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轉(zhuǎn)》北師大版六年數(shù)學下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由面旋轉(zhuǎn)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初步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以及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zhuǎn)之間的關系。
教學教具:
圓柱與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認定目標
1、看第1頁第一幅圖,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彩帶通過旋轉(zhuǎn)形成了一個曲線圖形圓。)
觀察第2題圖,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下雨時汽車的雨刷是怎樣運動的`?形成了什么圖形?(總結出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
再讓學生做第2頁第3題,結合課前的活動問:紙片旋轉(zhuǎn)后形成什么圖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總結出面的旋轉(zhuǎn)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guī)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jié)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小組交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fā)現(xiàn)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1、小組匯報反饋。
三、課堂討論
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有哪些?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艃蓚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問: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測量圓柱的高嗎?圓柱有多少條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量一量你帶來的圓柱的高是多少?
圓錐的特征:
、庞梢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有多少條高?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并動手測量圓錐的高。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你能說一說你現(xiàn)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認一認。
課本第3頁,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的直觀圖,為什么會畫成這樣?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
四、回扣目標
1、第1題個別口答。你是如何判斷的?
2、第3題。先獨立思考,再與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第4題。想一想,連一連。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想象,想好后動手連一連,集體講評。
4、第5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找出問題解決的關鍵,然后再進行計算。
五、反饋糾正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面的旋轉(zhuǎn)》北師大版六年數(shù)學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圖形的旋轉(zhuǎn)教學設計04-26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2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1
數(shù)學教學設計12-27
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設計03-23
六年級數(shù)學期末測試卷北師大版12-26
北師大六數(shù)《運算律》教學設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