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生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推薦生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gòu)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觀察水樣:課前請大家從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樣,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你帶來的水樣是什么樣的?
2.學生可用放大鏡等進一步觀察水樣并匯報。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結(jié)果的?
3.談話:假如讓你進一步對水樣進行觀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4.激趣: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什么?這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
1.講述: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
2.教師示范使用方法。強調(diào)輕拿輕放。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教師強調(diào)以下幾點: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三、組織學生觀察、實驗
1.談話:顯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回指導他們的`觀察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現(xiàn),指導他們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R報時教師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并讓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3.教師小結(jié):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jié)構(gòu)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gòu)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描述鳥類生殖和發(fā)育的過程;
2、識別鳥卵的結(jié)構(gòu),說明其各部分的功能;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鳥類,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砒B類生殖和發(fā)育的特點。(重點)
、气B卵的`結(jié)構(gòu)及功能。(重、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實驗。
教學方法:
引導閱讀、觀察、實驗、啟發(fā)、講解。
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多媒體播放“小鳥天堂”入手,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小鳥天堂”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鳥呢?這與鳥的生殖和發(fā)育有關,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
一、鳥的生殖: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0~51頁相應內(nèi)容,認真觀察書中的圖片,并思考:
、嬴B兒大多在什么季節(jié)繁殖?
②鳥有哪些與繁殖后代有關的行為?這些行為有什么意義?
、埒B巢有什么作用?
④鳥的生殖方面有哪些特點?
教師在學生活動后,點評,講解并小結(jié):
1、鳥的生殖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
2、鳥有占區(qū)、筑巢、求偶、產(chǎn)卵、孵卵和育雛等復雜的生殖行為;
3、有性生殖,體內(nèi)受精,卵生。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jié)構(gòu)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jié)構(gòu)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并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X物鏡;
、陲@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蹖W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為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
情景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jù)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jīng)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裝片。
3、根據(jù)保存的時間長短,玻片標本的分類:
臨時的標本和永久的標本
。ㄈ┭笫[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生閱讀教材:
1、實驗的目的:
教師簡要介紹實驗桌上的有關實驗材料
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以多媒體的展示,示范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并作簡要說明。(學生動手環(huán)節(jié),需巡視觀察并及時進行知道糾正)
3、由小組合作完成,結(jié)合導學案,并把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繪圖。(強調(diào)繪圖步驟)
4、小組完成后,請同學總結(jié)回答。
5、學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繪制簡圖(展示)。
6、學生整理實驗桌和收好顯微鏡。
。ㄋ模┱n堂總結(jié)
學生整理實驗桌以及清潔收顯微鏡;
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中的測量與計算;
(五)課堂練習
。┎贾米鳂I(yè)
課后練習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解析理解詩句的意思。
2、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這兩首詩。
3、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5、學會借助插圖理解古詩里包含的意思。
6、學習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再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蟬》和《詠螢》。教學難點:理解“垂緌”“流響”“疏桐”“的歷”等疑難詞語的意思。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題《蟬》。(板書詩題:蟬)。
2、師介紹作者:虞世南,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本詩與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蟬》。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欣賞蟬的“近景圖”和蟬鳴幽思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逐句內(nèi)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蟬》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垂緌: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嘴上的吸管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2、流響:傳出的響聲。
3、疏桐:高大的梧桐樹。
師:現(xiàn)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1、師介紹:《詠螢》是虞世南的另一首詠物詩。
2、學生試讀《詠螢》。
3、集體誦讀《詠螢》。
4、引導學生理解難解詞語及詩的含義。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5
知識目標:
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價值。
明確人類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歸納整理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
教學準備:
設計相關的題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二、指導學習。
(一)、人類的.生存依賴于生物圈
1、舉出幾種生活用品來自哪里?與生物圈有什么聯(lián)系?
2、總結(jié)生物圈有哪些價值?
(二)、人類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
1、自然資源根據(jù)是否再生如何分?試舉例。
2、怎樣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課堂小結(jié)
內(nèi)容見課本。
四、拓展延伸
1、面對全球的能源危機,我們應如何做?
2、亂砍亂伐帶來哪些危害?
3、找找身邊破壞資源的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考慮屬于自學范疇,引導學生學習歸納,所用的時間稍長,同時延伸的內(nèi)容有些片面,作業(yè)盡量設計成填空、選擇題。讓學生更明確答題的目標。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對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的確存在著神秘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而本節(jié)內(nèi)容可以滿足學生對于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著重男輕女思想,特別是在經(jīng)濟落后的地區(qū),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的問題。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雖不難,但較抽象,通過安排一系列的學生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結(jié)論,從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二、學生分析
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熱情。他們不喜歡、不滿足簡單的教材里的圖畫、文字,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于觀察、分析圖片,自己動手做實驗等來表現(xiàn)他們的活力。如果能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更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三、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控制的,說明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2.能力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模擬實驗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能用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能夠?qū)π詣e歧視現(xiàn)象作出正確的評價;通過探究活動,形成大膽思考和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男女染色體的圖片,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通過模擬隨機受精活動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五、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是“以探究為特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本設計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還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
六、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猜測驗證法、綜合歸納法、科學探究法。
七、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搜集相關資料,準備活動材料。
學生:調(diào)查不同范圍的人口性別比例。
八、教學過程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7
課前解析
關注文體特征:《表里的生物》是馮至的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文章的時間線索明晰,文章多次出現(xiàn)時間詞語,如:“小時候”“一天”“許多天”“以后”“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的發(fā)展,“我”的心理和情感也在變化。
關注人物形象: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寫法,以兒童的眼睛觀察世界,以兒童的思維認識世界,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好奇心強,愛觀察,善思考且比較執(zhí)著的孩子形象。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時要聚焦心理活動和對話描寫,要找出依據(j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關注文中插圖:文中插圖畫的是父親把表蓋打開,“我”睜大眼睛興奮而入神地看著面前表里的美麗而神秘的世界,也表現(xiàn)了“我”的天真和好奇。
關注文章結(jié)尾:文章結(jié)尾處,“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這樣的話”指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回想自己是否也說過類似的話。為什么不說了?品味其中蘊含的情感,體會告別童年的悠長滋味。
關注字詞:“蟋、蟀”兩個字筆畫較多,應予以重點指導。提示學生注意筆順、筆畫,注意結(jié)構(gòu)安排!按唷弊忠崾居疫叺摹拔!弊郑詈髢晒P是橫折鉤和豎彎鉤!傲А庇疫吂P畫較多,書寫時要寫得緊湊,注意“離”的筆順,以及最后兩筆是撇折和點。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8個字,會寫“機器、鐘樓”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能結(jié)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教學重點
1.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能結(jié)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教學難點
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8個字,會寫“機器、鐘樓”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找懷表》,激發(fā)閱讀興趣
1.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guī)硪粋《找懷表》的故事,請大家認真聽,想一想,農(nóng)夫和其他孩子是怎樣找懷表的?這個小男孩為什么能找到懷表?
預設1:文中農(nóng)夫和其他孩子是盲目地幾乎把馬廄翻遍了也沒有找到懷表,小男孩進去之后什么都沒做,只是靜靜地坐在地上,慢慢地聽到了滴答滴答的聲音,于是循著聲音找到了懷表。
預設2:農(nóng)夫和其他的孩子沒有方向亂翻,小男孩善于思考,根據(jù)懷表能發(fā)出滴答滴答的聲音的特點,循著聲音找到了懷表。
2.組織交流: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預設:做事之前要先思考,三思而后行,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過渡:為什么懷表會發(fā)出“嘀嗒,嘀嗒……”的聲音呢?我們今天學習馮至的一篇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表里的生物》。
教師板書課題:16.表里的生物
。ㄔO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善于思考,同時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
二、讀故事,理清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根據(jù)提示,勾勾畫畫,梳理文章內(nèi)容。
2.集體交流,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課文大意。
(1)文章的時間線索明晰,我們按文中出現(xiàn)的順序交流一下勾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并圍繞課題說一說在這個時間點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預設1:文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小時候”,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很疑惑:只有活的生物才能發(fā)出聲音,為什么父親的懷表會發(fā)聲呢?
教師引導:請同學快速瀏覽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原因讓“我”有這樣的疑問?不難得出結(jié)論:兒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我”當時對于聲音的認識,引發(fā)了“為什么父親的懷表會發(fā)聲”的好奇和疑問。
誰能再來簡練地說一說:,在“我小時候”這個時間點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小時候好奇:為什么懷表會發(fā)聲?)
預設2:文中出現(xiàn)的第二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一天”,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猜想:有個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
教師引導:哪幾個自然段是對這“一天”發(fā)生的事情的描寫?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ㄒ惶觳孪耄罕砝镉猩铮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劃分結(jié)構(gòu)段,梳理文脈,同時關注人物的心理和語言描寫,為下節(jié)課感悟人物形象做鋪墊。)
預設3:文中出現(xiàn)的第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過了許多天”,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打開懷表讓“我”看,但不讓動,“我”看到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擺動。
教師引導:你有過“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這樣的經(jīng)歷嗎?父親打開懷表后,“我”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我”當時的心情嗎?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過了許多天打開懷表,有個小尾巴擺來擺去)
。ㄔO計意圖:很多人在童年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調(diào)動他們的情感體驗,體會“我”對身邊現(xiàn)象的好奇和關注。)
預設4:文中出現(xiàn)的第四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此后”,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的解說印證了“我”的猜想:表里有一只蝎子。但又有了新的疑問:為什么要把蝎子放在表里?最后“我”用想象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疑問。學生回答這個時間點上的事情有可能不全面,教師要及時追問。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ù撕笥∽C猜想:表里有蝎子。自己解答新的疑問。)
教師引導:“過了許多天”和“此后”父親多次打開懷表,通過“我”的觀察和父親的講解,才印證了“我”的猜想。這兩個時間點上發(fā)生的事可以劃分為一部分內(nèi)容。
預設5:文中出現(xiàn)的第五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后來”,在這個時間點上“我”見人就說父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不知說了多久才不說了。
教師引導:為什么“我”后來不說了?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ê髞硪娙司驼f表里有蝎子,再后來就不說了)
(2)請同學們結(jié)合板書梳理文章內(nèi)容,先在小組練習概括文章的大意,再集體交流。
。ㄔO計意圖:本文的段落較多,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分步進行,先引導學生勾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再聯(lián)系課題,概括在這些時間點上發(fā)生的事情,借助板書這個抓手梳理概括文章大意。)
三、自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學
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給生字注音,每個字抄寫兩遍,每個字口頭組兩個詞,如果有成語的,可以再組一個成語。在自學的過程中,你認為哪里需要老師講解,或者有想和大家分享的,請勾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集體交流
教師指導學習:
。1)“蟋、蟀”兩個字筆畫較多,請同學們注意筆畫和筆順,同時看一下每個字的結(jié)構(gòu)安排!跋x”字旁不要寫得過大,“蟋”右半邊的上半部分與蟲字旁基本持平,“蟀”右半部分下邊的“十”要托住上邊的部件。我們跟著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2)“脆”字最后兩筆是橫折鉤和豎彎鉤。我們跟著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3)“璃”筆畫較多,書寫時要緊湊,注意“離”的筆順,最后兩筆是撇折和點。我們跟著課件一起來書空一下。
下面請同學們把這四個字在田字格本上各寫三遍,注意關鍵筆畫和字的筆順。
四、課后作業(yè)
結(jié)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表里的生物》,概括了文章的大意,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我”和我們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你認為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課下再讀書,并寫上批注。我們還學習了生字詞,請大家書寫課后詞語各兩遍,利用工具書查找不理解的詞并記錄在書上。
五、板書設計
16.表里的生物
小時候好奇:為什么懷表會發(fā)聲?
一天猜想:表里有生物。
過了許多天打開懷表,有個小尾巴擺來擺去。
此后印證猜想:表里有蝎子。解答新的疑問。
后來見人就說表里有蝎子,再后來就不說了。
推薦生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谡f出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蹏L試收集和分析資料。
④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和重點
重點:
、偕锶樯锷嫣峁┗緱l件。
、谏锶κ撬猩锕餐募覉@,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
收集和分析資料(因為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對圖片、文字和數(shù)字資料進行分析)。
課前準備
教師:有條件的學?墒褂枚嗝襟w,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從而和地球作出對比;沒有條件的學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另外,還準備一個地球儀。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中各大星球的資料。
教學設計
學習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學生觀看生動的'課件,然后根據(jù)自己在課下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太陽系中各星球的狀況。
、趯W生們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討論生物圈的范圍,然后總結(jié)生物圈的概念。
、俳處熗ㄟ^展示課件,把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師事先讓學生們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圍
①學生分組開展競賽,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最精確的語言說出生物圈的范圍。
、趯W生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然后在全班評比最具創(chuàng)造獎若干名,日后進行一次模型比賽。
、俳處熃M織學生開展競賽。
、诮處煵贾脤W生設計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①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利用手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總結(jié)出結(jié)果。
、趯W生分別扮演動物和植物在各個星球上的生活狀況,表現(xiàn)出它們對食物、水、氧氣的依賴。
教師布置學生扮演角色,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下作業(yè)
請同學們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生物圈的簡易模型。
【生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設計03-31
關于生物教學設計05-25
《晝夜與生物》教學設計04-28
生物教學設計模板熱門02-23
《晝夜與生物》教學設計通用05-23
生物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2-01
《作為生物的社會》教學設計04-21
《生物間的食物聯(lián)系》教學設計05-22
初一生物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