉一個另外的例子,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唐德剛先生,他反省胡適之,他的所謂白話文運動。胡適之先生是鼎鼎有名的名人,他自己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在他晚年的時候,用英文講自己的一生的經(jīng)歷,叫作自傳,不是口述自傳。因為是英文,但是這個很有歷史價值。所以,他就叫他的學生唐德剛,現(xiàn)在在美國紐約大學當教授,唐德剛,他把它翻譯成中文。在翻譯的時候,唐德剛一面翻譯一面就下注解,就對胡適之先生的功業(yè),有一些評論。在討論到民國八年?五四運動?,民國九年?白話文運動?的時候,唐德剛先生這樣說,我來念給大家聽,書上說:

        ?這一場的白話文運動,尤其是以白話文作為中小學教育工具這一點,其建設性還是破壞性究竟孰輕孰重,最好還是讓在這個運動影響最重的時期,受中小學教育的過來人來現(xiàn)身說法。因為民國九年的時候胡適之建議國民政府,把我們小學的國文教育完全改成國語就是完全改成白話文,小孩子只學白話文就好了,不要再學那些極其拗牙的古文了,這叫白話文運動。

        唐德剛先生就是那時候正好是小學生要入學的人,于是他親身經(jīng)歷到了這種變化。他說,要由我來說才能夠知道這種教育到底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是對國家有利的,還是在殘害國家的。?筆者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稱許的,當年新學制所受教育的小學生之一。不幸,我是個鄉(xiāng)下孩子,距離我家最近的國民小學叫作‘公立小學’,‘公立小學’一概都照政府的辦法教白話文,這個小學

        也在十里之外。我們上不了公立小學,只好在家里祖父開一個私塾來教我們幾個親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黨,他的頭腦是很新的,所以他有許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國文這一課他卻規(guī)定我們要背誦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許用白話文。我在這個私塾之內讀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國文就‘從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誦到‘若稽古帝堯’。??若稽古帝堯?是尚書,尚書號稱極其拗牙,所以把尚書都背完了,大概《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都背完了。

        所以最后連《左傳選萃》和《史記精華錄》也能整本的背。在我們這些同學當中,除了二三個實在念不下去之外,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不以為是辛苦,最后在家長的鼓勵之下,竟然也主動去讀《資治通鑒》和《昭明文選》這些大部頭書。那時候才幾歲?十一歲。在我們十二歲那年春天,家長送我們上初中,必須有一張小學文憑,所以就把我們插班到公立小學去。我還很清楚記得,我們在公立小學所上的第一堂國語課,就是有關早晨那個公雞的白話詩,他的詩是這樣子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 喔喔喔,只聽富人笑,哪聞窮人哭; 喔喔喔,喔喔喔。

        那時,表兄和我三個人都已經(jīng)會背誦全篇‘項羽本紀’?就是史記的一篇文章?項羽本紀?,項羽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去數(shù)一數(shù)總共九千二百個字,他們全都會背。?但是上國語課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和其他六年級同學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們樓下就是小學一年級,他們國語課我記得幾句:‘叮當叮,上午八點鐘,我們上學去。叮當叮,下午三點鐘,我們放學回’。那時小學生們念國語還有朗讀的習慣,所以早上早自習,晚上晚自習,只聽得全校的孩子一邊喔喔喔一邊叮當叮,好不熱鬧。?

        各位,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同樣上學,同樣教書,他同樣做功課,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胡適之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做一個警惕。胡適之四歲就開始讀古詩,六歲上私塾就開始背古文;到了九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說了。所以語文教育,語文教育嘛,能夠看古典小說,這個語文程度已經(jīng)很高了。兩年之內,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說,一輩子的作文,基礎就奠定了,九歲!十一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就正式教他讀古書,因為已經(jīng)讀了四年古書了,以前讀書是背,現(xiàn)在是自己讀,已經(jīng)有能力自己讀了。老師教給他第一本書叫作《資治通鑒》,十一歲就讀完了。到十三歲就把《左傳》讀完了,把《左傳》讀完了,大概這輩子中國書都讀過了,以后就是復習、綜合、創(chuàng)造。

        任何以前中國讀書人,都在十三歲之前把所應該讀的書全部讀完。一些重要的書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沒有這樣子的教育,這一輩子不要想要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才。就沒有了,大人才就跟這個人分家了。胡適之接受這種教育,他也沒有變成書呆子,以后他的記憶也很好,學英語學得很快,所以十九歲考公費留學,二十歲出國去,到了二十七歲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哲學博士。他憑什么拿博士,他寫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諸子百家已經(jīng)很困難了,名家更困難,沒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礎,能夠研究先秦名家嗎?所以胡適之非常容易就寫出來了,因為十三歲前就讀完了,而且他寫出來以后美國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讓他通過畢業(yè)了。二十八歲回來北京當北大教授。他憑什么當教授,十三歲之前的功力。他后來寫了一本書叫作《中國哲學史》。他憑什么寫《中國哲學史》,你能嗎?不到三十歲全國聞名,憑什么?十三歲之前受的教育基礎。他去演講引經(jīng)據(jù)典不要帶書的,從來不會錯誤。因為他至少會背一千首詩詞,至少。其他的書不用說了。在他成名之后,建議我們的教育部,不要再讓兒童讀古文。從此以后中國人沒有胡適之。出不來了,出不來了!可憐的中國!

        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你不是要寫白話文,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胡適之讀古書長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話文不是寫得很好嗎?讀古書長大的。錢鐘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什么叫白話文?不好好思考這點,萬世不得超生!

        他為什么能,我們不能?我的孩子比他笨,全國的孩子比他笨嗎?!思想的問題,教育思想的問題!一個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學什么。一個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是吸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