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第2課《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
【教材簡析】
在本課的前面是《身體的結構》,學生已經(jīng)能夠用系統(tǒng)的眼光看待人體結構組成,認識到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不同部分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共同協(xié)作的結果。在本課探究中,學生不但會知道骨骼對身體的支撐與保護功能、肌肉的運動功能以及關節(jié)的連接功能。還會在不同運動的過程中,體驗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是相互協(xié)調共同完成動作的。既對上節(jié)課的科學概念進行深化研究,又對后面的有關運動、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識鋪墊。
【學情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這將是一個有趣而神秘的單元。身體內部的各種活動和變化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個暗箱,學生能夠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觀察。而當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體驗、觀察活動,發(fā)現(xiàn)身體在工作中的協(xié)調工作特點之后,又將會感受到人體那種精密、和諧之美。
我校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記錄以及單元復習整理,但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小結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從一段文字中提煉出導圖的關鍵字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教學目標】
A.科學概念:了解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組成、分類和功能等知識,知道這些結構特點在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當中的運用。
B.過程與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能夠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觀察記錄,并能夠在不斷完善認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察記錄進行補充完善。
C.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愿意與他人分享研究結果,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能夠從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有關的文字、圖片和實物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整理成一幅思維導圖。
【教學難點】學生有效的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交流匯報。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參與了“起立問好”這個動作?
揭示課題,并了解學生對于“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前概念。
二、自主探究
1.介紹三個展區(qū)的物品,包含文字介紹、展件和體驗活動。
骨骼區(qū):
展件:人體骨骼模型、X光片、臺燈(模仿人體脊柱)、羊骨(觀察骨骼的構成)。
體驗活動:對照骨骼展件,摸一摸自己手臂的骨骼。
關節(jié)區(qū):
展件:雞翅(體驗關節(jié)的作用)、羊骨(觀察關節(jié)的構成)、玩具挖掘機(模仿人體手臂構造)、合頁(模仿人體膝蓋部位的關節(jié))。
體驗活動:右手舉啞鈴,做前臂屈伸3次,左手捂住體驗肘關節(jié),感受肘關節(jié)運動。
肌肉區(qū):牛蛙腿(骨骼肌)、豬心(心肌)、豬腸(平滑肌)。
體驗活動:
雙手捂住自己的大腿,下蹲3次,感受大腿肌肉的拉伸變化。
2.溫馨提醒注意事項和參觀的順序。
3.學生自主參觀和體驗,并記錄。
三、匯報交流
1.組內成員交流發(fā)現(xiàn)。
2.全班分享參觀展件的主要體會和體驗活動的感受。
3.個別小組上臺利用自己記錄的思維導圖匯報在各個區(qū)域的收獲。
四、小結
1.舉例說明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是協(xié)調運動,密不可分的。
2.呼吁大家要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靈活。
更多相關教學設計內容推薦:
http://krishna123.com/
【《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案和教學設計12-12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8-05
駱駝和羊教學設計08-01
狼和小羊教學設計07-19
酸的和甜的教學設計06-23
《松鼠和松果》教學設計07-06
《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12-12
《駱駝和羊》教學設計11-24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10-30
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