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哥白尼》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哥白尼》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傳記的特點:通過突出事跡介紹人物的事業(yè)和品格。
2.掌握在敘述中進行評論的寫法。
3.體會文章簡明平實的語言。
4.學習哥白尼敢于否定傳統(tǒng)和權威,堅持真理、重視實踐及治學嚴謹?shù)木瘛?/p>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的剪材方法。
2學習本文敘議結合的特點:記敘詳略得當,評論恰到好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閱讀指導法、討論點撥法、自學卡片法、實踐學例法。
媒體設計投影儀、幻燈或電腦。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我們今天來學習《哥白尼》,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哥白尼?
。ń庹f:本導語設計,采用話題談話法,由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哥白尼的事跡、貢獻。)
二、解題
這是一篇人物傳記。
傳記可分兩類:一是歷史性傳
記。以記述歷史事實為主,包括史傳、紀傳、傳略、年譜等,多屬歷史或學術著作。二是文學性傳記。以歷史事實為根據(jù),不是抽象概念的敘述,而是采用形象化的手法,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細節(jié)等,刻畫出生動的個性鮮明的形象,從而如實地再現(xiàn)人物的經(jīng)歷。
它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富于藝術感染力。
三、研習課文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五段)介紹哥白尼的籍貫、生活環(huán)境和求學經(jīng)歷以及興趣。
第二部分(第2段)介紹哥白尼刻苦鉆研、確立地動學說和《天體運行》的發(fā)表過程。
第三部分(第3、4段)闡明了哥白尼在科學史上的重大意義和對人類思想的深刻影響,贊揚了他重視實踐、堅持真理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5、6段)贊揚了哥白尼堅持科學、堅持真理的斗爭精神,以及戰(zhàn)勝神權的過程。
。2)說說本文在寫法上突出了哪些特點?
明確:敘議結合。敘:詳略得當;議:恰到好處。
(解說:教師可讓學生充分討論,不必拘泥于所給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復述課文。
要求:a.唇峁固岣儐晗父詞隹撾摹?.按“哥白尼發(fā)表了……它不但……而且……”的句式概要復述課文。
②談談學習《哥白尼》之后的感受。
3欣賞品味。
本文語言簡明平實,復句運用得準確嚴密,請找出實例體會。
(解說:本環(huán)節(jié)意在掌握人物評介類的語言特點,品味平實語言的表達效果。)①教師實例引路,學生朗讀句子品味。
、趯W生討論品味。
、鄯抡铡八坏摇……”的句式寫句子。
4.課堂訓練。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討論回答。
。ń庹f:強化課堂所學,并在課內(nèi)完成課后練習)
5.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人物傳記這一文體,了解了傳記類文章應選取人物的突出事跡來表現(xiàn)人物的事業(yè)與品格,這類文章可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如本文教議結合、夾敘夾議的方式。學習時,我們可采用這樣一種閱讀方法:概述事跡一學習評議一揣摩詞句一課外延伸。
。ń庹f:意在總結本節(jié)所學重點及總結學習人物做己的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本文第3節(jié)共有幾句話?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課外閱讀《名人傳》(羅曼·羅蘭)中的《貝多芬傳》。
要求:抄寫佳句并寫出讀后感。
。ń庹f:意在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擴大閱讀量。)
板書設計
哥白尼
敘:環(huán)境、經(jīng)歷、功跡、迫害——詳略得當
議:意義科學史上——革命人類思想——影響
恰到好處
。ń庹f:此板書意在凸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及特點,凸現(xiàn)本文的學習重點及難點。)
《哥白尼》教學設計2
一、素質教育目標
1、了解歷史性人物傳記的一般知識。
2、學習選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3、復習夾敘夾議的寫法。
4、學習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難點:
。1)選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2)學習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堅持真理、嚴謹科研的精神。
。3)夾敘夾議的方法。
解決辦法:的生活時代和本文科學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與學生們的生活距離較遠,所以不易引發(fā)學生自發(fā)的分析課文的興趣。需拉近學生與內(nèi)容的距離,引入課文分析,突破重難點。所以選定“科學發(fā)明”這個古今共通的主題入手,引發(fā)學生興趣,以比較法認識的偉大及地動學說的偉大意義。而夾敘夾議的寫法,則需師生共同研討解決。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小發(fā)明活動。的發(fā)現(xiàn)意義巨大,對人類社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但發(fā)明發(fā)現(xiàn)決不只是科學家才能做,只存在于高科技領域,任何科學研究都來自于對生活的觀察和為了滿足生活的需要。例如,牛頓從落下樹的蘋果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從人入澡盆水溢出發(fā)現(xiàn)了浮力定律。這些都說明科學來源于生活,就在你身邊。嘗試創(chuàng)造則是使學生與找到共鳴的絕好途徑,所以,課前,我們舉行小發(fā)明展示會,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達到貫徹素質教育,鍛煉多種能力的目的。
2、故事會,歷史上像這樣的科學家不勝枚舉,要求學生準備一位科學家的一則生平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突出思想教育。
3、知識競賽,本課知識較難,特別是突破夾敘夾議這一難點,有一定困難,因此采用知識競賽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一次布置大家利用你學過的科學文化知識,動手動腦,進行一項生活小發(fā)明,為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你們做了嗎? (生答)下面請幾位同學來展示一下你的發(fā)明,并給大家簡單講解。
(幾位同學上臺演示之后,師肯定)同學們的發(fā)明都很好,我想問一下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對,我們需要仔細觀察生活,思考我們的需要,設法滿足要求,既動手又動腦,容易嗎?不容易,我們這么小的發(fā)明就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那么科學界重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如火箭衛(wèi)星的研制和發(fā)射,現(xiàn)代生物克隆技術的成功等等就更是困難重重,需要研究者耗費驚人的精力,經(jīng)過長時間的鉆研,忍受無數(shù)次失敗挫折,甚至獻出生命才能實現(xiàn)。能做到這樣的人偉大嗎?這樣偉大的人的生活和精神值得后人記錄和學習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的傳記,了解他一生奉獻于地動學說的研究,為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事跡。(板書題目)。
。ㄒ唬┟鞔_目標
請同學們齊讀素質教育目標,(老師板書后強調)我們要通過本文的學習,既獲得有關寫作的知識——選材方法和夾敘夾議手法,又學到科學家一絲不茍的研究精神和堅持真理的可貴品質。
。ǘ┱w感知
1、速讀課文,理順結構思路,概括出的生平及其主要貢獻。
。ㄉ鸷髿w納)本文介紹了的生平及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艱難過程,并特別寫出了地動學說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思想意識的變化所產(chǎn)生的重要意義。
2、請幾位同學復述課文,要求只重點說出主要事跡(即典型材料)而不必復述全部內(nèi)容。教師應把“復述”看為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化訓練。應給學生以更多的練習機會。當學生復述時,教師可把有關的典型事跡,用精練的文字在黑板上板書,形成結構圖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紹了的出生時間、地點和學習生活,以及創(chuàng)建地動學說的漫長艱難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3~4段)由敘述轉為評論,高度評價地動學說對科學界和人們思想帶來的巨大的震撼,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第5~6段)寫給教皇寫的信,體現(xiàn)了他堅持真理的精神,并用三個事例說明地動說最終戰(zhàn)勝天動說,科學最終戰(zhàn)勝愚昧的神權。
通過復述和列結構提綱,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且作者圍繞寫作主旨選取典型材料的`寫法也突現(xiàn)出來。作為科學家有眾多的貢獻,作者從天文學家角度入手寫作,對其他內(nèi)容不加贅述,使贊頌首創(chuàng)地動學說的偉大精神的中心明確突出。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細讀品味。
。1)讀第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要詳細介紹在波蘭克拉科大學
及意大利所處時代,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文中寫了“當時的波蘭處于文化生活極其繁榮的文藝復興時期,克拉科大學也成為當時歐洲文化中心之一”,意大利是“歐洲工商業(yè)和藝術科學的中心”。對所處的時代作了介紹,對其曾就學的地方作了說明,實際是交代了產(chǎn)生地動學說的社會背景,使讀者明白了,像這樣杰出的科學家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他的學說是以那個特定社會為基礎的,是地動學說的客觀條件。最后一句說“最感興趣的是天文學”,則是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主觀條件,也在結構上起到引起下文寫地動學說創(chuàng)立過程的作用,是啟下之筆。
(2)第2自然段中如何體現(xiàn)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艱難的,歷時多長時間,為什么1543年才發(fā)表《天體運行》一書?
答:《天體運行》一書歷時30多年才發(fā)表,的長期觀測日、月以及各行星的運動,謹慎小心的進行論證,“務使他的理論能和實際觀測相符合”。由此可見,地動學說的確立,是他長期實踐的結果,表現(xiàn)了他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不畏勞苦、勤奮探索、勇于獻身的精神。
。3)第3自然段由前面的敘事轉入評論,第一句承上啟下,概括本段主旨為評價地動學說在科學界的偉大意義,即引起科學上的巨大革命。繼而用“他帶給人們……”“他教給人們……”“他首先告訴人們……”“他還啟示人們……”四個整齊的句式緊湊的、完全的寫出地動學說使科學界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推動科學研究精神巨變,似人們的歡呼、鼓掌般節(jié)奏鮮明、語勢酣暢,蘊蓄著激動喜悅的激情。
。4)第4自然段也以過渡句開頭,點明了地動學說的另一個偉大意義,即給人類思想帶來深刻的影響。文中用“極深刻”“推翻”“從未動搖過”“在實質上粉碎了”等詞語準確有力地闡述了地動學說給人們意識的重塑。不僅如此,文中又引用了歌德的話,進行生動形象的證明,高度贊揚了地動學說偉大意義的無可比擬,也引出了科學與傳統(tǒng)認識和宗教信仰的沖突,為下一段做出鋪設。
判斷下列復句類型,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
習題1:發(fā)表了地動學說,不但帶來天文學上的革命,而且開辟了各門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 ( )
習題2:他首先告訴人們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類的實踐進行全面的分析。 ( )
習題3:的學說不只在科學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也是極其深刻的。 ( )
習題4:不管這些思想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處于多么神圣的地位,還是從事實出發(fā)證明了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按照同一規(guī)律運行。 ( )
習題5:因為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無數(shù)古人相信的事物將成為一場空了。 ( )
(5)出示布魯諾被異端裁判所活活燒死在十字架上的油畫,闡述科學與愚昧進行著長期的、血與火的較量,堅持真理的人不會畏懼酷刑烈火,科學也決不會因愚妄者的極力掩蓋而黯然失色。它必將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戰(zhàn)勝愚昧,地動學說正是以科學的力量最終戰(zhàn)勝了神權。
速讀第5~6自然段,找出兩種力量的較量,體會科學家們堅持真理,撼衛(wèi)真理的氣概。
答:科學一方:敢于直接寫信給教皇,向宗教挑戰(zhàn),布魯諾寧愿被燒死也要捍衛(wèi)科學,伽利略70歲受嚴刑威脅仍不放棄科學觀點。神權一方:教皇及其異端審判所殘害科學家,查禁科學書籍,宗教革新者馬丁·路德也污蔑是瘋子,引證《圣經(jīng)》上的話來批評地動學說。然而,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壓抑的力量戰(zhàn)勝了神權,這是為等偉大科學家們勇敢、正真、執(zhí)著的精神所奏響的勝利贊歌。
2、在逐段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競賽形式的問答式講授,將分析進一步引向深入,并進而有重點的突破“夾敘夾議”這一教學難點。
將全班分為男女兩大組,不指定主要發(fā)言人,以便給所有同學以平等的機會,激發(fā)最大多數(shù)同學的參與熱情。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種形式,積分決勝負。推舉記時員一名,記分員一名,并爭得同學同意由教師仲裁。
第一輪必答題:
男隊題: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答:第一部分為記敘,敘述了生平和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歷程。第二部分為議論,評點地動學說對科學界和人們思想的巨大影響。)
女隊題:第三部分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試舉例分析。(答:第三部分是夾敘夾議,即邊記敘,邊評點論析。如第5自然段先記述給教皇寫信一事,并具體引述信末鏗鏘有力的語言,然后即評論“這是一封科學向宗教挑戰(zhàn)的信”,“可見他的革命精神和決心”。表明記敘事件是為贊頌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氣概而敘的。再如第6自然段列舉了馬丁·路德、布魯諾、伽利略三個例子,記敘了科學與神權激烈的斗爭,最后評論到“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壓抑的力量戰(zhàn)勝了神權”,點出科學必勝的主題。總之敘中有議,夾敘夾議,敘為議鋪襯,議為敘點睛。)
對這些必答題,同學不能一人答完整,全組齊心協(xié)力,互相補充作答更能調動積極性。
搶答題:
。1)是哪國人?(答:波蘭人。)
。2)曾學過那些學科。(答案:藝術、數(shù)學、天文、醫(yī)學、法律學、神學。)
。3)地動學說是最早提出的嗎?(答:不是。早在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有地球自轉和地球及諸行星都繞著太陽轉的學說。)
(4)具體解釋什么叫天動學說,什么叫地動學說。(答:所謂“天動學說”是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天體都圍繞著地球轉。這個學說由埃及科學家托勒密提出,后被利用成為神學的主要觀點。“地動學說”指通過具體觀測發(fā)現(xiàn)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只是宇宙一個微小分子,它在不停的自轉,帶著它的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而太陽也圍繞更大的天體運行著。這個學說沖擊了神學的根基,受到神學的壓制和污篾。)
。5)人們應該怎樣認識世界?(答:告訴人們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類的實踐,進行全面的分析,深人事物的本質。譬如對天文現(xiàn)象的認識,就不能讓直覺支配,以為太陽等恒星都是繞著地球轉動,而不去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太陽系內(nèi)全部行星的運行。)
(6)《天體運行》從問世到被承認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答:從1543年到1822年,共經(jīng)歷了279年的時間。)
7、的地動學說通過哪一事件得到證實?(答:通過哥倫布環(huán)球旅行得到證實。)
第二輪必答題:
女生題: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邏輯上有什么關系?(答:有因果關系。第一段交代求學經(jīng)歷,所處環(huán)境是文藝科學中心及他最感興趣的是天文學等,都是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主客觀原因,正是由于第一段的鋪襯,才自然引出第二段對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的敘述,所以,二者是因果關系。)
男生題:文章第三部分與前兩部分的關系是什么?(答:第5、6自然段是夾敘夾議,其中敘是文章開頭記敘部分的延續(xù),其中議又是文章中間部分的發(fā)展。這些,與前文遙相呼應,緊密相聯(lián),文脈貫通,體現(xiàn)出了作者嚴密巧妙的構思布局。)
。ǜ傎惤Y束評出勝負,給予適當?shù)谋頁P和點評。)
。ㄋ模┛偨Y、擴展
1、總結: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傳記文章的寫法以及對科學家和他的地動學說有了怎樣的認識,請同學們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
。ǹ梢龑W生從文章內(nèi)容、寫作手法、選材方法、的精神、地動學說的偉大意義等方面歸納,不需面面俱到,能說出一點兩點就給予肯定。)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一生對人類所做的巨大貢獻——創(chuàng)立了地動學說,發(fā)表了《天體運行》一書的偉大事跡,贊頌了敢于打破傳統(tǒng)觀念,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論述了地動學說在科學上引起的革命及對人類思想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文章選材典型,語言嚴密,邏輯性極強,夾敘夾議,主題突出,值得反復品味。
2、擴展:在古今中外的歷史長河中,如一樣嚴謹求索,奮斗不息的科學家舉不勝舉,請同學們把你搜集到的資料在課上交流,以豐富同學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科學家及他們的事跡。
老師可適當插入一些學生不熟悉的事例: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
布魯諾所處的時代,的學說已開始廣為流傳,同時羅馬天主教為反對全歐的宗教改革,恢復了宗教裁判所,建立了耶穌會,加強了對思想文化的控制,召開了特棱特宗教會議,以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布魯諾為捍衛(wèi)的學說,他同封建制度、教會統(tǒng)治和經(jīng)院哲學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斗爭。
布魯諾不僅繼承的“太陽中心說”,而且糾正了學說中的宇宙有限說指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時間上是永恒的;宇宙既不可能有一個中心,也沒有絕對的邊緣;宇宙由無數(shù)星系組成,太陽只是宇宙中無數(shù)星系中的一顆塵埃;地球環(huán)繞太陽轉動,太陽也不是靜止不動,它與其他恒星的位置在不斷變動著。他的這種觀點,是在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宇宙觀,比學說前進了一大步。
布魯諾應用自己的觀點,來揭露教會的腐朽和僧職人員的無知,徹底否定了神的啟示式,沉重打擊了封建神學傳統(tǒng)。這就必然會遭到教會的殘酷迫害。
1591年,威尼斯地方貴族喬凡尼·莫切尼戈(此人是教會宗教裁判所的密探)“邀請”布魯諾到威尼斯來。這實際上是教會策劃的陰謀。因此,當布魯諾剛踏上威尼斯碼頭,就立即被禁閉起來。
羅馬宗教裁判所在1600年2月8日,在圣阿格涅斯教堂宣讀對布魯諾的判決書。宣布他為不思改悔、頑固不化的異端分子,決定剝奪他的一切教職,革出教門,交世俗法庭處置。布魯諾面對宣讀判決書的法官,莊重宣告:“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感到恐懼!”
1600年2月17日,世俗法庭的劊子手把布魯諾帶到處決地——羅馬鮮花廣場。他們把木塊塞進布魯諾的嘴里,剝?nèi)ニ囊路o綁在火刑架上,在他的身上還繞了一道又一道蘸了水的繩子,以便濕的繩子經(jīng)火一烤繃緊嵌入肉里。在整整七年監(jiān)獄生活中,遭受嚴重摧殘的布魯諾,在劊子手旁,依然是那么堅強,毫不畏懼。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呼喚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布魯諾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無畏地獻給了宣傳真理,發(fā)展科學和樹立新的世界觀的斗爭中。他的一生是同封建制度、教會統(tǒng)治和經(jīng)院哲學進行殊死搏斗的一生。
在中國也不乏這種事例,如蔡倫造紙。
東漢造紙技術的提高,其中蔡倫的貢獻最大。所謂“蔡倫造紙”就是說蔡倫在勞動人民發(fā)明和發(fā)展造紙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造紙工藝的事跡。
蔡倫任尚方令官時,負責皇宮內(nèi)的手工作坊,專門為皇帝造刀、劍和其他好玩的器物。蔡倫又是個善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他看到寫字用的簡牘太笨重,絹帛又昂貴,而當時已有的麻紙又不適宜寫字,就下決心一定要造出一種既便宜又便于書寫的紙來。
蔡倫先仔細研究了前人造紙的經(jīng)驗,知道了制造麻紙的原理就是把麻的纖維搗爛,壓咸薄片,因為工藝很簡單,造出來的紙就很粗糙。蔡倫想,如果把工藝搞得精細些,造出來的紙也許就會細膩而便于書寫了。于是他開始把麻紙搗得很爛,壓成很薄的紙。這樣,紙是比較細膩了,但還是不夠理想,因為麻里還有不少粗纖維搗不爛,所以做成的紙仍然不適宜于寫字。而且,把能織布的麻用來造紙,成本也不便宜。
蔡倫進一步想,麻能做紙,是因為它有纖維、那么破布、破魚網(wǎng)、樹皮、麻頭等不值錢的東西,也都含有纖維,是不是也能用來造紙呢?于是他又動手去做試驗。他把破布、破魚網(wǎng)、樹皮、麻頭等東西收集起來,先泡在水里,洗去污垢,再放在石臼里搗爛成漿,然后壓成片,做成紙。這樣用不值錢的東西來造紙,紙是造成了,成本也降低了,但是先前的缺點還存在,仍然有一些搗不爛的纖維混在里面,做本的紙還不夠光潔,還是不適宜寫字。
為了把纖維搗得更爛,使做出來的紙更加細膩光潔,蔡倫又在造紙用的破布、破魚網(wǎng)、樹皮、麻頭等原料中加進了帶腐蝕性的石灰等一起放在石臼中舂搗。結果,不但原料搗得更爛了,而且還意外地出現(xiàn)了漂白的作用,使得搗成的紙漿變成了白色。
蔡倫堅持不懈地進行改進,他把搗爛的紙漿兌水調稀,放在一個大槽里,然后用舊簾子去撈浮在上面較細的紙漿,等細簾子結了一層薄薄而又均勻的紙漿以后,把它晾干,揭下來就成了一張潔白細膩的紙。這樣蔡倫改進造紙技術終于獲得了成功。
公元105年,蔡倫把他監(jiān)造的第一批紙獻給了漢和帝,受到了和帝的稱贊,和帝叫蔡倫繼續(xù)改進,擴大造紙的規(guī)模,造出更多更好的紙,并把蔡倫的造紙術向全國推廣。
。ㄎ澹┎贾米鳂I(yè)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題,討論小組合作完成第三題,組織班內(nèi)展覽。
答案:一、1、提出地動學說主要依據(jù)畢達哥拉斯學派有地球自轉和地球及諸行星繞著太陽轉的學說。此外,他更依據(jù)自己30多年謹慎而小心的觀測。2、的地動學說推翻了天動學說,轉變了人們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的荒謬宇宙觀,為唯物主義的科學宇宙觀奠定了基礎。本章除直接評論的巨大貢獻外,還引用了歌德的話,形象的贊揚了這一貢獻給人們思想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二、引用歌德的話,用“從來沒有”“天翻地覆”“倒轉過來”等詞語有力揭露了天動學說的反動性,欺騙性,更深刻地說明了地動學說的偉大意義。給教皇信中的話,顯示他敢于向當時在歐洲有至高無上權威的教皇挑戰(zhàn),實質是“科學向宗教的挑戰(zhàn)”。這既表明了的“革命精神和決心”,也表明了他對愚昧神權的篾視以及這場斗爭的艱難和殘酷。
(六)板書設計
竺可楨
六、參考資料
1、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歐洲文藝和思想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14~16世紀),16世紀的資產(chǎn)階級史學家認為它是古代文化的復興,因而得名,最初始于意大利,以后擴大到德國、英法等歐洲國家。在14~15世紀,由于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歐洲封建制度內(nèi)部已形成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文化上也開始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當時主要思潮是人文主義,反對禁欲主義,反對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反對作為神權和經(jīng)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教條。因此,在自然科學方面有了極大的發(fā)展,在資產(chǎn)階級政治上有了迅猛的發(fā)展,在文化、藝術上也有個了許多杰出的成就。
2、和《天體運行》
出生于波蘭的一個商人家庭。1506年,他從意大利返回波蘭以后,在黑耳斯堡擔任主教的醫(yī)生。他在這時寫成了《天體運行》的初稿,后來根據(jù)其中的基本觀點又用拉丁文寫成一篇《淺說》,并抄贈給自己的朋友。1510年,他在弗洛思教堂任職,在這里建立了一座很小的天文臺,堅持進行觀測。1539年,德意志威丁堡大學教授雷悌卡斯根據(jù)的手稿,寫了一個提綱,征得同意后,取名為《初談》,于次年發(fā)表。由于朋友的鼓勵和雷悌卡斯的敦促,才托好友基塞把手稿交給雷悌卡斯到紐倫堡去復印。1543年7月26日,在停止呼吸的前一小時,才看見印好的全部作品!短祗w運行》(舊譯《天旋論》共六卷:一卷論太陽居宇宙中心,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二卷論地球自轉;三卷論歲差;四卷論月球的運行及日蝕、月蝕;五、六卷論五大行星。
3、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fā)起者。他出身于德國一個礦主家庭。早年在愛爾福特大學攻讀法律,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畢業(yè)后又研究神學,曾擔任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發(fā)售了一種“贖罪券”,說是購買此券可以贖罪,以此撈取大筆金錢。1517年,馬丁·路德發(fā)表了抨擊教皇出售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否定教皇權威,認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行教會規(guī)條,而在于個人信仰。他的改革主張,反映了當時市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初期起了一定作用。
4、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
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天動學說,即地心說。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的球體,分天地兩層:地是球形,處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外是天層。天層又分為九個等距的層次,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原動力天。由于“第一推動者”上帝的推動,恒星天才動起來,并帶動著其他天層的運動,只有地球不動。公元二世紀,托勒密繼承了亞里士多德的天動學說,用“車輪”, “偏心圓”和“對稱點”三個概念的結合來描繪天體運動,又大大地鞏固了天動學說的統(tǒng)治地位(辛可《和日心說》)。
【《哥白尼》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牧童教學設計04-02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