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亚洲最大|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object id="4ihfc"></object>
      
      
    1. <object id="4ihfc"></object>
    2.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04 17:36:1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

        《錯誤》是中國臺灣當代詩人鄭愁予于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xiàn)代詩。那么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相關的教學設計吧!

      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并分析全詩,學習詩歌所運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2.掌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點。

        3.引導學生從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yǎng)以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水準。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體會詩歌“美麗的錯誤”之格調美。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誦讀法、思路教學法。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搖電子白板

        六、教學過程

       。ㄒ唬⿲

        1.聽音樂

        聽安雯《月滿西樓》新古典主義歌曲,請學生談談感受。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看歌詞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歌詞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

        參考:哀怨、憂傷、無奈

       。ǘ┱w感知

        1.讀詩歌

       。1)初讀:全班齊讀,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幃(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準、重音、節(jié)奏、語氣、語調

       。2)再讀:請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思考

        1)詩中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

        參考:哀婉、無奈、淡淡的愁怨

        2)詩歌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參考:一位癡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歸來,等來的確是他人歸來的馬蹄聲。

        2.講故事:請一位同學講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語言)。

        參考:這首詩歌敘述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變化過程,時光悠悠,蓮花開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生氣。這時,街上傳來了達達的馬蹄聲,給極度失望的她帶來了新的希望,但這只是個“美麗的錯誤”,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歸人,而是個過客。(注意故事敘述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3.作題解

        解題:這樣一個故事,為何取名《錯誤》?

        參考:“我”的出現(xiàn)是一個錯誤;女子的判斷是一個錯誤。

       。ㄈ┰姼杞庾x與意象分析

        1.找尋意象

       。1)請同學默讀詩歌,找出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

        參考:蓮花、東風、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幃、窗扉

        看看這些意象分別用了什么樣的修飾語?

        參考: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緊掩

       。2)這些修飾語可以歸類嗎?

        參考:

        1)比喻類:(開落的)蓮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緊掩的)窗扉

        2)否定類: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ú唤遥

        2.詩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誰在等?

        參考:閨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參考:等了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達這種久等?

        參考: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4)為何選用“蓮花”意象?

        參考:“蓮花”是江南特產,呼應故事地點,蓮花是一種純潔美好的意象,象征著女子的美貌和堅貞。

        5)“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一個什么句式?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下面還有哪些這樣的句子?

        參考:倒裝句,應為“容顏如開落的'蓮花”。增強詩歌的音節(jié)美和語言美。音節(jié)美:“落”與“過”押韻;語言美: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

        下面還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2)主體部分

        思考:

        1)此處“東風”指什么?

        參考:東風:春風,百花之媒,東風不來喻心上人的信息沒有傳來

        2)“柳絮”指什么?

        參考:“柳”為“留,“絮”為“緒”,喻指綿綿不盡的思緒

        3)作者為什么說“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是真的嗎?

        參考:因為女子始終等候在閨房,在她那里只有“聽”,沒有“看”,自然不會關注外界的變化。

        4)作者說“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參考:狹小、寂寞、冰冷

        5)對于女子的“心”還有描述嗎?什么特征?

        參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封閉

        6)這顆“心”會在何時變化?

        參考:聽到“蛩音”

        7)這顆“心”被點燃之后,女子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參考:由“聽”轉為“看”。揭開“春帷”,希望化為失望。

        女子的心:狹小、寂寞、冰冷、封閉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結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句在全詩結構上又什么作用?

        參考:響應首句“我打江南走過”,將鏡頭放大拉遠到虛無而廣闊的空間和連綿不斷的時間長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應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詩結構均衡,不致前擠后空或前空后擠。

        2)既然是錯誤,又說是美麗的?不矛盾嗎?如何理解?

        參考:不矛盾。從情感上來說,因為馬蹄聲是美麗的,女子因為聽到這個心情發(fā)生變化;從情節(jié)上來說,這個故事是美麗的,因此錯誤也是一種美。 3)請同學找找身邊與“美麗的錯誤”類似的現(xiàn)象。

        參考:善意的謊言

       。ㄋ模┬〗Y

        1.嘗試背誦詩歌

        建議:嘗試背誦線索:我――你――我

        2.藝術特色梳理

        參考:句子長短錯落,音韻和諧;意象傳統(tǒng),比喻別致;詩歌融語言美、意象美、情感美與一體。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詩。

        2.將鄭愁予的《錯誤》與溫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處。

        《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O洲。

        參考: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小詞,每當看到思婦閨怨的詩詞,首先縈回于我眼前的就是這望江樓上癡望終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絕望,令人柔腸寸斷,哀婉欲絕!一千多年之后,臺灣當代詩人鄭愁予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錯誤》,詩中也有一個倚樓望歸的女子。它莫非意味著人們也許永遠也等不到他們所愛、所期待的東西,任憑魂牽夢縈,望眼欲穿。為什么千年以來女子“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從而“腸斷白O洲”?只因為她們所等待的男人在她們的生命中,多半是“過客”,而不是“歸人”。二者都是描寫了女子萬般期盼佳人歸來,卻終究沒有等候到心上人歸來的畫面,溫詞的“過盡千帆皆不是”,也是寫“美麗的錯誤”,在這些詞句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襲遍全身之后又驟然化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們在溫詞的“過盡千帆皆不是”中一樣讀到了那“美麗的錯誤”。不同的是,溫詞中的過客是乘船,而鄭詩中的過客是騎馬;溫詞中的有對女子出現(xiàn)了正面描寫,而鄭詩中沒有。

        教學反思與探討

        1.作為一堂公開課的教學,我們沒有華麗的雕飾,只是樸素的教學。通過一首新古典主義歌曲把學生帶入相同的詩歌情感,為學生理解詩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礎。初讀之后,讓學生來自行講述詩歌敘事化的內容,這樣又將詩歌文本內容降低一個層次,使得鄭詩可以走近學生。隨后,讓學生自行提煉本詩理解的最大障礙――意象,通過引領性的解讀分析,學生可以漸趨深入到詩歌意境。主體部分一連串的比喻修辭為本詩那個“樓臺”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種中國獨有的古典女子情節(jié)油然而生。帶著此種認識再來回歸詩歌主題、總結詩歌特色,顯然已不再有太高難度系數。

        2.對于職高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錯誤》本身存有一定難度,好在第一單元講解時,《沁園春》《相信未來》等詩歌,我們已經針對意象、情感等展開過一定解讀,學生至少對于詩歌中的意象感覺不再陌生。盡管后人對于鄭愁予的《錯誤》一詩,分析種種,但我們認為,文本的解讀始終是第一位的,詩歌教學如果沒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傳授都是一紙空文。故而,我們結合學生的自我認知,將文本分析落實透徹,每位同學對于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都能各抒己見,特別是初讀之后,籠罩著一層浪漫色彩的情感詩歌,更是職高生的青睞之作。我們以一首充滿古典意味的《月滿西樓》歌曲掀開本詩教學,或多或少帶給學生幾絲哀怨美的感受,學生可以跟隨老師問題的預設,老師可以跟隨學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動地去疏通詩歌、品味詩歌、鑒賞詩歌,過程中他們積極表達著自己的意見,浸潤在詩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設身處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們認為,在純熟的文本解讀基礎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華,這樣的詩歌教學是成功的。

        3.詩歌文本歷來以開放的文本結構存在,讀者既是欣賞者,又是創(chuàng)作者,品讀詩歌本身也就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我們在詩歌教學中,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與想象活動,但凡學生的情感體驗被打開,空間想象被激活,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互通對話就能自然實現(xiàn)。因而,引導在詩歌教學中的作用彌足珍貴。

      【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08-16

      《錯誤》鄭愁予教學設計08-16

      有關鄭愁予《錯誤》教學設計01-28

      錯誤鄭愁予課文教學設計08-26

      鄭愁予錯誤的讀后感01-17

      錯誤鄭愁予讀后感03-31

      鄭愁予《錯誤》閱讀題的答案08-16

      錯誤鄭愁予閱讀附答案08-18

      《錯誤》教學設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