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的智慧的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智慧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的智慧的讀后感1
千百年來,《論語》被公認為是一座豐富的智慧寶庫,只要掌握了打開大門的鑰匙,人們就能獲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認為《論語》對我們現(xiàn)在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并不僅僅只是那一兩句警句。《論語》中大多的道理并不是長篇大論,引經(jīng)據(jù)典,它只是孔子與學生之間以交流的方式,用最樸實無華的語句來點明那至極的真理。
當樊遲問老師說,什么是智的時候,孔子就說了兩字:“知人”。真正的智慧就是面對人心,你有什么樣的的判斷力。
那我們怎樣才能知人呢?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意思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并不是看結果,而是在于他心理的動態(tài)過程。那我們要如何觀察一個人呢?孔子說,那就去看一個人的過錯。子曰:“觀過,斯知仁矣!本褪强匆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真君子犯錯后能端正態(tài)度立馬改正,而且不會再犯同樣的錯。這是孔子所說的`最高境界。
知人之后,我們要怎么做?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本褪且涯切┱钡模胁拍艿娜颂岚蔚侥切┯幸幻嬷降娜松厦,讓他們有一個施展才能的空間,用他們的高尚和正直去影響周圍,影響社會。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讓他們都能各施所長。(有大智慧的人和有小聰明的人)
我們現(xiàn)在有的人往往只是擁有一些豐富的知識,卻誤以為自己很有智慧,其實這是很愚昧的。智慧不僅僅只是依據(jù)知識的多少來判定的,它是需要(知識+經(jīng)驗+悟性),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悟的。于丹教授還說:大智慧和小聰明有時候僅僅只是區(qū)別于一種態(tài)度上。當遇到事情時,我們需要謹慎的思考,系統(tǒng)的看待問題并不能草率片面的去行事。
于丹教授點明我們,做一個職業(yè)最好的境界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蹦茏龅缴谶@個職業(yè)中的穿越是一種享受,這是最高的境界。
《論語》中所蘊含的智慧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用生命去體驗。智慧的最大的境界就是在于自己心中通徹的透悟,最終成就生命的歡欣!
論語的智慧的讀后感2
最近,我在本校教師閱覽室有幸拜讀了《論語中的大智慧》這本書,覺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總結出來的道理,在當今的社會里,仍然那么實用,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純粹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對當今時代的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在為人、為政等諸多方面如何實現(xiàn)心靈所向往的那種理想追求。讀論語讓人感覺視野開闊、豁達開朗、風清氣正,充滿智慧。
如: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孔子說:國君以道德教化治理正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孔子主張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原則,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
其實,德治正是中國儒家文化所極力倡導的治國理念!墩撜Z為政》在第一章就提出為政以德的'思想,堪稱儒家德治的總綱。在《論語》的其他篇目中,孔子也曾多次談到執(zhí)政者的品德的重要性。
又如:子曰:政者,正也。子辛以正,熟敢不正?(《論語顏淵》)戰(zhàn)國的儒家孟子把德治推到了極致仁改。孟子周游列國力勸管理者施行仁政,還說如果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改,那么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把仁政作為執(zhí)政的基本理念,治理天下就會成為一件非常簡單而輕松的事情。這是孟子所想象出的天下大治的理想狀態(tài)。
在治國上,儒家特別強調道德的作用,但也絕不排斥法治的作用。除了為政以德,孔子還認為從事政治要寬猛相濟。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左轉昭公二十年》)
孔子只是傾向于以德治為主,而以法治為輔罷了。由此可見,德治和法治這兩種治國方略,就好像人和兩只腳,哪一只都不可偏廢。
德既是一種坦誠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寬容的胸懷。寬容,使人擁有博大的心理空間。治國如此,做人也罷。
【論語的智慧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句子11-08
論語經(jīng)典句子03-03
經(jīng)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語錄11-25
智慧的說說09-27
《論語》的讀后感01-19
《論語》讀后感06-28
論語讀后感09-30
(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