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yè)論文標準寫作是小編為您提供并解答哦!
論文格式基本要求如下:
一、請以microsoft word打字。
二、紙張大。篴4;頁邊距:上、下2.54cm,左、右3.17cm;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首頁文字:
1、“第九屆海峽兩岸繼續(xù)教育論壇",宋體,20pt,加粗,居中。
2、論文題目:宋體,22pt,加粗,居中。
3、作者姓名:在論文題目之下,宋體,14pt,加粗,居中。
4、作者所屬院校(單位)及職務:在作者姓名之下,請寫正式全名,宋體,14pt,加粗,居中。
5、若作者為一位以上,請逐一列出。
6、請?zhí)峁┞?lián)絡人姓名、 通信地址、電郵、電話及傳真。
四、論文內(nèi)頁文字:
1、論文題目:宋體,18pt,加粗,居中。
2、作者姓名:宋體,14pt,加粗,居中。
3、所屬院校(單位):宋體,14pt,居中。
4、論文摘要:楷體,12pt,左右縮進1.0cm,兩端對齊。
5、正文:12pt;中文為宋體,簡體;英文為time new roman,兩端對齊。
6、注釋:置于全文最后,楷體,11pt,左對齊。
7、參考文獻:置于全文最后,楷體,11pt,左對齊。
一、論文提交內(nèi)容:
1、首頁,包括:論文題目;作者姓名、所屬院校(單位)及職務;聯(lián)絡人、通信地址、電郵、電話及傳真。
2、論文摘要、主題詞。
3、論文正文。
4、附錄,請盡量提供參考文獻。
二、字數(shù)限制:
1、論文摘要:350 - 400字。
2、正文:4000 - 5000字。
三、論文應系作者原作且從未公開發(fā)表。
四、內(nèi)容應切合論壇的主題。
延伸閱讀:
如果說選題意味著努力的方向,那么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依然是費心費力的事情。
想寫好一篇論文,以往的研究成果必須要閱讀,正是在研讀前人的成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者說前人的研究成果給我們提供一種思考的機會。這個過程猶如個人的火柴遇到了前人的火柴皮,火柴可以不經(jīng)過火柴皮而燃燒,但是那是不安全的火柴。
在文獻積累階段,對材料的尋找不求一次就予以清剿,因為你在閱讀既有材料的過程中總會發(fā)現(xiàn)新的有用的材料沒有在第一次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說開始的時候就尋找大量的材料,最終有很多沒有用,或者說是低質量的文獻,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所以,開始尋找文獻的時候找?guī)灼哔|量的,在閱讀過程中繼續(xù)挖掘與發(fā)現(xiàn)新的有價值的好文章,如果開始不加以鑒別會發(fā)現(xiàn)將有限的時間花在了一些低質量的文本上面,得不償失。
關于論文主題的名家材料盡量一次找差不多,免得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論文都是引用這些人的,而自己僅僅找了有限的幾篇,心理著慌。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引用的過程中,不會發(fā)生這一名家的文章分散多處的麻煩,系統(tǒng)性較強。
閱讀文獻的時候以下需要要記錄下來:一是根據(jù)別人論文引發(fā)自己的思考或者說是他的局限之處以及自己的想法,二是論證同一問題的時候想起的另一種思路,三是某一名家與其論述相關的內(nèi)容或者更有學術價值的內(nèi)容。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做記錄的另一個好處是在成文的過程中能夠避免找不到引文的情況,所以在文獻打印出來的時候最好編好號,方便自己的查閱。記錄文獻一般采取原文加闡述的方式,因為單純的摘抄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忘記當時摘抄時的思考過程以及摘抄這句話的理由,如果適當加上自己的評論就能夠方便有效地克服這一問題。
在材料掌握差不多之后,就開始落筆成文,不能期望掌握了盡量多的材料乃至所有材料之后才予以動筆,一是寫作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還需要哪方面的材料,二是看材料的過程拉的太長,我們的記憶能力會讓我們自己都不滿意,因為你自認為閃光的觀點會迅速忘記。
寫論文的過程要趁熱打鐵,要做到心無旁騖,盡量做到一氣呵成,如果時間集中上有困難,那就一定要在可利用時間內(nèi)將某一部分完成,否則那種炒冷飯的感覺令人窒息。雖然根據(jù)名家經(jīng)驗,文章要在靜下心來的時候寫作,但是把有些內(nèi)容放下來之后如果再有瑣事纏身,很容易失去了寫作的那種原始沖動。當然,文章的修改過程等自己冷靜下來之后效果會更好,將論文冷放一周會讓里邊的諸多問題在下一次審讀的時候暴露出來。
在寫作的過程中多與導師交流,因為老師在這個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建樹,見識至少比我們大,了解的學界動態(tài)比我們清楚,乃至知道的名家比我們多。在文獻準備的時候他們能夠推薦我們看一些材料,順著這些材料出發(fā),我們就能夠節(jié)省很大一部分浪費在低質量材料上的時間。在寫作過程中與老師交流能夠及時得到一些學術研究上的提醒,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接著說一說技術性的東西,著重說一下寫作方式,那就是電腦寫作與手寫方式。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要求在目前都是電子文本,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直接就用鍵盤將論文打出相對來說更輕松一些,因為即使用手寫將來還要轉換成電子文本,而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再將自己的手寫論文敲擊進電腦的過程是痛苦的,特別是當全部完稿的時候,因為它純粹是一種體力活,失去了當時寫作時的那種創(chuàng)作快樂。這就需要個人在平時要習慣電腦寫作,這是一個過程,在開始的時候我也曾有過不適應,感覺思維在電腦前表達不流暢,后來習慣了就好了,現(xiàn)在再用手寫材料反而沒有電腦流暢了。用電腦寫作的另一個好處是如果遇到了知識上的盲區(qū),可以馬上予以解決,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明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兒。而如果是手寫方式這個問題只能暫時放下,或者立即解決,前者在繼續(xù)寫作的過程中總感覺是在跳躍,而且容易忘記這一問題的暫時屏蔽,后者則需要興師動眾地轉移很多東西,不太方便。不過,如同手機讓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而有的人卻堅持不用手機,那么論文寫作采用何種方式也沒有強求之處。
至于其他技術方面諸如排版之類,每個人都會解決,因為搜索引擎的力量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