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以下是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對外漢語教學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緊密,特別是隨著“兩帶一路”的西部大開發(fā)政策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中國與主要西方國家以及亞洲周邊等 57 個國家建立了更加緊密的交流關系。繼本世紀初在世界各地興起的“漢語熱”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漢語已成為多數國家的第一或者第二大外語,僅美國就有數百萬人學習漢語,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堂遍布美國 48 個州。據國家漢語辦公室統(tǒng)計,目前海外有 1 億多人在學習漢語,以筆者所任教的國家——泰國為例,從 2003 至今,漢語愛好者人數已由原來的幾萬人增加到近百萬人。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漢語學習者數量急劇增加,而對外漢語教學質量卻不容樂觀。以泰國為例,參與漢語教學工作的主要為通過我國國家漢辦派出的公派教師以及漢語教師志愿者,但數量有限。因此,多數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普遍存在缺少漢語教師的情況!皩W生多、教師少”造成大部分漢語教師志愿者課時多、課堂任務繁重,極大地影響了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針對目前這種狀況,如何從漢語課堂出發(fā),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漢語教學質量,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呂必松(1986)提到“語言教學好比一項建筑工程,而且是更復雜的工程。語言教學沒有總體設計,就好比一項復雜的建筑工程沒有工程設計。①”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普通的語文教學課堂設計不同,在對外漢語課堂設計中,教師除了考慮學生的母語習慣以及文化、社會背景以外,還應充分考慮到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下的漢語教學存在的困難,并以對外漢語課堂設計等相關理論為指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計合理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案。一篇優(yōu)秀的漢語教學設計方案應該以科學合理的語言教學理論為依據,客觀分析實際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等,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增加學生對教師及課堂授課內容的認可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優(yōu)秀的漢語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指導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還對提高漢語教學質量,促進漢語語言的學習與中華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涌現出了大量有關泰國學生學習漢語的研究,然而大多數都是針對中學生和大學生的研究,少量的有關小學生學習漢語的研究也是集中在語音偏誤分析、教材、教學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現狀的調查等方面,很少見到專門針對小學生漢語綜合課教學設計的研究。因此,本文根據教師在泰國清邁 Watweruwan 學校擔任漢語志愿者的教學背景下,以小學五年級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以云南大學和曼谷教育局合編的《開開漢語》第七課《我病了》為例,以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等相關理論為依據,通過對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等相關因素的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策略,設計出《我病了》一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并對該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客觀的教學評估。本教學設計的完成,一方面使教師能夠根據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流程,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并能夠以此指導課堂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傳播漢語知識與文化;另一方面通過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整個流程的分析,結合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現狀,摸索出能夠提高對泰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方法,探索出符合對泰小學漢語教學環(huán)境的教學方法,為對泰漢語教學工作及理論研究盡一份綿薄之力。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國的教學設計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提出了很多觀點,概括起來一般為多基礎論,從以認知學習理論為主的單基礎論一直到以學習理論、傳播理論、視聽理論、系統(tǒng)科學理論、認識論和教育哲學組成的六基礎論。這些理論包括了漢語語言規(guī)律、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偏誤分析、漢外語言對比、漢語語言要素、漢語語言認知、教育統(tǒng)計學等多門學科基礎。該教學設計就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基礎理論的科學指導下完成的。在早期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對比分析法”(Laodo,1957)認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母語習慣向目的語習慣逐步遷移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把所教授的目的語和學習者的母語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一一進行對比分析,就能夠列出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相同或相似之處是學習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正向遷移(Positive Transfer)的現象,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不同之處則是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的現象,即學生可能會犯錯。①雖然經實證研究,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學習者而言不一定是難點,相近之處反而給學習者帶來困擾,但是由此衍生的“聽說法”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方面卻有很大突破。Krashen(1979,1982)發(fā)表的監(jiān)控模式中提出了五個理論假說,分別是輸入假說、習得/學習假說、監(jiān)控假說、自然順序假說、情感過濾假說。其中的核心部分輸入假說認為,語言的獲得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吸收可理解的輸入信息來獲得語言知識,輸入的內容要適合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Krashen 把學習者現有的知識水平比作“i”,把可理解的輸入用“i+1”來表示,“1”表示比學習者現有的水平略高一些。②輸入假說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因此在遵循課堂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老師會在課堂上增加一些有趣又相關的內容,使學生有多次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意義和信息的理解上,在無意識中習得語言。
教學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為:系統(tǒng)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和反饋性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是指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需求等因素組成,各因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教學設計的任務就是系統(tǒng)性地將這些因素有機整合在一起,既立足于整個設計系統(tǒng),又綜合考慮到各個因素,做到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tǒng)一;程序性原則是指各個教學因素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組合,特定的中間因素既受前一因素制約又制約著下一因素,即具有程序性特點;可行性是教學設計必須能夠指導和付諸教學實踐,因此必須符合主客觀條件和具有操作性;反饋性原則是指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教學評測,根據教學評測結果不斷反思教學方案,修正完善原有教學設計方案。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在分析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理論,以《我病了》一課為例,著重分析了對泰漢語教學設計中的相關教學因素,將漢語知識與文化融入教學設計的各個教學因素中,最后設計出了《我病了》一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并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結果對該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了評估。整篇文章分為六個個部分,具體內容如下:第 1 章:緒論。首先闡明了課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然后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最后介紹了本文研究內容。第 2 章: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依據、特點及其設計流程。第 3 章:《我病了》教學設計準備。主要包括教學相關因素(教學環(huán)境、教材、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需求、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及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第 4 章:《我病了》教學設計方案。第 5 章:教學設計評估。對《我病了》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評測,并指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第 6 章:結語。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1章 緒論 10-14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10-11
1.1.1 課題研究的背景 10
1.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0-11
1.2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研究現狀 11-13
1.2.1 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研究 11-12
1.2.2 對外漢語綜合課教學設計的相關研究 12-13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 13-14
第2章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基本理論 14-19
2.1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依據 14-16
2.1.1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14-15
2.1.2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現實依據 15
2.1.3 對外漢語綜合課教學的原則 15-16
2.2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要求 16-17
2.3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流程 17-19
第3章 《我病了》教學設計準備 19-30
3.1 教學相關因素分析 19-26
3.1.1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19-20
3.1.2 教材分析 20-21
3.1.3 教學對象分析 21-22
3.1.4 教學目標分析 22-23
3.1.5 教學需求分析 23-24
3.1.6 教學內容分析 24-25
3.1.7 教學策略分析 25-26
3.2 教學方法和形式 26-30
3.2.1 教學方法 27-28
3.2.2 教學組織形式 28
3.2.3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 28-30
第4章 《我病了》教學設計方案 30-41
4.1 第一、二課時 30-36
4.2 第三、四課時 36-41
第5章 教學設計評估 41-48
5.1 教學評價 41
5.2 《我病了》教學設計評測 41-43
5.3 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43-48
第6章 結語 48-50
參考文獻 50-53
六、本文研究進展(略)
七、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陳曉慧. 教學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5.
[2]程裕禎. 中國文化要略[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8
[3]崔永華. 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8.
[4]黃伯榮,廖序東. 現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姜麗萍,趙秀娟,吳春仙. 綜合課教學方法與技巧[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6]劉頌浩. 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漢語教學視角[M].北京:世界圖書有限公司,2007.
[7]劉珣.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0.
[8]劉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2.
[9]呂必松.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10]溫曉虹.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11]溫曉虹.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12]烏美娜. 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3]徐子亮,吳仁甫. 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14]張和生,馬燕華. 對外漢語教學示范教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5]張和生.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
[16]趙金銘.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
[17]周小兵. 對外漢語教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9.
[18]朱志平.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19](美)加涅(R.M.Gagne)等. 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20][P·L·史密斯(Patricia L.Smith)T·J·拉根(Tillman J.Ragan). 教學設計[M].龐維國,屈程,韓貴寧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21]C·K·韋斯特(Charles .K. West).Instructional Design: Implications fromCognitive Science[M].Prentice Hall. 1991.
[22]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York:Pergamon Press.
[23]Lao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teacher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4]陶煉. “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教學法試說[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4)
[25]王漢衛(wèi). 量詞的分類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J]. 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2)
[26]王鐘華. 初級階段漢語教學四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3)
[27]肖奚強. 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 世界漢語教學,2002(2)
[28]楊惠元. 論速成教學的四個基本要素[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2)
[29]楊建兵.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中國現代文學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5(2)
[30]張旺熹. 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談對外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0(6)
【對外漢語教學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與對外漢語專業(yè)相關的開題報告01-06
地理教學開題報告格式02-22
識字教學開題報告總結02-20
網絡教學論文開題報告02-05
有效教學論文開題報告10-26
開題報告-開題報告12-15
體育教學專業(yè)開題的報告12-24
英語教學碩士開題報告03-12
數學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2-09
小學教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