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質1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
2、使學生學會利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步驟。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初步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1、談話:(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老師想和這位同學玩蹺蹺板游戲,你們認為蹺蹺板會平衡嗎?(生:不會)為什么呢?(生:老師的體重比學生重)
2、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等式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1)出示天平,左右兩邊各放一個50克的砝碼,師問:天平的兩邊一樣重嗎?天平會平衡嗎?生:兩邊一樣重,會平衡。師問: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一下天平平衡嗎?(學生寫完后板書:50=50)
。2)師操作:只在天平的一邊放上一個10克的砝碼。問:天平還會平衡嗎?怎樣才能恢復天平的平衡呢?生:不會平衡,在另一邊也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
。3)師在天平的另一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問:現在天平會平衡嗎?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一下現在天平兩邊重量的關系嗎?(板書:50+10=50+10) 強調:如果只在天平的'一邊加上砝碼,天平就不會平衡。也就是50+10不等于50。
2、歸納得出等式的性質。
。1)(初步歸納等式的性質)指著等式50=50和 50+10=50+10問:通過這兩個等式,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答不出也不要緊)
。2)依次出示第二、三、四組天平圖,師:觀察天平圖,說一說天平兩邊物體的重量各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完成圖上的填空嗎?
師:同桌討論一下。指導歸納等式的性質(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板書并
讓學生齊讀。(板書課題:等式性質)
。3)問:你覺得這個等式性質里哪些字詞比較重要?為什么?
3、試一試根據等式的性質填空(P3)
4、教學例4。
(1)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的50克砝碼拿掉。然后問:你能用一組等式來表示一下剛才的過程嗎?
。2)補上“解”后指出:剛才求出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就叫做解方程。(補充板書課題:和解方程)問:為什么要在等式兩邊同時減去50?為什么可以在等式兩邊同時減去50?依據是什么?
。3)指導學生看書上的例4,介紹檢驗。
。4)指導學生完成第4頁“試一試”,提醒學生檢驗,指名板演。(強調書寫格式)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并檢驗。
2、指導完成第6頁練習一第4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后口頭檢驗。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步驟)還有什么疑問?
【等式的性質1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3-31
《復習1》教學設計03-02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范文05-09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范文03-30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7篇03-17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選14篇)04-23
中考數學不等式與不等式組復習考點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