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美術的節(jié)奏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花邊作為切人點,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了解花邊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本課體現了“美術·人文”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
學情分析
對于花邊(二方連續(xù)紋樣),學生并不陌生,三年級已有所接觸,并初步掌握了繪制的方法,為了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已接觸過的知識的興趣和新鮮感,在教學設計上,把重點側重放在掌握花邊的'排列規(guī)律并學以致用,聯系生活,嘗試運用花邊裝飾生活用品,通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學習中發(fā)展發(fā)現美、運用美、表現美。
教學目標
1、 知識性目標:感知花邊與生活的聯系,認識、了解花邊的造型及裝飾的特點,學會運用花邊進行裝飾。
2、 2、能力性目標:通過剪、貼、畫、印等方法,能利用花邊的多種排列方法進行裝飾,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并通過本課,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3、 3、情感性目標:通過欣賞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錦等各種物品,促進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與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樹立互助、合作的集體觀念。
4、 4、發(fā)展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視民間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滲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多種形式的重疊排列方法。
2、教學難點:如何處理重疊的遮擋關系。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展示課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物體互相重疊排列的現象,今天我們來試試看物體互相重疊會產生什么效果。
三、授課
1、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欣賞并提出問題,通過欣賞這些重疊的圖形你有什么感覺?
師歸納:通過把大小、形狀相同或不同的圖案運用多種排列方式進行重疊排列,能產生不同的美感。
2、啟發(fā)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你們在生活中看見什么物體重疊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師示范步驟:先構思設計好圖形后畫出或剪出圖形再進行重疊排列。
4、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
5、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業(yè)要求:畫出或剪刀動物、人物重疊排列。
五、教師巡視輔導。
六、作品展示。
七、板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美術的節(jié)奏
【小學美術《美術的節(jié)奏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設計08-22
美術教師教學總結05-07
美術設計簡歷表格12-26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8-05
小學美術教師培訓總結04-27
小學美術工作評優(yōu)總結11-20
商業(yè)美術設計中文簡歷范文10-06
美術設計求職信封面03-22
幼兒園美術教學心得04-30
小學美術教師個人述職報告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