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

      時間:2024-02-24 15:37:58 芊喜 名人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200句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語錄吧,語錄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什么樣的語錄才是好語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200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200句

        1、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養(yǎng)天下萬世。以下是CN人才網(wǎng)小編搜集的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歡迎閱讀。

        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3、觀天地生物氣象。學(xué)圣賢克己工夫。

        4、下手處是自強(qiáng)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妄。

        5、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

        6、圣賢學(xué)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xué)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7、口里伊周。心中盜跖。責(zé)人而不責(zé)己。名為掛榜圣賢。獨凜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fù)知天。方是有根學(xué)問。

        8、在古人之后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9、古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務(wù)以悅?cè)恕?/p>

        10、古之君子病其無能也。學(xué)之。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11、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jīng)諸史。

        12、先讀經(jīng)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fù)讀經(jīng)。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13、讀經(jīng)傳則根柢厚?词疯b則事理通。觀云天則眼界寬。去嗜欲則胸懷凈。

        14、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15、何思何慮。居心當(dāng)如止水。勿取勿忘。為學(xué)當(dāng)如流水。

        16、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神則疲而不入。

        17、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18、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19、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

        20、祭雖有儀。而誠為本。喪雖有禮。而哀為本。士雖有學(xué)。而行為本。

        21、飄風(fēng)不可以調(diào)宮商。巧婦不可以主中饋。詞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家。

        22、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dá)。曰下學(xué)。何以遠(yuǎn)到。曰近思。

        23、竭忠盡孝。謂之心。治國經(jīng)邦。謂之學(xué)。安危定變。謂之才。經(jīng)天緯地。謂之文。霽月光風(fēng)。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24、以前言往行為師友。

        25、萬理澄徹。則一心愈精而愈謹(jǐn)。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26、志之所趨。無遠(yuǎn)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固甲。不能御也。

        27、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fā)得起。何事不可為。

        28、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29、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30、愛惜精神。留他日擔(dān)當(dāng)宇宙。蹉跎歲月。盡此身污穢乾坤。

        31、戒浩飲。浩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戒妄動。妄動亂神。戒多言。多言傷神。戒多憂。多憂郁神。戒多思。多思撓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枯神。

        32、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數(shù)也宜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dá)天。曰入神。曰致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數(shù)也宜少。曰謹(jǐn)行。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jié)飲食。寡嗜欲。

        33、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錮之而滯矣。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鏡。全體渾是光明。習(xí)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34、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閑。因循人似閑。人中常有余忙。

        35、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36、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

        37、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38、宜靜默。宜從容。宜謹(jǐn)嚴(yán)。直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39、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

        40、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41、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yīng)天下之變。

        42、清明以養(yǎng)吾之神。湛一以養(yǎng)吾之慮。沈警以養(yǎng)吾之識。剛大以養(yǎng)吾之志。果斷以養(yǎng)吾之才。凝重以養(yǎng)吾之氣。寬裕以養(yǎng)吾之量。嚴(yán)棱以養(yǎng)吾之操。

        43、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yǎng)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yǎng)天。

        44、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養(yǎng)天下萬世。

        45、涵養(yǎng)沖虛。便是身世學(xué)問。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46、顏子四勿。要收入來。閑存工夫。制外以養(yǎng)中也。孟子四端。要擴(kuò)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遠(yuǎn)也。

        47、喜怒哀樂而曰未發(fā)。是從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養(yǎng)。未發(fā)而曰喜怒哀樂。是從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48、存養(yǎng)宜沖粹。近春溫。省察宜謹(jǐn)嚴(yán)。近秋肅。

        49、就性情上理會。則曰涵養(yǎng)。就念慮上提撕。則曰省察。就氣質(zhì)上銷镕。則曰克治。

        50、一動于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51、人生如夢耳,哀樂到心頭。灑剩兩行淚,吟成一夕秋。

        52、以單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以弱字御侮。

        53、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54、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shù),我以誠感之。

        55、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56、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57、詠菊姹紫嫣紅不耐霜,繁華一霎過韶光。生來未藉東風(fēng)力,老去能添晚節(jié)香。風(fēng)里柔條頻損綠,花中正色自含黃。莫言冷淡無知已,曾有淵明為舉觴。

        58、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持之以坦蕩。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59、強(qiáng)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60、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61、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

        62、輕當(dāng)矯之以重,浮當(dāng)矯之以實,褊當(dāng)矯之以寬,躁急當(dāng)矯之以和緩,剛暴當(dāng)矯之以溫柔,淺露當(dāng)矯之以沉潛。

        63、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64、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以弱字御侮。

        65、寧靜來自內(nèi)心,不要到外面去尋找。

        66、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67、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

        68、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69、聰明者戒太察,剛強(qiáng)者戒太暴。

        70、受得小氣,則不至于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

        71、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72、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jī)。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73、學(xué)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74、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75、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76、止惡即名為善。

        77、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78、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79、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急處之事愈宜緩。

        80、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81、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zāi)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82、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

        83、“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歡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須從自己尊重自己做起。

        84、人當(dāng)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85、先益后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松后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86、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侮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87、書有未曾經(jīng)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88、人生最大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89、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90、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91、對萬物的憐惜和尊敬才是真正的敬畏。

        92、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

        93、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94、世人總以為自由就是沒有束縛,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然而這樣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95、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96、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97、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98、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99、必有,,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jì)。

        100、論人當(dāng)節(jié)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101、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jǐn)。

        102、宜靜默,宜從容,宜謹(jǐn)嚴(yán),宜儉約。

        10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104、論人當(dāng)節(jié)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105、靜座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106、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107、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108、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109、律己,宜帶秋氣;律人,須待春風(fēng)。

        110、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111、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112、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fā)大心,愿以我的福氣,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113、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114、論人之非,當(dāng)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dāng)據(jù)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115、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16、處事須留余地,責(zé)善切戒盡言。

        117、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118、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119、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120、清平樂——贈許幻園城南小住。情適閑居賦。文采風(fēng)流合傾慕。閉戶著書自足。陽春常駐山家。金樽酒進(jìn)胡麻。籬畔菊花未老,嶺頭又放梅花。

        121、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jié)香。

        122、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yǎng)心第一法。

        123、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124、學(xué)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125、親弘一法師:遇見是因為有債要還了,離開是因為還清了,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你,緣落我看見你在人群中。凡事總有緣,相遇就是緣分。意思是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補(bǔ)償以前的某種原因。

        126、“在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127、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業(yè)于胸中,但有時候卻對不少今人的言行無法容忍,目前我可謂是有大志而小氣量之人。

        128、有智慧的賢明之人可以洞觀很遠(yuǎn)的事情,知道是非曲直:愚蠢的人只看重眼前利益,頻頻作惡。

        129、還能夠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態(tài)交朋友;在杜絕或自行消化那些經(jīng)過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語還需要下功夫;以后應(yīng)該時常嚴(yán)厲自責(zé),以弱的姿態(tài)化解外界的強(qiáng)勢之力,鼓勵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30、必有,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jì)。

        131、《李叔同說佛》一書中看到弘一法師推薦此書,昨天拿到了,確實不錯,都是些短小的對聯(lián),文義俱佳,可常讀。

        132、不嗔,嗔習(xí)最不易除,“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刹晃吩眨

        133、弘一大師李叔同法語錄

        134、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

        135、恬淡是養(yǎng)心第一法。

        136、事當(dāng)快意處須轉(zhuǎn),言到快意處須住。

        137、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jī)。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138、弘一大師和為二十世紀(jì)中國十大書家之一和時代的佛學(xué)大師,其憶法作品定會使讀者永久珍愛,就像人們對待真金美玉一樣。

        139、弘一法師名言,可謂句句經(jīng)典,字字珠璣,今天選幾條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140、是否覺得只有穿上一件「華麗的衣服」才能掩飾內(nèi)心的痛苦?就這樣毫無分別、不加判斷地看著情緒的變化,直至它消逝。

        141、半生情圣半生佛,六十二載風(fēng)雨月。

        142、事物忌諱到達(dá)頂點,做事忌諱完美無瑕,人則忌諱萬事順利。

        143、放下恩怨,收獲豁達(dá);放下名利,收獲富足;放下執(zhí)著,收獲灑脫。放下越多,收獲越多。

        144、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145、與故人朋友相約,時常提起那些陳舊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飛色舞,也有失魄時的義憤填膺和無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場面,應(yīng)該簡單掠過,不要多提自己,還是多聽聽他人的故事。

        146、一般來說,弘一兩字是代表弘一法師,即李叔同。

        147、李叔同出生富貴,青年時期,才華橫溢,風(fēng)流倜儻。曾經(jīng)東渡日本,是我國第一個赴日專修西洋藝術(shù)的留學(xué)生,并加入了同盟會;貒髲氖陆逃聵I(yè),在音樂、繪畫、詩歌、戲劇、金石書法等領(lǐng)域,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148、碰上逆境順境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襟;面臨大喜大悲時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涵養(yǎng)。

        149、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150、“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151、人必須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想自己過得安穩(wěn)自在,沒有煩惱,就要做到減少欲望。

        152、此時,你的內(nèi)心是否惶恐不安,充滿了焦慮和恐懼?

        153、弘一是民國時期僧人。弘一僧人的俗名姓李;幼名文濤,又名少侯,號叔同,又名成蹊,字息霜,其他別署甚多。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工詩文,又擅書畫篆刻。青年時留學(xué)日本,入上野美術(shù)專門學(xué)校,學(xué)習(xí)音樂及西洋繪畫,并創(chuàng)組春柳劇社,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錄」等,是新劇運動的開拓者。

        15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155、意思是:從此以后,無論你看過多少其他人,但是最終也不會有一個與我相同的。這是一段對于愛情結(jié)束后的告白,也是對于對方最后的感嘆,希望對方能夠明白,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本來就是一直在變,怎么樣能夠讓自己感到更開心,更舒適,生活得更好,自己就會怎么樣做,但是我該是什么樣的人就是什么樣的人。

        156、寬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夠?qū)捤e人的心,但是需要時日。斥責(zé)別人倒是不多,如有,卻似乎很嚴(yán)厲,如雷霆,實不足取。但也常以斥責(zé)別人的姿態(tài)內(nèi)責(zé)自己。

        157、“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已則寡過!

        158、二十六歲,東渡日本,入上野美術(shù)專門學(xué)校,并研究音樂,創(chuàng)組春柳劇社,為我國新劇運動之先驅(qū);貒,任教于天津工業(yè)專門學(xué)堂。后赴上海主持太平洋報筆政,藉書畫文字以宣傳革命。旋應(yīng)浙江第一師范學(xué)校之聘,主持圖畫、音樂等科系七載,介紹西洋戲劇、音樂、繪畫,開風(fēng)氣之先。

        159、做事情,還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還沒有多替別人思考的習(xí)慣,這點今后應(yīng)該多加注意。書面文字論人功過,雖然不屬那些長舌婦類,但也畢竟不是好的品性氣質(zhì),應(yīng)引以為戒。

        160、“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jī)。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161、閑談時候,一般不喜歡論人非;以前喜歡氣功,還常常靜坐,也能夠思考自己的得失過錯,但現(xiàn)在很少能夠屏息靜坐常思己過,雖偶爾留于行文,但畢竟不如靜坐思過來得徹底。

        162、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rèn)何曾解方便,汝當(dāng)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已顯現(xiàn)。

        163、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164、不被外來的因素所動所困擾,就像心靜自然涼一樣外面的天氣再熱心里不急躁不慌平平靜靜的就不覺得熱,不為所影響就叫靜:不被外在的東西因為實際所填滿就叫虛。

        165、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166、己性不可任,當(dāng)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167、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168、當(dāng)我們?yōu)樽约旱氖』蛘咤e誤找辯護(hù)托詞時,可以試著如實地覺察內(nèi)心的實相,感受細(xì)微的情感變化。

        169、原句是,你所見即我,好與壞我都不反駁。

        170、悲欣交集:心中悲哀和欣喜之情交織在一起

        171、“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172、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173、弘一法師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174、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175、“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176、智者達(dá)觀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惡。

        177、“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思!

        178、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79、恬淡處世,涵容待人人生其實就是用自己能給的,換回自己想要的,包括你的辛勞,時間,情感,乃至生命。當(dāng)你什么也給不起時,你只能淡看失去。只有看淡了得失,不在得失間躊躇,才能灑脫地生活,心才能自由呼吸,心的自由是最大的快樂。

        180、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181、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

        182、沒有勇氣的人就多勞作,看不清事情的本質(zhì)就多觀察,越是沒有道理的人越善于辯解,越是感情不好得人越表現(xiàn)的客套。

        183、步步都要搶占優(yōu)先,必定會有更強(qiáng)的人來排擠他;事事都要爭強(qiáng)好勝,必定會有更強(qiáng)的人來挫辱他。因果循環(huán),乃是自然之理。想要跳出這個因果圈子,唯有放下名利,旁觀退讓。

        184、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

        185、容人,則德日廣大;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xué)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fēng)日遠(yuǎn)。

        186、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187、師平生最推崇印光大師,效其不收徒眾,不主寺剎之風(fēng),惟以寫字與人結(jié)緣。其清純恬淡、孤高耿介之風(fēng)范,對民國以來之佛教界影響極大。著有彌陀義疏擷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清涼歌集、華嚴(yán)聯(lián)集、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四分含注戒本講義、南山道祖略譜等書。坊間現(xiàn)有弘一大師法集傳世

        188、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顯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時間能夠保持一個和氣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應(yīng)該加以勤學(xué)苦練才對。

        189、這點倒是做的還可以,遇事敢于承擔(dān)責(zé)任,敢于直言,不怕吃虧。61.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190、是否感覺「錯誤」、「失敗」會動搖你的價值、自信和在他人眼中的威信、地位?

        191、“你所見即是我,好與壞我都不反駁”意思是你眼中看到的就是我的樣子,無論給你的印象是好是壞,我都不會做任何修飾和反駁。

        192、弘一法師說:“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193、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194、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195、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本是弘一法師語錄,見識不足的人就會什么事情都體現(xiàn)得很多慮,威信不足的人就會什么事情都比較容易發(fā)怒,信心不足的人就會比別人多說很多話。

        196、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

        197、人生來去俱是空,與其痛苦煎熬,不如果斷放下。

        198、一念放下,萬般從容。他能舍棄一切的去出家,說明世間萬物他都看透了,看開了才會做這樣的決定。絕不是一時興起的念頭。而是一切都放下之后的決定。

        199、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200、“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已,以弱字御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李叔同經(jīng)典語錄】相關(guān)文章:

      《答李端叔書》閱讀答案08-12

      劉同經(jīng)典語錄09-16

      李宇春經(jīng)典語錄10-29

      李宇春經(jīng)典語錄12-22

      劉同微博經(jīng)典語錄11-17

      李想創(chuàng)業(yè)經(jīng)典語錄薈萃07-28

      什么是三同及三同包含的內(nèi)容09-25

      李彥宏經(jīng)典李志成創(chuàng)業(yè)語錄集錦07-31

      帶同字的成語04-21

      精選劉同的語錄45句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