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列子一則,翻譯
學習目標:
1、熟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掌握重點詞語含義。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疏通文意
3、了解故事內容,把握人物之間的情感。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悟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列子一則,翻譯。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導入新課
1、伯牙和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讓我們一同去見證一下他們之間的那種令人敬仰的情誼吧。
2、介紹俞伯牙與鐘子期。(故事形式PPT)
二、作者簡介
學生談談作者及其作品,教師補充。PPT
《列子》,相傳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著。《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列子》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內有很多膾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學遺產。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揣摩朗讀方法。
2、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
3、指名朗讀,點撥朗讀技巧
4、全班齊讀。
四、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結合書下注釋,獨立翻譯課文。
2、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3、全班交流,解決共性問題,師點撥。
4、指名譯全文,評價。
五、品味課文,理解文意
。ㄒ唬┳x文思考:
1、文中怎么敘述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的?
2、這篇古文蘊含的道理是什么?
3、“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
4、從文中得出一個什么成語?
5、后人根據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
(二)小組匯報,教師點撥。
1、伯牙把自己的情懷寄托于琴音,琴技爐火純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無論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3、(1)“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 或“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高山流水(覓知音)
5、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六、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ㄒ唬┳x《伯牙絕弦》的有關文字,思考問題: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節(jié)選)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ㄟ@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列子一則,翻譯。
。ǘ┱故緝扇饲Ч艂髡b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四、課堂小結
高山流水,琴臺知音。這則發(fā)生在一位音樂家和一位樵夫之間的故事,浪漫而詩意。我們無須去驗證這則傳說的真實性,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心靈與情懷。
七、布置作業(yè)
1、將這則故事改寫成一則 300 字左右的白話故事。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列子》一則
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
子期善聽: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說明:本科在期初設計時安排兩課時,由于課文篇幅短,內容不多,所以在實際備課中安排一課時完成任務,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jié)。
【列子,翻譯】相關文章:
《列子》讀后感08-25
語句翻譯08-15
翻譯的實習報告11-08
翻譯實習報告11-13
翻譯實習心得01-25
經典句子-中英翻譯01-15
翻譯實習總結07-22
翻譯的實習心得10-18
翻譯實習心得01-22
翻譯工作總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