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24 11:01:03 曉怡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進一步掌握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掌握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教具:情景圖

        教學過程:

        1、第1題:看計數(shù)器上珠子所在的數(shù)位,寫出和讀出數(shù)來。

        2、第2題:先讓學生找規(guī)律,再填寫。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shù),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shù),第(3)小題是一百一百地數(shù)。

        3、第3題:使學生體會到同一個數(shù)字在不同的數(shù)位上,表示的多少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在小組內讀一讀,說一說。

        4、第4題:通過小兔吃蘿卜的情境,練習讀寫萬以內的數(shù)。讀萬以內的`數(shù)時,不要求學生用漢字寫出來。

        5、第5題:用詞語描述兩數(shù)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由學生選擇答案,讓學生獨立完成。

        6、第6題:使學生具體體驗與8000接近的數(shù)。這些數(shù)比8000大或比8000小都可以,關鍵是看哪個數(shù)與8000相差最少。由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

        7、第7題:使學生具體感受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在全班交流。

        8、第8題:答案不唯一,要求學生寫出一種就可以了。

        9、第9題: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能力,讓學生在三個答案中選一個。

        10、 第10題:是一道思考題。以第1筒為一份,三筒花生一共有6份,從而得出三筒花生分別與100粒,200粒,300粒。

        11、 數(shù)學游戲: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數(shù)位,練習三位數(shù)讀、寫及比較大小,并初步獲得對不確定性的體驗。兩人一組進行活動,第一次轉轉盤,指針指向6,笑笑在百位上寫6,淘氣在十位上寫6;第二次轉轉盤,指針指向4,淘氣和笑笑都在個位上寫4,接著再轉轉盤,指針指向幾,兩人就分別把他寫在剩下的空格里,誰的數(shù)大誰就贏了。反復這樣做,從中體會每次把數(shù)寫在哪位上,贏的可能性大。

        12、 實踐活動。

        布置作業(yè):

        P 39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系統(tǒng)的和練習,使學生對本單元所學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熟練完成練習。

        2、指導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努力學好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活動

        一、本單元知識

        提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加以補充,使本單元的知識系統(tǒng)化。

        二、完成練習三的題目

        第1題

        小黑板出示題目,指名學生判斷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在書上畫出每個三角形的高。

        實物投影展示。

        第2題

        出示題目,明確題目要求。

        學生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為什么前兩個可以直接判斷,而第3個卻不行呢?幫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類的要求。

        第3題

        出示題目,明確題目要求。

        學生小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全班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提示學生:怎樣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180度,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度。

        第4題

        通過兩個角的'度數(shù),可根據(jù)角分類,也可從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慮。

        第5題

        學生先自己擺一擺后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明確: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邊。

        第6題

        出示題目,明確題目的要求。

        (1)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學生明確;在所有連接兩點的線中,線段最短。

       。2)通過計算,學生知道,走紅線和藍線路線一樣長,都等于120米。

        第7題:從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類結果。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復習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通過復習,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

        3.通過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建立整數(shù)與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比較35.67 3.567 365.7 3567這幾個數(shù)的大小。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這4個數(shù)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

        下面各數(shù),同506比較各縮小多少倍?

        5.06(縮小100倍) 0.506(縮小1000倍)

        50.6(縮小10倍) 0.0506(縮小10000倍)

        下面各數(shù)同0.372比較,各擴大多少倍?

        3.72(擴大10倍) 372(擴大1000倍)

        37.2(擴大100倍)

        通過上題,說明我們可以應用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數(shù)的大小變化規(guī)律把一個數(shù)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師強調:

        掌握小數(shù)點移位的規(guī)律,一要注意移動的方向與變化的關系,即右移就擴大,左移就縮小;二是要注意移動位數(shù)與變化的倍數(shù)的關系,移動一位,變化的倍數(shù)是10倍,移動兩位,變化的倍數(shù)是100倍,移動三位,變化的倍數(shù)是1000倍

        特別是注意,右移位數(shù)不夠時,要在末尾用0補足,左移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

        二、鞏固練習

        填空。

        1.把0.3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原來的數(shù)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原數(shù)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數(shù)點,就( )( )倍,得( )

        4.0.06變成0.6,小數(shù)點向( )移動( )倍,原數(shù)( )( )倍。

        5.把30縮。 )倍是0.05。

        6.把1.436擴大( )倍是1436,縮小( )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數(shù)點移到最高位數(shù)字的左邊,原數(shù)( )( )倍。

        小數(shù)點的`悲劇

        有一著名宇航員獨自駕駛連萌一號在太空中作業(yè),當他圓滿完成任務返航途中,突然飛船發(fā)生了不可解決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檢查員的疏忽點錯了重要數(shù)據(jù)的小數(shù)點。在人生最后兩個小時里,這位勇敢的宇航員沒有悲傷,而是堅持工作著。最后他在與女兒訣別時說:我要告訴你,我親愛的女兒,我也要告訴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中每一個數(shù),每一個小數(shù)點,不要再讓小數(shù)點的悲劇發(fā)生了!連萌一號消失了,這場小數(shù)點的悲劇結束了,但是請同學們牢記住這位宇航員的話吧!

        三、課后小結:

        板書: 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向左縮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擴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教學反思:復習課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識用一條線連接起來,形成知識系統(tǒng)。本節(jié)課更象練習課,在練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小數(shù)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并且利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練習題就更好了。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練習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2、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用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算

        做第1題: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簡算方法。

        做第3題:小組活動:比一比

        看哪個小組連的又對又快,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適用的條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重點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周長,第2個問題為什么是計算面積,體會周長與面積的不同含義。

        三、觀察與思考:

        本題是一個乘數(shù)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滲透了一些函數(shù)的'思想。

        先呈現(xiàn)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再根據(jù)圖上給出的信息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數(shù)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接著,可讓學生再舉例來驗證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p.33、34

        教學目標:

        通過梳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邊和角的特點;能正確給三角形分類;做一些相關的判斷等練習。

        教學過程:

        一、了解整個單元的內容:通過看書,了解本單元主要分幾個內容:

        1、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指出:我們在判斷的時候一般只要想其中最短的兩邊之和與最長的第三邊比。想一想,這又是為什么?

        2、畫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畫,用虛線,標出直角標記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填空: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 )個銳角,最多有( )個銳角。

        三角形按邊考慮,有兩種特殊情況: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板書: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同時從邊和角兩個方面來考慮分類。這個三角形是什么形狀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別舉老師的教師用和學生用的該塊三角板,比一比,使學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是固定不變的。

        還有一種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也是不變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隨學生回答板書:等邊三角形。

        分析:等邊三角形從字面上看,它只說了邊沒說角,你能知道它的角各是多少度嗎?那要不要說成“等邊銳角三角形”?為什么?

       。ㄍㄟ^討論使學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銳角、鈍角,所以要說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只能是銳角三角形,所以就沒必要再強調了。)

        4、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這點,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計算。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三:

        1、先判斷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畫出每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ǹ商釂枌W生:是不是三個角都要量?為什么?)

        老師注意巡視畫高是否規(guī)范。

        補充:這題是用給定的底畫高,如果我給定的是頂點,你會畫高嗎?

        老師畫題,學生畫高。說說怎么想的。

        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張紙遮住了一部分,只看露著的'一個角,你能確定它們各是什么三角形嗎?

        注意最后一個角,要讓學生說說理由,或者也可請學生畫出不同的結果。

        小結:有鈍角的就是鈍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個角都是銳角的才是銳角三角形。

        3、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圖形的內角和是180&rd;。

        學生可同桌或四人合作,請不同拼法的同學站在講臺前展示。分別算一算。指出: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內角和就是180&rd;

       。2)拼成圖形的內角和是360&rd;繼續(xù)合作,請不同拼法的同學站在講臺前展示。分別算一算。交流的時候可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選一般的四邊形。

        指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rd;

        4、下面是3塊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別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們原來各是什么三角形嗎?

        注意:第二個三角形可能會有學生說成銳角三角形,可引導學生認識,“等邊三角形”更適合它。

        5、你會用下面的9根小棒,擺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和兩個等腰三角形嗎?

        讓學生從學具盒里拿出三種規(guī)格的小棒,分別擺一擺。老師加強巡視和指導。

        擺完后問:如果用一紅兩綠的小棒來擺等腰三角形,行嗎?為什么?

        再看書上小棒的數(shù)據(jù),說說哪種情況是不可以的。為什么?

        6、彩霞小區(qū)有一個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的花園,從A地到B地,走哪條路最近?圖中哪兩條路一樣長?為什么?

        問題一,可讓學生說說理由: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問題二?勺寣W生算一算,分別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組里說說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在交流的時候注意補充和規(guī)范,如第三個三角形,最好能分別從角和邊兩方面考慮,說成是“等腰鈍角三角形”。……

        8、思考題:先畫一畫,再算一算,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交流。

        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一個多邊形可以分成多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個數(shù)就是多邊形的邊數(shù)減2。多邊形的內角和就是幾個三角形內角和的和?梢杂180×(n-2)……

        三、介紹“你知道嗎?”,學生自己閱讀,并算算金字塔每個側面的底角大約是多少度?

        關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學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來看看。

        教學反思:(略)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2~103頁第5~10題。

        教學目標:

        1、能夠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

        2、會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運用小數(shù)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前練習:

        師:在正式進入課堂前,我們先來做幾道口答題熱熱身,好讓我們的腦筋靈活起來。請搶答。

        1、口算下列各題。

        2、把下面的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

        問:你是根據(jù)什么來改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調動學生的思維靈活度,通過分數(shù)改寫小數(shù)練習,為下面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埋下伏筆。]

        一、導入

        同學們,在智慧國里有一顆智慧樹,這是它的樹樁。今天就讓我們用學過的小數(shù)加減法的知識幫它吸收能量,從而長出葉子、結出果實,你們有信心嗎?(板書: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練習)。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鞏固練習

        師:樹樁上的每根樹枝,都含有一個問題,同學們只有解決了每這些問題,智慧樹才能獲得能量,長出葉子和果實。

        1、錦囊袋一:把下面的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再計算。(教材P103第9題)

        問:你能把每道算式里的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嗎?(學生口答)

        問:你能口算出這些題的答案嗎?(學生匯報)

        過度:通過這個練習,我們知道,有時把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計算起來會更

        簡便。第一枝丫的葉子獲得能量長出來了。還有其它的枝丫等著我們的幫助呢,我們要趕快去看長二個錦囊。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意識到有時把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計算起來會更簡便。從而提醒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錦囊袋二:我會算

       、6.07+0.4-0.08②4.013.5+0.31

        ③40(2.75+0.86)④85.7(15.34.8)

        師:課前讓同學們回去做了預習,誰來說說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完成這些題。

        過渡:計算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算;有括

        號的先算括號內的,再算括號外的。它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在你們的努力下,這枝丫也長出葉子來了。我們要加油,看最后一個錦囊。

        [設計意圖:新課程最終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計算教學是在原有知識上的遷移、變化、綜合而成。通過本題練習,使學生發(fā)現(xiàn)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3、錦囊袋三:我能解(書本P102第8題)

        問:從圖里你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怎樣計算現(xiàn)在儲蓄罐里有多少錢?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

        過渡:同學們,當我們熟練的'掌握了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后,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大家請看,最后一根枝丫的葉子也長出來啦,現(xiàn)在智慧樹充滿著朝氣。那我們再一起幫它結出果實,好不好?

        [設計意圖:小數(shù)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普遍,學生也有與價錢打交道的經驗。通過這道題設計,讓學生回憶并體驗到小數(shù)加減法實用性。]

        三、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書本P102第7題)

        師:從圖里,你可以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同學們提了許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真不錯。老師也提了些問題,你們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智慧樹才能獲得果實能量,有信心嗎?

        問題一:買一副乒乓球拍用去35.50元,買2個乒乓球用去1.60元。應找回多少元?

        問題二:怎樣買最便宜?應找回多少元?

        過度: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幫助智慧樹獲得了果實能量。接下來是一道富含大能量題目,同學們可要努力啦。

        [設計意圖:讓學生積累從現(xiàn)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yǎng)問題意識,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且通過本題,提高學生的處事能力。]

        2、思考題

        一個物體從高空下落,經過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離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離都比前一秒多9.8米。這個物體在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

        師:這個物體所做的運動就是自由落體運動。(介紹相關知識)

        師:要求物體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我們可以先列表整理一下數(shù)據(jù)。(師生共同列表整理)

        師:通過列表整理,我們可以知道第一秒下落多少米?第二、三、四秒呢?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該怎么列式計算?(4.9.7.5.3總78.4)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過渡:一個物體從78.4米高的地方下落只要4秒鐘,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人是很難作出及時反應的,為人為己,我們要極力杜絕高空砸物行為。

        [設計意思:科學是神秘,是學生極為好奇而又極為迷惑的領域。這一道題的設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是為激起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增長科學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思維,要根據(jù)實際問題選擇適當?shù)牟呗,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滿樹的智慧果嗎?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智慧樹長出了葉子,結出了果實,你們真棒。也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看著這棵滿是果實的智慧樹,你能根據(jù)剛才由樹樁,到長出葉子,再到結出果實的整個過程,結合自身來說說你的想法嗎?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7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對答案。

        2.豎式板算:(每組叫一名同學上黑板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點撥: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小數(shù)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加或減起。)

        3、揭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的小數(shù)減法.

        二、目標實施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為了促進你們健康成長,每學期我們都進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量體重。你知道你的體重是多少嗎?今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也在量體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匯報:(笑笑體重38千克、淘氣體重45.2千克、丁丁體重33.4千克。)教師板書

        3、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氣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7、淘氣和丁丁一貫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們試著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4、課件出示: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為什么這樣列式?

        (1) 自主嘗試計算:

        (2) 交流匯報:

        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45.2-33.4這個算式,想:計算小數(shù)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計算小數(shù)減法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即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4)計算:23.5-16.8

        (5)討論歸納小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

       、傧嗤瑪(shù)位對齊;

        ②從低位減起;

       、凼治徊粔驕p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5. 課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獨立嘗試計算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

        (5)點撥:把38寫成38.0你知道是根據(jù)什么嗎?(這是根據(jù)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即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6、課件出示: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 練習說一說。

        7、嘗試做:

        1.25+6.05= 78.3-6.9=

        (1)觀察第一題的計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小數(shù)的末尾添有0。)

        我們在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計算結果如果在小數(shù)的末尾有0可以根據(jù)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把0去掉,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2)強調:哪一位不夠減要從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減.

        8、小結:今天通過量體重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shù)加減法的進位加、退位減)

        討論交流:計算這樣的小數(shù)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總結:

        (1)小數(shù)加、減法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好小數(shù)點的位置.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的方法。

        2、通過練習,熟練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3、在練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問:怎樣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和數(shù)對有關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頁“練習十五”習題。

        1、第2題。

        這道題在鞏固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時,引導學生對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shù)對進行觀察和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表示同一列瓷磚位置的數(shù)對第一個數(shù)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shù)對第二個數(shù)都相同。

        2、第3題。

        這道題紅花位置的排列規(guī)律是開放的,如這些紅花的'位置都在偶數(shù)列,第2到第6行之間;這些紅花的排列是對稱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對稱軸;這些紅花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案,中心在(6,4)……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能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充分展開。

        練習時,先讓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紅花的位置;再讓學生說說紅花位置的排列規(guī)律。

        3、第5題。

       。1)課件出示第5題平面圖。

        讓學生看圖,用數(shù)對表示實驗小學和文化館的位置。

        (2)提問:圖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嗎?

        (3)小明從實驗小學到文化館,要向東走幾格,再向北走幾格?他從實驗小學到電影院可以怎樣走?

        4、第6題。

        這道題是根據(jù)數(shù)對來畫路線。畫路線時先在方格紙上描出點,再連線,連線時要按題目要求的順序來連。

        小樂從家到學校的路線有許多種畫法,可以讓學生先在圖中畫出一條路線,再描出相應的點,最后用數(shù)對表示出這些點所在的位置。

        三、綜合練習

        1、第7題。

        第(1)題,讓學生先說一說每個年級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數(shù)對表示出來。

        第(2)題,這道題出現(xiàn)的數(shù)對是(△,4),列數(shù)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列,只能確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潔是四年級的學生。

        第(3)題,這道題出現(xiàn)的數(shù)對是(4,○),行數(shù)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行,只能確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國際象棋棋盤的示意圖,說說是怎樣記錄棋子位置的。

       。2)學生獨立記錄棋盤上“黑王、黑車、白兵”的位置。

       。3)觀察思考“c6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7~8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線、角的概念,比較熟練地度量線段和角,培養(yǎng)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直線、射線和線段

        L請學生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射線、一條直線。

        提問:從線段怎樣得到射線?從線段怎樣得直線?

        射線能量出長度嗎?直線呢?

        2.練習十四第1題。

        (1)小組交流、討論,并說說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指名匯報。

        (3)提問: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

        3.練習十四第2題。

        (1)學生試著練習。

        (2)小結:經過4點中的任意兩點畫一條直線,最多可畫6條,如果經過4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那么這4個點肯定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二、復習角的認識

        1.提問:怎樣的圖形叫做角?你認識了哪些角,能舉例說說嗎?

        2.把學過的`角按一定的順序排起來。

        3.提問:什么叫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4.練習十四第4題。

        (1)學生觀察鐘面后,先說說鐘面上的分針從12起各轉動了幾分?

        再說說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數(shù)。

        (2)說明:分針從12起轉動不滿15分,形成的角是銳角;轉動15

        分就形成直角;轉動30分就形成平角;轉動1小時就形成周角。

        5.練習十四第5題。

        (1)按圖示,同學們將正方形紙折一折,再展開。

        (2)完成之1、/2、/3度數(shù)的填寫。

        (3)提問:直角和平角有什么關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關系?

        (4)再按圖示將正方形紙中一個直角等分折成3折。

        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算算圖中三個角的度數(shù)。

        6.提問:你怎樣知道一個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時要注意什么?

        (1)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先估計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估計的是否差不多。

        (2)練習十四第8題。

       、賹W生先填寫出八個方向。

       、谕纼扇嘶顒樱毫咳我鈨蓚方向之間的夾角。

        7.提問:如何用量角器畫指定的度數(shù)的角?

        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三、思考題

        先自己想方法,再組織匯報交流,可以通過測量,也可以通過推理比較。

        四、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教學反思:

        略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重難點

        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活動

        一、混合運算練習

        75×12+280÷3548×(32-17)÷30490÷210÷(750÷25)

        二、解決實際問題

        1、食堂第一次花60元買了15千克雞蛋。照這樣計算,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花8元錢,第二次買了多少千克雞蛋?

        2、小明暑假看了兩本書。一本書是84頁,另一本書少12頁。如果他每天看6頁,這兩本書一共要看多少天?

        3、甲、乙兩隊共修了4條路。甲隊修了5680米,等于乙隊修的4倍。甲隊比乙隊多修多少米?

        4、飼養(yǎng)場養(yǎng)鴨278只,養(yǎng)雞的只數(shù)比鴨多150只。養(yǎng)鴨和雞一共多少只?

        5、菜場運來15車青菜,上午賣出5700千克,下午比上午少賣出1千克。這天共賣出青菜多少千克?

        6、買來800米電線。第一天用去26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70米。電線用去了多少米?

        7、買來800米電線。第一天用去260米,比第二天少用90米。還剩下多少米?

        8、果園里產桃子3560千克,梨比桃子多1750千克,蘋果的產量是桃子和梨重量的和。蘋果比桃子多產多少千克?

        9、圖書室有故事書750本,連環(huán)畫比故事書少135本,科技書是故事書和連環(huán)畫的總和。科技書有多少本?

        10、山坡上原有果樹1480棵。今年春天新栽梨樹850棵,棗樹780棵,秋天又栽了1274棵蘋果樹。今年比去年增加了果樹多少棵?

        11、商店上午運進大米25袋,每袋50千克,下午運進同樣的大米15袋,商店這一天共運進大米多少千克?

        12、一本書,小華看了46頁,沒看的'頁數(shù)比看了的3倍少15頁,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13、鋪路隊為“國門第一路”鋪瀝青,每天鋪480米,比計劃的2倍少20米,計劃每天鋪多少米?

        14、水果店運來12筐梨和18筐蘋果,梨每筐重60千克,蘋果每筐重58千克,運來的蘋果比梨多多少千克?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活動

        一、作業(yè)錯例評講

        1、練習與測試的第19頁的第3題。學生的錯誤主要是:獲得三等獎的比一、二等獎的總人數(shù)少10人。用24-10來求獲得三等獎的人數(shù),沒有理解清楚三等獎是和誰比。

        2、練習與測試的第19頁的第5(2)題。很多學生在讀題理解題意方面很薄弱,讀題時注意力不集中。

        3、三步混合運算時很多學生計算時注意力不集中,出現(xiàn)符號,數(shù)字抄錯,運算順序出錯。

        二、針對練習

        1、練習四的第1題。練習前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分別計算。(計算時要教育學生認真計算,認真檢查,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練習四的第2題。

        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直接進行判斷,再交流判斷的依據(jù)。

        3、練習四的第3題。

        先讓學生說說可以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又可以根據(jù)什么運算律改變運算順序。

        4、練習四的'第5題。學生先獨立計算,計算后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每組中各題的運算順序。最后,可以適當三步混合運算時要注意的問題,以使學生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

        5、練習四的第6題。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錯誤,并加以分析,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三、全課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讓學生掌握用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shù)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shù)。

        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ㄒ唬⿵土

        1、投影出示第4題:

        2、問:你能說一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口算

        3、比一比,誰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題)

        學生比一比誰算的快并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ǘ┚C合練習

        1、要求學生完成第5題。

        你說出口算的過程嗎?

        學生表述口算的過程(多名學生說一說)。

        2、觀察這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

        學生先填空后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一個因數(shù)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ㄈ┨岣呔毩

        1、要求學生完成第6、7題。(學生在書中完成第6、7題,說一說解題的思路。)

        ①第6題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谧7題時先讓生讀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

        引導學生跳出常規(guī)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

        164=4(元),理由:買3送1相當于買4少收16元,則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結。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2頁練習十六的第5—13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兩位數(shù)的筆算計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鞏固兩位數(shù)的筆算計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學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1)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

        (2)討論:怎樣能很快判斷出商是幾位數(shù)?

       。3)思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的位數(shù)與被除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

        強調學生在做除法時,一定要先確定商的位數(shù)的良好習慣。

        2、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6題。

       。1)先確定商時幾位數(shù)。

       。2)再動手計算,并任意抽取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7題。

       。1)根據(jù)題目的信息,說一說題目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2)請大家把計算結果填寫完整。

       。3)用乘法驗算一下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4)請大家?guī)椭跗竭x擇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說一說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8題。

        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價錢是多少?我們要知道什么?(總價和數(shù)量)

        引導學生找出總價和數(shù)量,并列出正確的算式,再要學生說一說列式的根據(jù)。

        5、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9題。

        學生獨立計算,并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試商的。

        6、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0題。

       。1)讓學生獨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個學生提數(shù)學問題,其他學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1題。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講評時要他們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填寫。

        8、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2題。

        讓學生藝4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解決這道題目的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4

        課題:練習十三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加深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點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通過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整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完成下面的板書:

        銳角三角形:3個角都是銳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個角是直角

        (按角分)鈍角三角形:1個角是鈍角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2.揭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86~87頁“練習十三”。

        1.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和優(yōu)化,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題。

        這道題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在對稱軸上,并掌握對稱軸的畫法。

        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交流時教師強調對稱軸的畫法。

        3.第8題。

        課件出示習題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個三角形。

        先讓學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

        提問:你能根據(jù)露在外面的角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匯報交流得出:第一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三、綜合練習

        1.第9題。

        這道題是將一個直角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通過操作和交流找出規(guī)律,分成的兩個三角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第11題。

        這道題是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時,內角和是180,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四邊形時,內角和是360。

        3.第13題。

        由于題目中沒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體有多長,因此需要根據(jù)“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得出只能用20米作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園的三條邊長就是:10米、20米、20米。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進行解答。

        4.第14題。

        (1)讓學生取出小棒擺一擺。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擺法。

       。3)全班交流。

        師提醒學生注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要大于第三邊,所以“3、3、8”這種情況不能擺成三角形。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辨析乘法運算定律。

        2、能初步運用乘法分配律優(yōu)化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通過辨析,鞏固對乘法運算定律的`認識。

        教學難點:變乘法分配律及其變式的認識與掌握。

        預設過程

        一、辨析作業(yè)錯例

        能對前一天《作業(yè)本》中的第2題進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組算式正誤,并說明理由。

        2、復習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及字母表達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個數(shù)=積+積

        二、擴展乘法分配律

        選擇一個正確的算式。

        35×(2×5)=( )

        a、35×2+35×5 b、(35×2)×5

        67×77+77×33=( )

        a、77×(67+33) b、67×(77+33)

        (40-2)×25=( )

        a、40×25+2×25b、40×25-2×25

        104×25=( )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

        a、125×(3+4)

        b、125×(3+4+1)

        1、請學生根據(jù)運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選擇正確的算式。

        2、著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練習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與P38-8

        1、說說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沒有用到,為什么?

        2、先判斷每組算式的結果是否相等,再選擇每組中的一題計算一下,說說為什么選擇這一題。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P38-6,指名板演,并講評。

        4、獨立完成P37-4與P38-8,說說哪種方法更好。

        四、

        今天,你用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個數(shù)=積+積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shù),并能比較數(shù)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shù)。

        3.能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重點:會正確讀、寫多位數(shù),并能比較數(shù)的大小。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shù)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shù)單位的.順序,再根據(jù)書中的數(shù)據(jù)說說它們是幾位數(shù),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shù)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shù)的不同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shù)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一個同學讀數(shù),另一個同學根據(jù)所讀的數(shù)寫數(shù),經過幾次讀數(shù),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shù),另一個同學根據(jù)所寫的數(shù)讀數(shù),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shù)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一)組數(shù)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shù)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shù)的要求,根據(jù)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shù),供全班觀察討論。

        (二)有關近似數(shù)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shù)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練習一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

        13820000

        計數(shù)單位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列方程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熟練解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填一填

        讀題,看圖說一說你找到等量關系是什么?交流。獨立完成

        (1)等量關系是身高×1/7=腳長1/7A

       。2)等量關系是等邊三角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的周長=圖形的周長5B

        (3)等量關系是蘋果的錢+梨的錢=總價錢

        4X+3Y

        2、看圖選方程

        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獨立完成,交流。

        3、“?”等于多少?

        看圖說一說你找到等量關系是什么?交流。

        4、解方程。

        4X+9=249X+2X=456X-X=125

        3Y-6=48X-360=312X÷0.6=4.5

       。1)怎樣解方程

        (2)怎樣檢驗?

        5、讀題,理解題意,如何設X?

        解:設一只蜂鳥重X克?

        50X+1=81

        1)怎樣解方程

       。2)怎樣檢驗?

        6、一張撕掉一角的'發(fā)票,你能算出每把椅子的單價嗎?

        讀題,理解題意,如何設X?

        解:設每把椅子的單價X元?

        5X+80=230

        1)怎樣解方程

       。2)怎樣檢驗?

        7、讀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1)4+2(2-N)

        (2)4+2(2-N)=26

        N=12

        8、你知道嗎?

        學生閱讀。

        板書設計

        練習五

        4X+9=249X+2X=456X-X=125

        3Y-6=48X-360=312X÷0.6=4.5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練習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練習五教學設計11-19

      數(shù)學《練習五》教學設計04-19

      數(shù)學練習十二教學設計11-13

      數(shù)學練習課教學設計11-18

      數(shù)學《練習九》教學設計04-18

      數(shù)學《練習一》的教學設計04-24

      練習九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04-26

      練習五教學設計03-13

      欣賞與設計練習課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