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詞鑒賞答案

      時間:2024-12-19 15:55:03 佩瑩 古詩詞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答案(通用25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詞鑒賞答案(通用25篇)

        古詩詞鑒賞答案 1

       。纤危┯钗奶撝

        遙夜沉沉滿幕霜,有時歸夢到家鄉(xiāng)。

        傳聞已筑西河館,自許能肥北海羊。

        回首兩朝俱草莽,馳心萬里絕農(nóng)桑。

        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注:①金國陷汴京,擄徽、欽二帝,下面“兩朝”即指此事。宇文虛中因出使金國而被軟禁,身雖留而心不屈。

        ②西河館:春秋時期晉國扣留魯國大臣季孫意如,要把他長期安置在西河地方的賓館里。

       、郾焙Q颍禾K武牧羊。

       、苋辏褐附饑

        1、這首詩的`首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情景?(3分)

        2、此詩后三聯(lián)怎樣將直抒胸臆與間接抒情相結(jié)合的?請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進行賞析。(4分)

        答案:

        1、描寫了在沉沉的長夜里,濃霜布滿帳幕,身處異鄉(xiāng)的詩人難得在睡夢中回到了家鄉(xiāng)(祖國)的情景。

        2、本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為間接抒情。頷聯(lián)借典故抒情,用了西河館和北海羊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被金國軟禁,但也要效法蘇武守志不屈(不變節(jié));頸聯(lián)景、事抒情,詩人回想起徽、欽二帝遭俘虜離開朝廷,被金人搶占的祖國土地已經(jīng)不能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借此來抒發(fā)對國恥的深沉悲憤。

        古詩詞鑒賞答案 2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棄疾中年遭饞劾,賦閑20年。

       。1)全篇圍繞哪一個字組織內(nèi)容?請簡要分析。(4分)

        (2)“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笔鞘裁匆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答案:(1)醉。(1分)

        上片寫“醉”的原因:借酒澆因現(xiàn)實而帶來的愁。下片描寫醉態(tài),表現(xiàn)醉性、醉情!八蛇呑淼埂、“問松”、“疑松來扶”、“推松曰去”,通過人物的.語言、心理和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詞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強性格。(3分)

        ——答出醉因、醉態(tài)、醉性三層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滿分。

       。2)表面是說相信古書沒有一點好處,實則指古書上盡管有許多“至理名言”,現(xiàn)在卻行不通,現(xiàn)實不能讓人滿意。(2分)流露出詞人對現(xiàn)實的憤激不滿之情。(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3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送友人出塞①吳偉業(yè)

        其一

        魚海②蕭條萬里霜,西風(fēng)一哭斷人腸。勸君休望零支塞,木葉山頭是故鄉(xiāng)。

        其二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不知黑水西風(fēng)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寧古塔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辭官歸鄉(xiāng)不久的詩人,在吳江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魚海:即“捕魚兒!保h在塞北內(nèi)蒙古之境。

       。1)零支塞是友人出關(guān)必經(jīng)的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當(dāng)友人離去途經(jīng)此地時,詩人本該勸他“回望”故鄉(xiāng),卻不合情理地勸他“休望”,為什么?(4分)

       。2)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請簡析之。(4分)

        答案

       。1)①背井離鄉(xiāng)的人途中的回望,只會徒增幾分鄉(xiāng)關(guān)日遠、一去難返的哀慨和絕望。詩人的勸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時的凄絕心態(tài)。(2分)②反常的`勸慰,使思鄉(xiāng)之情流徙之苦倍增,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2分)(意思對即可)

       。2)①第一首詩運用想象手法,懸擬友人出塞途中的凄涼景象,表現(xiàn)友人腸斷天涯之傷。(2分)②第二首詩運用對比手法,在風(fēng)雪肆虐的黑水與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流徙生涯的牽掛與擔(dān)憂。(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4

        詩歌閱讀(4分)

        閱讀下面一首小令,回答問題。

        天凈沙·秋

       。ㄔ┌讟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9.這首小令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秋景圖,體現(xiàn)出秋天不同的特征,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9.作者用了孤村、落日、殘霞、老樹、寒鴉等意象(景物)(1分)來表現(xiàn)傳統(tǒng)秋意冷寂、凄清、蕭瑟的'一面(1分);結(jié)尾又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等意象(景物),(1分)展現(xiàn)了秋天明朗、絢麗、多彩的一面(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5

        《破陣子》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賞析】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xué)術(shù)上的好友。《破陣子》便是辛棄疾寄給陳亮的一首以抒壯懷的詞。詞中追憶了昔日起義軍豪邁壯闊的戰(zhàn)斗生活,抒發(fā)了渴望殺敵報國、收復(fù)中原的雄心,也表達了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

        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里的夜與曉,醉里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真切地表現(xiàn)了詞人此時內(nèi)心的郁憤。上句是看,此句是聞。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兩句進一步渲染軍中的戰(zhàn)斗氣氛,部隊給養(yǎng)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軍樂隊奏響雄壯的戰(zhàn)歌,以鼓舞斗志。沙場秋點兵,只用五個字,就栩栩如生地寫出了雄壯威武的陣容,再現(xiàn)了詞人立馬陣前,點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寫投入戰(zhàn)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讓我們好象看到的盧快馬在飛馳電掣般前進,強弓勁矢在霹靂般震響。一幅風(fēng)塵蔽日、金鼓匝地的戰(zhàn)斗情景便躍然紙上,愛國將士們沖鋒陷陣,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歷歷如在目前。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zhàn)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蓱z白發(fā)生,筆鋒陡轉(zhuǎn),使感情從最高點一跌千丈,吐盡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揭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抒發(fā)了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使全詞籠上了濃郁的悲涼色彩。這一句與首句相呼應(yīng),都是敘寫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與中間夢境形成強烈對比,有力地表現(xiàn)了報國有志志不伸的悲憤。

        【中考預(yù)測】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答: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2、全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fā)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3、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答: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表現(xiàn)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4、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國家。

        5、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字的表達效果。

        答:既點明了季節(jié),也為戰(zhàn)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古詩詞鑒賞答案 6

        八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2. 這首詩善于運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雞鳴見日升”既是寫雞鳴日出的燦爛圖景,也是詩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實寫,也是比喻當(dāng)時的保守勢力。

        “最高層”字面上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暗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試比較這兩句詩的異同。

        兩句詩表現(xiàn)技法極為相似,兩者都用比喻闡釋深刻的哲理。

        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古詩詞鑒賞答案 7

        1.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聯(lián)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

        (2)這首詩最后一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艱難,勇于攀高的豪氣壯志。

        2.閱讀下邊詩歌,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4分,每小題2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3.這首詩緊扣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特征寫景,以“”字為線索,同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24.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從動植物的變化描寫季節(jié)特征,用詞準確而精妙,從中找出一處并進行品析。

        答案:23、行字為線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4如“爭”生動的反應(yīng)出西湖早春黃鶯爭鳴活躍的熱鬧景象,又寫出春光帶來的自然活力,如“幾處”照應(yīng)“早鶯”,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準確的寫出了錢塘湖初春季節(jié)的特點和作者的喜悅之情:如“亂”“迷”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湖邊五顏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紅,讓人眼花繚亂的早春之景等等。

        3.閱讀下邊詩歌,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社日①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注:①社日:古時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閱讀上面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砰_頭兩句描寫了村外村內(nèi)怎樣的景象?反映了農(nóng)家怎樣的生活情景?(2分)

        答:▲

       、颇┚洹胺龅米砣藲w”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⒒⑴(2分)村外田里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村內(nèi)豬滿圈,雞棲塒。反映了農(nóng)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說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疲2分)使人聯(lián)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里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古詩詞鑒賞答案 8

        春風(fēng)倚棹闔閭城②, 水國春寒陰復(fù)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 青袍③今已誤儒生。

        注:①嚴士元,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②闔閭城,蘇州城。③青袍,貞觀四年規(guī)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話概括首聯(lián)中水國春天的特點。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如何具體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3分)

        (2)中間兩聯(lián)寫景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9. (1)特點是春寒料峭,陰晴不定(1分)。頷聯(lián)寫春天細雨濕衣,寫出了寒冷(1分),頸聯(lián)寫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體現(xiàn)陰晴不定的特點(1分)。

       。2)視聽結(jié)合(1分),虛實相生(1分,想象或虛寫亦可)的表現(xiàn)手法。情感:依依惜別之情(1分)和對朋友的牽掛(1分)。

       。3)尾聯(lián)體現(xiàn)了詩人仕途不順、官場失意的情懷(1分)。詩人借朋友傳話給湖南相識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誤儒生,僅僅做一員小官,耽誤了自己的前程(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9

        菩薩蠻·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鴻去。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21. 古典詩歌在梟物描寫時常“以畫入詩”,簡析詞的上闋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3分)

        22.簡析詞的下闋所表達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21.①構(gòu)圖上由遠及近,由遠處的彩虹、萬山,到近處的短亭、丹楓、酒旗,層次分明。②色彩上絢爛明麗,詞人選取了彩虹、紫中帶翠的山嶺、青旗(酒旗色青,亦稱青旆)、紅楓等意象,織就了一幅燦爛美麗的畫面。

        評分標準:共3分。寫出一點2分,寫出兩點滿分。每點都要結(jié)合內(nèi)容解析。

        22.①詞的下闋抒寫了羈旅愁思和孤獨寂寞之感。(2分)②前兩句,謂詞人旅途奔波,一事無成,“浮生”一詞意為漂泊不定的經(jīng)歷,表示了對羈旅漂泊的厭倦;“事逐孤鴻去”,意為往事不可追尋,不能再返。(1分)③結(jié)尾兩句更透出了羈旅夜晚、黃昏來臨、空屋寒燈的凄涼。一個“又”字,尤其能說明詞人漂泊的漫長,嘗盡了千愁萬苦。(1分)

        評分標準:共4分。第1條中兩個情感各占1分。第2、3條的分析,意思對即得分。

        詞作鑒賞

        洪王茶,宋末人,自號空同詞客,有詞一卷。水口,集鎮(zhèn)名,今名水口鋪,在安徽來安縣南三十里,來安水東岸。為當(dāng)?shù)氐乃懡煌ㄒ,亦為征人旅客常?jīng)之地。詞人途中投宿于此,即景抒情,寫下了這首抒發(fā)羈旅幽思的'小詞。

        起首“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二句寫遠景。雨后初晴,一道斷虹斜插于東南方的長江之上,在夕陽落照之下,千山萬水,一片紫翠!跋雕R短亭西,丹楓明酒旗”。兩句轉(zhuǎn)寫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時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系馬短亭西”,說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楓明酒旗”,說明客舍兼營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畫卷,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絢麗,詩意盎然。詞人好像手握一枝調(diào)色彩筆,精心構(gòu)畫,于是畫面上出現(xiàn)了紅黃橙綠青藍紫的彩虹,紫中帶翠的山嶺出現(xiàn)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稱青旆)、紅楓也出現(xiàn)了“斷虹遠飲橫江水”中的“飲”字,帶有“追琢”的痕跡。況周頤說:“詞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際,此中消息,正復(fù)難言!保ā掇ワL(fēng)詞話》卷一)可見他不是反對追琢,而是反對“太做”,即追琢過分。若“恰如分際”,這種追琢還是必要的。復(fù)有“明”字,青旗、紅楓,判然可見,色彩明麗。

        下闋抒寫客居此地的孤獨之感。換頭“浮生?吐罚轮鸸馒櫲。”二句,謂詞人奔走仕途,一事無成。“浮生”語出《莊子?桃狻贰捌渖舾,其死若休!痹~人這里借用,表示了對仕途的厭倦!笆轮鸸馒櫲ァ保蟾攀钦f往事不可追尋,已逝之時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摯感人。結(jié)尾“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倍漯堄许嵨丁臅r間上看,上闋寫夕陽時候,提到山猶染紫;這里說“月黃昏”,則已暮色蒼茫了。其上著以“又是”二字,說明詞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嘗盡了千愁萬苦。時已云暮,詞人只有點上寒燈,閉門獨坐而已。唐人馬戴《灞上秋居》詩有句云“寒燈獨夜人”,詞境似之,但換用“人閉門”三字,則變成有我之境,與李重元《憶王孫。春景》詞的結(jié)句“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菩薩蠻》,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但前后對比,又有明顯的映照作用:開始時詞人遠眺斷虹飲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較平靜、舒暢;結(jié)尾時閉門獨坐,孤燈相伴,自然產(chǎn)生抑塞無聊之感。因此在整個詞中,詞人的感情是有發(fā)展變化的,非平鋪直敘的作品所能及。

        古詩詞鑒賞答案 10

        從軍行

        楊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試題】

        1、請簡要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2、“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從哪兩個方面描繪了激烈悲壯的戰(zhàn)爭場面。

        【參考答案】

        1、詩中寫了一位書生從軍邊塞,抵御外患的過程(意思相近即可)。

        2、視覺、聽覺或色彩、聲音 。

        【作者簡介】

        楊炯:(650-693?),華陰人,排行七。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補校書郎,天授元年(690)與宋之問同直習(xí)藝館。后為婺州盈川令,世稱楊盈川。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擅長五律,語言精麗嚴整,風(fēng)格警勁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詩》存詩一卷。

        【注釋】

        ①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曲》舊題。

       、凇胺榛稹本洌夯谩稘h書·匈奴傳》“烽火通于甘泉、長安數(shù)月”語意。西京,指長安。

        ③牙璋:調(diào)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與和主將手中,調(diào)兵時以此為憑。鳳闕:指長安宮闕!妒酚洝し舛U》:“(建章宮)其東二十余丈。”

       、荦埑牵盒倥拿,借指敵方要地。

        ⑤凋:此處意為“使脫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⑥百夫長:指下級軍官。

        【譯文】

        報警的烽火已經(jīng)傳到了長安,軍情危急。壯士的心里難以平靜。帶著用兵的符信離開了都城,精銳的軍隊開赴敵人的巢穴。戰(zhàn)斗正是激烈的時候,大雪紛飛,軍旗上的彩畫都凋殘了,急風(fēng)雜著鼓聲呼嘯著。寧愿作一名普通的百夫長浴血殺敵,也勝過作一個百無用處的書生啊?

        【鑒賞】

        “初唐四杰”的從軍、出塞之作,表現(xiàn)知識分子立功邊陲的壯志豪情,慷慨雄壯,令人感動,對盛唐邊塞詩的高度繁榮和成熟,有一定的影響。楊炯的從軍行,是代表作之一。

        《舊唐書·高宗紀》載: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慶陽一帶,裴行儉奉命出征。楊炯此詩當(dāng)作于此時。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zhàn)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首聯(lián)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并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xiàn)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用夸張的手法寫外患嚴重,情勢危急,生動傳神的把戰(zhàn)事緊急的軍情傳遞給讀者,并引出下文!靶闹凶圆黄健,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他不愿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xiàn)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diào)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傍P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wěn)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jīng)神速地到達前線,并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拌F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zhàn)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tài)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zhàn)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

        頸聯(lián)“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fēng)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詩的尾聯(lián):“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敝苯邮惆l(fā)從戎書生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zhàn)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寧愿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為保衛(wèi)邊疆而戰(zhàn),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表達了詩人忠貞的報國之心。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jīng)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xiàn)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古詩詞鑒賞答案 11

        雨后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劉攽(bān),慶歷六年進士,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

        【試題】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2.三四句描寫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見的具體景物有哪些?詩中所寫景物勾勒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圖畫?

        【參考答案】

        1.形象地寫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靜、明凈(清澈)的狀態(tài)。

        2. 垂楊、荷葉,春季。

       。20xx年廣東省肇慶市中考語文試題)

        【補充注釋】

       。1)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作鏡子,銅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見人影。(2)檐楹(yányíng):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梁柱。

        (3)垂楊:楊柳。荷心:荷葉。

        【譯文】

        春雨過后,池塘里漲滿了水,幾乎與地面相平。那平靜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鏡,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春風(fēng)拂過,萬千楊柳枝條頓時裊娜地舞動起來。它們紛紛抖落一身晶瑩的水珠,灑向那池中的荷葉,霎時傳來很多清脆的響聲。

        【作者簡介】

        劉攽(1023~1089)北宋史學(xué)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歷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xué),治學(xué)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責(zé)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鑒賞】

        這首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fēng)、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shù)享受。 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靜態(tài)美。第一句寫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讀這一句,會覺得它過于平常,但在這句之后緊接以“淡磨明鏡照檐楹”,卻境界頓出!暗ァ倍诸H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jīng)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jīng)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一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狀態(tài),并能進而聯(lián)想到前此蒙蒙細雨隨著微風(fēng)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暗ッ麋R照檐楹”,創(chuàng)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屬的藝術(shù)境界。與此相適應(yīng),這兩句語勢平緩,無一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jīng)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給讀者以一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一步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停了,風(fēng)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風(fēng)起,萬千楊柳枝條裊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fēng)雨中洗盡污濁,欣喜中乘風(fēng)起舞。舞動時抖落一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風(fēng)狂雨驟時,楊柳枝條不停擺動不會引人注目,雨打荷葉響聲一片也不會聲聲入耳。只有在風(fēng)停雨住之后,一切歸于沉寂,才會留意那突然風(fēng)穿楊柳出現(xiàn)的舞動,才會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拋向荷葉時發(fā)出的點點聲響。

        由風(fēng)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yīng),反映了作者雨后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tài)。后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fēng)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

        這里,詩人筆下蕩漾的東風(fēng)、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一不具有一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一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jié)奏也由平緩而轉(zhuǎn)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昂銎稹倍,首先造成突兀之勢,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yīng)回旋,造成一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tài)的和聲響的景物聯(lián)貫起來,組成一幅形聲兼?zhèn)涞乃囆g(shù)畫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tài),又寫其動態(tài),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gòu)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shù)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fā)之,詩人用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與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

        古詩詞鑒賞答案 12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①古詩詞鑒賞答案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guān)清渭應(yīng)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楊雄為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2)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營造了凄清而蕭瑟的.氛圍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觸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兩點即可)(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情感,結(jié)構(gòu)上,為…作鋪墊,引起…。

        )

       。2〕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yè)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楊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的感慨。(4分。每點2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13

        詩歌鑒賞(7分)

        卜算子蘇軾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0.(1)《卜算子》是?(2分)

       。2)詩歌表現(xiàn)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5分)

        答案

       。1)詞牌名(2分)

       。2)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思想情感。(2分)上闋前兩句營造了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chǎn)生對應(yīng)和契合。詞人以象征和擬人化手法,表現(xiàn)與孤鴻惺惺相惜,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3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14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風(fēng)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

        郊原曉綠初經(jīng)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團練副使。②撰碑錢:替別人寫墓志銘的稿費。

       、沤Y(jié)合全詩內(nèi)容,賞析詩歌首聯(lián)中的“亦”字。(3分)

        ⑵詩歌頷聯(lián)、頸聯(lián)是從哪兩個角度、用什么手法寫山里風(fēng)光的?(4分)

        ⑶全詩蘊含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試作分析。(3分)

        試題答案:

       、乓嗑褪恰耙病,蘊含了一種無奈(1分):承認山里風(fēng)光確實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環(huán)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來含蓄委婉,耐人尋味。(1分)

       、平嵌龋喝说.活動,自然風(fēng)景(2分);手法:動靜結(jié)合、對比。(2分)

       、菍ι躺斤L(fēng)光的喜愛(1分),勸勉自己不必惆悵(1分),落寞無奈(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15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全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

        2.描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所表現(xiàn)的意境。

        仰視天空,缺月如鉤,那如鉤的殘月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fēng)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fēng)中瑟縮,怎能不產(chǎn)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簡述“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nèi)心的孤寂之情。

        4.請體會“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中的“鎖”字的妙處。

        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然而“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xiāng)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起來。

        5.請體會“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的妙處。

        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云,故國家園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毀于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經(jīng)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

        6.請體會“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中“別是”二字的妙處。

        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恐怕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也難能體會。

        古詩詞鑒賞答案 16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jié)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

        2.“心遠”是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心遠地自偏”與“而無車馬喧”有何聯(lián)系,你對這兩句詩是如何理解的?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安删铡边@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xiàn)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jié)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lǐng)略到無限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lián)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dāng)時嚴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古詩詞鑒賞答案 17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8.(2分)詩歌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請賞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边@一名句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答對一半得1分)

        9.在戰(zhàn)火連綿不斷的日子里,消息隔絕。作者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能激起人強烈的共鳴。(意近即可)

        古詩詞鑒賞答案 18

        秦中吟·歌舞

       。ㄌ疲┌拙右

        秦中歲云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貴有風(fēng)雪興,富無饑寒憂。所營唯第宅,所務(wù)在追游。朱輪車馬客,紅燭歌舞樓。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秋宮為主人,廷尉居上頭。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豈知閿鄉(xiāng)?獄,中有凍死囚。

        〖注閿(wén)鄉(xiāng):舊縣名。白居易有《奏閿鄉(xiāng)縣禁囚狀》,詳述了無辜婦孺被關(guān)進閿鄉(xiāng)獄并遭受迫害的慘狀。

        【試題】

        1.這首詩揭露了中唐尖銳的社會矛盾,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與杜甫名句“ , ”一脈相承。

        2.賞析這首詩對比藝術(shù)的特色。

        【參考答案】

        1、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2、①從結(jié)構(gòu)上看,開頭兩句興起全篇,接下來十四句寫統(tǒng)治者驕奢侈靡的生活,而結(jié)尾僅用兩句描述“凍死囚”,文勢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勢。

       、趶乃囆g(shù)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過層層鋪敘、渲染,為結(jié)尾一幕作藝術(shù)的'鋪墊,前后構(gòu)成強烈、鮮明的對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語文試題浙江卷)

        【鑒賞】

        此詩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當(dāng)時詩人在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任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前蜀韋榖編《才調(diào)集》收此詩,題作“傷閿鄉(xiāng)縣囚”。

        此詩與《秦中吟十首》中的《輕肥》一詩思想內(nèi)容相近,中所說雖是閿鄉(xiāng)一地,在當(dāng)時卻具有普遍意義。作者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情況:一方面朱門車馬窮奢極侈;另一方面無辜的囚犯凍死獄中。對比之中,主題自然顯現(xiàn)。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似。表現(xiàn)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對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階級之間的尖銳對立。

        《歌舞》這首詩把朝廷貴官的糜爛生活與獄中的“凍死囚”相對照,對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階級作了無情的鞭撻,對被迫淪為“囚犯”的勞動人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詳寫,后者卻只在末尾重筆點出。因為“凍死”二字已能盡囚犯之慘狀,因此簡潔而有力;而朝廷貴官的奢糜生活,則必須詳盡鋪寫,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這個對比變得格外強烈和鮮明。

        古詩詞鑒賞答案 19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 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

        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12.請對畫線的“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一句作簡要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1.考查意圖:考察學(xué)生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www.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解答此類題,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詩表達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tǒng)治者無比強烈 的憤慨。(1分)

        12.考查意圖: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詩詞中經(jīng)過錘煉的字的妙處。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須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來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 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guān)的險要,(1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diào)。(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20

        阮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fēng)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yīng)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nèi)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shù)語。

        【試題】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了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

        2.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闡述。

        【答案】

        1.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diào)。春風(fēng)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fēng)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2.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xiàn)的;厣碚須埰宀⑾肜m(xù)下,借以轉(zhuǎn)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0xx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新課標卷Ⅰ)

        【鑒賞】

        “春風(fēng)”二句起調(diào)低沉,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風(fēng)吹雨已自凄涼,而花枝已凋殘矣,風(fēng)雨仍依舊吹打不舍,景象更為慘淡!奥浠o可飛”,寫殘紅滿地,沾泥不起,比雨繞殘枝,又進一層,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兩句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調(diào)。

        三、四句寫雨霽天晴,按理色調(diào)應(yīng)該轉(zhuǎn)為明朗,情緒應(yīng)該轉(zhuǎn)為歡快。可是不然,詞的感情旋律仍舊脫離不了低調(diào)。蓋風(fēng)雨雖停,而紅日卻已西沉。因此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暮色。

        詞的下闋,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仍從景物引起。“簾半卷,燕雙歸”,開簾待燕,亦閨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許之愁,無他,“雙燕”的“雙”字作怪耳。其中燕歸又與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襯。花落已引起紅顏易老的悲哀;燕歸來,則又勾起不見所歡的惆悵。燕雙人獨。怎能不令人觸景生愁,于是迸出“諱愁無奈眉”。

        一個警句。所謂“諱愁”,并不是說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內(nèi)心的愁緒,而是言“愁”的一種巧妙的寫法。“諱愁無奈眉”,就是對雙眉奈何不得,雙眉緊鎖,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語似無理,卻比直接說“愁上眉尖”藝術(shù)性高多了。

        結(jié)尾二句,緊承“諱愁”句來。因為愁詞無法排遣,所以她轉(zhuǎn)過身來,整頓局上殘棋,又從而著之,借以移情,可是著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遲緩,難以應(yīng)敵。這個結(jié)尾通過詞中人物自身的動作,生動而又準確地反映了紛亂的愁緒。

        古詩詞鑒賞答案 2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①古詩詞鑒賞答案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guān)清渭應(yīng)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楊雄為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2)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營造了凄清而蕭瑟的氛圍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觸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兩點即可)(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情感,結(jié)構(gòu)上,為…作鋪墊,引起…。

       。

       。2〕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yè)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楊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的感慨。(4分。每點2分,結(jié)合詩句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22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1、這首詩開篇沒有直接寫人物,而是描繪了“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一幅畫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前人評說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案

        11.交代主人公的出生地,(1分)引出歌詠對象或為人物出場作鋪墊,(1分)從側(cè)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烘托昭君為了祖國遠嫁異域的悲壯和偉大。(2分)

        12.王昭君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杜甫漂泊西南,有家難回;(2分)王昭君貌美如花,不受寵幸(美冠后宮不得恩寵),杜甫才華橫溢,懷才不遇(壯志難酬);(2分)作者借昭君懷古傷己,表達了漂泊天涯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的怨恨之情。(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23

        山雨

        翁卷

        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疟驹娒枥L了哪兩幅畫面?請結(jié)合所繪內(nèi)容概括作答。

       、仆瑯颖憩F(xiàn)雨的猛烈,本詩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在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

       、旁娗皟删涿鑼懥松搅种;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這是寫雨前之景;后兩句,以“平明”二字與上文的“夜”字相照應(yīng),以“忽見溪流急”與上文的“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相照應(yīng),而“溪流急”又與“他山落雨來”互為因果,前者為果,后者為因.這是寫雨后之景。

       、圃诿鑼懯址ㄉ希淘姴捎脗(cè)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杜詩則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前面敘事,后面抒情,中間夾雜著議論。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于景,抒寫了詩人對山雨奇景的`驚異之情;杜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崇高理想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古詩詞鑒賞答案 24

        【甲】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①忽傳收薊北②,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①劍外:劍門之外,泛指蜀中地區(qū)。②薊北:河北北部地區(qū),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jù)地范陽一帶。

        1.下列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2分)

        A.甲詩開篇即寫眼前之景:雖山河仍在,可城破國陷,一片荒涼衰朽景象。一個“破”字,令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

        B.甲詩尾聯(lián)寫詩人憂愁漸深,頭發(fā)愈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上。這種愁情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致。

        C.甲詩全詩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練,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D.乙詩抒寫詩人情感時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和動作描寫的手法。

        2.乙詩尾聯(lián)中連用了“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個地名,請分析“即從”“穿”“便下”“向”這幾個連接詞的妙處(2分)

        3.甲詩寫于安史之亂開始時,乙詩寫于安史之亂結(jié)束時,兩詩都寫到了“淚”,請分析它們各自蘊含的情感。(4分)

        【答案】

        1.B(2分)

        【解析】這種愁情不是“詩人與親人書信中斷,思念親人所至”,因為前面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句”。詩人的愁情是憂國思親。

        2.用四個連接詞將四個本來相距很遠的地方貫穿在一起,寫出了詩人聽聞喜訊后的喜悅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鄉(xiāng)(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

        3.甲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看到國家淪喪,城池破敗,百姓離散,到處一片衰朽景象,內(nèi)心無比傷痛悲憤而傷心垂淚,這淚是傷心之淚。(2分)乙詩中的眼淚是因為詩人聽到官軍取得戰(zhàn)爭勝利消息后,內(nèi)心無比激動和喜悅而落淚,這淚是欣喜之淚。(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 25

        論詩

        (南宋)戴復(fù)古

        飄零憂國杜陵老,感遇傷時陳子昂。

        近日不聞秋鶴唳,亂蟬無數(shù)噪斜陽。

       、鸥鶕(jù)全詩,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__的詩歌。(從詩歌內(nèi)容角度作答)(2分)

       、圃姼枞、四句是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艖n國傷時。(2分)

       、谱髡邔n國傷時、關(guān)心國計民生的詩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鶴鳴,將大量與之相反的詩歌,則貶為殘陽下群蟬亂哄哄的聒噪,(2分)對比鮮明,分別表達了作者對這兩類詩歌的推崇與厭惡之情。(2分)(說明:理解了三四句中的比喻得2分,理解了作者對兩類詩歌對比鮮明的情感態(tài)度得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答案(精選20篇)05-27

      杜甫《春望》古詩詞鑒賞答案05-09

      中考古詩詞鑒賞試題及答案07-18

      古詩詞鑒賞表現(xiàn)手法訓(xùn)練試題及答案08-30

      古詩詞鑒賞01-06

      春寒古詩詞鑒賞03-13

      《池上》古詩詞鑒賞07-31

      《春晚》古詩詞鑒賞03-27

      風(fēng)雨古詩詞鑒賞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