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與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人音版)第二冊第九課《巧巧手》欣賞
教學年級:一年級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樂曲的來歷,知道波爾卡是起源于歐洲的一種音樂體裁。感受樂曲不同的情緒。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現(xiàn)樂曲活潑、熱烈、歡快的主題。
教學重點: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現(xiàn)樂曲活潑、熱烈、歡快的主題。
教學難點:能聽辨出樂曲的段落。
教學準備: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聽音樂邊做律動邊進教室,背景音樂為《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2、師生問好。
二、新授部分:
1、欣賞第一部分:
1)設問:我有一雙萬能的手,現(xiàn)在老師在做什么呢?(師配第一部分主題音樂做打鐵動作)老師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力度一樣嗎?什么時候強,什么時候弱?
2)出示圖譜,誰能從這幅圖里找到答案(師邊喊口號再演示一遍,引導學生找出節(jié)奏規(guī)律)
3)跟隨老師的口號做打鐵動作。
4)跟音樂邊聽邊做動作。
5)作品簡介。這首樂曲的名字叫《鐵匠波爾卡》。波爾卡是從歐洲流行起來的一種二拍子的舞蹈節(jié)奏!惰F匠波爾卡》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在一百年前創(chuàng)作的。1869年3月保險箱制造商制成了兩萬個保險箱,心里很高興,所以就舉辦了一次焰火慶祝大會,據(jù)說這首《鐵匠波爾卡》首次在焰火大會上演出的時候,樂隊曾采用兩臺打鐵用的鐵砧作為節(jié)奏樂器呢!剛才我們聽到的只是這首樂曲的第一部分。聽完后,你感覺到鐵匠打鐵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輕松、愉快)
6)再聽第一部分,邊聽音樂邊做動作,敲打擊樂器。
過渡:同學們表演得太棒了?磥,作曲家成功地抓住了人們來參加焰火大會時的心情,大家跟著音樂跳起來抒情的舞蹈,你們聽!
2、欣賞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音樂,生聽辨與第一段在風格和情緒上的不同之處。
師:舒展的音樂過后,又聽到了火熱的打鐵聲,和剛才的一樣嗎?(出示圖譜)
2)生隨口號敲節(jié)奏。
3)生隨音樂敲節(jié)奏。
4)完整復聽第二部分,沒有打鐵聲的時候用舒展的動作表示,聽到打鐵聲時用錘子敲一敲。
3、欣賞第三部分
1)播放第三部分音樂,聽辨與哪部分相似。
2)你們注意到結尾了嗎?焰火大會進入了狂歡階段,為了配合人們的情緒,音樂也進入了高潮,這時我們有什么樣的.感受?
3)復聽第三部分音樂,生表現(xiàn)高潮部分
4、完整欣賞作品
回憶全曲
三、拓展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月1日,在維也納著名的金色演播大廳里都要舉行一次新年音樂會!惰F匠波爾卡》也是經(jīng)常在這里演出的一首曲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世界級的音樂大師們是如何演奏的?(播放視頻)
四、聽音樂出教室。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有趣、生動地欣賞表演課。音樂是流動的,具有形象性和不確定性。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我采用了“總---分---總”的教學手段,抓住“音樂形象”這條主線,加入了打鐵的動作和節(jié)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力。初聽時我用打鐵的聲音將學生帶人情境中。在分段欣賞時引導學生從每段不同的情緒、節(jié)奏入手,這樣就把學生引進特定的意境中去,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樂曲的情緒,感受到音樂內(nèi)在的美,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整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
【《鐵匠波爾卡》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aoe教學設計與反思》教學反思12-23
教學設計及反思03-04
《歡慶》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10
《燈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27
《琥珀》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2-27
負數(shù)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2-26
《絕招》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3-23
教學設計地理教學反思12-11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3-01
白鵝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