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靈一個高處
當人居于高處的時候,是在向遠處眺望,還是趾高氣揚地炫耀自身的高度?當人居于低處的時候,是寧靜地仰望星空,還是匍匐于名利的腳下,不擇手段地掙扎?人生時時都要面對高處和低處,不同的追求和言行體現(xiàn)了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境界也會演繹高低變化的人生故事。只有給心靈一個高處,高處才是真正的高處,低處才不是所謂的低處。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的價值取向和社會發(fā)展動力。但這個高處,不僅僅是職位的高處、事業(yè)的高處、財富的高處,更要有心靈的高處、人格的高處、視野的高處。這樣的高處,才能向遠方眺望,走出炫耀的誤區(qū),不斷開拓和地提升新的高度。如果高處僅僅意味著高官厚祿,意味著家資億萬,意味著聲名顯赫,意味著咄咄逼人,那樣,高處就成了炫耀的資本,成了優(yōu)越和強勢的代名詞,通往這樣高處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難免步入“高處不勝寒”的境遇,甚至會讓繁華落盡,釀成人間悲劇。
高處有高處的風光,低處有低處的景致。只要我們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操守和胸懷,低處不低。只要我們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奮斗,低可變高。如果是需要出賣人格,尋乖討巧,阿諛奉承,這樣即使能達到所謂的高處,不要也罷。李義山的《安定城樓》中有句云:“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說的是自以為腐敗的死鼠也是美味,生怕鹓鶵搶吃而猜忌不已,用的是《莊子·秋水》的中一個寓言。這里需要剔除的是假清高,而是具有強大內(nèi)心力量支撐的真清高,為不義而得的高處下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低處,我們只要能仰望星空,只要守望著目標和理想,而不是嘆息無可奈何花落去,我們的心靈和人格就是在高處;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我們的事業(yè)也會走向高處,我們的人生會有應有的歸宿。這里不能不說要為崇尚能力從我做起,哪怕失去眼前利益。當我們在抱怨社會應該有更多的公平正義的時候,我們是在為自己的能力、實力而自豪,還是為僥幸、投機而慶幸呢?
說到此,讓人想起臺灣的劉墉,他曾經(jīng)是臺灣著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工作業(yè)績突出,正要達到事業(yè)巔峰時,毅然離職,到美國去做了一名美術教員。有人不理解,問劉墉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劉墉回答,道理很簡單,就好比一個人登山,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巔峰時,唯一的選擇只有下山。一方面,是開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如果還要登另一座山,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從山上走下來。他無非是想多登幾座山,從不同的高度看風景。劉墉的選擇給我們深刻的啟發(fā),當你居于高處的時候,我們還會不會重新選擇,再攀登新的高處。
高處也好,低處也罷,有一句話最重要。做了人上人,一定要把別人當人;做了人下人,一定要把自己當人。這是何等的質(zhì)樸、又何等深邃的人生道理。在高處,不用太得意,需要牢記,“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更注意體貼、理解、照顧一下別人的情緒和心境。因為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多種因素鑄成的。在地處,不用太失意,因為只要心里足夠強大,東方不亮西方亮。今天的不如意,也許是你沒讓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這個時候更要把自己當人,當一個潛力無限的人,去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向度。
人生充滿變化,高中有低,低中有高,高可變低,低可變高。只要在高處時不自大,能夠居安思危,就會安然居高;在低處時不自卑、不自棄,像戰(zhàn)士一樣的保持進攻狀態(tài),總有一天會創(chuàng)造自己的高處。其實換個視角看問題,高處不一定就幸福,高有高的煩惱和不安;低處也不是不幸的代名詞,低有低的自由和妙處。因為從來人生都是責權利相統(tǒng)一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好處沒有弊端的事情,不然,辯證法豈不是偽科學?換句話說,人生有此的高度,必然有彼的低處,這頗像長處和短處,也正是人間萬象的不二法門。
大家熟悉的人生三個境界很能說明問題:第一個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山水之間,需要用全部人生去領略其中的堂奧。正如老黑格爾所說,同樣一句話,在不同人嘴里說出來,具有不同的意味。深刻不是學出來的,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閱歷和悟性饋贈的財富。當一個人不因為在高處而炫耀,不因為在低處而卑微的時候,就一定能在任何境況下,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這就是遏制心魔,化解心事,走出心牢,大暢心路,讓人擁有一顆真正的平常心。
http://krishna123.com/【給心靈一個高處】相關文章:
讀自由在高處有感12-29
讀《自由在高處》有感04-27
人往高處走12-30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12-25
《一個乞丐的詛咒》心靈美文01-07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范文12-25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800字12-25
自由在高處讀后感4篇07-30
《一個女8號的高貴》心靈雞湯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