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鋤禾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四個生字,認識三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重點)
3、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尊敬農民、愛惜糧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課本插圖導入)
1、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說。
教師引導(1)、圖上有誰?一位農民伯伯。
。2)、他在干什么?他手里拿著鋤頭正在為田里的禾苗鋤雜草。這在古代叫做“鋤禾”。(板書:鋤禾)
2、唐代有位叫李紳的詩人看到農民伯伯在田里干活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做《鋤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二、進入新課
1、讀題目(教師范讀、學生讀)。
2、初讀課文(黑板出示古詩全文)
3、學生自由讀,指名學生讀。
4、教師: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我們要讀出節(jié)奏。
教師先正音后范讀
5、生再讀(先練讀再指名讀和齊讀)
三、學習生字
同學們讀得這么認真,詩中的幾個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認識一下了。
1、學習“禾”,它是什么呢?(學生答:禾苗。)田里的莊稼(稻麥)的植株。怎樣記住這個字呢?(學生答并書空)
2、學習“午”,看插圖,太陽怎么樣?(熱)一天中什么時候太陽最熱呢?(中午)讀古詩的第一行,并指出“午”,我們要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呢?(學生同桌互相說并書空)
3、學習“辛苦”,圖上的農民伯伯干活干得怎樣?很累——辛苦。要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引導學生從讀音、結構等方面分析。
4、認識了這四個生字,就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手寫一寫吧! 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按照教師的范寫,同學們也來寫一寫:看看誰在寫字的時候姿勢最正確,字也寫得最認真。
學生描紅并練寫,然后組詞。
。ń處熈私鈱W生寫字情況并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四、理解大意,再讀古詩
1、齊讀古詩
2、師生共讀
3、你試著把你剛剛看課本插圖時發(fā)現的`連起來說成幾句話。 學生說,教師幫助總結:我們說的這幾句話,其實詩人李紳也說了,只不過他說得更簡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農民伯伯這么辛苦,詩人想告訴(提醒)我們什么呢?教師解釋:餐,飯食;皆,都。
5、學生自由練讀并背誦全詩。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飯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飯倒掉,你會怎么辦?學生交流。
六、課文小結
看了圖,讀了古詩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今后要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呢?
學生說,教師總結(結合板書)。
七、作業(yè)
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或者默寫《鋤禾》全詩。
八、板書
鋤禾
農民→ 辛苦 →要尊重
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
九、課后反思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于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系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于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在教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講得多了,而學生沒有充足的練讀時間。
【古詩鋤禾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鋤禾》教學設計11篇03-04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5篇09-14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4-02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