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
認識角是二年級下冊的知識,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平面圖形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認識角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為了更好的將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數(shù)學網(wǎng)小編與大家分享《認識角》數(shù)學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在學習中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在觀察和操作中,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直觀感知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從實物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2.感知角是有大小的,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guān)。
教學準備:
三角板、活動角、材料袋、練習紙和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要求,引入新課
教師拿出一些平面圖形提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對這些圖形中還藏著我們的一個新朋友--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
但是角非常調(diào)皮,只有眼力好愛、觀察的孩子才能發(fā)現(xiàn)它。
二、從平面圖形中抽象出“角”,認識角的特征
1、出示書上場景圖,抽象出物體里的角
小紅和亮亮是一對好朋友,今天他們正在做手工呢,出示課件圖,請仔細觀察一下,你在哪些物體上的面上找到了角?(指名回答)
這些角在哪兒?先指名說一說,指一指,再利用學具同桌互相指一指。
老師明白了,你們剛才說就是這些角。(借助多媒體拖動鼠標物體表面的角閃爍,再點擊剪刀、三角板、鐘面上的角,抽象出物體表面上的角,課件出示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角。)
介紹說明:這些平面圖形都是角,我們把像這樣的平面圖形就叫做角。
2、認識“角”的基本特征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角,看看它們有些什么相同點?
角到底長什么樣?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如果想畫一個角,應該怎么畫呢?
介紹說明:角尖尖的的頂端我們把它叫做頂點,直直的兩條邊就叫做邊,同時板書。畫出角的標記。其它的角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大屏幕,找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根據(jù)學生指角的方法相機帶領(lǐng)學生指一指,最后請一個同學帶領(lǐng)大家指一指。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diào)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因此,新課由出示的三樣物體“剪刀”“三角板”“鐘面”導入,通過引導學生從仔細觀察角中初步感知實物上的角,再把這些角從實物上抽象出來,讓學生建立角的幾何圖形的表象。然后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共同點,從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稱,總結(jié)出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3、試一試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兩根小棒搭一個角,注意:怎么才能搭成一個角?
同桌相互考一考角的頂點、兩條邊各在哪兒。
4、通過區(qū)別、判斷等活動,進一步明確“角”的基本特征。
角的王國要開運動會了,可是有人要冒名頂替,我們應該怎么辦?
對,把他找出來,比賽要公平嗎!
集體判斷(用手勢表示對錯),課件演示是角的的圖形閃爍,不是角的先說說為什么,然后點擊課件圖形變化成角。
5、從身邊找角。我們的新朋友角可調(diào)皮了,它要和你們玩捉迷藏呢!瞧,它就藏在你的身邊,能找出來嗎?開始!教師巡視。找出的同學指指每個物體表面上的角,找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6、這些圖形中也藏著角,你能找到嗎?打開書66頁,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匯報答案,有不同意見相機辯一辯,說明為什么,最后跟著課件演示數(shù)一數(shù)。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角后,再讓學生回到生活的現(xiàn)實場景中去找出更多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通過這樣從實物到圖形,再從圖形到實物的反復轉(zhuǎn)換,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空間觀念就會不斷地生發(fā)并逐步形成。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的大小
1、認識角有大小
談話:我們的這個新朋友真的很調(diào)皮,它還會變化呢?
旋轉(zhuǎn)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夾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全班交流匯報。
2、做活動角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角,教師先演示做一個活動角
a.把兩張吸管的一端用圖釘訂在一起做成角
b.把角固定在黑板上,指指角的頂點和邊
你能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些的角嗎?
你能也像這樣做一個角嗎?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安全
拿出學生做的一個角(明顯看出比我的角大),問:你們看看這個角,和我的角比,誰的大?
再拿出一個(明顯看出比我的角小的),問:這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拿出第三個(不能明顯看出比我的角大還是小的),問:那這個呢?我們應該怎么辦?
對!我們來比一比。誰上來試一試!(請一名同學比較角的大小)指導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說說頂點對齊,對齊一條邊,看另一條邊。
介紹說明:這是用重疊法比較的,比較角的大小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再研究。
【設計意圖】空間觀念的形成,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反思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逐步加深對角的本質(zhì)的認識。做角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把頭腦中角的表象再現(xiàn)出來的過程。做完角在比較、交流,真正使學生在操作交流中學會直觀比較角的大小。
3、想想做做第3題
這是一把折扇,點擊課件:出示扇子圖,指一指扇面哪兒有角?打開折扇角有什么變化?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角有什么變化?
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角嗎?先交流再指名回答。你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角的大小變化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折扇、剪刀的開合操作,讓學生直觀體會到角有大小的變化,并利用學生的直觀感受,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guān)。再通過用手比劃角,讓學生邊思考邊操作,進一步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guān)。
4、想想做做第4題
同學們,你們觀察真仔細,就連調(diào)皮的角也不得不佩服,現(xiàn)在它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啦!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出一個角,教師把折好的角貼到黑板上,指指折出的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第一個要求:你也折出一個角,展示你折的角在哪兒,指一指頂點和兩條邊。
第二個要求:增加點難度,敢挑戰(zhàn)嗎?把你折的角變小。想一想:你準備怎么做?請1名同學上去折一折。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師再演示,生觀察。
談話:你是怎么折的?角的頂點不變,一條邊往后退就能再折一個小些的角,請同學試一試。你還能折出更小的角來嗎?學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多折幾個角后,再打開紙看折痕,比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第三個要求:現(xiàn)在加大難度,提問:你能想折大就折大,想折小就折小嗎?
先不要折,想一想:你準備怎么做?
【設計意圖】通過對剪刀的開合操作,學生已經(jīng)直觀體會到角有大小的變化,再通過折角比大小,同時問如果要使角大一點或小一點該怎么辦,讓學生邊思考邊操作,進一步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guān)。
四、全課總結(jié)
1、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個圖形?你知道角有什么?
2、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樣介紹自己。
五、拓展作業(yè)
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角娃娃非常高興,想要和大家一起玩,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剪法多?
以上就是數(shù)學網(wǎng)小編分享《認識角》數(shù)學教學設計的全部內(nèi)容,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希望大家喜歡!
【認識角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3-02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小學數(shù)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